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组织机构 >> 政府部门 >> 区民政局 >> 政策文件及解读 >> 其他文件
  • 信息索引号:

    11330703732397971B/2021-142568

  • 审核程序:

    单位审核公开

  • 发布机构:

    金东区民政局

  • 发文字号:

    金东发改规划(2021)21号

  • 发布日期:

    2021-12-30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金东区民政慈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发布时间: 2021-12-30 17:26 信息来源: 区民政局 访问次数: 字体:[ ]

政策图解>

为全面推动“十四五”时期我区民政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根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金华市委关于制定金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和《金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2021—2025年)规划纲要》,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十三五”时期,金东区民政局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作为指导各项民政慈善工作的根本遵循,着力保障基本民生,创新社会基层治理,发展基本社会服务,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全区民政慈善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为“十四五”加快民政慈善事业高水平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聚焦精准救助,实现民生福祉改善提升

构建精准化社会救助体系,构筑全方位救助网络,牢牢兜实民生底线。“十三五”期间,围绕实际需求,制定出台了《金东区关于规范低保救助工作的通知》《金东区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建立镇、村干部参与困难群众“一年两次大排摸”工作机制,积极开展困难家庭主动发现和及时救助工作。创新“红色网格员+社会救助”模式全覆盖,确保困难户不重不漏,真正按需帮扶。切实做好“一户一策一干部”低收入农户结对帮扶工作,优化社会救助精准度,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积极探索以公益创投的方式,引导和培育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工作项目。低保标准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城市低保标准、农村低保标准分别从2016年的665元/月和532元/月统一提高至2020年9月份的850元/月,累计发放低保金9684.7万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费从2016年的887元/月提高到1060元/月,累计支出特困人员供养经费1552.3万元。社会散居孤儿、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标准从2016年的890元/月提高至2020年的1480元/月,累计支出资金175万元。累计下拨困难群众临时救助资金843万元,在增进民生福祉、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和机制上获得显著成效。

(二)坚持便民为民,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创新

创新“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工作模式,强化最基层作战单元作用,深入推进全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居)民自治机制,高质量全面完成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全区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圆满收官,全区行政村总数从原先480个减少至317个,减少了163个村(包括撤村建居12个),缩减率34%。不断健全区、镇、村三级调解组织,全力推进“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红色网格体系建设,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标。同时,按照“群众点单、专人代办”的要求,优化区镇村(社)民情民访代办运行体系,培育了多湖“老村长”代办、岭下镇乡贤调解、曹宅杜宅“银领议事”等一批特色民情民访代办品牌,推进矛盾纠纷就地化解;我区在全省率先开展“‘最多跑一次’进客厅”专项行动,打通基层政务管理和办事服务“最后一公里”,着力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效率,加快推进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提升服务质效,优化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深化生态殡葬综合改革,持续推进“青山白化”治理和“无坟村”创建工作,2015年以来,共治理坟墓约2.3万多穴,腾出可重新利用土地约300余亩。倡导绿色文明生态殡葬,推行骨灰堂、树葬等生态安葬,推进乡镇公益性节地生态骨灰堂建设。推动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我区慈善事业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慈善活动,“十三五”期间,全区累计筹集款物2086.19万元,在扶老、助残、济困、助学等公益事业方面成效显著。全区依法登记的慈善组织有6家,已基本建立“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社会参与、各方协作”的慈善事业发展格局。社会组织通过政府购买、公益创投等形式积极参与困难群体的帮扶,累计开展活动740余场,直接受益18550人次,间接受益111300人次。深入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开展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和小型水库移民解困工作,实现水库移民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十三五”期间共完成项目32个,总投资1111.19万元,其中历年核减人口扶持直补资金转项目资金35.19万元,后期扶持资金331万元;小型扶持资金745万元。强化婚姻登记便民利民服务,推进婚姻文化建设,引导社会力量开展和谐婚姻家庭建设。落实婚姻登记智慧化服务集成,推进结婚生育户口“一件事”联办。

(四)立足幸福颐养,健全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深化养老机构改革,居家养老扩面提质,养老护理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养老服务市场逐步发育,10家乡镇(街道)敬老院全部实现公建民营。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全覆盖,全区累计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315家,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2家,镇级配送中心3家,配送点170个,行政村助餐配送覆盖率达100%。机构养老床位由2015年的2338张增加到2020年的3395张;护理型床位比重由2015年的26.6%提高到2020年的51.1%。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取得实效,组织开展多期养老护理员及家庭照护者培训课程,推进了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养老管理和服务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居家养老“金东模式”2015年被评为全国民生示范工程、2018年被评为金华市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改革十大典型案例”。

全区民政慈善事业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一是智慧民政建设需要加快,民政慈善事业发展的统筹性、社会化、精准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基层治理和服务融合需要创新,社会基层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有待进一步深化;三是民政慈善事业社会化程度需要提高,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发展有待进一步推进;四是民生领域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基本民生保障有待进一步夯实;五是基本社会服务需要优化,规范化、个性化、品质化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六是民政慈善事业发展能力需要提升,人才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十四五”时期,将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也是推动新时代民政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区民政慈善工作的发展,要从经济发展全局出发,围绕兜底线、惠民生、促和谐的主题,全面总结经验,分析当前形式,理清发展方向,努力打造民政慈善工作的“金东样本”。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慈善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紧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聚焦”要求,强化“三个地”的政治担当,坚持以“八八战略”为统领,认真贯彻“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扛起“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的新要求新使命新期望,立足全局准确把握新时代民政慈善工作的职责作用,为建设“重要窗口”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实现“三区协同发展”、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贡献智慧和力量。

三、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民生为本。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作为民政慈善工作的根本遵循。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在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共同富裕。

——坚持统筹谋划,整体推进。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实现发展规模、速度、质量、结构、效益、安全相统一。坚持民政慈善事业城乡统筹、区域协调、整体推进,加强跨业务、全系统、多部门协同,形成整体性治理的民政慈善事业发展新格局。

——坚持数字赋能,提高效率。树立“整体智治、高效协同”理念,以全域性数字化改革为引领,以业务和数据协同深入推进民政慈善领域系统变革,运用数字化技术、思维、认知,加快智慧民政、智慧慈善建设,将数字化转型优势转化为暖心服务和强大治理的效能。

——坚持改革创新,形成合力。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牢牢把握新时代民政慈善事业发展新方向,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全面建构民政慈善工作新格局。充分调动广大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和慈善组织等社会力量,促进广泛参与、各负其责、互为补充、同频共振。

四、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面建成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民政慈善事业发展格局,做到民生保障更加系统精准,社会治理更加和谐有序,养老体系更加健全完善,公共服务更加暖心惠民,慈善工作发挥更大作用,实现金东民政慈善事业发展整体水平在全省走在前列。

——民生保障更有力。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和机制,提高社会救助精准化程度。兜牢民生底线,关爱特殊困难群众,加强儿童关爱保护,扩大临时救助范围,聚焦民生短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困难群体共同富裕。

——基层治理更有效。健全完善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有效模式,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广泛吸纳群团、社会组织、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人才队伍更壮大。建立一支适应新时期服务人民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民政慈善人才队伍,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强化人才教育培训,建立人才保障机制,吸纳更多专业社会工作者加入到队伍中来。

——社会服务更优质。提升社会服务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使“互联网+”成为优化社会服务供给的关键抓手。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引领,深化“一件事”“一码通”改革,扩大社会服务资源覆盖范围,全区社会服务供给更加充足。

五、主要任务

(一)完善社会大救助体系,打造民生保障“金东样本”

1.加快构建大救助体系。健全完善“1+8+X”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推进政府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各方力量协同参与,深化提升基本救助服务力量。利用全省大救助信息系统,发挥大数据分析和信息互联互通作用,实现“及时救助、协同救助、精准救助”智慧化救助效能。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和社会慈善救济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主体多元、形式多样、服务多能的社会化大救助体制机制,强化基层救助队伍建设,努力打造社会化大救助先行示范区。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工作要求,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保障流浪乞讨人员人身安全和基本生活,充分发挥救助服务网络作用。

2.提高社会救助服务质量。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保障性措施,强化低收入家庭兜底保障。到2025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13000元/年以上,特困人员基本生活费标准不低于城乡低保标准的1.3倍。推进低收入农户和低保边缘家庭经济状况认定标准“两线合一”,建立根据物价上涨水平动态调整增长机制,完善困难群众物价补贴机制。完善社会救助渐退期机制,全面推行“支出型”贫困救助,落实困难家庭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单独列户纳入低保范围,加大专项救助力度,切实发挥临时“救急救难”作用。

3.加快儿童福利体系建设。健全孤儿和困境儿童基本生活分层分类管理和养育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提升孤儿和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有效拓展孤儿安置渠道,依法办理孤儿收养登记等相关手续。建立留守儿童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推进“儿童之家”建设,实现示范型“儿童之家”全覆盖。全面开展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全部实现实体化运行。建立儿童信息报告监测反馈机制和评估帮扶机制,对因遭遇突发性事件导致暂时性失依的儿童提供临时救助,保障儿童身心安全和健康。加强儿童福利队伍建设,选优配强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和村(居)儿童主任并加强业务培训,鼓励优秀女性委员兼任儿童主任,健全我区儿童关爱服务体系。

(二)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打造社会治理“金东样本”

1.促进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健全以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村(居)委会执行、村(居)监委会监督、村(居)民为主体,其他组织共同参与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按照“乡镇可设置四级网格,街道可设置五级网格”工作要求,深入推进全区基层治理网格化。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社区公约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坚持自治、强化法治、弘扬德治、发挥智治,推动城乡基层“四治融合”,加快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

2.提升基础服务保障整体性。推动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积极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资源、社区慈善资源“五社联动”,不断提升基层组织社会服务水平。推进全区村(社区)活动场所升级改造,加强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依托数字化改革探索建设智慧型社区,着力打造体现金东特色的未来社区“居民会客厅”。加快解决社区服务设施面积不达标、布局不合理、使用不方便等问题,每个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面积不低于350㎡。加快建立健全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制度体系,实施补贴奖励政策,鼓励社会工作者参加职业水平考试和职业继续教育,到2025年,实现每万人持证社会工作专业人数达到20人。将高层次社工人才纳入急需紧缺和重点人才引进范围,加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力度,为金东社会工作社会化发展增添动能。

3.激发社会组织活力高效率。以党建为统领,健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机制,落实社会组织党建的主体责任,加强社会组织政治建设。推动区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争创省级示范点,培育社会组织品牌组织和领军人物。通过公益创投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导培育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提供民生服务、承担社会责任,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上接政府、下联群众的枢纽作用。加大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扶持力度,进一步激发活力,支持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和社会服务,社区社会组织活跃度达到80%。深化行业协会商会脱钩改革,推动社会组织服务公益化、专业化、社会化发展,发挥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作用。加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资金、福利彩票公益金对公益性社会组织的补助和奖励力度,增加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支出比例。建立完善社会组织业绩评估和信用评价机制,加强评估和评价结果信息共享和运用,推动实行对社会组织的多部门联合奖惩;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执法监察,有力打击非法组织和违法违规行为,防范和化解风险,营造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环境,到2025年,每万人拥有登记社会组织达到16个。

4.推进社会工作联动多样性。支持社区服务机构、民政事业单位、公益慈善组织设立社会工作岗位,引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推动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与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相衔接。整合各类培训资源,有计划、分层次地对社会工作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依托高校培训社工人才,拓宽社会工作人才的来源。健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长效机制,加大彩票公益金支持、社会救助经费统筹力度,引导慈善资金投向社会工作领域,每年培育社会工作服务机构1家以上,加快推进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建设,着力打造枢纽型、综合型的基层社会工作服务平台。完善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成本核算制度,将社会工作人才的人力成本纳入财政预算重要指标。鼓励通过登记注册的形式,成立促进社工与志愿者合作发展、合作服务的社会组织。深化社工与志愿者联动的服务项目,发挥社工的专业优势和志愿者的精神引领,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联动发展新格局。引领志愿者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提升民政服务机构服务水平等领域发挥作用,规范志愿服务信用记录与管理,打造一支让党和政府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专业人才队伍。

(三)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打造幸福颐养“金东样本”

1.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紧紧围绕“保基本、全覆盖、可持续”的主要思路,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区社会福利中心建设,设计床位1020张。推进多湖、澧浦、傅村、曹宅等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落实,调整优化敬老院功能布局和服务范围。鼓励养老市场化发展,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深入推进医养结合有机发展,建立“功能康复为重点,以养老机构为主体,以医疗康复力量为支撑”的康养服务模式。参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统筹县域康养资源,培育2个康养联合体,打造“养在金东”品牌。探索发展政府、社会、个人多方共同参与分担的康养服务保障模式。

2.加快养老服务数字转型。进一步提高养老服务数字化水平,依托“浙里养”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推进养老服务信息与户籍、医疗、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资源对接,提升养老大数据处理分析水平。搭建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浙里养”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提升数字化服务的用户体验,为老年人提供便捷服务。全面启动金东智能大数据养老服务系统建设,建立区级智慧养老服务信息中心,在澧浦镇、源东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多湖街道大项社区等建立子系统,为老人提供智能照护服务,打造社区居家养老新模式。

3.实施居家养老提质工程。加快发展城乡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升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进新建小区养老服务等设施规划、建设、验收、交付“四同步”,落实新建住宅小区按套内建筑面积不低于项目总建筑面积的2‰配建养老服务用房,对需邻近小区集中配建养老服务用房的,每百户不少于20平方米,单体不小于200平方米,实现城市新建小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支持多元主体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积极推动社会力量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深化推进“统分结合”金东养老新模式。

4.夯实养老服务供给基础。推动财政补助由“供给方”向“补需方”转变,完善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和需求评估办法,确定基本养老服务项目,重点补贴经济困难高龄、失能失智老人。将养老护理员培训纳入全社会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体系,培育养老护理专业人才,落实养老护理员特殊岗位津补贴。每60张养老机构床位配备1名社会工作者,每500名老年人配备1名社会工作者,福利彩票公益金用于发展养老服务比重达到60%。养老机构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护理型床位占比58%,每万老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数25人。

(四)提高社会服务水平,打造暖心服务“金东样本”

1.优化殡葬管理服务动能。健全基本殡葬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国土空间规划整体布局,编制《金东区节地生态公墓专项规划(2020-2035)》。加强殡葬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殡葬政策优化,进一步惠及广大人民。倡导绿色文明生态殡葬,规划布局塘雅、岭下、东孝、多湖4个乡镇(街道)生态安葬骨灰堂建设和孝顺、赤松、源东、曹宅、鞋塘、澧浦、江东、傅村8个乡镇生态安葬设施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3亿元,总用地面积500亩左右,骨灰存放格位54000个,墓位60000余穴。建设以骨灰堂存放、树葬、草坪葬、花葬等生态安葬设施为一体的公益性生态安葬设施。落实每个乡镇(街道)建有节地生态安葬点,到2025年全区生态安葬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持续推进群众身后“一件事”,“最多跑一次”改革,提升服务便捷化、专业化水平。

2.推动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慈善事业作为第三次分配作用,建立完善慈善救助体制机制,创新慈善活动载体,推动“互联网+慈善”“微信+慈善”“社工+慈善”融合高效发展。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发起成立慈善组织,构建形成多领域覆盖的慈善组织和慈善力量,更好发挥慈善组织救济救困救难的社会救助服务功能,形成现代慈善事业组织化、专业化、多元化、社会化发展格局。加强慈善信息平台建设,推动慈善信息共享和数据互联互通,加强慈善活动数据监测和信息公开监管,规范慈善组织慈善行为,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推进慈善基地创建,加强区慈善总会、乡镇(街道)慈善分会、村(社区)慈善工作站三级慈善网络建设,依托区级慈善基地,鼓励慈善组织开展活动。深化“慈善温暖行动”“慈善一日捐”活动,打造金东慈善项目品牌。

3.加强水库移民帮扶力度。健全水库移民安置法规政策和移民工作监督机制,规范移民安置过程规范性,切实保障移民合法权益。加强移民后期扶持,保障移民资金投入,鼓励支持移民创业致富,组织移民职业技能培训,加大生产开发扶持和金融支持力度。加快移民美丽家园建设,到2025年完成3个大中型水库美丽移民村建设。巩固集体经济薄弱,全面实现移民生活水平达到当地农村平均水平目标。

4.推进和谐婚姻家庭建设。加强婚姻文化建设,引导社会力量开展和谐婚姻家庭建设。推进婚姻登记的规范化、标准化和智慧化,开展免费颁证服务,推进结婚生育户口“一件事”联办,优化婚姻电子证照共享应用,区婚姻登记机关场地建设达到国家3A级标准。深入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教育,促进婚姻家庭幸福美满,提升社会和谐稳定。

六、保障措施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把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慈善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穿于民政慈善事业发展改革全过程。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工作实践,进一步推进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坚持党建品牌打造,不断激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推进民政慈善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坚持“清廉民政”建设,持续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提高民政法治水平

持续抓好法治学习,切实增强依法行政的意识,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充分发挥民政法律顾问在制定重大行政决策、推进依法行政中的积极作用,加强民政综合执法队伍建设。持续推进民政领域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不断创新执法监督方式,加快实施“互联网+民政执法监管”,推动线上处罚、掌上执法,开展跨部门跨层级联合执法。立足民政制度建设的实际情况,对民政制度建设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充分发挥法治在推动民政慈善事业发展中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不断深化民政领域依法治理。

(三)加强民政队伍建设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强化干部队伍建设,落实好干部标准,加强思想淬炼和政治历练,使广大干部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实践本领适应新时代要求。不断改进人才管理方式,完善人才评价机制,优化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加大重点领域服务人才培养力度,加快培育与民政慈善事业发展任务相适应、结构合理、素质全面的专业化、高技能、创新型民政人才队伍。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锻造一支“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廉洁从政”的民政铁军,进一步激励民政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

(四)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充分发挥规划对民政慈善工作的统领作用,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对主要任务、重点举措、主要指标、重点项目等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加强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完善规划实施评估机制、调整修订机制、监督考核机制,把规划实施情况作为推进工作和业绩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促进规划部署落到实处。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畅通群众诉求和意见表达渠道,发挥群众监督、媒体监督的积极作用。创新评估方式方法,设置中期和终期评估,鼓励多方参与评估,提升监测评估的客观性、公正性。


扫一扫手机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