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组织机构 >> 乡镇街道 >> 岭下镇 >> 公告公示
  • 信息索引号:

    11330703736870287T/2025-143666

  • 审核程序:

    单位审核公开

  • 发布机构:

    岭下镇

  • 发文字号:

  • 发布日期:

    2025-04-18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金华市金义新区(金东区)岭下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批后公布

发布时间: 2025-04-18 17:09 信息来源: 党政办 访问次数: 字体:[ ]

《金华市金义新区(金东区)岭下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已获金华市人民政府(金政函(2025)16号)批准,现将主要内容予以公布。

一、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

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包括岭下镇域和镇区两个层次。

镇域规划范围为岭下镇行政辖区内的陆域空间,总面积58.58平方千米,包括包村、釜章村、后溪村、岭三村、岭五村、岭二村、岭四村、岭一村、桥头村、日辉路村、三文塘村、山南头村、摩诃村、诗后山村、石塘街村、柿树塘村、汤村村、汪宅村、溪畔村、新亭村共20个行政村。

镇区范围包括建制镇(乡)政府驻地的建成区和规划城镇建设用地集中分布区,涉及岭一村、岭二村、岭三村、岭四村、岭五村、日辉路村、诗后山村、汤村,总面积约3.57平方千米。

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基期年为2020年,近期至202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二、目标定位与空间策略

1、总体定位

落实上位规划对岭下镇的主体功能定位、主要职能分工要求,确定岭下镇发展定位为:“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以文化旅游为特色的金义新区近郊工业镇”。

岭下镇抢抓金武毗邻区发展机遇,聚焦岭下特色农文旅产业与江岭高新智造区建设,高标准提升城乡建设品质,完善公共配套服务,最终将岭下镇打造成为集生产研发、特色文旅、综合服务、休闲宜居为一体的市区南部综合交通门户地、金东高新制造主引擎、城郊特色农文旅宜居镇。

2、规划目标

至2025年,基本建成农业、生态、城乡协调一体的国土空间格局,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初步完成,镇村生活服务日趋完善,美丽乡村与全域景区建设逐步推进,初步实现由窗口向门户、由多点至全面的转化。

至2035年,以高新智造、文化旅游为引领,进一步促进三产互动融合,实现产业特色化和链条化发展,实现生态、农业、城乡协调一体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展望至2050年,完善区域交通格局,完成制造业转型,打造农文旅品牌IP,培育康养产业,将岭下镇打造成集交通、高新制造、文旅康养为一体的示范小镇。

3、人口规模

至2035年,岭下镇常住人口2.2万人,城镇化率50%。

4、国土空间控制线

严格落实上位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护目标和划定的“三条基本控制线”。

落实耕地保有量目标不低于296.70公顷(0.4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面积255.70公顷(0.38万亩),城镇开发边界241.34公顷,岭下镇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本次规划采用自然资源部2022年9月30日备案版三线。

落实上位规划对于乡村空间发展要求,充分保障乡村地区农民建房、公共服务设施、一二三产融合产业等建设发展诉求,避让优质耕地等不宜建设的区域,边界外以2020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村庄用地规模为基础,划定村庄建设边界。

5、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衔接上位规划要求,结合岭下镇实际,形成镇域“一核、两轴、一带、五片区”的镇域功能空间格局。其中,“一核”指包括镇政府、教育、养老、文体等配套设施于一体的岭下镇服务核心;“两轴”指沿釜阳街形成的城镇发展轴及沿330国道形成的产业协同发展轴;“一带”指沿八仙溪形成的滨水景观带;“五片”指岭下城镇生活片、江岭高新制造区(岭下片)、农文旅休闲片、生态涵养片、山水康养片。

6、镇村体系规划

落实上位规划镇村体系指引,确定岭下镇定位为重点镇。规划引导岭下镇形成“中心村—一般村”两级镇村体系结构,包括2个中心村和18个一般村。

落实上位规划村庄分级分类指引,岭下镇村庄主要为四种类型,包括3个集聚建设类村庄,3个特色保护类村庄,6个整治提升类村庄,8个城郊融合类村庄。

7、用途分区规划

深化落实生态保护区、农田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城镇发展区、乡村发展区、其他保护利用区共六类一级用途分区。其中,城镇发展区进一步细分为居住生活区、综合服务区、工业发展区、绿地休闲区,共四类二级用途分区;乡村发展区细分为村庄建设区、一般农业区、农田整备区、林业发展区,共四类二级用途分区;其他保护利用区细分为基础设施集中区、特殊用地集中区、矿产能源发展区,共三类二级用途分区。

三、用地布局规划

1、农业空间布局

构建“一心、一带、两区、多点”的农业空间格局。其中“一心”为鹅毛塘畈千亩方项目区,作为岭下镇农业核心;“一带”为八仙溪沿线特色农业发展提升带;“两区”指北部生态农业休闲区和南部山水苗木康养区;“多点”为传统优势产业毛芋种植基地和大葱、草莓、布朗李、蜜梨、白桃等特色农业基地。

2、生态空间布局

构建“一心、一带、两区、多点”的生态空间格局。其中“一心”指岭下镇风情小镇核心;“一带”指八仙溪生态景观廊道;“两区”指南部生态绿心魅力区和西部秀丽山水环绕区;“多点”包括三坟塘水库和黄坞口水库以及坑塘水面等在内的点状生态斑块。

3、乡镇建设空间布局

构建“一轴、一带、一核、两区”的城镇空间发展格局。其中“一轴”指沿330国道形成的镇级协同发展轴;“一带”指沿釜阳街南北向形成的城镇拓展带;“一核”指岭下镇中心服务核;“两区”指江岭高新制造区(岭下片)及岭下宜居生活区。

四、支撑体系与安全保障

1、综合交通规划

对外交通规划方面,衔接落实铁路保护范围,包括保留现状金温铁路(高速铁路)、金温货线,规划新增沪昆铁路外绕线;衔接落实高速公路保护范围,包括改扩建现状长深高速(金丽温高速),规划新增甬金衢上高速;设置岭下朱互通于岭下镇;衔接落实国道、快速路。保留现状快速路330国道—温寿线、规划新增国道330国道外迁线。

城镇道路体系规划方面,整体形成“一横三纵”的城镇道路格局。“一横”即松溪路;“两纵”即曹塘澧公路连接线、釜阳街、三釜街。

2、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化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统筹,构建多层次全覆盖、人性化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规划岭下镇形成1个乡集镇层级生活圈和6个村/组级生活圈,提升镇级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村级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

3、市政设施规划

结合上位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落实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燃气、环卫、水利规划等专项内容。

4、国土空间安全与防灾减灾

结合上位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加强综合防灾规划体系建设,明确消防、防洪排涝、抗震、地质灾害防治、人防、防疫、危险源控制等防灾设施标准与措施。

五、历史文化保护与景观风貌塑造

落实上位规划历史文化保护线,发扬岭下镇传统文化,需要加强保护的历史文化资源包含传统村落、文物保护单位(点)、历史建筑、不可移动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强化历史资源周边及八仙溪两侧沿江景观风貌建设,注重主干路两侧城镇风貌、工业建筑风貌与乡村建筑风貌的引导。

六、规划传导与实施保障

1、详细规划传导

强化总体规划对详细规划传导管理。综合考虑行政管理范围、地理空间要素、用地权属边界等因素,岭下镇划分全域覆盖的详细规划编制单元,共划定城镇单元1个,为岭下镇区单元;乡村单元2个,为岭下西乡村单元与岭下东乡村单元。落实上位总规要求,明确详细规划编制单元的约束性指标、空间控制线、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设施等内容。

2、规划实施保障

依据乡镇级规划数据库建设标准和数据汇交要求,形成乡镇级规划数据库,纳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作为详细规划编制和审批的基础和依据,维护国土空间规划的传导性、约束性、权威性。建立规划定期体检评估和修改机制,完善规划监督机制。

明确通则式村庄规划管理规定。在城镇开发边界外、未编制村庄规划的村庄范围内开展乡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或者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的,可制定“通则式”村庄规划管理规定,作为规划许可依据。“通则式”村庄规划管理规定应在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编制,应进一步细化落实控制线传导、约束指标、分区准入规划、用地布局引导、规划建设要求等方面内容。

完善规划监督机制。建立规划编制、审批、修改和实施监督全程留痕制度,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和公众对规划实施的监督作用,多途径落实规划监督、执法、问责联动机制,保障公众对国土空间规划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升全社会参与规划编制、实施与监督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扫一扫手机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