首页
>> 政务公开 >> 组织机构 >> 政府部门 >> 区统计局 >> 统计信息 >> 统计公报
  • 信息索引号:

    11330703595751785M/2020-00035

  • 审核程序:

    单位审核公开

  • 发布机构:

    统计局

  • 发文字号:

  • 发布日期:

    2016-06-21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2015年金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 2016-06-21 10:08 信息来源: 区统计局 访问次数: 字体:[ ]

      2015年是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一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改中求活、转中求好”的工作总基调,深化改革,攻坚克难,精准发力,全区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经济结构呈现积极变化,民生保障稳步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地区生产总值。据初步核算,2015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7.8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1%(见注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09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74.83亿元,增长6.2%;第三产业增加值68.94亿元,增长11.9%。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8837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7841美元),增长6.9%。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9.3:48.9:41.8调整为8.9:47.4:43.7,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财政收支。2015年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24.29亿元,增长21.0%。其中,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83亿元,增长20.8%,财政收入再上新台阶。从税种看,主体税种呈现“两升两降”态势,其他各税增长强劲。全区税收收入中,增值税8.42亿元,增长17.3%;企业所得税3.43亿元,增长40.9%;营业税3.62亿元,下降23.1%;个人所得税1.29亿元,下降5.4%。主体税种以外的其他中小税种共实现收入7.52亿元,增长71.3%。全区财政总支出27.3亿元,下降0.8%。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08亿元,增长53.1%。财政支出更加关注民生,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2%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其中住房保障支出、农林水支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公共安全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支出、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同比分别增长537.2%、117.8%、72.3%、52.1%、41.5%、23.2%、20.1%、15.2%。
      就业和再就业。2015年全区新增城镇就业人数3720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50人,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3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
      二、农业和农村建设
      2015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81亿元,比上年增长1.7%。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4.3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2.0%。
      农业。全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2.42万亩,下降1%。其中粮食种植面积为4.3万亩,产量1.66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0.6%和3.9%;果用瓜种植面积2.35万亩,产量4.11万吨,分别增长4%和5.8%;油料播种面积1.37万亩,产量0.21万吨,分别下降26.7%和25%;蔬菜播种面积7.37万亩,产量14.21万吨,分别增长4.5%和12.2%;花卉苗木种植面积6.59万亩,增长5.2%。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5671吨,下降1.2%;农村用电量33784万千瓦时,增长6.5%。
      林业。全年完成绿化造林面积18225亩,迹地更新面积2385亩。森林抚育作业面积16545亩;封山育林面积14.9万亩。
      畜牧业。全年肉类总产量2.9万吨,下降5.8%。其中猪肉2.52万吨,下降4.3%。生猪出栏33.39万头,下降8.6%;家禽出栏212万羽,下降9.8%。牛奶产量1.64万吨,下降4.2%。
      农村建设。2015年,我区美丽乡村建设投入4000多万元,成功创建精品村8个、秀美村32个、洁美村54个、美丽家庭1.4万户。全区在建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与利用重点村3个、一般村9个。开展以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赤膊房”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卫生“三整治”工作。投入资金1.2亿元,全区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148个,新增受益农户2.3万户;消灭“赤膊房”927户,粉刷面积40万平方米。全区开展垃圾分类行政村459个,太阳能堆肥房314座,通过合格村创建验收行政村406个。截至2015年底,全区共有农家乐特色村5个(省级农家乐特色村2个,市级农家乐特色村3个);特色点20个(省级农家乐特色点3个,市级特色点17个);星级农家乐经营户117户,三星级以下农家乐经营户92户。开展农民劳动力培训4069人,农民大讲堂144期。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2015年,全区完成工业增加值56.64亿元,增长5%,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5.9%。全区25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84.59亿元,增长2.0%;销售产值161.17亿元,下降3.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60.15亿元,下降1.2%,占销售产值的比重37.3%。全区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46家。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0.8亿元,增长9.4%,其中利润4.3亿元,增长0.3%。
      工业创新。2015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79.96亿元,增长27.7%,新产品产值率为43.3%。制造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5.53亿元,增长4.2%,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42.4%。
      建筑业。2015年,全区建筑业总产值71.51亿元,增长4.7%。房屋施工面积177.3万平方米,下降17.2%;房屋竣工面积116.2万平方米,下降4.6%。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16亿元,下降20.3%;利税总额8.94亿元,增长87.8%。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固定资产投资。2015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8.9亿元,增长15.7%。按产业分,第二产业投资45.55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投资93.36亿元,增长20.2%。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国有投资43.92亿元,增长51.6%;非国有投资94.99亿元,下降1.3%。全区共有重点项目54项,全年计划投资85.75亿元,完成投资67.34亿元,完成率78.5%。
      房地产业。2015年全区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9.07亿元,下降4.7%。全区房地产开发房屋施工面积300.5万平方米,下降2.9%。商品房新开工面积40.5万平方米,下降63.2%。商品房销售面积48.9万平方米,增长14.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3.15万平方米,增长29.1%。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贸易业。2015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32亿元,增长13.8%。分行业看,批发业20.78亿元,增长5.9%;零售业93.55亿元,增长15.1%;住宿餐饮业3.99亿元,增长29.0%。分商品类别看,食品饮料烟酒类、金银珠宝类、中西药品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较快,分别增长468.6%、27.0%、26.9%、22.7%;权重商品汽车类消费增长平稳,增长6.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化妆品类、石油及制品类消费回落,分别下降40.4%、21.1%、18.7%。
      交易市场。2015年全区共有成交额超亿元市场6个。其中,农产品批发市场实现成交额87.64亿元,增长25.2%;汽车城成交额46.68亿元,下降4.4%;浙中建筑装饰材料市场成交额41.13亿元,下降8.8%;汽配城成交额35.87亿元,增长23.5%;澧浦苗木城成交额13.21亿元,下降9.3%;二手车交易市场成交额9.11亿元,下降15.6%。
      对外贸易。2015年全区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0.76亿美元(含一达通出口3089万美元),增长10.3%。其中自营出口10.62亿美元,增长10.6%;进口0.14亿美元,下降9.8%。从主要出口产品看,机电产品出口1.93亿美元,纺织品出口2.76亿美元,车辆船舶出口0.85亿美元,箱包出口0.19亿美元。从出口市场看,欧洲出口3.08亿美元,北美洲出口3.05亿美元,亚洲出口2.31亿美元,拉丁美洲出口0.85亿美元,非洲出口0.80亿美元,大洋洲出口0.22亿美元。
      招商引资。2015年,全区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8个,实际引进内资61亿元,增长11.9%;外资5858万美元,增长12.7%;浙商回归51.3亿元,增长40%。引进产业项目47个、资本回归项目7个、特别重大项目3个,其中总投资30亿元以上项目2个,总投资15亿元以上项目1个。引进人才科技项目39个,其中领军人才项目5个、创新型项目33个、科研项目1个。引进浙商回归总部项目6个,其中地区总部1个、研发中心和其他功能性机构5个。引进了3家类金融公司,分别是:全市首个总规模10亿元的基金公司、全市首家中外合资融资租赁公司(注册资金6亿元)、全市首家外商独资的投资性公司(注册资金3860万美元)。
      六、交通和旅游
      交通设施。2015年全区交通建设共完成投资11912万元(不包含高速公路投资)。其中,国省道、县道、乡道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168万元,大中修工程完成4542万元,农村公路提升改造工程完成投资2730万元,安保工程完成792万元,公交站候车棚建设工程完成投资178万元,公路水毁修复工程完成投资246万元,公路日常养护完成投资1256万元。全区境内公路总里程达到1120.6公里。
      旅游业。2015年,全区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03.5万人次,增长68.5%,实现旅游总收入30.26亿元,增长89.1%。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401.6万人次,增长68.4%,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0.12亿元,增长89.4%,接待入境旅游者1.9万人次,增长88.7%。
      七、环境保护和水利建设
      环境保护。2015年,主要污染减排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全区城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70天,空气质量优良率75.8%。20条主要河流水质明显改善,入江口水质达到或优于三类水质标准的河流占25%,满足年度水质目标要求的占60%;全区31个乡镇交接断面,达到或者优于三类水质标准的断面占19.35%;金东区交接断面水质考核结果为优秀,其中洪坞桥出境断面水质连续三年达到三类水质,东关桥断面水质持续改善,为四类水质。全区共建成省级生态镇10个、市级生态村394个。
      水利建设。2015年全区完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座,山塘整治工程8座、新增固定式微灌面积2020亩、管区渠道改造87公里;新增旱涝保收面积3600亩、扩大灌溉面积5300亩;金东区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建设赤松、澧浦镇东溪片、付村镇3个项目区已完工;完成金华江治理工程5.6公里、农村河道综合整治55.4公里;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总受益人口0.92万人。全区68座小      (二)型以上水库全部实行洁水渔业,与上年相比,Ⅲ类水质水库从28座增加到36座,I类水质水库实现了零的突破,达到13座,二类水质水库8座,劣Ⅴ类水质水库数量从12座下降到5座;完成26座水库和金华江水系的增殖放流,共投放鱼苗658.3万尾。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业。 2015年,全区拥有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50所,在校学生44452万人。其中小学23所,在校学生22932人;初中18所,在校学生9170人;普通高中6 所,在校学生7437人;职业高中2所,在校学生1871人;普通中专 1所,在校学生3042人。全区共有幼儿园79所,在园幼儿13318人,全区学前儿童入园率99.5%;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巩固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学校比例98.39%,升入优质高中占高中段招生比例89.6%。高等院校2所,在校学生7348人。全区义务教育中小学专任教师1789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幼儿园专任教师834人,幼儿教师学历合格率100%。
      科技创新。全区新到位市级以上科技资金1826万元。新立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7项,其中工业类12项、农业类5项。评选市科学技术奖3项。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9家,其中国家级6家、市级13家;市级创新型企业2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0家;市级农业科技企业1家;专利示范企业7家,其中省级1家、市级6家,获市专利实施奖8家。全区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3家、市级4家。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79.96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1.83亿元,技术市场交易额4276万元,新增授权专利642件,其中新增发明授权专利71件;专利申请885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169件。专利权质押借款8170万元,发放科技信贷1790万元,发放科技创新券165万元。实施“三博”工程,引进30名博士(教授)“入企、联企、办企”。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建设。2015年,全区拥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新建澧浦镇上宅村等农村文化礼堂20个,制定全区文化系统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服务菜单,提供点单式服务17项。新建电子阅览室24个,成功创建省级文化示范村1个、市级文化示范村2个、市级非遗小镇1个、市级民俗文化村2个、市文艺创作采风基地1个。成功举办“永结廉洁心·共筑中国梦”廉政教育晚会、“希望田野·美丽金东”施光南音乐节等大型文化活动,承办省新农村题材音乐新作展演活动暨省第十四届音乐新作演唱演奏大赛,并夺得5个金奖。积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区域外文化走亲5场、送电影下乡3928场、送戏下乡208场,培训农村文艺骨干10560余人次。推进文旅融合,积极开展“文化四进”(进景区、进企业、进村落、进学校)活动,新建和启用光南文化舞台6个。全区文化市场健康平稳,出动检查450人次,检查文化经营单位1052家次。
      体育事业。2015年,全区拥有省级体育强镇10个、市级体育强镇1个,国家级、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4个。共注册乒乓球、沙滩排球、田径、游泳等项目运动员47人,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183人,完成国民体质监测1068人。新批准成立健身气功站点15个,更新小康体育村室内外健身器材730余件(套),打造老年活动中心俱乐部1个、笼式足球场1个、拆装式游泳池1个。举办我区首届老年人运动会、“好饰莱”杯笼式足球赛、区健身气功展示活动、首届残疾人运动会、2105金东乡村绿道马拉松赛等体育活动。参加省第二届海洋运动会,取得了沙滩排球男子组第一名、女子组第三名、沙滩足球第三名的好成绩。省第十二届少年儿童田径冠军赛,我区代表队共获得5金4银4铜,成功晋级甲级队。省青少年沙滩排球锦标赛中,取得了1金2银的喜人成绩。
      卫生事业。截至2015年底,全区共设医疗卫生机构355家,其中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家、医院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59家、其他卫生机构88家(包括分院、门诊部、诊所、医务室等),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全区核定床位数419张(其中公立医疗机构319张,民营医疗机构100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103人。全面开展参保城乡居民健康体检工作,60周岁以上老人体检率为73.2%,0-6岁儿童体检率为98.2%,中小学生体检率为98.4%。城乡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88%。2015年全区产妇数2687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8.4%,住院分娩率100%,产前筛查率86.6%,婚检率100%。农村妇女住院分娩补助2329人,补助经费116万元,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任务完成率117.9%。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2015年末全区户籍总户数13.52万户,户籍总人口32.55万人,其中非农人口11.65万人。平均每户家庭人口2.41人。全区出生人口3850人,出生率11.9‰;死亡人口2122人,死亡率6.6‰;人口自然增长率5.3‰。据2015年1%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全区常住总人口33.88万人。全区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2015年全区城镇化率达58.1%,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2015年,我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42元,增长9.3%。从收入来源看,工资性收入为17733元,增长10.4%;经营净收入为5733元,下降2.8%;财产净收入为1812元,增长21.1%;转移净收入为2364元,增长29.3%。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204元,增长3.2%。
分城乡看,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01元,增长8.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524元,增长3.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61元,增长9.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607元,增长1.6%。
      民生保障。年末全区拥有农村敬老院11所、机构床位1648张、特困人员(五保、“三无”)683人,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为100%,特困人员供养标准从2010年的人年均6132元提高到2015年的人年均9513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全覆盖,2015年全区有城乡低保对象2736户3638人,发放救助金1512.92万元,低保标准逐年提高,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665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532元。实施困难群众“安居工程”82户,救助面积5135平方米,发放救助资金64.8万元。特困人员、低保、优抚对象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参保费用由区财政全额承担,全年累计救助2596人次,救助金额545万元。全区现已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95家,有7400多名老人享受到居家照料服务,辐射服务农村老人达4万多人,实现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
      社会保障。2015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7万人,城乡居民医疗参保人数22.9万人。被征地农民保障得到进一步加强,已参加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的行政村达到174个,参保人数4.6万人(未含金东经济开发区),其中已转入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5万人。发放养老金1121人,累计发放金额1.04亿元;发放生活补助766人,累计发放金额3356万元。
      注释:(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公报中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
      (3)本公报所列户籍人口数为公安部门统计年报数,常住人口和城镇化率为市局反馈数;
      (4)规模以上工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5)本公报部分指标数据由相关主管部门提供。

扫一扫手机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