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2020两会专题 >> 图说两会
金东全力以赴打造营商生态最优区
发布日期: 2020- 04- 21 07:22 浏览次数:

  投资环境就像空气,空气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资。在前不久的全区干部大会暨打造营商生态最优区动员部署会上,区委书记李雄伟明确指出要贯彻落实省委、市委的精神,切实增强优化营商生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打造营商生态最优区。“两会”期间,围绕营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生态、惠企利企的投资生态、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等话题,广大代表委员纷纷献计献策。

  政务生态

  让服务更有合力

  ◆严志君(区人大代表、澧浦镇琐园村主任)

  受全球新冠疫情影响,我区传统制造企业、外贸出口企业面临着严峻考验,在区委区政府号召下,全区上下各级党员干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决策部署,全面深化“三服务”活动,进企驻企,大力实施“新城一家亲、聚力‘三服务’”集中行动,按照“两手硬、两战赢”要求,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全力服务复工复产,与企业共克时艰,其中涌现出一批好的典型案例。

  但与此同时,我在代表履职过程中发现,政府相关部门在联系服务企业或监管企业过程当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点,驻企服务员在开展企业服务时所展现的“能量”还不够大,具体表现在 “专业”不对口,或超越职权,只能做力所能及的“小事”,企业的一些迫切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在多次走访中,有企业负责人曾表示在一天当中接待政府服务或者监管达六七次,其中包括驻企服务员,乡镇或上级应急、消防部门检查等等,无论根据职责还是出发点都是好的,但多头服务的现象无形之中加重企业负担。

  为此,我建议,政府各部门要形成会商机制,不论是企业服务单位还是监管单位,都应该加强产生“合力”,结合推进数字化政府建设,让数据和问题在部门之间多跑路,多协调,让企业业主少跑路,少接待,改单兵作战为组团服务,真正充分发挥政府各部门效能,一次性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盛娅莉(区政协委员,金东区检察院副检察长)

  在“三服务”活动中,我走访了区里所有的规上企业,和部分企业负责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交流,民营企业普遍表示对法律有强烈需求,一些企业负责人自身已有较强的法律意识,主动参加专业理论讲座,有的企业遇到具体的法律问题,希望得到咨询解惑,有的外向型企业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较大,法务需求比较大。

  市场经济首先是法治经济,在当前“实业兴区”战略背景下,我区的民营企业要做大做强,从长远看需要企业特别是企业家有合法竞争、依法发展的意识及能力,方能脚踏实地、行稳致远。以我多年的工作经验,我认为普法宣传中需要加大法律“进企业”的广度和力度,特别是全区规上企业和成长前景好的中小企业,尽量实现法律进企业全覆盖。举办高水平的法律讲堂提高企业家的法务水平,应该不定期邀请高校知名教授专家、司法实务人士(律师、法官等)进行专题大型讲座,经济发展部门、政法单位和民营企业负责人可根据需求视情况参加。此外,还应该组织民营企业进行“法律体检”。由相关职能部门牵头,经企业自愿申报,聘请社会第三方机构对企业进行民事、行政方面的法律检查和风险评估,出具法律评估报告,提出防范完善建议。

  发展生态

  让发展更有动力

  ◆张志成(区人大代表、浙江开元机电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近年来,金东区深入贯彻落实《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小微企业园区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文件精神,将小微企业园建设用地纳入年度建设用地计划,鼓励企业利用旧厂区、旧厂房、低效用地建设小微企业园,大力推进小微企业园建设提速提质,积极拓展小微企业发展空间。

  目前金东区已建成小微企业园20个,引进企业284家,其中已通过省级认定小微企业园18个。在近几年的发展中,金东区出台了《金东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扶持政策,对开发建设投资主体、小微企业园运营管理单位、对符合入园条件的规上企业进行重点扶持的基础上,小微企业园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企业盲目壮大,甚至丢掉原本起家的产业导致后续发展困难。作为小微企业应提倡不做“小而全”,而是做“专而精、 精而特、再到强”的企业。

  我建议,区委、区政府应对不同小微企业实行差异化扶持力度,鼓励小微企业走专、精、特、强的发展道路,加大帮扶力度,特别是对那些因资金短缺面临技术外流风险的创新能力较强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要密切关注,以直接补贴、贴息贷款等方式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李国平(区政协委员,浙江李子园牛奶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营商环境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金东区社会经济发展中必须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去年,省市区各级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及“三服务”和最多跑一次改革,目的就在于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办事减轻负担、降低成本,为企业发展破障碍、去繁苛、增活力。但在调研中,我发现目前各乡镇均不同程度存在对实体经济重视不够、支持力度不大、企业营商环境严峻、企业配套建设滞后等现象,经济下行压力逐渐显现。

  针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的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我认为这是个好兆头。良好的营商环境对民营企业至关重要,特别是当下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企业的发展信心显得尤为重要。我希望政府能加大扶持政策,出台一些切实的优惠政策,主要集中体现在税收优惠、税收减免、社保补助、展会补助、创新补助等经济扶持和市场推广服务等软性服务扶持上,提振企业家信心,加速提升复产。服务精准到位,政府相关部门的调研工作必须走在前面,做细做实,各类方案措施要做到既能维护政策的权威,同时也能维护企业主的合法权益。留住各类企业人才。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类高精尖人才和普通劳动者,很多经济强镇的企业普遍反映存在员工及管理层的子女入学难问题,需要尽快解决企业员工家属安置问题,提供子女就近入学指标,并建立与完善人才留用相关政策。

  创新生态

  让经济更有活力

  ◆熊德华(区人大代表、金东区孝顺镇中心小学校长)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继续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以互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已经深刻融入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对实体经济产生支撑效应和引领作用。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当前,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9年我区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得分列全省第17、全市第二,产业数字化全省第6,“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跃居全省第一梯队,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人才支撑+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才能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化学反应”,我建议出台相关政策法规,通过引进数字经济人才,着重推动将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嵌入到实体经济生产服务流程之中,有效促进实体经济智能化管理和生产水平,引导、助推、扶持我区传统实体经济行业的数字化建设升级改造,从而有效带动实体经济的产能和产效的提升。

  ◆韩挺(区政协委员,浙江百隆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与全国各地一样,受中美贸易摩擦以及疫情影响,我区各类企业的经济指标严重下滑。部分外贸企业处在开工不足、半停产、甚至关门歇业的状态,产量、产值、利税相较往年有所滑坡。还有一部分外贸企业为了减少影响,被迫到越南、泰国等邻国设立加工出口基地,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影响了企业主的经营信心。

  作为一名民营企业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我建议,需营造优质开放的投资环境。经济的流向、企业的走向,是区域经济发展好坏的定海神针。面对企业出现的经营艰难,各级政府应直面困难、松绑减负、清障搭台,将好政策持续传导到企业,全方位、多举措营造实体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加大对企业融资力度支持。对已具备一定规模、前景看好的企业,在设备更新、产品研发、产能扩张等方面,政府应发扬“店小二”精神,为担保、审批等实际问题“跑堂”。让更多高端人才在金东聚集创新。在世界经济发展前景变化莫测的眼下,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政府应坚持识才、引才、育才、用才并举,搭建人才平台,加速人才在金东企业技术创新,力推本地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全力打造创新驱动引领发展的新支撑。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