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1133070000259907XH/2022-143948

  • 审核程序:

    单位审核公开

  • 发布机构:

    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

  • 发文字号:

  • 发布日期:

    2022-04-27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金华庞龙矿业有限公司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焦岩矿区萤石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发布时间: 2022-04-27 17:00 信息来源: 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 访问次数: 字体:[ ]

金华庞龙矿业有限公司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焦岩矿区萤石矿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申报单位:金华庞龙矿业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王跃军

 

编制单位: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浙江地质勘查院

   长:刘礼峰

总工程师:刘道荣

项目负责:刘彦群

   核:王福根  

编写人员:刘彦群、宋元清

制图人员:  

 


   

 

一、任务的由来

二、编制目的

三、编制依据

四、方案适用年限

五、编制工作概况

第一章  矿山基本情况

一、矿山简介

二、矿区范围及拐点坐标

三、 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

四、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

第二章  矿区基础信息

一、矿区自然地理

二、矿区地质环境背景

三、矿区社会经济概况

四、矿区土地利用现状

五、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重大工程活动

六、矿山及周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案例分析

七、原治理及复垦方案概述

第三章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土地损毁评估

一、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资源调查概述

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三、矿山土地损毁预测与评估

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与土地复垦范围

第四章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可行性分析

二、矿区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第五章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程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预防

二、矿山地质灾害治理

三、矿区土地复垦

四、含水层破坏修复

五、水土环境污染修复

六、矿山地质环境监测

七、矿区土地复垦监测和管护

第六章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作部署

一、总体工作部署

二、阶段实施计划

三、年度工作安排

第七章  经费估算与进度安排

一、经费估算依据

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经费估算

四、总费用汇总与年度安排

第八章  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

一、组织保障

二、技术保障

三、资金保障

四、监管保障

五、效益分析

六、公众参与

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附件:

1、《方案》编制委托书

2《浙江省矿区范围划定批复》

3、矿山企业营业执照

4、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表

5、《方案》内审意见

6、方案编制所用资料真实性承诺书

7、土地权属证明书

8、土地复垦意向复函

9、公众参与调查表

10、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复垦基金缴存承诺书

11、土地利用现状图

12、土地利用规划图

13开发利用方案扉页与专家意见

1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评审(论证)意见

15、专家个人审查意见

16、会议签到表专家组签名表

17、审查意见修改说明

 

附表:各项基础单价、定额指标

 

附图:1、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

2、矿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3、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预测图

4、矿区土地损毁预测图

5、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部署图

6、矿区土地复垦规划图

 

 

 


 

一、任务的由来

金华市金东区焦岩矿区萤石矿为新建探转采地下矿山2007年10月设立探矿权,经多年的地质勘探工作,2017年10月浙江省第三地质大队完成详查工作,并提交了《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焦岩矿区萤石矿详查报告》,开采矿种为萤石(普通),萤石资源量矿石量955.41千吨,矿物量443.21千吨。

2021年7月,完成探转采联合踏勘工作,金华市金东区各职能部门同意设立该采矿权。2021年11月17日浙江省自然资源厅核发了《浙江省划定矿区范围批复》(浙采范[2021]第4号),矿区由5个拐点圈定,矿区面积0.2348km2,开采深度+217m~-101m。为综合利用开发矿产资源,申领采矿许可证2021年11月金华庞龙矿业有限公司委托中化地质矿山总浙江地质勘查院编制了《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焦岩矿区萤石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2021年12月已通过评审备案。

根据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关于采矿许可证申领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及土地复垦的相关规定和要求,需要编写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20223月,金华庞龙矿业有限公司委托我院编制《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焦岩矿区萤石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我院接受委托后成立了项目小组,对项目区进行了相应的调查,并按照国家、、市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文件要求,编制了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焦岩矿区萤石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二、编制目的

本方案编制的目的是为了在矿业开发中科学有效地保护矿山地质环境,防治矿山地质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障矿山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恢复受损土地实用功能和生态环境,促进矿山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企业在矿山生产中进行地质(生态)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申领采矿许可证提供依据。

主要目标任务如下:

1、收集相关基础资料,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了解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查清矿山地质环境基本情况,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现状、预测评估,评价影响等级。确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对象,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措施,估算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费用;

2、通过对项目区土地损毁情况调查,查明项目区土地利用情况及项目区涉及的各类土地面积,根据矿山生产工艺、地形地貌特征等对拟损毁土地的土地损毁方式、类型、面积及程度进行预测,确定土地复垦方向复垦目标,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安排进度和经费估算;

3、坚持科学发展,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因矿产开发引发的地质灾害危害,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和破坏,减轻对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最大限度修复生态环境,努力使工程程建设与自然环境相和谐。合理用地、保护耕地、防止水土流失、恢复生态环境及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时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的实施管理、监督检查以及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基金缴存等提供依据

三、编制依据

(一)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71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11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3月);

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828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09827)

7、《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117日);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811日);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11日);

11、《土地复垦条例》(201135日);

1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日);

13、《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201331日);

14、《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1031日)。

(二)政策性文件

1、《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报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21号);

2、《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报有关工作的通知》(浙江省国土资源厅浙土资规〔20171号);

3、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落实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备用金收取管理办法的通知》(浙财建〔2012229号);

4、《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复垦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414号文);

5、《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关于取消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的指导意见》(财建〔2017638号);

6、《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贯彻国土资源部〈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的通知 》(浙土资发[2013]26号);

7、《浙江省露天开采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管理办法(试行) 》(浙土资发〔200441号);

8、《浙江省露天开采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技术指南》(浙江省国土资源厅, 2004 )

9、《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暨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审查工作的通知》(浙土资办〔201642号);

9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调整土地整治项目预算计价规则的通知(浙土资厅函〔2016550号);

10、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基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浙财综〔20199号);

11、《金华市市矿产资源规划》;

12《金华市金东区矿产资源规划(2021-2025年)》

13、《金华市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三)技术标准

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国土资源部,201612月);

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

3、《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TD/T10311-2011);

4DZ/T 0312-2018 非金属矿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5、《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B33/T881-2012省标);

6、《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规范》(DZ/T0222-2006);

7、《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T12719-1991);

8、《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

9、《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 0221-2006);

10、《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11、《地下水监测规范》(SL/T 183-2005);

12、《土地复垦技术标准》(UDC-TD);

13、《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08);

14、《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

1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

16、《造林作业设计规程》(LY/T1607-2003);

17、《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 192-2015);

18、《人工草地建设技术规程》(NY/T 1342-2007);

19、《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TD/T1036-2013);

20、《生产项目土地复垦验收规程》(TD/T 1044-2014);

21、《浙江省土地整治项目定额预算标准》(浙财农〔20161)

(四)矿山资料

1、《浙江省划定矿区范围批复

2《方案》编制委托书;

3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焦岩矿区萤石矿详查报告》(浙江省第三地质大队201710月);

4、《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焦岩矿区萤石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中化地质矿山总浙江地质勘查院20221月);

5、现场踏勘、野外调查、访问和收集取得的其他资料。

四、方案适用年限

根据《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焦岩矿区萤石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服务年限为11矿山闭坑后治理与土地复垦1年,复垦管护期2年,计约3年。因此本《方案》适用年限确定为14年。

方案基准期以采矿许可证取得之日算起。矿山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变更矿区范围或者变更开采方式的,应当重新编制矿山地质环境治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五、编制工作概况

(一)主要工作程序

本项目主要工作程序按以下程序框图进行:

 

 

 

 

 

 

 

 

 

 


 

 

 

 

 

 

 

 

 

(二)工作概况及工作

我院接受委托任务后,立即组成项目组,充分收集前人工作成果项目组技术人员及时进行了现场实地踏勘,对矿区进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土地使用情况、土壤、植被分布等进行详细调查,同时访问了有关工程负责人以及当地居民了解矿区以往地质灾害情况。本次完成具体实物工作量下表。

完成实物工作量一览表

   

计量单位

  

实地调查面积

km2

15.0

评估面积

km2

29.3579

地质观察路线

m

2000

地质调查点

6

访问人次

5

数码照片

25

收集技术资料

6

 


第一章  矿山基本情况

一、矿山简介

1、矿山名称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焦岩矿区萤石矿

2、隶属关系

金华市金东区焦岩矿区萤石矿隶属于金华庞龙矿业有限公司,为有限责任公司。

3、矿山类型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附录D及省厅有关文件,年开采萤石8t,矿山生产建设规模为型。

4、开采方式

矿山采用地下开采。采用斜坡道开拓,浅孔留矿法开采。

5、土地权属

土地权属清楚,矿区范围及周边土地金华市金东区焦岩和黄源村集体所有。

6、土地利用状况

本项目涉及土地总面积29.3579hm2,其中矿区面积23.4846hm2采矿权正在申领中,土地尚未进行利用土地类型见表1-1

一级地类

二级地类

涉及土地面积

利用土地面积

分类

地类

分类

地类

hm2

hm2

代码

名称

代码

名称

涉及土地

矿区内

矿区外

利用土地

矿区内

矿区外

01

耕地

013

旱地

0.4168

0.1934

0.2234

0



03

林地

031

有林地

25.0718

20.4135

4.6583

0



033

其他林地

3.2916

2.3000

0.9916

0



11

水域

114

坑塘水面

0.5777

0.5777

0

0



   

29.3579

23.4846

5.8733

0



1-1         矿区涉及土地、利用土地现状土地类型

二、矿区范围及拐点坐标

(一)矿山地理位置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焦岩矿区萤石矿矿区位于金华市区南东148°方位直距14.3km处(黄家垄村北东60°方位1.1km地理坐标:东经119°45¢36¢119°46¢26¢¢,北纬29°00¢24¢¢29°00¢57¢¢,中心点地理坐标:119°46¢00¢¢29°00¢45¢

金华武义二级公路(十白线)从矿区南西黄家垄村邻近经过,有乡村简易道路(村级水泥路)与矿区相接,铁路金温线、长深高速(G25)在矿区南西通过。矿区距金温线金华火车南站直距11.4km,运距12.6km,交通尚方便(图1-1

1-1   矿区交通位置图

(二)矿区坐标拐点

依据《浙江省划定矿区范围批复》(浙采范[2021]第4号)矿区范围由5个拐点圈定,矿区面积0.2348km2开采深度+217m~-101m,拐点坐标见2-1

1-1             划定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

X

Y

J1

3210501.01

40477040.60

J2

3210800.64

40477407.40

J3

3210912.30

40477780.41

J4

3210639.98

40477780.41

J5

3210242.31

40477084.02

三、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

202112,业主委托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浙江地质勘查院编制了《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焦岩矿区萤石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本方案以此开发利用方案为设计主要依据。

(一)矿山资源储量、开采规模、标高及服务年限

1、开采层位及面积、标高

矿区主要开采号矿体号矿体其中号矿体走向长度长,埋藏深,矿体4560°走向,控制长约570m该矿体倾角平均5083°,平均厚约3.37m,目前已控制标高为217.0m-101.37m矿区面积0.2348km2

2、资源储量

根据浙江省第三地质大队201710提交《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焦岩矿区萤石矿详查报告》,提交矿区萤石资源量(332+333)矿石量95.54吨,CaF2矿物量44.32吨。

开发利用方案设计利用资源储量83.45吨。

3、建设规模、服务年限

矿山设计开采规模8万吨/年,矿山服务年限为11(基建2

4、产品方案

矿厂销售萤石原矿。

(二)矿山开采方案概况

1、开采方式

采用地下开采方式。

2、矿山开拓运输

方案设计采用斜坡道开拓方案设计中段高度为48m50m自上而下布置PD148+100m+50m+0m-50m-98m六个中段其中,PD148平硐为主回风平巷,并兼作号矿体+148m以上少量矿体回采运输巷。

井下矿岩运输采用UQ-8地下自卸运输车运输

3、采矿方法及开采顺序

方案设计采用平底结构浅孔留矿法采矿(嗣后充填)矿块沿走向布置矿房长50m,间柱8m,顶柱高3m。采用WJ-0.8A铲运机出矿UQ-8地下自卸运输车运输

开采顺序在垂高上先采上中段,再回采下中段;同一中段内,沿走向由回风侧向进风侧方向后退式开采(大部分由东向西)

近地表留大于6m的隔离矿柱。矿块矿房回采后,矿柱予以保留,山塘水库予以适当保护,矿区东侧地表允许塌陷,当地表出现错动时,应在错动范围外5m处设防护网,并立安全警示标志,禁止人员入内。

4、矿山通风

设计采用单翼对角抽出式通风系统,主风机安装在P148平硐附近,配有1 K40-11B型节能风机。

  5、矿坑排水

设计采用分段接力排水,初期水泵房设在-50m中段,水仓容积为150×2m3泵房配备3D46-50×4型卧式离心泵(流量46m3/h,扬程200m,功率45KW一用一备一检修。

(三)总图布置

1、矿山防洪排水

矿区水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一般都能自然排泄。方案考虑大雨或暴雨时对工业场地的影响,需在工业场地周边修建排水沟,排水沟断面:上宽0.8m、下宽0.6m、高0.5m,内侧壁用厚18cm片石浆砌,表面用水泥砂浆抹面,厚度2cm,雨水通过西侧境界进矿道路侧溪沟流。地表排水沟应定期清理,保证沟渠畅通。

2、临时堆

矿山斜坡道硐口下方设临时堆矿场地(中转场地)堆存量不超过1000t经临时堆场中转外运 

3、废查存放

矿山产出的废石主要为掘进过程中产生的,设计采用废石嗣后充填山塘水库下方各采空区,废石不外排、不存放

矿山建设过程中有废石产生,用于回填斜坡道硐口下方临时堆矿场地,下侧设挡墙。若有多余则交当地政府处置。

4、工业场地布置

配电房与空压机房:布置在+125斜坡道口附近,面积约68m2

机修房与矿车停放场:机修房布置在进矿道路端部南侧,面积约75m2;机修房门前为矿车停放场,面积约350m2

材料仓库:布置在机修房旁,面积约75m2

炸药库:不设,由民爆公司配送。

沉淀回水池:布置在矿石堆放场东侧,容积不小于200m3

5、行政生活设施场地

办公用房:布置在斜坡道对面山脚处,面积约252m2(二层)。

食堂:布置办公用房西侧,面积约192m2

职工宿舍:布置食堂西侧,二幢二层,面积约840m2

洗澡堂、厕所等:根据需求,自行布置,面积不小于250m2

(四)辅助设施

    1、给水

生活用水取自市政自来水系统,从黄家村接入。

生产用水,由矿坑水经沉淀后回水利用,经泵压至斜坡道硐口上方的高位水池,经管道下放至井下各用水

2、供电

矿山源取自金东区变电站10kV供电线设计在斜道道硐口设变配电房,安装250kVA变压器1台。

矿山井下生产用采用SG-75kVA隔离变压器供电。另配备一台75kw的柴油发电机作应急备用电源。

用电设备电压为380/220V,巷道照明为36V,工作面照明为36V

3压风

设计在斜道道硐口设压风房,配备空2LGB-10/8型螺杆式空压机,1LGB-6/8型螺杆式空压机,采用镀锌钢管接入各中段运输平巷,供井下凿岩用。

(五)矿山固体废弃物和废水的排放量及处置

1、矿山固体废弃物处置情况

矿山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掘进和开采产生的废石以及生活垃圾。

(1)掘进废石:基建期作工业场地平整回填,多余交当地政府处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石,全部充填山塘水库下方的采空区。

2)生活垃圾:职工生活垃圾分类存放,统一集中运出。

2、矿山废水排放及处置情况

1)坑内废水

排出地表的矿坑水,经斜坡道硐口沉淀回水池沉淀后,循环使用于井下生产及道路洒水降尘,尽可能减少外排;并做好坑水的废水处理,检验达标后方可排放;

2)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进一步生化处理,生化处理的污水用于绿化或耕地浇灌,因此对周围的环境不会造成污染。

3)废水循环利用

生活污水经化粪池物化处理综合利用生产废水主要包括开采平硐内的废水,污水经沉淀后循环使用于坑内供水。

四、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

(一)矿山开采历史

19421945年矿区及周边大公山、杨梅峡等萤石矿曾遭日寇掠夺性开采。

上世纪十年代及其后人民公社及乡办企业曾在浅部进行部分开采,残留老硐数个和采坑三个,经实地调查和访问,老硐多以坍塌;三个采坑也已坍塌性填埋,长100300m,宽210m,深525m不等,估计采出萤石矿石量4万吨左右,当时以采70度(品位70%)以上的富矿脉为主。

(二)矿山开采现状

矿山为探矿权转采矿权新设矿山。勘探工作采用槽探与钻探方式进行,矿山未开发利用,未进行开采。

早期近地表曾有少量开采,残碴留于采坑中,已经堆存半个多世纪,已趋稳定。前人所留采空区,矿岩稳固性好,地表未见错动、塌陷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地表植被发育完好。


第二章  矿区基础信息

一、矿区自然地理

(一)气象

区内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无霜期约260天。多年平均气温16.317.6℃,夏秋之际常有台风和局部雷阵雨灾害性天气;区内多年平均降雨量1423.8mm2013—2014年降雨量在1479.61688.1mm之间,降雨多集中于3—9月份为梅雨、台风季节,其中6月份降水量最充沛,多年月平均降雨量达250mm左右,10—11月天气晴朗少雨。

(二)水文

矿区属低山丘陵地貌自然山体坡度一般在2540°,地形陡峭,局部发育陡崖,植被发育。区内地表水体主要为黄家垄溪和木勺坞山塘黄家垄溪属山涧溪流,流量随季节变化,水库上游溪沟枯季流量0.010.02L/s,雨后激增,流量0.31.0L/s为不断流的常年性流水山涧小溪。黄家垄溪自东向西汇入木勺坞山塘后由溢洪坝流出矿区,最终汇入武义江。木勺坞山塘坝体高程+131.46m,平面范围约7200m2,据估算库容量约7.0×104m3

矿区水文地质单元属补给径流区。据现有资料,木勺坞山塘对矿床充水影响小,矿区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风化裂隙带富水性贫乏,构造带两侧围岩结构致密,可视为相对隔水层,地下水主要沿构造带由高处向低洼处作脉状运移,以泉或人工开采方式排泄于地表。

(三)地形地貌

矿区地处仙霞岭山脉北东延伸部位,武义江附近,属低山丘陵地貌,山体基本呈北东向展布,北东高南西低,区内最高山峰海拔高度615.7m,最低排泄面标高约120.0m,最大相对高差近500m

区内自然山体坡度一般在2540°,地形陡峭,局部发育陡崖,植被发育,以灌木、乔为主,第四系残坡积层总体不发育。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见图片2-1

2-1   地形地貌图

(四)植被

根据现场调查,项目所在区域植被主要天然植被,天然植被以杉木、灌木和杂草为主,地表植被覆盖率为90%矿区附近无人工植被经济作物。

2-2   矿区植被

(五)土壤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现场调查,区内土壤类型以红壤土为主,主要分布在坡角和沟谷中,厚度较小,浮土覆盖层土厚05m,一般厚0.5m左右土壤质地较松软,土粒均匀,但有机质层较薄,有机含量为 0.3%~1.5%,偏酸性,pH 值一般在 56.5 之间,为当地主要耕作层。

二、矿区地质环境背景

(一)地层岩性

矿区出露地层为下白垩统高坞组K1g木勺坞山塘南西沟谷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堆积(Q4al-pl

1 下白垩统高坞组以流纹质晶玻屑熔结凝灰岩、流纹质晶玻屑凝灰岩、流纹质晶屑凝灰岩为主,局部为流纹质玻屑凝灰岩或弱熔结凝灰岩,深部钻孔偶见夹沉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凝灰质泥岩等,区域上本组厚8001000m。根据岩性分布和出露标高,矿区高坞组(K1g)自下而上可划出三个岩性层。

1高坞组第一层(K1g1主要分布于矿区中部黄家垄溪流两侧山坡一带,出露标高一般在200m以下,岩性为流纹质晶玻屑凝灰岩,局部夹流纹质玻屑凝灰岩,深部钻孔偶见夹沉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凝灰质泥岩等。本层多构成F1断裂顶板围岩。

流纹质晶玻屑凝灰岩:呈灰紫、浅紫色,凝灰结构,块状构造,晶屑含量一般3035%,晶屑成分为石英、钾长石,粒径12mm,玻屑、火山尘呈霏细状集合体。局部可过渡为弱熔结凝灰岩。

2高坞组第二层(K1g2分布于矿区南西、南东山坡及北部230m以上山坡地段,地貌上常呈陡崖、陡壁出现,岩性较单一,为流纹质晶玻屑熔结凝灰岩。北部一带本层多构成F1断裂底板围岩

流纹质晶玻屑结熔凝灰岩:灰紫、浅灰紫色,塑变凝灰结构,致密块状构造、假流纹构造,晶屑含量3035%,晶屑成分为石英、钾长石,粒径12mm

3高坞组第三层(K1g3分布于矿区北东及南东一带山岗,出露标高在250300m以上,岩性为流纹质晶屑凝灰岩、流纹质玻晶屑凝灰岩,局部夹流纹质玻屑凝灰岩。

流纹质晶屑结熔凝灰岩:晶屑含量多在40%以上,晶屑粒径粗大,为23mm,晶屑成分以钾长石为主,石英次之。

2全新统冲洪积层分布于木勺坞山塘大坝南西沟谷一带,成因类型以冲洪积为主(Q4al-pl)。山麓一带为土黄色含砾砂质亚粘土、含碎石亚粘土等,厚>3m;河漫滩一带多具二元结构,下部为卵石、圆砾,上部为细砂、粉砂、亚粘土等,表层为耕作土,厚<10m

(二)地质构造

矿区构造以断裂为主,其次为(间隔)劈理。断裂构造较发育,以北东向为主,其中北东向F1为矿区主断裂,其它断裂规模较小。根据断裂、劈理及岩脉或石英脉展布显示:北东向、近东西向是区内主要构造形迹。

F1断裂位于矿区中部木勺坞山塘北西山坡,总体走向4560°(局部转为近东西向),自南西往北东斜贯矿区,延伸长约1200m断面总体倾向南东,倾角5080°断面呈舒缓波状,斜冲擦痕发育,局部见水平擦痕。构造破碎蚀变带宽约16m,局部大于10m,多处为石英脉、萤石矿(细)脉充填,断裂顶板围岩为流纹质晶玻屑凝灰岩等底板围岩为流纹质晶玻屑熔结凝灰岩。

其它断裂矿区其它断裂分布零星,规模小,延伸短,走向以北东向为主,与F1断裂基本平行,力学性质为左行压扭,对矿体无破坏作用

S1间隔劈理S1间隔劈理带位于4线—6线南东一带,走向为近东西向(70~80°),劈理带宽2~5m,延伸长约100m,间隔劈理间距3~10cm,劈理倾角基本直立,局部为78~80°,沿劈理面偶有硅化蚀变。该劈理带形成时间较早,对矿体无影响。

(三)水文地质

矿区地貌类型属低山丘陵区,自然山体坡度一般在2540°,地形陡峭,局部发育陡崖,植被发育。区内最高山峰海拔高度615.7m,最低排泄面标高约120.0m。矿区内地表水体主要为黄家垄溪和木勺坞山塘,黄家垄溪自东向西汇入木勺坞山塘后由溢洪坝流出矿区,最终汇入武义江。黄家垄溪属山涧溪流,流量随季节变化,水库上游溪沟枯季流量0.010.02L/s,雨后激增,流量0.31.0L/s,为不断流的常年性流水山涧小溪。木勺坞山塘为矿区主要地表水体,坝体高程+131.46m,平面范围约7200m2,据估算库容量约7.0×104m3

矿区水文地质单元属补给径流区,矿体标高217.00m-101.37m,大部分矿体不能自然排水疏干。

1.含(隔)水层(带)水文地质特征

矿区地下水可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基岩风化网状裂隙水和构造脉状裂隙水。

1)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

冲洪积孔隙潜水:分布于矿区西部低洼地带,含水岩组岩性为冲洪积粘性土及砂砾石,厚35m,具二元结构,结构松散,地下水赋存于孔隙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基岩裂隙水补给,丰水期可能接受溪流的回灌补给,动态变化大,单井涌水量一般小于500m3/d,富水性弱中等。

残坡积孔隙潜水:分布于斜坡表层,含水岩组岩性为残坡积含碎石粉质粘土,厚0.37.5m,结构松散。地下水赋存于孔隙中,泉流量一般<0.5L/s,富水性弱。泉流量随季节变化大,多属间歇泉,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雨补给,以下降泉形式排泄于地表溪沟。

2)构造脉状裂隙水

主要分布在F1断裂带中,为矿区主要充水含水带。F1断裂位于木勺坞山塘北西山坡,总体呈北东4560°走向斜贯矿区,延伸长约1200m,倾向南东,倾角6680°,构造破碎带宽16m,局部大于10m,断裂具多期活动,早期为压性,中期为张性,后期为左行压扭。地表有多个采坑、废弃老矿硐分布。断裂带岩性主要为硅化构造角砾岩、萤石矿脉、石英脉、方解石脉等。带内溶蚀空洞发育,洞径一般在220mm,大者在5cm以上,局部高岭土化蚀变强烈。据抽水试验,单位钻孔涌水量约0.02L/s·m,渗透系数0.0944m/d。以上说明构造带富水程度不一,总体弱富水,局部可达中等。经水质分析,构造带水质为HCO3·SO4—Ca型水。矿化度161mg/L,氟含量6mg/L,为含氟矿水。

3)基岩风化网状裂隙水

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岩层风化裂隙、构造裂隙中,风化带厚度1.2544.06m。靠近F1断裂,风化强烈,厚度也增大。本区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补给条件差,一般泉水流量<0.01L/s,富水性贫乏。地下水以泉形式排泄地表。

4)流纹质晶(玻)屑熔结凝灰岩隔水层

构造带两侧深部岩性为流纹质晶(玻)屑熔结凝灰岩,块状构造,裂隙总体不发育,岩石致密完整,可视为相对隔水层。

2.地下水补给、径流、补泄条件

据水文孔长观测资料(2013830日至201496日),最高水位128.46m,最低水位127.72m,水位变幅0.74m,动态变化较小,丰水期水位高于枯水期水位,总体呈大气降雨强度变化一致。

3矿坑涌水量预测

201386—25日在0线、2线间的沟谷低洼地段(木勺坞山塘北东缘)施工了单孔混合多次降深稳定流抽水试验钻孔。

通过计算,首采段(底标高+50m)矿坑涌水量为422.99m3/d,全矿区(平均底标高-60m)矿坑涌水量为730.27m3/d

结论:矿体大部分位于当地侵蚀基准以下;含水层富水性弱-中等;据现有资料看,木勺坞山塘目前对矿床充水影响不大,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补给条件差,未来往深部开采随着地下水位下降,降落漏斗增大,加之爆破震动可能致使局部构造裂隙构成充水通道,木勺坞山塘可能成为新的充水水源进行补给;前人采坑深度及老硐分布情况不明,未来疏干排水可能产生塌陷。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

(四)工程地质

1、矿区工程地质特征

1坚硬—较坚硬块状火山碎屑岩岩组

分布于矿体两侧,岩性为流纹质晶(玻)屑熔结凝灰岩,一般岩体致密块状结构,属坚硬—较坚硬岩。风化带节理裂隙较发育,主要为北东向和北西向,频率一般2~4条/m,闭合—微张,延伸3~10m,岩石切割较破碎;微风化带裂隙总体不发育,岩芯RQD值60~80%,岩体较完整;断裂带附近多有构造压碎现象,具硅化、萤石化,岩体总体较完整,顶底板围岩饱和抗压强度23.2~106.6MPa,岩体质量等级总体良好,底板局部地段中等,工程地质条件总体较好。

2构造破碎带岩组

主要分布于F1断裂带中,岩性为蚀变构造角砾岩、负角砾状萤石矿、硅化构造角砾岩,性脆易碎,局部有高岭土或浅黄色粘土充填物。岩芯呈碎块状、柱状,RQD值0~20%,岩石破碎,饱和抗压强度22.7~58.6MPa,岩质较软弱—较坚硬,局部极软弱,岩体质量等级总体差—中等,局部极差。

3松散岩类岩组

冲洪积层主要分布与勘探区西侧外围宽缓沟谷中,厚度小于5m,工程地质较差,残坡积层则分布于斜坡表层,厚度0.3~7.5m,岩性为含砂、碎石粉质粘土,结构较松散,工程地质差。

2、工程地质结构面特征

矿区工程地质结构面主要为Ⅱ、Ⅲ、Ⅳ级结构面。对矿床主要影响是F1断裂,F1断裂力学性质为压扭性Ⅱ级结构面。局部硅化构造角砾,萤石矿化,角砾呈碎块状,砂土状,并有软塑状高岭土充填。破碎带岩体质量差,易产生坍塌、掉块、变形等不良工程地质问题。

3、岩体风化带特征

矿区大部分岩石属坚硬—较坚硬岩,局部断裂带附近、风化带厚度大。风化带厚度0~44.06m,风化破碎呈碎块状、砂粒状,岩质较软弱—较坚硬,工程地质条件差。

4、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矿体顶、底板为镶嵌结构、碎裂构造,岩体质量良—中等,属Ⅱ—Ⅲ级岩体,稳固性总体较好;矿体及构造角砾岩硅化坚硬,性脆,碎裂结构、散体结构,破碎带中有高岭土层及砂状、碎屑状充填物,岩体质量中等—极差,属Ⅲ—Ⅴ级岩体,稳固性差异较大,Ⅳ—Ⅴ级岩体分布地段易产生坍塌、掉块、变形破坏。

矿区工程地质条件中等。

(五)矿体地质特征

矿区萤石主矿体为 I 号矿体赋存于 F1 断裂带中,形态、产状受断裂构造控制。

号矿体

矿体分布在5线至10线间的F1含矿断裂带中,呈4560°走向沿木勺坞山塘北东山坡线状延伸。矿体总体走向北东50—60°,倾向南东,地表矿体倾角5183°;深部倾角较稳定,倾角6066°,平均倾角63°,矿体未见晚期断裂或岩脉破坏,连续性好,矿体连接可靠。矿体厚度在0.79m,平均厚3.37m矿体单工程品位CaF2 31.1684.79%,矿体平均品位47.15%

号矿体:

号矿体地表已采空,采坑长约100m,走向东西,采坑中基本被两侧边坡崩积物所填没,采坑北断面(相当于矿体底板)产状:180°∠80°矿体走向最大长度63m,控制斜深131.5m,推断的赋矿标高在187.71m66.94m间,矿体平均厚度3.34m,平均品位31.21%

(六)矿石质量与组分

矿区矿石矿物组分较简单,有用矿物为萤石,脉石矿物以石英、方解石为主,少量粘土矿物和碎裂凝灰岩等。局部地段在晚期紫色萤石矿脉中见极少量晶粒状黄铁矿。

根据组合样分析成果,矿石化学组分主要为CaF2SiO2CaCO3,次为Al2O3Fe2O3,微量MgOSP有用组分为CaF2,全矿单工程品位30.2784.79%,全矿平均品位46.39%,全矿品位变化系数44.01%

本矿床有害组分平均含量(%):SiO226.88CaCO315.64Fe2O30.77S0.06P:<0.01矿石中有害组份含量未超过限定要求。矿石无放射性。

三、矿区社会经济概况

矿山行政隶属于金东区,金东区为金华市辖区位于浙江省中部。总面积657平方千米。辖2个街道、8个镇、1个乡2019年末户籍总人口34.06万人,出生率 9.9‰;死亡率5.8‰;人口自然增长率4.1‰。

2019年,金东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4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1%。全区户籍人口人均GDP达到73143元,增长4.9%。全区常住人口人均GDP达到67724元,增长5.2%。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357元,增长9.1%地区经济发展良好。

矿区地处低山丘陵,区内植被发育,以松木、杉木、杂木和灌木为主。附近村民以种植大棚蔬菜为主。粮食作物有玉米、水稻。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茶、茶叶等,经济状况一般。区域住居人口较分散,青壮年外出务工,劳动力资源一般。

四、矿区土地利用现状

通过野外调查及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结合绘图软件对图件进行处理与数据分析,矿区土地利用现状为尚未利用

五、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重大工程活动

矿区及周边区域人口稀疏,散布于矿区下游沟谷中。矿区内基本没有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矿区尚未进行开采,在地面没出现裂缝和沉陷现象,自然生态环境没有遭到破坏。

矿区范围内无重要交通干线、高压输电线路及重要工业建筑等。地表层植被发育,矿区范围为灌木林、疏幼林区,植被较好。

矿山生产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有: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废石、矿坑废水、采空区塌陷等。次要因素有:粉尘及噪声(设备噪声、爆破瞬间产生爆破噪声)等。

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废石均外运至堆放场进行堆放,堆放场应经过专业的环境测评。矿山废水需经过处理,达标后方可外排

六、矿山及周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案例分析

本矿山及周边无矿山,因此,本方案不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案例进行分析。


第三章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土地损毁评估

一、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资源调查概述

矿区地形地貌类型属于低山区,地形地貌切割较深陡峻区域山体整体呈北东走向,矿区周边最高峰位于矿区南东侧,海拔标高603m区内绝对高程多在300603m间,山体坡度一般较陡,坡角多在30°—35°。矿区岩性以流纹斑岩为主,局部夹有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沉凝灰岩及湖盆相的泥岩、粉砂岩。

区内基岩岩石强度高、整体性好,第四系松散盖层不发育,本区不易产生山体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事故。矿区地表无建筑物,且为非耕地,允许陷落

矿区属非地震区范围。

矿区地下水类型按照地下水的成因、赋存条件、水理性质、水力特征及埋藏条件,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及裂隙水。雨季,山谷中有雨水富集,汇于沟谷中自然排泄,排泄畅通。

矿山及周边人类工程活动主要表现为采矿活动,偶有林地巡视活动。矿区范围内土地利用现状类型林地、耕地

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一)评估范围和评估级别

1、评估范围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范围包括划定矿区批复范围及矿业活动对周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区域。

根据该矿山矿业活动的地理位置和性质,本次评估范围包括划定矿区批复范围、地表错动范围、堆矿(中转场地)及地表工业场地、生产生活设施等。

根据《编制规范》的有关规定,结合现场对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结果,根据《编制规范》的有关规定,结合现场对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结果,北侧与东侧以矿界外推20m南侧可能影响到的错动范围矿界外推20m西侧以生活区影响范围外推20mP1P10拐点圈定评估范围评估面积约29.3579hm2评估范围拐点坐标见表3-1

3-1             评估范围拐点坐标表

拐点

2000大地坐标系

拐点

2000大地坐标系

X坐标

Y坐标

X坐标

Y坐标

P1

3210434.97

40476902.85

P6

3210360.97

40477331.98

P2

3210509.23

40477018.93

P7

3210281.66

40477241.85

P3

3210818.73

40477397.82

P8

3210210.81

40477069.02

P4

3210939.25

40477800.39

P9

3210417.65

40477034.30

P5

3210628.45

40477800.39

P10

3210378.53

40476922.57

 

2、评估级别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 0223-2011)规定: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应根据评估区重要程度、矿山生产建设规模、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综合确定。

1)评估区重要程度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 0223-2011)规范性附录B“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表3-2”

3-2          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表

重要区

较重要区

一般区

分布有500人以上的居民集中居住区

分布有200500人的居民集中居住区

居民居住分散,居民集中居住区人口在200人以下

分布有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铁路、中型以上水利、电力工程或其他重要建筑设施

分布有二级公路、小型水利、电力工程或其他较重要建筑设施

无重要交通要道或建筑设施

矿区紧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含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或重要旅游景区()

紧邻省级、县级自然保护区或较重要旅游景区()

远离各级自然保护区及旅游景区()

有重要水源地

有较重要水源地

无较重要水源地

破坏耕地、园地

破坏林地、草地

破坏其它类型土地

注: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确定采取上一级别优先的原则,只要有一条符合者即为该级别。

评估区范围内无居民居住,但有矿业活动人员居住;评估区范围无重要交通要道或建筑设施;评估区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及旅游景区(点);评估区内无较重要水源地;矿山开采破坏土地类型为林地。确定评估区重要程度为较重要区

2)矿山生产规模

根据《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开采萤石矿,开采规模8万吨/年,依据《编制规范》附录D“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分类,矿山生产规模属型矿山。见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分类对应表3-3

3-3             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分类对应表

矿石名称

生产规模

对应的建设规模类型

萤石矿

8万吨/

 

3)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

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修订版)附录C.1进行确定,见评估区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评定表3-4

3-4            评估区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评定表

序号

评估区现场调查情况

复杂程度

综合评定结果

1

矿体大部分赋存当地侵蚀基准面标高(+210m以下,坑内涌水通过机械排放。矿区范围内有一木勺坞山塘木勺坞山塘对矿床充水影响小;矿区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风化裂隙带富水性贫乏,构造带两侧围岩结构致密,可视为相对隔水层,地下水主要沿构造带由高处向低洼处作脉状运移,以泉或人工开采方式排泄于地表。矿坑涌水量为730.27m3/d

中等

中等

2

矿体两侧,岩性为流纹质晶(玻)屑熔结凝灰岩,一般岩体致密块状结构,属坚硬—较坚硬岩。

矿体发育于F1断裂带中构造破碎带岩性为蚀变构造角砾岩、负角砾状萤石矿、硅化构造角砾岩,性脆易碎,局部有高岭土或浅黄色粘土充填物

矿体呈陡倾角状产出,矿石以条带状角砾状为主,胶结紧密,稳固性较好。

中等

3

矿体发育于F1断裂带中矿区地质构造简单,矿体与围岩岩层产状变化小,断裂构造不发育,未现断层切割矿体与围岩覆岩。断裂带对采矿活动的影响小。

简单

4

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少,危害小。

简单

5

采空区面积和空间小,无重复开采,矿体为急倾斜薄矿体,规模小,采空区都得到了有效处理,采动影响较轻。

简单

6

矿区属低山丘陵区,绝对高程在+210m615.7m间,自然山体坡度一般2540°地貌形态简单,地形起伏变化平缓,有利自然排水,总体为单面山,相对高差大。

中等

按照评估区复杂程度确定采取上一级别优先的原则,确定评估区复杂程度分级为中等。

4)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评定

根据评估区重要程度、矿山生产建设规模、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综合确定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修订版)附录A1(表3-5)进行评定。

3-5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分级 (表A.1

评估区重要程度

矿山生产建设规模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

复杂

中等

简单

重要区

大型

一级

一级

一级

中型

一级

一级

一级

小型

一级

一级

二级

较重要区

大型

一级

一级

一级

中型

一级

二级

二级

小型

一级

二级

三级

一般区

大型

一级

二级

二级

中型

一级

二级

三级

小型

二级

三级

三级

依据前述本矿评估区重要程度为比重要,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属中等,矿山生产建设规模,根据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分级(表3-4,确定本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为

5)评估精度要求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 0223-2011)对级评估精度的要求,应以定量与相结合的方法,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进行现状评估及预测评估。

6)评估方法

本方案采用工程类比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二)矿山地质灾害现状分析与预测

1、矿山地质灾害现状分析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是基本查明矿区已发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等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分布、类型、规模、变形活动等特征,主要诱导因素与形成机制,对稳定性进行初步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其危险性和工程危害的范围程度作出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按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分为大、中、小三级,见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表3-6

3-6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表

确定要素

危险性分级

地质灾害发育程度

地质灾害危害程度

危险性大

强发育

危害大

危险性中等

中等发育

危害中等

危险性小

弱发育

危害小

1)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根据《金华1/10000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布图》,评估区内无现状地质灾害点,现状地质灾害发育程度一般

评估区地貌类型属低山丘陵区,自然山体坡度一般20—40度,地表植被发育。区内上世纪十年曾有浅部进行部分开采,残留老硐数个和采坑三个区内无坍塌、泥石流历史记录。

故现状评估主要针对自然山体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泥石流的可能性进行评价。

2)自然山体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现状调查分析

评估区地形地貌类型为低山丘陵区,位处金华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中的地质灾害低易发区。自然山体坡度一般20—40度,地表植被发育。

经调查,上世纪十年人民公社及乡办企业曾有浅部进行部分开采,残留老硐数个和采坑三个老硐深度、容积均较小,老硐多以坍塌采坑也已坍塌性填埋,长100300m,宽210m,深525m不等老硐和采坑已坍塌性填埋,未坍塌的岩性稳固,并经半个多世纪的自然沉降,已趋于稳定。现场踏勘调查,未发现自然山体有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现象。该区也未发生过崩塌及山体滑坡地质灾害。

3泥石流易发性现状调查分析

评估区内,老硐和采坑有少量废矿渣,且均在半山腰采坑内,已趋于稳定;现场踏勘调查,未见区内有其他松散土石碎屑固体物质来源,同时未现有短时间内可提供充足的水源和适当的激发因素,因此泥石流发生的可能小;

调查访问,区内历史未出现过泥石流灾害现象。

4地下开采地质灾害现状危险性评估

矿山为探转采地下矿山,采矿许可证尚在申领中;地质勘探期间,采用钻探方式进行,未有坑探工程,因此未有地下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现状

综上所述,评估区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及其历史记录。矿山未进行地下开采及其引发的地质灾害现状依据《编制规范》附录E.1“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评估区地质灾害现状影响程度为较轻

2、矿山地质灾害预测分析

矿山地质灾害预测分析是指评估区范围内,由于矿山开采使地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而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采矿工程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

1)评估方法与评估内容

对于本矿山而言评估内容主要是指矿山开采可能引发崩塌或滑坡危险性及矿山本身可能遭受崩塌或塌陷的危险性评估,分为井巷及采空区、自然环境条件及地表塌陷范围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根据评估项目类型、特点及其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可能引发或遭受的地质灾害类型,本次评估主要采用工程地质比拟法、成因历史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相结合进行,评估的主要内容有:

自然山体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可能性及危险性预测评估;

硐口及井巷工程地质灾害预测评估;

采空区地表错动范围稳定性分析与预测评估;

硐口工业场地地质灾害预测评估。

2)自然山体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可能性及危险性预测评估

矿山开始建设后,采用地下开采,斜坡道开拓、地下矿用车运输,浅孔留矿法采矿。开挖有三个,为斜坡道硐口、PD148回风巷硐口、PD180辅助通风巷硐口其中斜坡道硐口开挖量较大,硐口边坡高约15m,坡坡约60°,其余硐口边坡高约7m。另行政生活区场地场地需开挖,场地边坡高约313m,坡坡约60°,边坡开挖后进行防护加固,边坡能保护稳定。

因此,矿山建设地表山坡坡面岩土的虽有扰动开挖但开挖量不太,形成边坡高度低,且采取防控加固措施,开挖形成的场地边坡是稳定的,则自然山体能够保持稳定,自然山体产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3)硐口及井巷工程地质灾害预测评估

硐口开拓:设计开挖的均硐口位于矿体底板围岩中,处于山坡地段,岩性为流纹质晶玻屑熔结凝灰岩,岩体质量较好,硐口地表表土层较薄,硐口开挖选择位置有利是井巷稳固,且不受洪水影响。同时硐口边坡、硐门及硐口地段采用混凝土加固支护措施,因此硐口是稳固的,发生坍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可能性小

井巷工程位于矿体底板围岩中,岩性为流纹质晶玻屑熔结凝灰岩,岩体质量较好局部破碎地段设计要求采用喷砼或锚喷支护,因此井巷工程是稳固的,

发生冒顶、坍塌可能性小。 

4)采空区和错动范围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方案设计结合矿山采矿方法的多年实践与总结,采用浅孔留矿法(嗣后充填)回采地表除山塘上部外允许塌陷。由于矿体厚度为0.7-9m平均3.37m矿体两侧岩性为流纹质晶(玻)屑熔结凝灰岩,一般岩体致密块状结构,属坚硬—较坚硬岩。且矿体厚度总钵不厚倾角较陡65 º80 º单个矿块采空区较小,按照开发利用方案采取留设、间柱(8m等措施后,采空区总体稳定性较好

矿区西侧地表有山塘水库,山塘水库下方采区距水体最近距离约8.6m(3线侧面位置),设计要求距离坝体20m内禁止爆破,即距离坝体20m内禁止开挖、开采,也就是设计要求距水体20m内禁止爆破;同时山塘水库下方开采后的采空区要求采用嗣后充填,充填度不小于70%,能有效支撑采空区顶板。设计要求山塘下方矿块开采时,应放干山塘水库中的水体后方可开采,以防发生意外。

方案设计参照类似条件矿山的有关数据,即岩层可能产生的移动角,矿体下盘以矿体倾角,上盘取65°端部按70°按各部位的垂高投影而划出地表错动边界线经图上量取可能错动力范围面积为153446m2

矿山严格按方案设计要求留设隔离保安矿柱、顶柱、间柱,并对山塘下山采空区及时进行充填,加强地压监测,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后,该矿引发地表错动发生地面错动塌陷的可能小,但若矿山开采不严格按方案设计开采,导致透水、地表塌陷地质灾害的影响程度中等(危险性中等

5)工业场地地质灾害预测评估

硐口工业场地:主要为斜坡道硐口场地,设计硐口边坡高2-15m,边坡开挖后喷砼加固后稳固,场地平整、稳定,地势较高,周边设截水沟,预测分析发生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堆矿场地:主要由废石回填,平整而,外侧设挡墙,上部雨水经排水暗管排出,场地四周设截水沟;矿石平地堆放,堆高不大于3m产生矿堆坍塌、下滑可能不大,预测分析发生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修理房及停车场地:场地主要由开挖而成,场地稳定;后侧边坡高约8m,岩性为流纹质晶屑凝灰岩,边坡稳定;场地四周设截水沟,预测分析发生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行政生活区场地:场地主要由开挖而成,场地稳定;后侧边坡高约2-13m,岩性为流纹质晶屑凝灰岩,边坡稳定;场地四周设截水沟,预测分析发生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三)矿区含水层破坏现状分析与预测

1、矿区含水层影响和破坏现状分析

评估区地下含水层主要为第四系孔隙含水层和基岩裂隙含水层两种类型。第四系孔隙含水层厚度不大,含水量少,富水性差。基岩裂隙含水层含水介质主要为流纹质斑岩和凝灰岩,基岩中节理裂隙不发育,地下水不发育。目前未进行采矿活动,现状采矿活动对地下含水层破坏影响

2、矿区含水层影响和破坏预测分析

评估区内随着矿山建设、开采仅斜坡口、行政生活区有小量开挖与平整,地形地貌损毁微小。评估区山体为单面山,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矿山开拓巷道主要在侵蚀基准面以下巷道内产生的矿坑水经水泵自斜坡道洞口排出

矿区地下含水层以弱含水层为主,木勺坞山塘目前对矿床充水影响不大,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补给条件差,采矿活动对地下含水层水位影响小;评估区远离居住区,不是供水水源地,采矿活动不会影响居民生活用水。但矿山生产时,需放空山塘水库,生产期间对下游旱季抗旱有影响,采矿过程中产生的矿坑水经过沉淀后外排,对附近沟谷中的沟溪水造成的影响小。依据《方案编制规范》附录E.1“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认为采矿活动对地下含水层破坏影响程度较轻。

(四)矿区地形地貌景观(地质遗迹、人文景观)破坏现状分析与预测

1、矿区地形地貌景观(地质遗迹、人文景观)破坏现状分析

评估区地形地貌类型为低山丘陵区,矿山采用地下斜坡道,对地形的破坏点主要在洞口,破坏程度较轻;评估区及附近无人文景观,远离自然保护区、城市和风景旅游区。矿山目前尚未进行开采,依据《编制规范》附录E.1“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程度

2、矿区地形地貌景观(地质遗迹、人文景观)破坏预测分析

根据现状评估可知,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程度较轻。矿山今后采用地下斜坡道,对地形的破坏点主要在洞口,以及行政生活区场地平整,破坏程度较轻;

评估区较偏僻,周边无地质遗迹、人文景观、交通干线等,离最近的高速路约0.5公里左右,且不在其可视范围内,给行人或开车人员造成视角污染。依据《编制规范》附录E.1“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程度较轻。

(五)矿区土地资源破坏现状分析与预测

1、矿区土地资源破坏现状分析

本矿为地下开采矿山,开采矿萤石矿。矿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矿石任意存放,场地乱开乱挖将挖损、占压土地,该矿目前尚未进行建设、生产,尚未造成损坏,依据《编制规范》附录E.1“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 采矿活动对土地资源影响程度

2、矿区土地资源破坏预测分析

矿山开始建设、生产,对土地资源影响主要有斜坡道硐口开挖,堆矿场地平整,修理房及停车场开挖与平整行政生活区场地开挖与平整,需压占与损坏土地0.9333hm2预测矿山土地资源破坏程度较轻

矿山建设与采矿活动占用土地资源情况见表3-7

3-7          矿山建设与采矿活动占用土地资源情况

  

占地或破坏面积(m2

土地类型

斜坡道硐口及场地

516

林地

回风、辅助通风巷硐口及场地

257

林地

石堆场与回水池

1745

林地

机修房及停车场

1357

林地

行政生活区场地

4768

林地

上山运输公路

690

林地

 

 

       

9333

林地

 

(六)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综上,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与预测评估结果见表3-83-9

 3-8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结果表

评估项目

地质环境影响结果

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自然山体崩塌、滑坡地质灾害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

原露天采坑边坡地质灾害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

地下开采井巷工程地质灾害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

采空区和错动范围地质灾害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

矿区工业场地地质灾害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

含水层破坏评估

地下水影响和破坏

地形地貌景观破坏评估

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

地资源破坏评估

地资源破坏程度

 

综上所述,矿山未进行开采,均为原始状态,根据《规范》确定评估区内矿山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为土地未被破坏破坏面积0.0hm2;其他区域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为

3-9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结果表

评估项目

地质环境影响结果

预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自然山体崩塌、滑坡地质灾害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较小

地下开采井巷工程地质灾害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较小

采空区和错动范围地质灾害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

矿区工业场地地质灾害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较小

含水层破坏评估

地下水影响和破坏较轻

地形地貌景观破坏评估

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较轻

地资源破坏评估

地资源破坏程度较轻

 

综上所述,根据《规范》确定评估区内预测采空区和错动范围地质灾害评估危险性中等,其余其他地质灾害危险性较小预测土地破坏面积0.8855hm2,土地类型为林地,其他区域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为较轻。

三、矿山土地损毁预测与评估

(一)土地损毁环节与时序

本矿山探转采矿山,目前正在申领采矿许可证,在矿山建设、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破坏、扰动原始地形地貌及土地植被,造成项目区土地被挖损、压占。

本矿山土地损毁主要体现在硐口开挖挖损、地面生产设施建设、辅助设施建设对土地的挖损和压占。

本项目土地损毁类型以压占为主,次为土地(地表)错动、塌陷。土地损毁的形式、环节及时序见表3-10

3-10         土地损毁的形式、环节及时序表

序号

土地损毁内容

损毁形式

损毁环节

损毁时序

1

斜坡道硐口及场地

挖损压占

硐口开挖、压占

建设、生产挖损压占

2

PD180PD48硐口及场地

挖损

硐口开挖

建设挖损、生产压占

3

石堆场与回水池

压占

平整、存放矿石、回水利用

生产压占

4

机修房及停车场

挖损压占

开挖平整、压占

建设挖损生产压占

5

行政生活区场地

挖损、压占

开挖平整、压占

建设挖损生产压占

6

上山运输公路

挖损、压占


建设挖损生产压占

(二)已损毁各类土地现状

本矿山探转采矿山,目前正在申领采矿许可证矿山尚未建设与生产,原有地形地貌尚未改变,土地未被损毁

已损毁土地总面积为0.0hm2

(三)拟损毁土地预测与评估

1、拟损毁土地预测

矿山建设生产活动对土地资源造成损毁的形式有挖损、压占。本项目拟建PD180PD148平硐硐、斜坡道硐口场地、矿石堆场、修理房及停车场、办公生活设施等的建设,对土地压占和损毁原有地形地貌。矿山损毁的土地类型均为林地。

1PD180PD148硐口

      开发方案设计PD180平硐布置在6线附近+180m标高处,开挖硐口破坏了地表植被和表土,挖损土地面积约0.0119hm2PD148平硐布置在1线附近+148m标高处,开挖硐口破坏了地表植被和表土,挖损土地面积约0.0138hm2;合计挖损土地面积约0.0257hm2目前土地类型为林地

2)斜坡道硐口及场地

开发方案设计斜坡道硐口矿界1号点东侧+125m标高处,硐口布置压风房、变配电房等设施,硐口及场地开挖破坏了地表植被和表土,设施建设压占土地,该挖损、占压土地面积约0.0516hm2目前土地类型为林地 

3)堆矿场地

堆矿场地开发方案设计设置在斜坡道硐口下方+112m标高处,其东侧布置回水沉淀池,场地平整破坏了地表植被和表土,矿石存放、回水池压占土地,该场地压占土地0.1852hm2目前土地类型为林地

4)修理房与停车场地

机修房及停车场方案设计布置在进矿道路端部南侧,开挖建设破坏了地表植被和表土,开挖后建设修理房、仓库等,挖损、占压土地面积约0.2286hm2目前土地类型为林地

5)办公生活设施场地

办公生活设施布置在进矿道路南侧(修理房南侧),办公生活设施(办公用房、宿舍、食堂、澡堂、厕所等)建设,场地开挖破坏了地表植被和表土,设施压占土地,该场地挖损、占压土地面积约0.3254hm2目前土地类型为林地

6)上山道路

自进矿道路端部延伸修筑至+125m斜坡道硐口场地,长约140m,道路开挖破坏了地表植被和表土,压占了土地,该上山道路挖损、占压土地面积约0.0690hm2目前土地类型为林地

2、拟损毁土地汇总

根据矿区土地利用现状图,结合矿区拟建设情况与损毁土地情况分析,损毁方式为挖损、压占,损毁地类为林地,该项目拟损毁土地总面积为0.9333hm2。矿山拟损毁土地预测与评估见表3-12

3-12              拟损毁土地情况汇总表             单位:hm2

设施名称

土地类型

损毁总面积

hm2

备注

一级

二级

PD180硐口及场地

03林地

031有林地

0.0119


PD148硐口及场地

03林地

033其他林地

0.0138


斜坡道硐口及场地

03林地

033其他林地

0.0516


石堆场与回水池

03林地

031有林地

0.1745


机修房及停车场

03林地

031有林地

0.1357


行政生活区场地

03林地

031有林地

0.4768


上山运输公路

03林地

 

 

033其他林地

0.0690


   

03林地

031有林地

0.7989

0.9333hm2

033其他林地

0.1344

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与土地复垦范围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

1、分区原则与方法

根据评估区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分布特征及其危害,矿山开采实际,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以及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分期、分阶段规划治理需要,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分区。即遵循以下原则:

1)功能分区原则:根据矿山地质环境单元、开发利用方案开采活动的区域安排进行分区的原则;

2)轻重分区原则:按照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进行分区的原则;

3)就上分区原则:现状分析与预测分析不一致时,采取就上进行分区的原则;

4)异同分区原则:区内相似、区际相异的分区原则。

根据分区原则,对应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结果,在充分考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对人居环境、工农业生产、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及本矿山具体情况,将评估区划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见表3-13

3-13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表

分区级别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

现状评估

预测评估

 

 

 

次重点

较严重

较严重

 

 

 

注: 现状评估与预测评估结果不一致的采取就上原则进行分区。

2、分区评述

根据分区原则、方法及现状评估与预测评估结果,将评估区分为次重点防治区与一般防治区,评估区总面积29.3579hm2,其中次重点防治区面积16.2044hm2,一般防治区面积13.1535hm2。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分区及评述见表3-14

3-14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分区及评述表

防治区名

位置

面积

hm2

预测主要地质环境问题

防治措施

次重点防治区

各硐口工业场地及地表可能错动范围

16.2044

硐口及场地开挖、平整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较小,开挖井下巷道有发生小规模冒顶的可能,有发生矿房局部坍塌的可能;矿山开采引发地表错动范围有发生局部塌陷的可能,发生山塘透水地质灾害的可能地表错动、透水地质灾害较严重。

严格按照开发利用方案组织建设与生产,对开挖边坡进行加固,设截排水沟;对井巷工程进行支护;留设矿柱及保安隔离矿柱不得回采山塘下方采空区及时嗣后充填;设置警示牌和危险区域图;闭坑后对硐口封闭、工业场地进行复垦复绿

一般防治区

除次重点防治区以外的其它区域

13.1535

保持原始地貌,影响地质环境问题轻。

基本为原始地形,受采矿活动的影响较小,破坏程度较轻。在开采活动中,应严格执行开发利用方案,尽可能减少对该区域地质环境影响和破坏,减少土地压占和破坏。

(二)土地复垦区与复垦责任范围

1、土地复垦区

项目复垦区为矿山建设生产工程中拟损毁的土地,本项目损毁土地包括拟损毁的挖损区、压占区构成,主要有PD180硐口及场地、PD148硐口及场地、斜坡道硐口及场地、矿石堆场与回水池场地、机修房及停车场、行政生活区场地与上山运输公路等。复垦区总面积0.9333hm2

2、复垦责任范围

根据项目区特点,复垦责任范围复垦区中除上山道路经征得林区属地同意永久性保留,作为今后林区管护道路以外所有区域。复垦责任范围0.8645hm2

复垦区与复垦责任区面积见表3-15

3-15             复垦区与复垦责任区面积表

序号

区域名称

复垦区

复垦责任区

  

1

PD180硐口及场地

0.0119

0.0119


2

PD148硐口及场地

0.0138

0.0138


3

斜坡道硐口及场地

0.0516

0.0516


4

石堆场与回水池

0.1745

0.1746


5

机修房及停车场

0.1357

0.1357


6

行政生活区场地

0.4768

0.4768


7

上山运输公路

0.0690

0

留设永久道路

合计


0.9333

0.8645


 

(三)土地类型与权属

矿区拟利用土地类型林地土地所有权归金华市金东区江东黄源村与焦岩村集体所有,权属无争议。矿区拟利用土地类型与权属见表3-16

3-16        矿区拟利用土地类型与权属表

 

地类及面积(hm2

一级

二级

面积

金华市金东区江东黄源村

03 林地

031有林地

0.6338

033其他林地

金华市金东区江东焦岩村

03林地

031有林地

0.2995

     



0.9333

 


第四章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可行性分析

(一)技术可行性分析

根据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矿山地质灾害现状分析认为:评估区坍塌、滑坡、泥石流等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矿山尚未进行建设,目前人为引发的地质灾害基本无。

今后,矿山建设与生产,可能导致地质灾害的可能存在二个方面:

一是地表硐口开挖、场地开挖平整,导致场地边坡的坍塌、滑坡。方案选择开挖地段,场地基岩稳固,只要合理设置场地边坡角,对局部破碎地段进行加固防护,发生场地边坡坍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可能小

矿山办公、生活设施布置在山体下部沟谷内较平缓地带,对山体稳定性影响不大,其余区域均为原始地形地貌,地表受扰动较轻。

二是井巷工程的坍塌,以及采空区的坍塌导致地面塌下沉、地裂缝、错动及塌陷的发生

方案设计井巷工程布置在矿体底板,矿体底板围岩流纹质晶(玻)屑熔结凝灰岩,块状构造,裂隙总体不发育,岩石致密完整早期的节理裂隙多被萤石、石英细脉充填形成矿化围岩,稳固性好。局部破碎地段采取了支护措施,矿山井巷发生坍塌等地质灾害可能小。

方案设计结合矿山对采矿方法的多年实践与总结,采用浅孔留矿采矿法,由于矿体薄单个采空区暴露面积和空间较小,按照开发利用方案采取留设隔离保安矿柱、矿房间柱、顶柱等措施后,采空区总体稳定性较好,可以有效的预防地面下沉、地裂缝、错动及塌陷的发生。

山塘水库下方开采时保留隔离矿柱20m,对采空区进行废石嗣后充填,可有效支撑空区顶板围岩,防止地表错动,同时开采时放空山塘水库,可有效防止透水事故,是可控的。

随着矿山开采,会对断裂构造带含水层的破坏,对地下水的疏干作用,降落漏斗将会有所扩大矿体大部分赋存在侵入基准面以区内无大的地下含水层,主要接受大自然降水补给,采矿活动导致矿区周围主要充水含水层破坏可能性小。

矿为地下开采,开采矿石为萤石,有害组分含量低,出地表矿石临时储存在堆场后外运;废石全部用于井下充填,对土地的污染小。井下废水含有少量F-离子,排出坑外后汇集至沉淀池,经时效澄清处理后,循环用于生产。水土污染程度较轻。

综上所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主要为对矿山地质灾害的预防及治理,在技术上采取对井巷、硐口、采空区等采取支护、充填、封闭、封堵、警示等措施;对进行矿坑水采用多级沉淀、循环使用等措施;对矿区地形地貌景观破坏采取保护、覆土绿化等措施,因此技术上是可行的。

(二)经济可行性分析

根据有关文件要求,通过本方案进行预算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费用,矿山设立专项基金帐户进行存留,严格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基金为专款专用,通过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专项金完成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作,经济上是可行的。

(三)生态环境协调性分析

评估区为地下开采矿山,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后,主要完成对矿山地质灾害的预防及治理,对矿区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的预防及治理。并做好污水处理与防治工作。矿山闭坑后,通过对硐口场地、工业场地、办公生活区场地进行覆土复绿,使矿区与周边生态环境相协调一致。

二、矿区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一)复垦区土地利用现状

1、复垦区及复垦责任区土地类型

依据土地损毁分析与预测结果,本矿山复垦区为硐口工业场地、矿石堆场、机修房场地、办公生活区、上山道路等,复垦区面积为0.9333hm2;复垦区的土地类别为林地。复垦责任范围主要包括硐口工业场地、矿石堆场、机修房场地办公生活区上山道路永久留作林管道路除外,复垦责任范围0.8645hm2

复垦区范围复垦责任区土地利用类型见表4-1

4-1           复垦区土地利用类型表

一级地类

二级地类

 hm2

代码

名称

代码

名称

复垦区

复垦责任区

03

 

031

有林地

0.7989

0.7946

033

其他林地

0.1344

0.0699

     

0.9333

0.8645

 

2、土地权属

矿区复垦责任区土地类型林地土地所有权归金华市金东区江东黄源村与焦岩村集体所有,权属无争议。

矿区复垦责任区土地类型与权属见表4-2

4-2        矿区复垦责任区土地类型与权属表

 

地类及面积(hm2

一级

二级

面积

金华市金东区江东黄源村

03 林地

031有林地

0.5693

033其他林地

金华市金东区江东焦岩村

03林地

031有林地

0.2952

     



0.8645

 

(二)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1、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原则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应包括以下原则:

1)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与其他规划相协调;

2)因地制宜原则;

3)土地复垦耕地优先和综合效益最佳原则;

4)主导性限制因素与综合平衡原则;

5)复垦后土地可持续利用原则;

6)经济可行、技术合理性原则;

7)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相结合原则。

2、适宜性评价依据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在详细调研项目区土地损毁前的利用状况、生产水平和损毁后土地的自然条件基础上,参考土地损毁预测结果,依据国家和地方的规划和行业标准,结合本地区的复垦经验,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改善被损毁土地的生态环境,确定复垦利用方向。其主要依据包括:

1)土地复垦相关规程和标准

包括《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TD/T 1031.1-2011TD/T 1031.4-2011),《土地复垦技术标准》(1995年)、《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2000年)、《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TD/T1036-2013)、地方性的复垦标准和实施办法等。

2)土地利用相关法规和规划

包括土地管理的法规、项目所在地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

3)其他

包括挖损区土地损毁预测、损毁程度分析结果和项目区土地资源调查等等。

3、复垦土地范围界定

本项目复垦责任范围主要包括PD180硐口及场地、PD148硐口及场地、斜坡道硐口及场地、矿石堆场与回水池场地、机修房及停车场、行政生活区场地等。

4、评价单元划分

评价单元是按照复垦区土地的损毁类型、程度、限制因素和土壤类型等特征差异划分为不同评价单元,特征相同或相近的待复垦土地划分为同一评价单元,便于合理的确定各评价单元评价因子的赋值,确定最终复垦方向。

根据本矿地形坡度和形态,本矿均为坡地,且远离村庄,对评价范围内的待复垦土地划为个评价单元。

5、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1)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

因子选择主要依据主导因子原则、稳定性原则以及空间分布差异性原则三个原则进行筛选。影响矿区土地复垦的两个基本因子为潜力因子以及限制性因子,它们又可以细分为很多因子。依据因子筛选原则,萤石矿其土地利用受到土地利用共性因素(土壤侵蚀、地形坡度、土壤质地、有效土层厚度、地质灾害、排灌条件等)的影响。借鉴土地复垦经验,共选出9项参评因子,分别为:土地质地、地形坡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地利用现状、地质灾害、灌溉条件、排水条件、岩土污染、有效土层厚度组成。

2)评价步骤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步骤包括:在损毁土地和损毁程度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评价对象和范围;综合考虑复垦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公众参与意见以及其它社会经济政策因素分析,初步确定复垦方向,划定评价单元;针对不同的评价单元,建立适宜性评价方法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评定各评价单元的土地适宜性等级,明确其限制因素;通过方案比选,确定各评价单元的最终土地复垦方向,划定土地复垦单元。

1)评价范围

本矿山为地下开采矿山,矿种为萤石矿,根据对该矿山土地损毁的分析及预测,本次项目评价范围即复垦责任范围。

2)初步复垦方向确定

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矿山破坏地块的实际情况和当地的主要土地利用方式,结合矿区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和公众意愿的分析,确定项目区初步土地复垦方向。

自然因素分析

复垦项目区位于江东镇黄源村与焦岩村交界处的低山丘陵区,地势起伏变化较大,矿区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矿区植被茂盛,覆盖率90%以上。

复垦区破坏土地类别为林地周边大部为有林地。项目区土壤资源较为尚可因此复垦区复垦为林地为宜。林地复垦植物宜选择灌木及草本植物。

政策因素分析

本项目建设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要求,符合《金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21-2025)》的要求。

项目区的土地复垦工作应本着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原则,坚持开发与保护、开采与复垦相结合,实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并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公众因素分析

方案编制过程中,遵循公众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得原则,为使评价工作更民主化、公众化,特向广大公众征求意见。

通过对项目区公众调查分析,受访者对项目的建设表示支持。

土地复垦方向的初步确定

遵照安全第一宜农则农、宜林则林的原则,对于损毁的土地尽量恢复原有土地利用类型;努力提高地力;对于重度损毁地区可根据损毁后土地利用性质重新确定土地利用类型。复垦初步方向确定详见表4-3

4-3              土地复垦方向分析表

评价单元

损毁类型

损毁等级

损毁前土地利用类型

复垦初步方向

挖损土地

挖损

重度

林地

林地

挖损、压占土地

挖损、压占

轻度

林地

耕地

3)评价单元划分

按照将破坏方式、程度相同,内外部特征相同或相近的破坏地块作为同一评价单元,便于合理的确定各评价单元评价因子的赋值、使确定的复垦方向更贴近于实际。

矿山建设与生产过程中造成的土地破坏类型,一硐口土地挖损破坏区,均处于山坡地形(半山腰),挖损面积小(均不足1);二是矿石堆场、机修停车场、办公生活区等土地挖损、压占破坏区,该区地处山脚缓坡地段,挖损、压占面积大根据划分原则,本报告对复垦土地的评价单元划分如下:

挖损(严重)土地单元

各硐口挖损。主要有PD180PD148、斜坡道硐口,均为山坡地半山腰较为分散,单块土地面积均较小最大挖损区为斜坡道硐口,面积约1亩余,并有少量压占

挖损(较轻)、压占单元

该单元总体挖损程度相对较轻,主要矿石堆场,机修房停车场、办公生活等土地挖损、压占破坏区,原均为处山脚缓坡地段,较为集中,单块土地面积均较

4评价标准体系和标准的建立

通过将参评因素状态值对农、林、牧的影响状况及改良程度的难易与《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对因子等级划分指标相对应作对比研究,基本吻合,故以《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等级划分标准作参照,进一步又对该项目特有的对土地适宜性影响明显的因子进行等级划分,得出土地适宜性评价各参评因素的分级指标和对农林牧适宜性的等级标准。

根据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和复垦后的土地用途,参考《土地复垦技术标准》、《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技术规范》等资料,确定选择土地质地、地形坡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地利用现状、地质灾害、灌溉条件、排水条件、岩土污染、有效土层厚度等作为宜性评价的因子,评价本项目待复垦土地的宜垦情况。90分以上为宜水田类,6090分为宜旱地类,4060分为宜草宜林类。其评价标准和权重见表4-4.

4-4复垦土地主要限制因素的等级标准各类参评单元适宜性评价一览表

因子及满分

指标

权重指数

土壤质地

10

壤土

10

粘土、砂壤土

7

重粘土、砂土

6

砂质土、砾质

2

石质

0

地形坡度(°

12

<2

11

25

10

58

8

815

6

1525

3

>25

0

土壤有机质含量(g·kg-1

15

>4

15

4%~3

13

3%~2

11

2%~1

5

0.61

2

<0.6

1

土地利用现状

15

平田

15

梯田、平地、菜地

13

梯地

11

坡地、望天田

9

园地

8

土地利用现状

15

林地

8

牧草地、荒草地

2

裸土地、裸岩石砾地

0

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

8

良好

8

轻度

4

严重

0

灌溉条件

10

有稳定灌溉条件

10

灌溉水源保证一般

8

灌溉水源保证差

5

无灌溉水源保证

0

排水条件

10

排水好

10

排水一般

8

排水差

5

0

岩土污染

(10)

10

轻度

8

中度

5

重度

0

有效土层厚度(cm

10

>150

10

100150

8

60100

5

3060

3

<30

0

总分


100

说明:各分级标准参考《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

5)适宜性等级评定

矿区复垦土地经过整理后,将具有一定的生产力,但由于各评价单元条件不同,适宜性也不同。通过将参评单元土地质量与待复垦土地主要限制因素的农、林、牧评价等级标准进行比配,得出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表4-5

4-5            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表

        

 硐口场地

机修停车场、行政生活场地

林地

林地

权重指数评价

依据

取值

依据

取值

土壤质地

砂质土、砾质

2

粘土、砂壤土

7

地形坡度

2

11

2

11

土壤有机质含量

就地挖取0.6-1%

2

重置3-2%

11

土地利用现状

林地

8

林地

8

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

良好

8

良好

8

灌溉条件

或无

3

10

排水条件

10

10

岩土污染

较轻

8

较轻

8

有效土层厚度

50cm

3

60cm

3

  

55

75

适宜性

(旱地)

 

       适宜性评价结论:各硐口场地宜复垦为林地;矿石临时堆场、机修停车场、行政生活宜复垦为耕地

6、复垦方向确定

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矿山破坏地块的实际情况和当地的主要土地利用方式,结合矿区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和公众意愿的分析,确定项目区土地复垦方向。

根据适宜性评价结论:各硐口场地宜复垦为林地;矿石临时堆场、机修停车场、行政生活宜复垦为耕地

复垦义务人和编制单位以走访、座谈的方式了解和听取了相关土地权属人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意见,运输道路予以保留,其他损坏的土地复垦方向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复垦方向为林地

经与复垦义务人构通,本方案尊重复垦义务人的意见确定复垦方向为:林地。

(三)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1. 水资源平衡分析

1)水资源情况

矿区黄家垄溪自东向西汇入木勺坞山塘后由溢洪坝流出矿区,最终汇入武义江。黄家垄溪属山涧溪流,流量随季节变化,山塘上游溪沟枯季流量0.010.02L/s,雨后激增,流量0.31.0L/s,为不断流的常年性流水山涧小溪。木勺坞山塘为矿区主要地表水体,坝体高程+131.46m,平面范围约7200m2,据估算库容量约7.0×104m3

2)水资源需求量

本项目作耕地的面积为0.7872hm2本项目复垦为林地复垦初期需要一定的灌溉措施保障成活率,复垦稳定后转为依靠自然降水且地处山塘下游,水量充沛,水资源能满足要求,故不作行水资源平衡分析。

2. 土源平衡分析

1)土资源存量

本项目复垦区复垦方向为有林地、耕地,项目区土地破坏类型为挖损、压占,压占区域经清理、平整、翻耕、培肥后可作部分复垦土壤。大部分复垦用土需附近收集。

2)土资源需求量

土资源主要用于覆土复林覆土面积0.8645hm2,覆土厚度0.5m土壤需求量为4323m3

4-6                 项目土壤需求量汇总表

覆土单元

复垦方向

覆土面积(hm2

覆土厚度m

用土量(m3

硐口各场地

林地

0.0773

0.5

387

机修与行政生活场地

旱地

0.7872

0.5

3936

合计


0.8645


4323

3)土资源收集量

土资源收集拟确定在矿山周边35km的范围内。

4)土资源质量要求

种植土要求选择疏松、肥沃、透气、透水的填料,当采用粘性土作填料时,宜掺入适量的碎石、保水剂及缓释复合肥,并进行土壤改良处理,不应采用淤泥,膨胀性粘土等软弱而有害的岩土体作填料。

(四)土地复垦质量要求

根据实际情况并结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本项目损毁的土地复垦为林地、耕地。其技术要求及标准按国家、国土资源有关技术标准执行。结合本项目自身特点,制定本方案土地复垦质量标准。

1、土地复垦技术质量控制原则

1)符合项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土地复垦相关规划,强调服从国家长远利益,宏观利益原则。

2)依据技术经济合理的原则,兼顾自然条件与土地类型,选择复垦土地的用途,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建设则建设。条件允许的地方,应优先复垦为耕地或农用地。

3)保护土壤、水源和环境质量,保护文化古迹,保护生态,防止水土流失,防止次生污染。

4)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2、矿区复垦工程基本标准

1)复垦利用类型应当与当地地形、地貌和周围环境相协调;

2)复垦场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应有可靠保证;

3)复垦场地要有满足要求的排水设施,防洪标准符合当地要求;

4)复垦场地有控制水土流失的措施;

5)复垦场地有控制污染的措施,包括空气、地表水和地下水等;

6)复垦场地的道路、交通干线布置合理;

7)用于覆盖的材料应当无毒无害。材料如含有有害成分应事先进行处理,必要时应设置隔离层后再复垦。

3、复垦工程技术标准

参照《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中长江中下游平原区的土地复垦质量指标体系及当地实际情况,确定复垦在林地、耕地的复垦质量指标体系如4-7、表4-8

4-7               林地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

复垦方向

指标类型

基本指标

控制标准

林地

有林地

土壤质量

有效土层厚度(cm

≥30

土壤容重(g/cm3

≤1.5

土壤质地

砂土至壤质粘土

砾石含量(%

≤20

pH

5.08.5

有机质(%

≥1

配套设施

道路

达到当地本行业工程建设标准要求

生产力水平

定植密度/(株/hm2

满足《造林作业设计规程》(LY/T 1607)要求

郁闭度

≥0.35

 

4-8                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

复垦方向

指标类型

基本指标

控制标准

耕地

水田

地形

田面坡度 °

≤6

平整度

田面高差±3cm之内

土壤质量

有效土层厚度/cm

≥60

土壤容重/g/cm3

≤1.35

土壤质地

砂质壤土至壤质粘土

砾石含量(%

≤5

pH

6.0-8.0

有机质(%

≥1.5

电导率/dS/m

≤2

配套设施

灌溉

达到当地各行业工程建设标准要求

排水

道路

林网

生产力水平

产量/kg/hm2

三年后达到周边地区同等土地利用类型水平

旱地

地形

田面坡度 °

≤15

土壤质量

有效土层厚度/cm

≥50

土壤容重/g/cm3

≤1.4

土壤质地

砂质壤土至壤质粘土

砾石含量(%

≤5

pH

6.0-8.5

有机质(%

≥1.0

电导率/dS/m

≤2

配套设施

排水

达到当地各行业工程建设标准要求

道路

林网

生产力水平

产量/kg/hm2

三年后达到周边地区同等土地利用类型水平

 


第五章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程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预防

(一)目标任务

依据矿山所涉及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程类型,进行相应的工程设计,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矿山地质灾害预防措施;

2、含水层保护措施;

3、地形地貌景观保护措施;

4、水土环境污染预防措施;

5、土地复垦预防控制措施。

(二)主要技术措施

  1、矿山地质灾害预防措施

1)井巷工程支护措施

井下围岩较坚固,巷道基本不支护,但巷道在接触破碎带中掘进、或个别岩石不太稳固地段,应据岩体稳固情况采取支护措施,以防顶板或围岩冒落。

2)山塘水库保护措施

严格按照开发利用方案设计要求,山塘水库坝体附近20m范围内禁止爆破、开采,山塘水库水体下方采场开采用嗣后废石充填,以防采空塌陷。

3)采空区地压管理及错动范围防治措施

严格按照开发利用方案和开采设计选定的采矿方法开采,所保留的永久性顶柱、底柱,间柱不得回采或削弱,及时完成采空区充填,防止地表错动。

4)工业场地防护措施

在工业场地沿山坡一侧布置排水沟,回填侧下部设置浆砌块石挡墙,可以保持该工业场地稳定。

5)安全防护措施

矿山闭坑后,为防止人员误入矿井内,引发安全事故,各硐口应封闭,并设置警示标志。

2、含水层保护措施

实行清污分流措施,地表径流经截水沟引流外排;矿坑涌水排出地表后经沉淀后作为井下生产除尘用水循环使用。

沉淀池应定期清理,应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切实做到达标排放。

生产用后的废弃柴油、汽油、机油等,未经处理不能随意丢弃或掩埋,以免对环境和含水层造成污染及破坏。

3、地形地貌景观保护措施

矿山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做好地质环境的治理恢复工作,生产期间对已损毁的空余场地生态修复,使矿山生态环境与周围自然景观相融合,不再扩大地形地貌景观损毁范围

生活垃圾集中堆放,及时清理至垃圾处理点。

4、水土环境污染预防措施

澄清后的井下涌水作为矿山工业用水循环使用,提高矿山废水综合利用率,减少有毒有害废水排放,防止水土污染;采取污染源阻断隔离工程,防止固体废物淋虑液污染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采取堵漏、隔水、止水等措施防止地下水串层污染。

5、土地复垦预防控制措施

按照统一规划、源头控制、防复结合的原则,结合项目特点、施工方式及工艺等,制定本矿区土地复垦项目的预防控制措施。应从源头入手,把因生产施工造成的土地损毁控制到最小化,开采过程中尽量减少对土地造成损毁采取的措施,合理规划、规范化施工、植被保护、预防滑坡及塌方、保护性开采、建立监测点等。具体的预防控制措施如下:

1)源头控制,杜绝乱占滥用土地现象。严格按照开发利用方案进行开采,防止土地资源的任意损毁;并及时做好采场崩塌、塌陷、地裂缝、滑坡及表土场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监测,防止引发地质灾害而造成土地资源的新增损毁。

2)严格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要求,确保被损毁的土地得以最快修复。

3)对于复垦后的其他林地,建议在前几年的耕种过程中,多施农家肥,播种前不单独进行土壤耕作直接在茬地上播种,作物生长期不进行土壤管理。

(三)主要工程量

1、矿山地质灾害预防措施主要工程量

矿山地质灾害预防措施主要工程量包括留设保安矿柱、井巷工程支护、采空区充填、井口封闭、排水沟、坡底挡墙、安全警示牌等。

2、含水层保护措施主要工程量

含水层保护措施主要工程量有地表排水沟、沉淀池及沉淀池清理、水质监测等。经沉淀形成清水后进行循环利用,实现绿色环保型矿山。

3、地形地貌景观保护措施主要工程量

生产期间对已损毁的空余场地采取植树绿化等手段进行生态修复不再扩大地形地貌景观损毁范围。

4、水土环境污染预防措施主要工程量

矿山水土环境污染预防措施主要工程量包括提高矿山废水综合利用率,减少有害废水排放,防止水土污染;采取污染源阻断隔离工程,防止固体废物淋虑液污染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采取堵漏、隔水、止水等措施防止地下水串层污染。

5、土地复垦预防控制措施主要工程量

矿山土地复垦预防控制措施主要工程量包括植被恢复、土地损毁监测、土壤质量监测等。

二、矿山地质灾害治理

(一)目标任务

采用科学合理的开采技术与保护、治理相结合手段。坚持安全生产和消除地质灾害相统一,力求生产与防治同步、生产设施与防治工程共用。最大限度地避免减轻因矿山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消除已经存在的地质灾害危险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和破坏,减轻对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最大限度的改善和修复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复绿的目的;实现矿山治理区逐步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新的平衡;使矿业经济科学、和谐、持续发展。

(二)工程设计

矿山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开发利用方案》的要求进行开拓、回采,严格遵守开采顺序,生产掘进废石充填采空区

按设计方案要求留设保安矿柱、矿房间柱、顶柱,以支撑采空区稳定。采矿方法设计采用无底部结构浅孔留矿法开采(嗣后充填)

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主要井巷工程支护、采空区充填、井口封闭、排水沟、坡底挡墙等。

(三)技术措施

1、井巷工程支护

中段巷道布置在矿体底板,矿体底板围岩为流纹质晶玻屑结熔凝灰岩:塑变凝灰结构,致密块状构造、假流纹构造,岩石完整,致密坚硬,节理裂隙不发育,稳固性好。硐口近地表段、遇断层破碎带、松散地带等地质不良地段时,以防顶板或围岩冒落,必须进行及时支护,支护方式可采用混凝土支护、锚支护、素喷支护等方式。

硐口近地表段采用混凝土支护,支护长度不小于5m,厚度不小于0.3m,三个硐口支护工程量约50m3

2、山塘水库保护措施

山塘水库在错动线范围内,若不加保护则可能引起坝体损坏、井下透水等不良后果,主要保护措施有:

(1)距山塘坝体20m范围内禁止开采与爆破作业,防止爆破损伤坝体;

(2)山塘水库下方开采时,放空山塘的蓄水,留设距水体隔离矿岩柱不小于20m,防止直接损坏山塘库底岩体,以及损坏坝体;

3)山塘下部采场开采时,严格按方案保留好设计所留的矿柱,矿房回采结束,开始进行大放矿时,应加快出矿进度,进行强放矿,以最短的时间放空矿房的矿石,出完矿后应立即进行嗣后废石充填,充填度不小于70%,必要时应予以人工辅助。

4)矿房开采留设顶柱高度一般不小于开采矿体厚度的1.5倍,最小不得小于3m,使矿房顶柱有足够的强度支撑矿房顶底板岩体。

CAD绘软件圈定充填范围,初步估算,山塘水体上方采空区充填工程约需充填废石约85000m3

3、采空区充填与保护

1矿山采用浅孔留矿采矿法,设计要求保留间柱和顶柱。设计留设的矿柱不得回采或削弱。

2采用无底柱浅孔留矿法开采,矿山在回采过程中产生的废石回填采空区(不得外运以支撑采空区稳定。

3)对已结束回采的矿房,及时进行封闭,留设排泄水孔,设安全警示牌。

4)加强采空区地压的监测与管理。

4矿石堆场防护

石堆场、工业场地处于自然排水沟地段,为防止场地被洪水淹没,在堆矿场地段排水沟改为暗涵,山塘泄水或洪水从暗涵中引出场外。暗涵采用预制水泥管,管径1.2m,三排埋设,暗涵长83m

石堆场上下游两端砌挡墙。场地周围设排水沟。石堆场上下游两端砌挡墙上宽0.5m,下宽1m,高2m,挡墙基础深0.5m,总长约43m,计清理基础32.25m3,浆砌块石64.5m3

5、矿区道路及工业场地防护

1)矿区道路防护

加强矿区道路的维护保持路面完好,确保内侧排水沟畅通

(2)硐口工业地、行政生活区场地后边坡的防护

各场地后边坡高度一般在15m以下,总体是稳定的,但应注意开挖方案,能机械开挖的尽量机械开挖,采用爆破方式开挖的,加强终了边坡控制,保持边坡平顺,角度不宜过大。根据边坡现状情况,采用坡脚防落石挡墙防护。

本设计推荐行政生活区场地采用防落石挡墙防护,在边脚外侧3m外,砌筑挡墙,挡墙内回填土,种植灌木。挡墙外侧设排水沟。挡墙长约270m挡墙基础深0.3m,墙高1.2m,宽0.5m,沿挡墙设排水沟,规格0.4m×0.4m。挡墙内回填土,种植二排灌木。计工程量:挡墙基础开挖56.7m3浆砌块石162m3;排水沟开挖64.8m3浆砌块石32.4m3;墙内回填土680m3,种植苗木二排,间距2m,计230株。苗木选择为红叶石楠或海桐,也可选择当地本土其他苗木。

(3)防洪

工业场地与矿石堆场,位于山塘下方,易受洪水侵害,设计采用暗涵引流。暗涵采用预制水泥管,管径1.2m,三排埋设,暗涵长83m

1暗涵设计流量计算:

山凹洪峰流量,根据当地有关水文参数,按以下公式计算:

QB=0.278KiF=0.278×0.9×58×1.478621.46  m3/s

式中:QB——最大洪峰流量    m3/s

K——经流系数,根据当地水文情况取0.9

i——平均1h最大降雨强度,58 mm/h

F——山坡集水面积,经软件框测为1.4785km2

2)排水能力校核

Q==3.39×45.49×0.184≈28.44m3/s

式中:A—过流面积  A=0.25m2

C—谢才系数  C==45.49;一般管道及有护面的渠道,n=0.009~0.033;取n=0.02

R—水力半径,过水断面积与湿周之比,R=0.567

i——水力坡降  i=0.06

经计算,三排管径1.2m的涵管,排洪能力能满足要求。

6、安全防护

矿山闭坑后,为防止人员误入矿井内,引发安全事故,出地表硐口应封闭根据开发利用方案设计,本矿山开采共形成3个硐口,分别为PD180PD148斜坡道硐口。闭坑时硐口采用浆砌块石封闭,封闭墙体厚度不小于1.0m,在封闭墙体下部留设排水孔,排水孔规格0.3×0.3m2

在矿区主要入口处错动区设立警示标志,并做好错动监测记录。需要制作警示牌10块。

(四)主要工程量

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见表5-1

5-1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待实施的主要工程量表

工程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井巷工程

与山塘防

护工程

硐门、硐口段支护

m3 

50 

5m,砼厚0.3m

破碎带硐身支护



按现场实际要支护

留设保安矿柱



按开发方案设计

山塘下方采空区废石

m3

85000

充满度不小于70%

封闭采空区



按开发方案设计

矿石堆场

防护工程

挡墙基础开挖

m3

32.25


挡墙浆砌块石砌筑

m3

64.5


排水暗涵

m

255

水泥预制管(管经1.2m

工业场地

防护工程

挡墙基础开挖

m3

56.7


挡墙浆砌块石砌筑

m3

162


排水沟开挖

m3

64.8


排水浆砌块石砌筑

m3

32.4


墙内回填土

m3

690


墙内种植苗木

460


安全防护

硐口浆砌块石封闭

m3

20.16

厚大于1.0m

安全告示牌

4

矿区入口、各硐口

三、矿区土地复垦

(一)目标任务

复垦目标是因挖损、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工程、生化等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的活动。依据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结果,复垦责任范围面积为0.8645 hm2,复垦为林地。复垦率为100%

(二)工程设计

矿山土地复垦主要包括复垦责任范围的土地进行土地清理、覆土、平整、翻耕、挖种植穴、复绿等工程。

(三)技术措施

1、工程技术措施

矿山闭坑后,对复垦责任区进行复垦。复垦工作由高到低逐步进行。首先进行山坡挖损区的土地复垦工作,之后进行平缓处的土地复垦。

1)砌体拆除与废渣清运

拆除生活场地、办公场地临时用房、生产辅助设施等拆除和清废应干净、彻底,不留死角,清除混凝土、三合土等硬化地面及受油脂污染的土壤,直至清理出原始地表,清理出的废石、建筑垃圾应及时运出矿区。

砌体拆除与废渣清运工程量见表5-2

5-2           砌体拆除与废渣清运工程量表

名称

建筑面积(m2

砌体拆除(m3

废渣清运(m3

生产临时设施 结构)

200

80

80

生活公办用房(钢结构

754

377

377

其他(地面砌体等)

3000

300

300

总计


757

757

2场地清理、平整

土地平整工程关系到表土覆盖、植被复垦工作,是土地复垦的主要工作 之一。对拆除、清运后场地进行平整,根据地形标高分区段平整,低填高挖,根据《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复垦场地地面坡度一般不超过,用作有林地地面坡度一般不超过 25°

3)覆土

复垦范围复垦为有林地各硐口地块挡土坎高0.5m表土厚度不足0.5m时,回填表土至少 0.5m,其中耕植土厚度 不得小于0.3m;其余地块外侧砌挡土坎高0.6m表土厚度不足0.6m时,回填表土至少 0.6m,其中耕植土厚度不得小于0.3m

4)绿化

林地:本项目周边天然植被以灌木为主。本方案选择栽种红叶石楠海桐间距 2.0m株间距2m交错间隔种植初期撒播草种密度20g/m2 增加地力。

场地清理、平整覆土绿化工程量,见5-3

5-3      场地清理、平整、覆土绿化工程量表

名称

清理平整(m2

砌挡土坎(m3/m

覆土量(m3

木(株)

  

各硐口场地

773


386.5

193


矿石堆

1746

24.84/138

873

耕作


机修

1357

11.52/64

678.5

耕作


办公生活区场地

4769

41.4/220

2384.5

耕作 


总计

8645

77.76/422

4322.5



 

2、生物与化学措施

对复垦后的土地,要采取一定量的生物化学措施,生物化学措施主要包括水土保持、恢复植被、改良土壤和环境优化等工程。

1)水土保持

做好项目区内的水土保持工作,重点在于减少对项目区地表、山坡、山脚的开挖,减少对当地植被的破坏,通过播撒草籽,固土保水,改善当地水土保持条件。

2)土壤改良

对于初期土壤肥力比较低的状况,需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改良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本矿区土壤培肥主要是通过种植植物时同步施加化肥、人畜粪便等措施提高土壤的肥力状况,每亩300kg。使植被较快得到生长恢复,土壤的颗粒、物理、化学、生物等性状逐渐趋于正常化。

3)植被恢复

根据覆土后的场地初期较为贫瘠,在矿区植被选择上,可选择耐干旱、贫瘠的植物作为主要的种植树种;碴场主要选择固土能力较强的树种。本矿区周边天然植被以灌木和杂草为主,少量乔木分布;为了保持方案的连续性及在听取了业主建议后,本方案最终确定乔木选择红叶石楠或海柚

对于苗木的选择,可因地制宜地引进本地树种,有条件时可在矿区周边区域进行移植本地树种。

4)环境优化工程设计

该生产项目环境优化应与项目区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相协调,在环境优化中以绿化美化为主。

土地植被重建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其一植物与环境相互促进原则;其二物种之间相互促进原则。土地复垦植物应考虑合理的配置从而能够保持水土、增加土壤肥力,建立稳定的生态系统。

(四)主要工程量

  土地复垦工程量见表5-4

5-4              土地复垦主要工程量表

序号

工程名称

单位

数量

1

工程

房屋、墙体、基础拆除

100m3 

2.75


其他砌体拆除

100m3 

3.0


废碴、废料清运

100m3

5.75


2

场地平整工程

hm2

0.8645


3

土壤剥覆工程

表土收集

100m3

43.23


覆土及平整土地

100m3

43.23


砌挡土坎

100m3

0.61


4

生物化学工程




5

植被重建工程

红叶石楠(或海桐) H50cm

100

21.61


撒草籽

hm2

0.8645


 

四、含水层破坏修复

(一)目标任务

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为+112.0m,区内地表标高基本上都高于基准面,水源主要为受大气降水影响,地形地貌有利于地表水排泄,地表雨水大部分沿自然山坡、沟渠自然排泄。

矿山持续生产将加重断裂构造带含水层的破坏,采空区的扩大将加重对地下水的疏干作用,降落漏斗将会有所扩大,根据《核实地质报告》预测,仅在局部底板围岩有少量渗水,无破碎带滴水,采矿活动导致矿区周围主要充水含水层破坏可能性小,预测对含水层影响和破坏程度较轻

内排水的地下水汇集至沉淀池,经效澄清处理后,循环用于生产。

(二)工程设计

矿山PD148+125m斜坡道硐口下方的沉淀,经效澄清处理后,循环用于生产或达标后排放。

(三)技术措施

1、沉淀池设计

根据勘探报告,PD148基本无矿井涌水考虑生产用水与雨季可有有矿坑水流出,故在硐口处设一沉淀池将矿坑水排入沉淀池,经效澄清处理后,达标排放

斜坡道+100m以下涌水较大,因此在斜坡道下方设一沉淀回水池。矿坑水经沉淀后回水利用,多余的达标排放。

2、沉淀池布置

PD148沉淀池布置在硐口采用级布置,有效容积15m3,采用混凝土浇筑墙厚0.2m。沉淀池应定期清理,清理产生的废渣,防止二次污染。沉淀池尺寸5×2.5×1.2m3

斜坡道下方沉淀回水采用三级布置,有效容积400m3采用混凝土浇筑墙厚0.3m。沉淀回水池应定期清理,清理产生的废渣,防止二次污染。沉淀池尺寸8.7×34×1.5m3

(五)主要工程量

含水层修复保护工程量,见表5-5

5-5              含水层修复保护工程量表

   

土石方开挖m3

砌筑(m3

清理(次)

  

PD148沉淀池

建设

16.5

5.19



清理



16

4年,一年4

斜坡道下方沉淀回水池

建设

321.8

95.1



清理



44

11年,一年4

总计

338.3

100.29

60


 

五、水土环境污染修复

本矿为地下开采矿山,开采矿石为萤石,有害组分含量低,矿石出地表矿石临时储存后外运;产出的废石,建设初期用于场地平整生产时全部回填采空区,对土地的污染小。

井下产生的废水或矿坑涌水排至口三级沉淀回水池,效澄清处理后,循环用于生产,多余的达标排放。对水土环境污染较轻。

综上所述,矿山开采活动不存在水土环境污染问题,因此本方案不再布置工程量。

六、矿山地质环境监测

(一)目标任务

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范围及其影响范围进行监测,确保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顺利进行,促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落到实处。

(二)监测设计

1、水资源环境监测

对矿区地下水动态进行监测,监测基岩裂隙水的涌水量,并检测色度、气味和浑浊度等肉眼可见物和PH值及F-离子。

2、生态恢复监测

矿山应对生态治理与恢复工程进行监测,监测工程进展情况及治理效果,监测复绿植物成活率及治理后视觉效果。

3、动态监测

矿山开采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井巷工程和采区进行动态监测。

(三)技术措施

1、水资源环境监测

1)水资源环境监测点布设

口沉淀池设立水质监测点。

2)水资源环境监测方式

水质的色度、气味和浑浊度等肉眼可见物和PH值及F-离子,矿山应委派专人进行日常性监测;并定期委托当地环保部门进行检测。

2、生态恢复监测

安排专职人员进行监测。重点关注树木成活率及生长情况,出现病虫害及发育不良时可以采集树木及土壤标本进行化验,分析原因及时补种。

3、动态监测

安排专业人员对井巷工程和采区进行动态监测,如发现有不稳定状况应及时汇报并进行临时支护工作。

(四)主要工程量

1、水资源环境监测

矿山自行监测每月一次,委托当地环保部门每半年监测一次,矿山生产期共委托监测22次。

2、生态恢复监测

矿山生产期间应已复绿工程的生态进行监测,每年2次,22次。

3、动态监测

动态监测为矿山的日常性工作。

七、矿区土地复垦监测和管护

(一)目标任务

通过对压占、挖损等土地损毁的情况进行监测、复垦效果监测和管护,确保矿山土地复垦顺利进行,促使土地复垦工作落到实处。

(二)措施和内容

1、监测措施

 1)土地损毁监测

对压占、挖损等土地损毁的情况进行监测。

监测方法:人工巡视为主,定期巡视监测矿山对压占、挖损等土地损毁的情况。

监测人员及频率:委托有资质的单位专业人员定时监测,每年监测一到两次。

监测期限:监测时间主要为生产期,即时刻动态监测矿山开采损毁土地情况。

2)复垦效果监测

土壤质量监测

复垦土地自然特性监测内容,为复垦区地形坡度、有效土层的厚度、土壤有效水分、土壤容重、酸碱度(pH)、有机质含量、有效磷含量、全氮含量、土壤侵蚀模数等;其监测方法以《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为准。本矿山土地复垦方案主要监测复垦林地的土壤质量,复垦土壤质量监测方案见表5-6

5-6             复垦土壤质量监测方案表

监测内容

监测频率(次/年)

监测点数量(个)

样点持续监测时(年)

地面坡度

1

4

2

有效土层厚度

1

4

2

土壤有效水分

1

4

2

土壤容重

1

4

2

土壤砾石含量

1

4

2

pH

1

4

2

有机质含量

1

4

2

有效磷含量

1

4

2

有效钾含量

1

4

2

全氮含量

1

4

2

土壤盐分含量

1

4

2

土壤侵蚀模数

1

4

2

复垦植被监测

复垦为其他林地的植被监测内容,为植物生长势、高度、种植密度、成活率、生长量等。监测方法为样方随机调查法。复垦工程竣工后每半年监测一次。本矿山土地复垦林地复垦植被恢复监测方案见表5-7

5-7         林地复垦植被恢复监测方案表

监测内容

监测频率(/)

监测点数量()

持续监测时间()

林地

植物生长势

2

3

2

高度

2

3

2

种植密度

2

3

2

成活率

2

3

2

2、管护措施

1)水分及养分管理

主要是植树带内植树行间和行内的锄草松土,防止幼树成长期干旱灾害,以促使幼林正常生长和及早郁闭。配以适当的灌溉,以保护林带苗木的成活率不低于70%

植被损毁严重地,幼林时期的抚育一般不宜除草松动,以防旱为主。

2)林木密度调控

林带郁闭后,抚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人为干涉,调节树种间的关系,调节林带的结构,保证主要树种的健康成长。同时,通过这一阶段的抚育修枝间伐,为当地提供一定的经济效益。林带的树种组成与密度基本处于稳定状态,但是仍应隔一定时间对林带进行调节,及时伐掉枯梢木和病腐木等。

3)林木更新

按照一定的顺序,在时间和空间上合理安排,逐步更新。

4)林木病虫害防治

对于林带中出现树木的病、虫、害等要及时进行管护。对于病株要及时砍伐防治扩散,对于虫害要及时地施药品等控制灾害的发生。

(三)主要工程量

矿区土地复垦监测和管护主要工程量见表5-8

5-8          矿区土地复垦监测和管护主要工程量表

序号

工程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监测工程

1.1

土地损毁监测

11

每年一次

1.2

土壤质量监测

2

闭坑复垦后,监测复垦土壤质量,每年一次

1.3

林地效果监测

4

闭坑治理与复垦后,监测复垦林地效果,每年2次,2

1.4

土地复垦面积监测

2

闭坑复垦后,监测复垦土地面积,每年1次,2

2

管护工程


林地管护

hm2 

0.8645

面积×管护年限

 


第六章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作部署

一、总体工作部署

坚持边开采边治理原则,生产期间要做好井巷工程的支护工作,及时完成采空区的充填,防止采空区的错动,防止地质灾害的产生,开展生产期间的地质灾害监测工作;矿山闭坑后按期完成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土地复垦工程、植被重建工程、监测工程等。

二、阶段实施计划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作按照矿山的运行性质分为个阶段,即建生产期、闭坑期。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如下:

1、生产期

矿山生产期按照边建设、边治理边开采、边治理要求,采用技术手段和工程措施,实现治理与综合利用相结合方式,进行预防与治理。主要工程有PD148P180、斜坡道硐口复垦、采空区充填、沉淀池清理、水质监测、地质灾害监测、土地损毁监测;

矿山进行治理时应遵循自上而下的原则,对井下需封闭的区域应做好技术资料收集工作,测好图,取样化验,整理好技术档案资料,为今后作闭坑报告做好准备。

3、闭坑期

闭坑期的主要工程有封闭井巷口,清理拆除工业场地设施、工业废弃物,尽可能恢复被破坏、压占的地形地貌,保证道路通畅,保证自然汇水通道畅通,按当地土地利用规划及矿山实际情况进行复垦、复绿,并对土壤、生态恢复情况进行监测与养护。

三、年度工作安排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作总体部署和阶段实施计划,结合矿山开发利用方案及矿山实际情况,对年制定年度实施计划。


6-1                                                       治理复垦工程进度表   

序号

项目名称

20221

20232

20243

20254

20265

20276

20287

20298

20309

203110

203211

203312

203413

203515

203616

1

排水涵管设置































2

矿石堆场挡墙修筑































3

工业场地挡墙修筑































4

工业场地排水沟修筑































5

井巷支护































6

PD180148沉淀池修筑及清理































7

回水沉淀池修筑及清理































8

采空区充填































9

PD180PD148硐口复垦































10

安全防护:硐口封闭、警示































11

斜坡道硐口场地复垦































12

生活办公、矿石堆场复垦































13

水质、地质灾害、土地损毁监测
































第七章  经费估算与进度安排

一、经费估算依据

(一)估算依据

1、《浙江省土地整治项目预算定额标准》(浙财农〔20161号);

2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调整土地整治项目预算计价规则的通知(浙土资厅函〔2016550号);

3、预算材料价格:按当地建设工程材料信息价;

4、项目工程设计图及工程量表。

)估算说明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费用由工程施工费、设备费、其他费用(前期工作费、工程监理费、拆迁补偿费、竣工验收费、业主管理费)、监测与管护费以及不可预见费、涨价预备费组成。

1工程施工费

工程施工费=工程量×工程施工费综合单价

工程施工费综合单价由直接费(直接工程费和措施费)、间接费、利润和税金组成。其中:

直接工程费=定额(人工、材料、机械)消耗量×预算单价(人工、材料、机械)或施工机械台班费

措施费=直接工程费(或人工费)×措施费率。

土方工程、石方工程、砌体工程、道路工程、植物工程等其他工程,费率均取3.8%;混凝土工程、农用井工程、安装工程,费率取4.8%

间接费=直接费(或人工费)×间接费率

土方工程、砌体工程、其他工程,费率取5%;石方工程、混凝土工程,费率取6%

利润:按直接费和间接费之和计算,利润率按3%计取。

税金 =(直接费 + 间接费 + 利润+材料价差+未计价材料费)×税率

工程建设增值税率标准为11%,近二年为企业减负下降了2%,现为9%矿山工程增值税实行抵扣,根据抵扣后的实际,经折算税率约3%

 

2设备购置费

设备购置费包括设备原价、运杂费、运输保险费和采购及保管费。

设备原价

国产设备,其原价是指出厂价。拆装设备分搬运至工地后的组装费用,应包括在设备原价内。

运杂费

指设备由厂家运至工地安装现场所发生的一切运杂费用。包括运输费、调车费、装卸费、包装绑扎费及可能发生的其他杂费。

运输保险费

指设备在运输过程中的保险费用。

采购及保管费

指项目实施单位和施工企业在负责设备的采购、保管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

3其他费用

其他费用由前期工作费、工程监理费、拆迁补偿费、竣工验收费、业主管理费等组成。

1前期工作费

前期工作费指项目在工程施工前所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土地清查费、项目可行性研究费、项目勘测费、项目设计与预算编制费、项目招标代理费等。

项目可行性研究费

以工程施工费与设备购置费之和作为计费基数,采用分档定额计费标准,项目可行性研究费计费标准见表7-1

7-1       项目可行性研究费计费标准   单位:万元

序号

计费基数

项目可行性研究费

1

100

2

2

300

3.5

3

500

5

4

1000

6

5

3000

14.4

6

5000

18

7

8000

26

8

10000

33.6

注:计费基数大于10亿时,按计费基数的0.21%计取。

项目勘测费

按工程施工费的1.5%计算。项目勘测费=工程施工费×费率。

项目设计与预算编制费

以工程施工费与设备购置费之和作为计费基数,采用分档定额计费方式计算(项目地貌类型为丘陵/山区的可乘以1.1的调整系数),各区间内按内插法计算。

项目设计与预算编制费计费标准见表7-2

7-2      项目设计与预算编制费计费标准  单位:万元

序号

计费基数

项目设计与预算编制费

1

100

10

2

300

16

3

500

33

4

1000

71

5

3000

100

6

5000

139

7

8000

162

8

10000

267

 

项目预算审查费

以工程施工费为计费基数,采用差额率分档累进法方式计算。项目预算审查费标准见表7-3

7-3              项目预算审查费标准

序号

计算基数

(万元)

费率

%

算例(单位:万元)

计费基数

项目招标代理费

1

≤100

0.3

100

100×0.3%=0.3

2

100300

0.28

300

0.3+(300-100) ×0.28%=0.86

3

300500

0.25

500

0.86+(500-300) ×0.25%=1.36

4

5001000

0.23

1000

1.36+(1000-500) ×0.23%=2.51

5

10003000

0.21

3000

2.51+(3000-1000) ×0.21%=6.71

6

30005000

0.19

5000

6.71+(5000-3000) ×0.19%=10.51

7

500010000

0.17

10000

10.51+(5000-3000) ×0.17%=19.01

8

10000以上

0.15

100000

19.01+(5000-3000) ×0.15%=154.01

 

项目招标代理费

以工程施工费与设备购置费之和作为计费基数,采用差额定率累进法计算,项目招标代理费计费标准见表7-4

7-4             项目招标代理费计费标准

序号

计算基数

(万元)

费率

%

算例(单位:万元)

计费基数

项目招标代理费

1

≤100

1.0

100

100×1%=1

2

100300

0.85

300

1+(300-100) ×0.85%=2.7

3

300500

0.7

500

2.7+(500-300) ×0.7%=4.1

4

5001000

0.5

1000

4.1+(1000-500) ×0.5%=6.6

5

10003000

0.3

3000

6.6+(3000-1000) ×0.3%=12.6

6

30005000

0.2

5000

12.6+(5000-3000) ×0.2%=16.6

7

500010000

0.1

10000

16.6+(5000-3000) ×0.1%=21.6

8

1000050000

0.05

50000

12.6+(5000-3000) ×0.05%=41.6

 

2工程监理费

工程监理费以工程施工费与设备购置费之和作为计费基数,采用分档定额计费方式计算,各区间内按内插法计算。工程监理费计费标准见表7-5

7-5            工程监理费计费标准

序号

计费基数

工程监理费(万元)

1

100

7.2

2

300

12.6

3

500

14.9

4

1000

27.1

5

3000

70.3

6

5000

108.7

7

8000

162.9

8

10000

192.7

注:计费基数大于10亿时,按计费基数的1.356%计取。

3拆迁补偿费

本项目不涉及拆迁补偿费。

4竣工验收费

竣工验收费由竣工测量及工程复核费、工程验收费、项目决算编制与审计费组成。

竣工测量及工程复核费以工程施工费与设备购置费之和作为计费基数,0.1%

工程验收费

以工程施工费与设备购置费之和为计费基数,采用差额定率累进法计算。工程验收费计费标准见表7-6

7-6              工程验收费计费标准

序号

计算基数

(万元)

费率

%

算例(单位:万元)

计费基数

工程验收费

1

100

1.6

100

100×1.6%=1.6

2

100300

1.5

300

1.6+(300-100) ×1.5%=4.6

3

300500

1.4

500

4.6+(500-300) ×1.4%=7.4

4

5001000

1.3

1000

7.4+(1000-500) ×1.3%=13.9

5

10003000

1.2

3000

13.9+(3000-1000) ×1.2%=37.9

6

30005000

1.1

5000

37.9+(5000-3000) ×1.1%=59.9

7

500010000

1.0

10000

59.9+(5000-3000) ×1.0%=109.9

8

1000050000      工程复核费计费标准

序号

计算基数

(万元)

费率

%

算例(单位:万元)

计费基数

工程复核费

1

≤500

0.70

500

500×0.70%=3.5

2

500~1000

0.65

1000

3.5+1000-500×0.65%=6.75

3

1000~3000

0.60

3000

6.75+3000-1000×0.60%=18.75

4

3000~5000

0.55

5000

18.75+5000-3000×0.50%=29.75

5

5000~10000

0.50

10000

29.75+10000-5000×0.50%=54.75

6

10000~50000

0.45

50000

54.75+50000-10000×0.45%=234.75

7

50000~100000

0.40

100000

234.75+100000-50000×0.40%=434.75

8

100000以上

0.35

150000

434.75+150000-100000×0.35%=609.75

50000以上

0.9

50000

109.9+(5000-3000) ×0.95%=469.9

 

项目决算编制与审计费

以工程施工费与设备购置费之和作为计费基数,采用差额定率累进法计算。

项目决算编制与审计费计费标准见表7-7

 

 

 

7-7             项目决算编制与审计费计费标准

序号

计算基数

(万元)

费率

%

算例(单位:万元)

计费基数

工程验收费

1

100

1.2

100

100×1.2%=1.2

2

100300

1.1

300

1.6+(300-100) ×11%=3.4

3

300500

1.0

500

4.6+(500-300) ×1.0%=5.4

4

5001000

0.9

1000

7.4+(1000-500) ×0.9%=9.9

5

10003000

0.8

3000

13.9+(3000-1000) ×0.8%=25.9

6

30005000

0.7

5000

37.9+(5000-3000) ×0.7%=39.9

7

500010000

0.6

10000

59.9+(5000-3000) ×0.6%=69.9

8

1000050000      工程复核费计费标准

序号

计算基数

(万元)

费率

%

算例(单位:万元)

计费基数

工程复核费

1

≤500

0.70

500

500×0.70%=3.5

2

500~1000

0.65

1000

3.5+1000-500×0.65%=6.75

3

1000~3000

0.60

3000

6.75+3000-1000×0.60%=18.75

4

3000~5000

0.55

5000

18.75+5000-3000×0.50%=29.75

5

5000~10000

0.50

10000

29.75+10000-5000×0.50%=54.75

6

10000~50000

0.45

50000

54.75+50000-10000×0.45%=234.75

7

50000~100000

0.40

100000

234.75+100000-50000×0.40%=434.75

8

100000以上

0.35

150000

434.75+150000-100000×0.35%=609.75

50000以上

0.5

50000

109.9+(5000-3000) ×0.5%=269.9

 

5业主管理费

业主管理费以工程施工费、设备购置费、前期工作费、工程监理费、拆迁补偿费和竣工验收费之和为计费基数,采用差额定率累进法计算,业主管理费计费标准见表7-8

7-8                 业主管理费计费标准

序号

计算基数

(万元)

费率

%

算例(单位:万元)

计费基数

业主管理费

1

100

2.4

100

100×2.4%=2.4

2

100300

2.0

300

2.4+(300-100) ×2.6%=6.4

3

300500

1.7

500

6.4+(500-300) ×1.7%=9.8

4

5001000

1.5

1000

9.8+(1000-500) ×1.5%=17.3

5

10005000

1.2

5000

17.3+(5000-1000) ×1.2%=65.3

6

500010000

1.0

10000

65.3+(10000-5000) ×1.0%=115.3

7

1000050000

0.8

50000

115.3+(50000-10000) ×0.8%=435.3

8

50000100000

0.5

100000

535.3+(100000-50000) ×0.5%=685.3

 

4监测与管护费

监测费

根据本方案的实际监测情况,监测工作主要为人工进行,监测费主要计算工人工资;

管护费

按照设计的管护期和管护方案,管护费用主要有人工费和材料费构成,具体根据实际工程量计算可得。

5不可预见费

不可预见费=(工程施工费+设备购置费+其他费用+监测与管护费)×费率

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规定》,结合本项目施工特点,本方案费率取3.0%

6涨价预备费

《浙江省财政厅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关于印发浙江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基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浙财综〔20199号,2019321日发布执行(以下简称《通知》)中第五条,估算应包括涨价预备费。涨价预备费是指在建设期内因价格等变化引起工程造价变化的预留费用。费用内容包括人工、设备、材料、施工机械等的价差费。

涨价预备费的测算方法,一般根据国家规定的投资综合价格指数,按估算年份价格水平的投资额为基数,采用复利的方法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若第i年的静态投资为ai,则第i年的涨价预备费wi为:

wi=ai[(1+r)n-1-1]          

式中:wi涨价预备费

aii年的投资;

r建设期价格上涨指数。本项目按2%计算。

      计算期年数,从开工年计算起,取2020年为1

根据《2018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市场物价: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0%。对该矿服务年限内按照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增幅2%来估算。涨价预备费费率按2%来计取。

7、总投资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总投资由工程施工费,设备购置费,前期工作费、工程监理费等其他费用,监测与管护费,不可预见费构成。

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经费估算

(一)总工程量与投资估算

1、总工程量

根据上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工作部署,经统计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总工程量见表7-9

7-9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总工程量表

工程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井巷工程

与山塘防

护工程

硐门、硐口段支护

m3 

50 

5m,砼厚0.3m

破碎带硐身支护



按现场实际要支护

封闭采空区



按开发方案设计

留设保安矿柱



按开发方案设计

采空区废石

m3

85000

充满度不小于70%





矿石堆场

防护工程

挡墙基础开挖

m3

32.25


挡墙浆砌块石砌筑

m3

64.5


排水暗涵

m

255

水泥预制管(管经1.2m

工业场地

防护工程

挡墙基础开挖

m3

56.7


挡墙浆砌块石砌筑

m3

162


排水沟开挖

m3

64.8


排水浆砌块石砌筑

m3

32.4


墙内回填土

m3

690


墙内种植苗木

460


安全防护

硐品浆砌块石封闭

m3

20.16


安全告示牌

4

矿区入口、各硐口

含水层、水土环境修复

沉淀池开挖

m3

338.3


沉淀池筑砌

m3

100.29


污泥清理

60


地质环境监测

水资源环境监测

22


生态恢复监测

14


错动、挡墙、水沟巡查监测


日常巡监

2、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投资估算

本方案经估算,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总费用855730.52元,其中工程施工费421969.16 元,其他费用356837.11不可预见费23364.19 元,涨价预备费53560.07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投资估算见表7-10

7-10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总投资估算表

序号

工程或费用名称

计费基数

费率(%

金额(元)

1

工程施工费

见表7-16


421969.16

2

其他费用

见表7-17


356837.11

3

设备购置费



0.00

4

不可预见费

工程施工费+其他费用+设备购置费

3

23364.19

5

静态投资

1+2+3+4


802170.45

6

涨价预备费



53560.07

7

总投资

5+6


855730.52

 

(二)单项工程量与投资估算

1、工程施工费

7-11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施工费用估算表

序号

工程名称

单位

数量

单价

金额

备注

1

井巷工程

硐门、硐口段支护

m3 

50

294.17

14,708.68


破碎带硐身支护



0.00

0.00

进生产成本

封闭采空区



0.00

0.00

2

山塘防护工程

留设保安矿柱



0.00

0.00


采空区废石充填

m3

85000

0.00

0.00

进生产成本

3

矿石堆场防护工程

挡墙基础开挖

m3

32.25

224.00

7,223.90


挡墙浆砌块石砌筑

m3

64.5

294.17

18,974.19


排水暗涵

m

255

425.00

108,375.00

市场价

4

工业场地防护工程

挡墙基础开挖

m3

56.7

224.00

12,700.62


挡墙浆砌块石砌筑

m3

162

294.17

47,656.11


排水沟开挖

m3

64.8

224.00

14,515.00


排水浆砌块石砌筑

m3

32.4

294.17

9,531.22


墙内回填土

m3

690

15.00

10,350.00

市场价

墙内种植苗木

460

18.96

8,723.09


5

安全防护

硐口浆砌块石封闭

m3

20.16

294.17

5,930.54


安全告示牌

4

300.00

1,200.00

市场价

6

含水层、水土环境修复

沉淀池开挖

m3

338.3

224.00

75,778.15


沉淀池筑砌

m3

100.29

294.17

29,502.66


污泥清理

60

500.00

30,000.00

市场价

7

地质环境监测

水资源环境监测

22

800.00

17,600.00

市场价

生态恢复监测

22

200.00

4,400.00

市场价

错动、挡墙、水沟巡查监测

24

200.00

4,800.00

日常巡监







421,969.16


2、设备购置费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中,无需外置设备,故不涉及设备购置费的计算。

2、其他费用

7-12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其他费用估算表

序号

费用名称

计费基数

费率(%

金额(元)


-1

-2

-3

-4

1

前期工作费



190468.85

1.1

土地清查费

工程施工费

0.4

1687.88

1.2

项目可行性研究费

分档定额


20000

1.3

项目勘测费

工程施工费

1.5

63295.37

1.4

项目设计与预算编制费

分档定额


100000

1.5

设计预算审查费

采用差额定率

0.3

1265.91

1.5

项目招标代理费

工程施工费+设备购置费

1

4219.69

2

工程监理费

内插法


72000

3

拆迁补偿费



0

4

竣工验收费



13486.8

4.1

工程复核费

工程施工费+设备购置费

0.1

421.97

4.2

工程验收费

工程施工费+设备购置费

1.6

8001.20

4.3

项目决算编制与审计费

工程施工费+设备购置费

1.2

5063.63

5

业主管理费

工程施工费+前期工作费+工程监理费+拆迁补偿费+竣工验收费

2.4

10127.26

6

稅金


9

70754.20

7

合計



356837.11

 

3、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总费用静态

7-13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投资估算表

序号

工程或费用名称

计费基数

费率(%

金额(元)

1

工程施工费

见表7-16


421969.16

2

其他费用

见表7-17


356837.11

3

设备购置费



0.00

4

不可预见费

工程施工费+其他费用+设备购置费

3

23364.19

5

静态总投资

1+2+3+4


802170.45 

 

4、涨价预备费与年度费用估算

根据近几20172020)金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居民消费价格比总体呈上涨,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近二年呈下降本项目物价上涨率参照近几年指标,取平均值2.0%计算涨价预备费年度治理费用。

经估算,涨价预备费为53560.07元。见表7-14 。

 


7-14                                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分年度估算                                  单位:元

年度

  

工程名称

单位

工程量

综合单价

 

年度合计

系数

涨价预备费

   

2022

2024

井巷工程

破碎带支护、采空区封闭

50

344.80

14708.68

565,307.47

1.01

5,653.07

570960.54

矿石堆场防护

挡墙基础开挖

m3

32.25

372.57

7223.90

挡墙浆砌块石砌筑

m3

64.5

344.80

18974.19

排水暗涵

m

255

425.00

108375.00

工业场地防护工程

挡墙基础开挖

m3

56.7

372.57

12700.62

挡墙浆砌块石砌筑

m3

162

344.80

47656.11

排水沟开挖

m3

64.8

372.57

14515.00

排水浆砌块石砌筑

m3

32.4

344.80

9531.22

墙内回填土

m3

690

20.00

10350.00

墙内种植苗木

460

30.46

8723.09

含水层、水土环境修复

沉淀池开挖

m3

338.3

372.57

75778.15

沉淀池筑砌

m3

100.29

344.80

29502.66

沉淀池污泥清理

16

500.00

8000.00

地质环境监测

水资源环境监测

4

800.00

3200.00

生态恢复监测

4

200.00

800.00

错动、挡墙、水沟巡查监测


0.00

4800.00

其他费用

前期费用




190468.85

2025

含水层、水土环境修复

沉淀池污泥清理


8

500

4000.00

6,000.00

1.04

240.00

6240

地质环境监测

水资源环境监测

2

800

1600.00

生态恢复监测

2

200

400.00

2026

地质环境监测

沉淀池污泥清理

8

500

4000.00

6,000.00

1.061

366.00

6366

地质环境监测

水资源环境监测

2

800

1600.00

生态恢复监测

2

200

400.00

2027

含水层、水土环境修复

沉淀池污泥清理

4

500

2000.00

4,000.00

1.082

328.00

4328

地质环境监测

水资源环境监测

2

800

1600.00

生态恢复监测

2

200

400.00

2028

地质环境监测

沉淀池污泥清理

4

500

2000.00

4,000.00

1.104

416.00

4416

地质环境监测

水资源环境监测

2

800

1600.00

生态恢复监测

2

200

400.00

2029

含水层、水土环境修复

沉淀池污泥清理

4

500

2000.00

4,000.00

1.126

504.00

4504

地质环境监测

水资源环境监测

2

800

1600.00

生态恢复监测

2

200

400.00

2030

地质环境监测

沉淀池污泥清理

4

500

2000.00

4,000.00

1.149

596.00

4596.00

地质环境监测

水资源环境监测

2

800

1600.00

生态恢复监测

2

200

400.00

2031

含水层、水土环境修复

沉淀池污泥清理

4

500

2000.00

4,000.00

1.172

688.00

4688.00

地质环境监测

水资源环境监测

2

800

1600.00

生态恢复监测

2

200

400.00

2032

地质环境监测

沉淀池污泥清理

4

500

2000.00

4,000.00

1.195

780.00

4780.00

地质环境监测

水资源环境监测

2

800

1600.00

生态恢复监测

2

200

400.00

2033

含水层、水土环境修复

沉淀池污泥清理

4

500

2000.00

200,862.99

1.219

43988.99

244851.98

地质环境监测

水资源环境监测

2

800

1600.00

生态恢复监测

2

200

400.00

安全防护监测

硐口封闭

m3

20.16

344.80

5930.54

安全告示牌

4

300

1200.00

其他费用

监理、验收、业主管理、税收等




189732.45


    




802170.45

802,170.45


53560.07

855730.52


三、土地复垦工程经费估算

(一)总工程量与投资估算

1、总工程量

根据上述矿山土地复垦工作部署,经统计矿山土地复垦总工程量见表7-15

7-15               土地复垦主要工程量

序号

工程名称

单位

数量

1

工程

房屋、墙体、基础拆除

100m3 

2.75


其他砌体拆除

100m3

3.00


废碴、废料清运

100m3

5.75


2

场地平整工程

hm2

0.8546


3

土壤剥覆工程

表土收集

100m3

43.23


表土

100m3

43.23


砌挡土坎

100m3

0.61


4

生物化学工程




5

植被重建工程

枫香叶石楠或海楠

100

21.61


撒草籽

hm2

0.8645


6

监测和管护

土地损毁监测

11

每年1

土壤质量监测

2

复垦后,每年1

林地效果监测

4

复垦2每年2

土地复垦面积监测

2

复垦2年,每年1

错动范围、挡墙、水沟巡查监测

4

复垦2每年2

林地管护

hm2 

0.8645

面积×管护年限2

 

2矿山土地复垦工程投资估算

本方案经估算,矿山土地复垦工程总费用449712.55元。矿山土地复垦投资估算见表7-16

 

7-16           矿山土地复垦工程投资估算表


序号

工程或费用名称

计费基数

费率

金额

备注

%

(元)

1

工程施工费

见表7-17


306484.80


2

其他费用

见表7-18


44825.27


3

设备购置费



0.00


4

不可预见费

工程施工费+其他费用+设备购置费

3

10539.30


5

静态总投资

1+2+3+4


361849.37


6

涨价预备费

见表7-20


87863.18


7

总费用

5+6


449712.55


 

(二)单项工程量与投资估算

1、工程施工费

7-17              矿山土地复垦工程施工费用估算表

序号

      

单位

数量

单价

金额

1

清理工程

房屋、墙体、基础拆除

100m3 

2.75

2,467.58

6,785.85

其他砌体拆

100m3 

3.00

13,770.98

41,312.93

废碴、废料清运

100m3

5.75

2,785.05

16,014.04

2

场地平整工程

m2

8645

6.00

51,870.00

3

土壤剥覆工程

表土收集

100m3

43.23

1,500.00

64,845.00

表土运覆

100m3

43.23

1,226.78

53,033.50

砌挡土坎

100m3

0.776

29,417.35

17,944.58

4

生物化学工程




0.00

5

植被重建工程

红叶石楠或海柚

100

2161

1,896.32

40,979.57

撒草籽

hm2

0.8645

6,059.48

5,238.42

6

监测和管护

土地损毁监测

11

200.00

2,200.00

土壤质量监测

2

500.00

1,000.00

林地效果监测

4

200.00

800.00

土地复垦面积监测

2

200.00

400.00

错动范围、挡墙、水沟巡查

4

200.00

800.00

林地管护

hm2 

0.8645

1,886.00

3,260.89

合计




306,484.80

 

2、设备购置费

矿山土地复垦工作中,无需外置设备,故不涉及设备购置费的计算。

 

5、其他费用

 

7-18                 矿山土地复垦工程其他费用估算表

序号

费用名称

计费基数

费率

%

预算金额

(元)

-1

-2

-3

-4

1

前期工作费



28,581.57

1.1

项目可行性研究费

分档定额


20,000.00

1.2

项目勘测费

工程施工费

1.5

4,597.27

1.3

设计与预算编制费

分档定额


0.00

1.4

项目预算审查费

差额定率分档累进法

0.3

919.45

1.5

项目招标代理费

工程施工费+设备购置费

1

3,064.85

2

工程监理费

分档定额


0.00

3

拆迁补偿费


0.00

4

竣工验收费



8,888.06

4.1

竣工验收费

工程施工费+设备购置费

1.7

5,210.24

4.2

决算与审计费

差额定率分档累进法

1.2

3,677.82

5

业主管理费

工程施工费+前期工作费+工程监理费+拆迁补偿费+竣工验收费(差额定率)

2.4

7,355.64

  



44,825.27

 

6、土地复垦工程静态投入费用

 

7-19              矿山土地复垦工程静态投资估算表

序号

工程或费用名称

计费基数

费率(%

金额(元)

1

工程施工费

见表7-17


306,484.80

2

其他费用

见表7-18


44,825.27

3

设备购置费



0.00

4

不可预见费

工程施工费+其他费用+设备购置费

3

10,539.30


静态总费用

1+2+3+4


361,849.37

 

5涨价预备费与年度费用估算

根据近几20172020)金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居民消费价格比总体呈上涨,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近二年呈下降本项目物价上涨率参照近几年指标,取平均值2.0%计算涨价预备费年度治理费用。

经估算,涨价预备费为87863.18元,详见表7-20 


 




7-20                             土地复垦工程分年度估算            单位:元

阶段

年度

位置

工程名称

单位

工程量

综合单价

小计

年度合计

系数

涨价预备费

总计

2022

土地监测

土地损毁监测

1

200.00

200.00

200.00

1

0.00

200.00

2023

土地监测

土地损毁监测

1

200.00

200.00

200.00

1.02

4.00

204.00

2024

土地监测

土地损毁监测

1

200.00

200.00

200.00

1.04

8.00

208.00

2025

土地监测

土地损毁监测

1

200.00

200.00

200.00

1.061

12.20

212.20

2026

土地监测

土地损毁监测

1

200.00

200.00

200.00

1.082

16.40

216.40

2027

土地监测

土地损毁监测

1

200.00

200.00

200.00

1.104

20.80

220.80

2028

土地监测

土地损毁监测

1

200.00

200.00

200.00

1.126

25.20

225.20

2029

土地监测

土地损毁监测

1

200.00

200.00

200.00

1.149

29.80

229.80

2030

土地监测

土地损毁监测

1

200.00

200.00

200.00

1.172

34.40

234.40

2031

土地监测

土地损毁监测

1

200.00

200.00

200.00

1.195

39.00

239.00

2032

土地监测

土地损毁监测

1

200.00

200.00

200.00

1.219

43.80

243.80

2033

建构物清理工程

房屋、墙体、基础拆除

100m3 

2.75

2467.58

6785.85

353,388.48

1.243

85873.40

439261.88

其他砌体拆除


3

13770.98

41312.93

废碴、废料清运

100m3

5.75

2785.05

16014.04

场地平整工程

场地平整

m2

8645

6.00

51870.00

土壤重构工程

表土收集

100m3

43.23

1500.00

64845.00

表土运覆

100m3

43.23

1226.78

53033.50

砌挡土坎

m2

0.61

29417.35

17944.58

植被重建工程

红叶石楠或海桐

100

21.61

1896.32

40979.57

撒草籽

hm2

0.8645

6059.48

5238.42

其他费用等





55364.57

2034

复垦监测

土壤质量监测

1

500.00

500.00

3,130.45

1.268

838.96

3969.41

林地效果监测

2

200.00

400.00

土地复垦面积监测

1

200.00

200.00

安全防护监测

错动范围、挡墙、水沟巡查监测

2

200.00

400.00

林地管护

林地管护费

hm2 

0.8645

1886.00

1630.45

2035

复垦监测

土壤质量监测

1

500.00

500.00

3,130.45

1.293

917.22

4047.67

林地效果监测

2

200.00

400.00

土地复垦面积监测

1

200.00

200.00

安全防护监测

错动范围、挡墙、水沟巡查监测

2

200.00

400.00

林地管护

林地管护费

hm2 

0.8645

1886.00

1630.45

    




361849.37

361,849.37


87863.18

449712.55

 

 

 

 

 

 

 

 


四、治理与复垦费用汇总

(一)总费用构成与汇总

本项目由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和土地复垦工程构成,经计算总费用为1305443.07元,其中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投资855730.52元,土地复垦工程投资449712.55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总费用构成与汇总见7-21

7-21      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和土地复垦工程总费用估算汇总表

序号

工程或费用名称

地质环境治理(元)

土地复垦(元)

合计(元)

占总投资的比例

1

工程施工费

421969.16

306484.80

728453.96

55.80%

2

其他费用

356837.11

44825.27

401662.38

30.77%

3

设备购置费

4

不可预见费

23364.19

10539.30

33903.49

2.60%

5

静态投资

802170.45

361849.37

1164019.83

89.17%

6

涨价预备费

53560.07

87863.18

87863.18

6.73%

7

总投资

855730.52

449712.55

1305443.07

100%

(二)年度入总费用估算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作总体部署和阶段实施计划,考虑物价因素各年度投入费用估算见表7-22

7-22     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和土地复垦工程年度投入费用估算表

年度

地质环境保护投入费用(元)

土地复垦投入费用(元)

合计(元)

年度投入

涨价预备

小计

年度投入

涨价预备

小计

2022

0

0

0

200.00

0

200

200.00

2023

282,653.73

0.00

282,653.73

200.00

4.00

204.00

282,857.73

2024

282,653.73

5,653.07

288,306.81

200.00

8.00

208.00

288,514.81

2025

6,000.00

240.00

6,240.00

200.00

12.20

212.20

6,452.20

2026

6,000.00

366.00

6,366.00

200.00

16.40

216.40

6,582.40

2027

4,000.00

328.00

4,328.00

200.00

20.80

220.80

4,548.80

2028

4,000.00

416.00

4,416.00

200.00

25.20

225.20

4,641.20

2029

4,000.00

504.00

4,504.00

200.00

29.80

229.80

4,733.80

2030

4,000.00

596.00

4,596.00

200.00

34.40

234.40

4,830.40

2031

4,000.00

688.00

4,688.00

200.00

39.00

239.00

4,927.00

2032

4,000.00

780.00

4,780.00

200.00

43.80

243.80

5,023.80

2033

200,862.99

43,988.99

244,851.98

353,388.48

85,873.40

439,261.88

684,113.86

2034

0.00

0.00

0.00

3,130.45

838.96

3,969.41

3,969.41

2035

0.00

0.00

0.00

3,130.45

917.22

4,047.67

4,047.67

 

802,170.45

53,560.07

855,730.52

361,849.37

87,863.18

449,512.55

1,305,443.07

基金缴存情况相关文件标准

1、基金缴存情况

矿山为探转采新建矿山,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基金尚未缴存,缴存金额为0元。

2、相关文件标准

根据《浙江省财政厅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关于印发浙江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基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浙财综〔20199号)文件精神,地下开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基金参考以下标准计提:

矿许可证登记面积及各档标准

影响系数

 

计提参考标准

地下开采

(平方米)

(元/平方米)

采矿方法

影响系数

200050000

6

空场采矿法

允许地表塌落

1.4

50000300000

5

不允许地表塌落

1.4

3000001000000

3.5

崩落采矿法

1.5

1000000以上

1.5

充填采矿法

1.1

备注:

1.地下开采矿山应计提的基金参考总额=采矿许可证登记面积×计提参考标准×影响系数。

2.登记面积2000平方米以下的一次性缴纳总额为1万元。

3.登记面积增加一档,登记面积与计提参考标准的积低于前一档登记面积与计提参考标准

最高积的,以前一档最高积计算。

4.治理方案明确的经费概算高于根据以上计算所确定应计提的基金参考总额的,基金按治

理方案经费概算收取;治理方案明确的经费概算低于计算所确定应计提的基金参考总额

的,按基金计提参考标准计提。

该矿矿区范围面积为0.2348km2,计提参考标准为5/m2,矿山采用浅孔留矿采矿法,影响系数为1.4,则需计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基金为:

234800m2×5/m2×1.4=1643600 () 164.36 (万元)

本方案估算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费用为130.54万元,小于文件参考标准,矿山应缴存不小于文件参考标准164.36 万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基金


第八章  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

一、组织保障

1实行项目法人制。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负责人制度,由矿山企业主要负责人任项目总负责,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作的专门工作机构。

根据谁破坏,谁治理谁损毁,谁复垦原则,本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程的项目业主——金华庞龙矿业有限公司

2、提高认识。组织管理人员特别是职能部门的主要管理人员,认真学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强对员工进行培训、教育,对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的宣传,提高员工的认识。

3、强化职能管理,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和任务,按工作阶段制定工作计划。建立健全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体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全面落实岗位责任制,使各项工作都能明确任务、责任到人。

4、建立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作台帐,记录从计划、实施、检查、结果各项工作的全过程。

二、技术保障

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必须由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相关专家评审通过。

2、为保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实施,矿山必须聘用相关专业的专业人员;

3、当地管理部门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

三、资金保障

根据根据《浙江省财政厅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关于印发浙江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基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浙财综〔20199号)文件精神,采矿权人应当依照相关规定,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基金。

为确保矿山治理恢复工程顺利实施,要设立单独基金帐户,实行专款专用。采矿权人可在完成治理工程量50%100%的两个时间节点,向矿山所在地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经核查合格的,采矿权人可凭验收合格意见,从银行基金专户中根据完成治理工程量划转相应90%的基金存款,剩余10%留作后期养护专用经费。后期养护专用经费在免养护期1年后,经验收合格从银行基金专户划转。

四、监管保障

1、接受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对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土地复垦工程实施情况监督检查。

2、接受社会对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土地复垦工程实施情况监督。

3、严格执行本方案,如不履行治理复垦义务,按照相关规定自觉接受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的处罚。

五、效益分析

(一)社会效益

通过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程,在矿山建设、生产过程中,保护了矿区及其周边自然生态环境,减少废水及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有效防止可能产生的各种地质灾害问题,保障矿山生产安全和人身安全,有效改善当地自然景观及视觉景观,使矿山环境与当地周边环境相协调,促进了矿业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与恢复工程的实施,可调动当地劳动力的再就业,促进社会稳定。

(二)环境效益

通过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使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减轻水土流失与地面扬程;矿区植被得到恢复,绿化了地貌景观,有效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生态平衡恢复,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治理水土流失、防止土地退化,降低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重塑蓝天、碧水、绿色、清静的良好生态环境。

(三)经济效益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实施后,一是矿区内周围边坡将复绿,增加绿地面积,可有效改善周围景观环境,矿区治理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可减小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二是土地利用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在改善了当地地质环境、增加土地利用率,且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六、公众参与

为了增加项目实施的透明度,保护和尊重公众利益,体现项目决策的合理与公正,让项目区群众了解项目情况,本方案编制完成后,实行项目公告公示制,通过广泛的宣传,采取电视、公告等多种形式,让广大群众人人了解该项目实施的意义,让项目置于群众舆论的监督之中,提高公众的参与积极性。


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矿山为探转采建新矿山,设计开采规模为8万吨/,矿山服务年限为11年。矿山闭坑后治理复垦1年,复垦管护期2年,计约3年。因此本《方案》适用年限确定为14年。方案基准期以采矿许可证取得之日算起。

在方案适用期内,涉及规模、矿区范围、开采方式变更或开发利用方案调整,应对本《方案》进行修编。

2.本矿区重要程度为重要区,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属中等类型,矿山生产建设规模为型。根据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分级,确定本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为级。

3.现状评估:评估区现状为初始状态,地质灾害现状影响程度地下含水层破坏影响程度较轻;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破坏程度匀较轻

4.预测评估:采矿活动有引发地质灾害危险性较;采矿活动产生的地表错动的可能性,发生地质灾害危险性较严重;采矿活动对地下含水层破坏影响程度较轻;对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程度较轻;对土地资源影响程度较轻。

5.恢复治理范围;工程、硐口工业设施(矿石临时堆场、机修停车场、办公生活场地及矿区运输道路为复垦区范围,面积为0.9333m2,由于矿道路需要保留,因此复垦责任范围土地面积为0.8645 hm2,复垦方向为林地,复垦率为100%

6.本次方案估算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费用为130.54,其中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费用85.57万,复垦土地工程费用44.95万

 

二、建议

1坚持边开采边治理原则切实落实山塘保护措施,保留好隔离矿柱,下部回采后及时进行充填。加强巡回检查,定期进行监测

2矿山堆场外侧附近为基本农田,因此矿山在建设生产过程中不得破坏非计划用地,切实做好耕地保护工作

3、复垦苗木的选择,可结合当地环境,建议选择当地周边适宜生长的本土苗木,以移植当地周边苗木为最佳。

4、矿山治理恢复工程可以根据矿山闭坑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闭坑治理设计为准。实施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时,要听取当地政府和群众意见,根据实际情况与当地的经济条件及时进行调整。

 



扫一扫手机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