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金义新区(金东区)源东乡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已获金华市人民政府(金政函〔2025〕16号)批准,现将主要内容予以公布。
一、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
规划范围包括源东乡域和集镇区两个层次。乡域规划范围为源东乡行政辖区内的陆域空间,总面积46.80平方千米。集镇区范围包括乡政府驻地的建成区,涉及山下施村,面积36.02公顷。
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基期年为2020年,近期至2025年,远期至203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二、目标定位与空间策略
1.总体定位
全面贯彻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立足源东乡特征特色,确定源东乡发展定位为:“光南故里,桃源小镇”; 依托优美的自然山水,以生态旅游、特色农业为主导,打造集文、教、农、养、居为一体的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地,特色农业发展新高地,金华全域生态旅游目的地。
2.规划目标
至2025 年,源东乡聚力创建省级特色农业产业平台,坚持”农业+旅游”发展战略,打响桃产业品牌,初步建设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科技成果转化;发挥生态、名人、古村落以及农旅融合等方面独特优势,将光南文化与农产品、旅游场所结合,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文化游,打造金义新后花园及浙中乡村旅游目的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升优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落实各类市政设施、安全防灾设施等建设,提高乡镇整体服务水平,使源东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总体形成具有新区辨识度的共同富裕山区样板。 至2035年,农文旅深度融合,服务配套进一步提升,全面建成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及全域旅游大景区;城镇空间集约高效,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宜居宜业宜游的浙江省级特色农文旅强镇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到2050年,全面形成更高品质、更宜居宜游、更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高水平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时代美丽山水小镇。
3.国土空间控制线
严格落实上位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护目标和划定的“三条基本控制线”。
源东乡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1.31公顷(769.64亩),零散分布于乡域中部。
永久基本农田面积32.20公顷(483.00亩),零散分布于乡域中部。
生态保护红线:源东乡无生态保护红线。
城镇开发边界面积21.35公顷,主要位于山下施村。
落实上位规划对于乡村空间发展要求,充分保障乡村地区农民建房、公共服务设施、一二三产融合产业等建设发展诉求,避让优质耕地、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等不宜建设的区域,边界外以2020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村庄用地规模为基础,划定村庄建设边界。
4.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优化全域农业、生态、建设空间,构建“一心、两轴、三区”的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总体格局。
一心:以源东乡集镇形成的城镇综合服务中心。
两轴:产业共富轴,依托长跃线等主要道路形成的串联乡域东西方向两侧大片农业与桃花源景区等休闲旅游点形成的产业共富轴。对外发展轴,依托规划527国道联系兰溪方向形成的对外发展轴。 三区:特色农业区,金东区水果花卉农业科技园主导片区,以特色水果、精品花卉苗木、“农光互补”板下种植(黄精、食用菌等)为主导产业为主。生态旅游区,依托桃花源景区、双尖山、光南故里东叶村和长塘徐古村落形成的生态旅游精品片区。水库涵养区,以洞源水库开发形成的水库涵养区。
5.镇村体系规划
规划“集镇—中心村—一般村”三级镇村体系。集镇涉及山下施村。规划1个中心村,12个一般村。
6.用途分区规划
深化落实上位总规划确定的生态保护区、农田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城镇发展区、乡村发展区、其他保护利用区共六类一级用途分区。其中,城镇发展区进一步细分为居住生活区、综合服务区、商业商务区、绿地休闲区、工业发展区共五类二级用途分区;乡村发展区细分为村庄建设区、一般农业区、林业发展区、农田整备区共四类二级用途分区;其他保护利用区细分为区域基础设施集中区、特殊用地集中区共二类二级用途分区。规划明确各类用途分区的范围边界、面积,实施国土用途管制。
三、用地布局规划
1.农业空间布局
以第三次全国国土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依托乡域中部地区农用地,集中提升中低产田粮食产能,通过完善农田水利、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打造特色农产品生产区;同时对中北部平原的林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调整和整治提升,将立地条件较好的部分宜耕后备资源开发为耕地,实现耕地集中连片保护,促进经济发展,有效保障粮食安全。
2.生态空间布局
统筹山水林田草等自然资源,北部生态保育区重点保护太阳岭千亩竹林等生态屏障;南部通过孝顺溪、芗溪等Ⅲ类水质河道治理,建设生态缓冲带。沿塘源线、源鞋线打造两条生态景观带,串联沿线景区村落,形成"春赏花、夏采果、秋观叶、冬养生"的全季生态景观体系。通过"河长制"长效管护,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有机融合。
3.建设空间布局
乡域落实上位规划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升区域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保障落实527国道等道路建设项目;有序推进仙佛诗歌共富带建设项目,加大乡域存量建设用地的挖掘和再利用,盘活闲置的村庄用地资源,保障乡村振兴项目落地。
四、支撑体系与安全保障
1.综合交通规划
规划落实乡域“一横三纵”的对外交通格局,其中“一横”为塘源线东段接横一路,“三纵”分别为新增527国道、塘源线和源鞋线。
镇区范围内规划形成“两横四纵、内外联通” 的城镇道路格局。
两横:以华峰路、塘源线东段连接横一路为源东乡集镇区“两横”交通骨架。
四纵:以府前街西段、环西街、环东街和塘源线南段,作为“四纵”交通骨架。
2.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在源东乡构建“镇区—村/组”两级生活圈层级。
规划1个集镇镇区生活圈。以集镇区为服务节点,以公共服务、商业服务等为主要职能,配置卫生院、育儿园、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使得居民能够享受到高品质的服务。
结合镇村体系布局与单元划分,构建村/组生活圈,重点配置一老一小等保障性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文化礼堂、室外健身、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等基础便民生活服务设施。
3.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结合上位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落实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燃气、环卫、水利规划等专项内容。
4.国土空间安全与防灾减灾
结合上位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建设防洪排涝、水源安全保障体系,完善农田水利配套等水利基础设施,推动能源供应低碳转型,积极构建低碳化能源体系。加强综合防灾规划体系建设,明确防洪排涝、抗震、消防、人防、防疫等防灾设施标准与措施。
五、历史文化保护与景观风貌塑造
落实上位规划历史文化保护线,保护规划期限内逐批公布的文保单位、文物保护点等。
立足源东乡“山、水、村、田”的乡镇空间风貌底色,构建“群山揽湖,沃田为底;一心聚力、一带引领;组团布局,有机缝合;试点引爆,触媒激活”的风貌提升策略。 六、规划传导与实施保障
1.详细规划传导
强化规划传导机制。严格落实《金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等上位规划确定的各类约束性指标、空间控制线、规划用途分区、用地布局、管控要求等重要内容,按照“功能+格局+指标+控制线+名录”五位一体的方式传导。落实本规划确定的各类约束性指标管理和空间控制线边界管控,全镇共划分5个详细规划编制单元。其中1个城镇单元,4个乡村单元。
2.规划实施保障
依据乡镇级规划数据库建设标准和数据汇交要求,形成乡镇级规划数据库,纳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作为详细规划编制和审批的基础和依据,维护国土空间规划的传导性、约束性、权威性。
明确通则式村庄规划管理规定。在城镇开发边界外、未编制村庄规划的村庄范围内开展乡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或者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的,可制定“通则式”村庄规划管理规定,作为规划许可依据。“通则式”村庄规划管理规定应在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编制,应进一步细化落实控制线传导、约束指标、分区准入规划、用地布局引导、规划建设要求等方面内容。
完善规划监督机制。建立规划编制、审批、修改和实施监督全程留痕制度,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和公众对规划实施的监督作用,多途径落实规划监督、执法、问责联动机制,保障公众对国土空间规划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升全社会参与规划编制、实施与监督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扫一扫手机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