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极学法普法,提升法治意识。
坚持领导干部及公务员学法制度,制定学法计划,组织全体干部集中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等法律法规,及时传达学习省市区相关法治政府建设的精神,认真参加省、市、区举办的各类学法培训和学法用法考试,不断提升自身法治素养。保证学法计划落实到位,提高干部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意识。
通过29名驻企服务员结合“三服务”行动入企宣传,乡镇招聘会等现场活动派发材料,微信公众号、企业钉钉群等平台发布普法文章等方式,宣传人力社保的政策法规,提升全区群众和用人单位对相应政策法规的知晓率和认可度,进一步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有序开展。
二、全程依法依规,推进规范管理。
不断提高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平稳顺利完成公开招聘工作,全年共招聘事业干部97名,雇员制教师49名。会同区委编办,制订《编外用工公开招聘实施办法》,探索建立库选招聘方式,进一步规范编外人员招聘工作。
不断提升基层调解员专业能力。组织乡镇(街道)调解员模拟庭审,通过以案说法的形式,再现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庭审程序。同时邀请金华市监察、仲裁、工伤、社保等方面专家对调解员进行业务培训。组织“浙江省劳动纠纷治理一体化经办应用培训会”,实现劳动纠纷“一站式”受理,最大限度降低劳动者的维权成本。11月,我们组织首次模拟庭审,辖区内调解员作为旁听人员,通过以案说法的形式,再现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庭审程序。庭审结束后,还邀请金华市监察、仲裁、工伤、社保线上专家为调解员进行业务培训。通过系列培训,提高基层调解员业务水平,最大限度地把劳动争议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全面优化服务,实现“网上办”“零次跑”。
延伸服务触角。在多湖街道和孝顺镇设立派出庭,贯彻省最多跑一次改革精神;在企业设立调解室,加强基层调解组织建设,以实现矛盾不出企,纠纷不出镇。2020年3月在多湖街道办事处设立劳动仲裁简易派出庭,为解决场地不足问题,该庭和司法局共用宣告室,优化现有条件,一个场地两套牌子,需要时即可进行仲裁庭审。同时在多湖街道还设立“老娘舅”工作室、“巾帼”调解岗,加强基层调解队伍建设,以实现矛盾不出企,纠纷不出镇。另外经与孝顺镇人民政府协商,在孝顺建设了面积约60m²的标准仲裁派出庭,现硬件设施、信息设备已基本完成。
全面优化服务。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全力抓好最多跑一次、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平台、钉钉一件事平台和省人事工资集中服务平台业务办理,截至目前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平台完成办件71件,钉钉“一件事”平台完成办件624件,省人事工资平台完成办件450件,提升部门间办事效率。
推进“人社一地办改革”,大力推进劳动纠纷一体化平台运用,组织各乡镇劳动保障所所长和操作员对系统进行了培训,依托省劳动纠纷申诉统一经办平台统一受理、分类处置,目前,劳动纠纷一体化经办系统在各乡镇已经全面启用,同时打造了多湖街道、孝顺镇2个示范点。
强化“互联网+监管”。积极应用浙政钉掌上执法系统,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制度,规范监管事项和检查表单,积极开展“互联网+监管”执法工作,制定本部门年度抽查计划、实施意见及方案,按计划开展双随机抽查执法。通过“浙政钉•掌上执法”对用人单位进行执法大检查,在执法平台上,双告知认领企业103户,制订双随机抽查任务总数9次(参与跨部门抽查任务2次),完成检查企业469户次,公示469户次,掌上执法率100%,抽查事项覆盖率100%,应用信用规则率100%。
四、重点亮点工作
圆满完成“省检国检”任务。7月份,圆满完成浙江省“无欠薪”区创建验收,8月份,代表浙江圆满完成了全国农民工工作督察组对我区的督查工作,“省检国检”任务完成出色,总体反馈情况较好。今年以来,防欠办组织开展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宣传月”活动,采取邮寄投送、现场宣传、公众号发布等形式,发放《安心工资条例二十问》、《建设领域根治欠薪指导手册》3000余份。上半年,分4批组织全区所有500万以上在建工程项目建设方、施工方和劳资员、财务员进行《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培训,集中审查了50余个在建工程项目民工工资支付台账资料,通报反馈了问题整改清单,遴选了“六项制度”落实较好的十大精品工程项目。组织3次建设领域工资支付监管平台运用培训,大力推进工资支付监管平台运用工作,确保民工工资在线支付、实时监管。12月3日至4日,依托市职业培训中心,组织全区180余名劳资专管员培训,培养了一支业务能力强的劳资专管员队伍。
扫一扫手机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