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 信息索引号:

    330703000000/2020-00774

  • 审核程序:

    单位审核公开

  • 发布机构:

    金东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发文字号:

  • 发布日期:

    2004-03-17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 2004-03-17 08:42 信息来源: 金东区 访问次数: 字体:[ ]


金东区一届人大四次会议文件(1)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4年3月17日在金华市金东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金东区人民政府代区长  王国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金东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顺利实现了“三年见成效”目标

 

2003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以“2461”创业工程为抓手,大力实施“开放带动、工业化、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四大战略,团结拼搏、苦干实干,与时俱进、创新创业,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区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基本完成了各项重点工作、40项重点工程和10件重点实事,顺利实现了“三年见成效”的目标。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6.9亿元,同比增长14.5%,比建区之初的26.1亿元增长了41%。实现财政总收入22864.8万元,增长44.9%,比建区之初的9505万元增长了1.4倍;其中区级财政收入7748.5万元,增长82.5%,比建区之初的2438万元增长了2.2倍;当年可用财力2.63亿元,比建区之初的支出基数7921万元增长了2.3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亿元,增长55.4%,比建区之初的5.7亿元增长了3倍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亿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4380元,增长7.4%。计划生育率达98.96%。

城市化快速推进,金东新区雏形已经显现。规划设计品位不断提升,原金东新区、金东综合园、仙桥分区三大区块近50平方公里规划资源整合工作基本完成,中心区块二期规划已获市政府批准,工业区块金瓯路以北地块完成了修建性详规,仙桥区块控制性详规已报市政府审批。重点项目设计采用国际先进理念,一批世界著名的设计公司和设计师参与了新区项目设计。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累计投入11. 25亿元,开工建设道路69.4公里,建成道路37.8公里;中心区块累计投入8.65亿元,开工建设道路52.2公里,建成道路28公里,拉开了8平方公里的路网框架。东关口改造基本完成,康济桥、永济桥即将建成,金瓯路拓宽、环城东路、开元路、清照路正在抓紧施工;区行政中心大楼、施光南音乐广场已投入使用,艾青文化公园基本完工,城防二期工程完成了3.2公里。城市雏形已初步显现,49家公建单位中16家已经结顶、20家正在建设;累计出让商住用地892亩,出让金收益6.8亿元,高恒·东方明珠部分楼盘已经结顶;中心区块形成了3平方公里的城市雏形。仙桥市场功能区建设加快,仙桥花木城一期已投入使用,并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苗交会、第四届金华·华东农交会;金华汽车城引进了25家单位,部分已投入试运营。征迁安置进度加快,累计征地1.64万亩,中心区块征地9298亩;累计拆迁17.9万平方米,中心区块拆迁6.28万平方米;下王新村一期工程已通过验收,王坦、泉源新村已开工建设。

工业化稳步推进,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工业区块开发态势良好,开发工业用地 7550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5.6亿元,完成企业固定资产投资8.7亿元。金三角累计开工建设道路45公里,建成道路15公里,金港大道主车道已贯通,引进企业131家,9家已建成投产、81家正在建设,“无水港”一期工程已投入运行,公共型保税仓库已经海关总署批准设立,是1998年以来全省首家新批的公共型保税仓库。金东新区工业区块累计引进企业88家,22家已建成投产、33家正在建设。16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基本建成。扶优扶强力度加大,财政投入技改贴息和科技创新、外贸出口奖励资金1385万元,增长2.7倍,30家强优骨干企业和2家比照执行企业得到重点扶持。科技创新和技改成效明显,列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9项,其中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2项、省级5项;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家、市高新技术企业1家、市制造业信息化应用工程示范企业2家;获省高新技术产品1只、省新产品16只、市高新技术产品5只;获国家授权专利160只。技改投入6.3亿元,实施技改项目53个,其中市重点技改项目10个。

城乡一体化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初见成效。规划工作不断加强,金三角总体规划已经市政府审批,首期11.8平方公里区块控制性详规、道路和排水等专项规划、国际物流中心可研方案、金三角制造业基地规划已完成编制;四个卫星镇中澧浦镇已完成规划编制,其他3个镇的规划正在修编完善,城镇体系规划和区域村庄布局规划正在编制,中心村规划完成了16个,交通、水利专项规划已完成编制;两个景区总体规划正在报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交通建设全面铺开,在建一级以上公路5条53 公里,甬金高速公路金东区段完成了路基工程量的75%,330 国道改造金东区段完成了路基工程量的52%,03省道曹宅段城市化标准改造工程已竣工通车,金义东快速通道金东区段贯通性施工已经完成,东二环完成了路基工程量的80%,南、北二环完成了路基工程量的50%,赤松宫至黄大仙祖宫连接线已经开工,县乡公路改造完成了35公里, “绿色通道”建成83.2公里。水利工程建设进展顺利,6座列入“千库保安工程”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已经完工,钱塘江干堤加固完成了3公里,小流域治理源东西溪已经竣工,孝顺溪、王坦溪一期已基本完工,孝顺溪、王坦溪治理项目已列入水利部生态河道整治推广示范项目计划,完成了泵站技术改造15处,金三角“西水东调”工程、江东镇引水工程已开工建设,东溪水库除险扩容项目已完成地质灾害评估等前期工作。农业产业化继续加强,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市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3家;10个奶牛养殖基地和3个万亩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基本建成;“清岚”牌萃丰茶籽油荣获国家级绿色食品称号,4个农产品荣获省级绿色食品称号,“洞源”牌白桃、“锦林”牌佛手分别荣获省、市级农产品名牌称号;6家合作社被评为市级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加大,3个土地整理项目3.4万亩、3个优质园地整治项目893亩已通过验收,完成造地改田1400亩。“示范整治工程”初见成效,首批53个村的示范整治工作已全面启动,其中10个村通过了区级初步验收,获得全市示范整治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改革开放大步推进,经济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顺利完成;镇乡(街道)事业单位改制全部完成,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制全面推开;农村税费改革成效明显,农民人均负担21元,减幅达67%;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21个行政部门只保留233个审批事项。招商引资势头良好,引进区外境内项目231个,实际到位资金12.5亿元,增长52%;引进境外项目18个,实际到位外资2063万美元,增长104.7%,获得全市利用外资工作综合二等奖。对外贸易快速增长,新获权自营进出口企业26家,完成全社会出口交货值17.8亿元,增长38.5%,其中自营出口6720万美元,增长66.2%,获得全市外贸出口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精神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和人才工作力度加大,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成效明显,通过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验收,傅村镇通过了市科技进步先进乡镇验收;信息化工程正式启动,区行政中心信息化系统正在建设,曹宅、源东信息化试点工作进展顺利;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取得成效,引进人才461名,其中中高级人才10名。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学校布局调整力度加大,成功撤并了14所学校,曹宅小学、中港希望小学、十八里小学已投入使用,金东高中、东关小学、曙光小学一期主体已经结顶,孝顺、澧浦、傅村、东孝荣获市级教育强镇(街道)称号。卫生事业得到加强,非典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公共卫生防控网络初步形成,88.8%的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孝顺镇通过了省级卫生镇验收。三大基本国策得以落实,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不断深化,村民自治取得实效,人口与计生工作各项指标全面完成,综合考核名列全市前茅;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工作深入开展,6个工业小区改按集镇产业功能区进行开发,金三角经济开发区正在申报省级经济开发区,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得到落实;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生态区建设正式启动,源东生态示范乡建设扎实推进,浙中桃花源生态旅游区已列为省级旅游区。社会保障力度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投入1040万元,增长40.7%,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职业技能培训和向非农产业转移等工作全面推开,8218名失地农民参加了养老保险,转移农村劳动力7588人,转移率为4.1%;失业人员安置、最低生活保障、五保集中供养、救灾救济等工作全面开展。其他社会事业取得进步,首届中国黄大仙文化旅游节、中国(金华)第九届国际诗人笔会、施光南音乐会成功举办,源东乡获得市级“东海明珠”称号,艾青故居维修工作已经完成,施复亮、施光南故居维修工作进展顺利;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5个村的撤村建居任务顺利完成,潘村中心村整合试点取得成功;征兵任务圆满完成,民兵预备役建设不断加强, “双拥”活动和优抚安置工作深入开展;民族宗教、对台统战、工商联,侨务外事、对外联络,老年人、残疾人和档案、文联、地方志工作得到重视,工青妇等群众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发挥。

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坚持并完善了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制度,认真执行决议和决定,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重视发挥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村民议事中心活动趋于正常化,政务、村务公开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全面推行。依法治区向纵深推进,“四五”普法教育不断加强,基层人民调解组织逐步健全,公安、司法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力度加大,土地市场、建材市场、火腿行业、价格秩序整治和安全生产、定点屠宰管理、毒鼠强收缴等工作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明显,严打整治斗争成果显著,破案追逃、驻村联户、打击经济犯罪活动取得实效;信访工作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下访和约访制度正式实施,“经济服务月”和“抓调研、解难题、强基础”活动解决了一大批难题,信访老户集中处理活动扎实有效。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强化,政府工作人员的发展意识、创新意识、法制意识、效能意识不断增强,政府采购、经营性土地、建设工程公开招投标制度全面推行,政府性投资得到有效监管,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我们经历了突如其来的非典威胁、百年不遇的干旱侵袭和严重紧缺的电力制约等考验,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的势头,是建区以来最快最好的一年。这一成绩来之不易,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大力监督支持的结果,是政协、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积极参政议政的结果,是党群部门、政法机关和社会各界鼎力相助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团结拼搏、开拓进取、真抓实干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区政府,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并通过你们向社会各界和全区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人均指标大多处于全市中下游水平,经济综合实力仍然较弱;二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偏低;三是“三农”问题错综复杂,城乡统筹任务艰巨;四是人才、土地、资金、电力、水资源等要素瓶颈制约突出,加快发展受到不利影响;五是低收入群体生活比较困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亟待加强;六是少数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工作方法、工作效率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太适应,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等等。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04年工作的总体要求

 

2004年是我区实现“五年迈大步”目标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理清政府工作思路,首先要正确把握发展形势。第一,世界经济已呈现出回升态势,生产要素在国际范围内流动加速,外商投资继续看好我国尤其是“长三角”经济圈,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反倾销、技术壁垒和贸易磨擦不断增多。第二,我国坚持扩大内需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将为全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但国家在土地、资金、出口退税等方面的宏观政策调控,以及全国性电力紧缺、物价上扬等因素也会对经济社会产生一定影响。第三,我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建设框架基本拉开,平台构筑初见成效,但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还未充分显现,承受宏观政策调整和生产要素制约的能力比较薄弱。

年初,区委区政府提出了“明确新目标、尽展新作为、实现新发展”的总体要求。这是区委区政府实施“开放带动、工业化、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四大战略,坚持“强基础、聚产业、拓空间、快发展”工作思路的延续和提升,体现了与时俱进、自我加压的精神。“明确新目标”,就是要确立更高的目标,进一步增速度、迈大步、建小康;“尽展新作为”,就是要采取更实的举措,进一步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奋发有为;“实现新发展”,就是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进一步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我们要深刻领会“三新”内涵,真正落实“三新”要求。

2004年区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区委一届六次全会确定的“明确新目标、尽展新作为、实现新发展”的总体要求,继续以“2461”创业工程为重要抓手,大力实施“开放带动、工业化、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四大战略,进一步强基础、聚产业、拓空间,致力于提高经济综合实力,提高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水平,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004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生产总值42.5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1.8亿元,分别增长3.1%、17%和1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增长30.4%;完成全社会出口交货值20亿元,增长12.7%,其中自营出口1亿美元,增长4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亿元,增长16.4%;财政总收入预算2.57亿元,同口径增长15%,其中区级财政收入8180万元,同口径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4665元,增长6.5%;计划生育率达到98%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劳动力转移率达到4%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2004年区政府将着力抓好46项重点工程,同时抓好以下10件重点实事:1、示范整治工程;2、康庄工程;3、饮用水工程;4、农民保障工程;5、健康工程;6、学校布局调整;7、社区建设和管理;8、生态区建设;9、行政服务中心建设;10、金东信息港建设。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我们要认真把握好四条基本要求:

第一,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发展决定一切。要始终围绕发展这一主题,做到发展为大、发展为先、发展为重,集全民之智,举全民之力,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三个文明”的全面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第一动力。创新推动一切。要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善于创新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以创新的理念谋划经济社会的发展,用改革开放的举措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一步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现代市场体系和服务型政府建设,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更加主动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把扩大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作为对外开放的突破口来抓,以大开放推动大发展。

第三,坚持把为民谋利作为第一责任。为民高于一切。要始终铭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牢固树立执政为民思想,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以群众利益为第一追求,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加快物质文明建设,让百姓安居乐业;加快政治文明建设,让百姓当家作主;加快精神文明建设,让百姓共享文明。坚持以人民利益为重,善于体察民情、集中民智,切实关心民生、珍惜民力,放手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活力竞相迸发,让全区人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第四,坚持把求真务实作为第一要求。务实成就一切。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立足国情区情民情,坚持为民便民利民,突出求真求是求实,用真心、摸真情、求真理,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克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思想,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踏踏实实地艰苦奋斗。以求真务实精神抓落实,遇到困难不退缩,遇到矛盾不回避,遇到责任不推诿,乐于负责,敢于碰硬,善于解难,以良好的形象凝聚人心,以实在的政绩赢得民心。

 

三、加快“两区”建设,提升产业层次

 

突出抓好新区建设,展示城市化新亮点。金东新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0亿元,形成30平方公里路网框架,中心区块建成区达到5平方公里,初步形成绿水新城、文化新城、活力新城的现代城市形象。

完善新区规划。完成新区规划资源整合,修编完善仙桥区块控制性详规,完成给排水、强弱电、燃气等专项规划;编制10个新村规划,完成滨江绿化带规划设计。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开发。全面完成东二环、北二环以内区块17.3平方公里的主次干道建设,开元路、清照路、金瓯路拓宽、康济桥、永济桥竣工通车,李渔东路延伸工程、03省道陶朱路至汽车城段城市化标准改造工程基本完成,金瓯路、环城南路延伸工程完成50%的工程量。城防二期工程5.5公里全面完成,王坦溪二期整治基本完工。儿童公园基本建成,江北公园完成50%的工程量。抓好公建项目建设,在建的12家公建单位全部竣工,已经落实地块的公建项目全部开工建设。

加强城市建设管理。严格执行规划,减少重复建设,提高城市档次和品位。加强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监督,确保工程进度、质量和安全。加强城市综合执法管理,加大市政设施的管护力度,完善城建管理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做好征迁安置工作。从保护农民利益出发,完善征迁安置政策,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加快征迁安置步伐,确保新区建设项目顺利实施,重点抓好王坦、泉源等12个村的拆迁安置工作,建成1—2个有一定规模的农民居住社区。

突出抓好金三角开发,凸现工业城新形象。继续实施“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制造业与物流业互动、区域性与国际性融合”的战略,加快首期11.8平方公里区块开发,着力打造小商品制造业基地,建设现代化工业新城。

做好省级开发区申报工作。科学实施金三角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完成二期控规和各专项规划;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争取列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加快首期开发建设。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0亿元,新开工建设道路路基20公里,建成路面20公里,完成金港大道、景观大道和金山大道拓宽等工程;完成金三角 “西水东调”工程和行政大楼建设,农民新村一期交付使用并启动二期工程建设。

抓好产业项目建设。完成国际包装印刷基地一期工程60%的工程量,抓好“玻璃绝缘子”、“唯一塑胶”、“铁皮枫斗”、“海派毛绒”等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竣工、投产企业100家以上,培育规模企业50家。

突出抓好集聚提升,迈出工业化新步伐。按照“发展、扩张、集聚、提升”的思路,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扩张工业经济总量;加快工业区块开发,推动产业集聚;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提升产业竞争力,努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

加快工业区块规划建设。新开发3平方公里,建成、投产企业200家。抓好金南工业区块规划整合,进行整体开发建设;调整镇乡工业区块规划,作为集镇产业功能区进行修编;做好各工业区块产业规划,引导特色产业集聚。加快土地征用平整和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金东新区铁路以北工业区块完成基础设施投入3亿元,建成道路管网15.2公里,基本形成8平方公里路网框架,重点抓好康力元制药、东精工量具、日普电动车等生产线建设,已引进的88家企业全部建成投产。加快标准厂房建设,完成在建项目,新建10万平方米,引导初创型企业和小企业向标准厂房集聚。

提高工业用地效益。按照项目投资强度、经济密度等指标确定供地规模和政策,注重引进企业的质量,控制用地规模,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工业用地每亩投资强度,金东新区工业区块、金三角经济开发区不低于90万元,其他工业区块不低于60万元;经济密度分别不低于100万元和70万元。狠抓“三率”提高,当年引进企业开工率达到50%以上、竣工投产率30%以上,上年引进项目竣工投产率80%以上。

提升工业经济竞争力。继续扶优扶强,对投资超2000万元的重点技改项目、超5000万元的新建项目、年产值超亿元的建成投产项目,实行跟踪联系服务制度。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力度,培育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家、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家,开发省级新产品12只、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12只,组建市级以上高新技术研发中心1家,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0项,鼓励企业积极申报专利。完成技改投入3亿元,完成区重点技改项目20个,争取列入市重点技改项目6个。引导企业争创名牌,新增省市级名牌产品4只。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设立驻义乌联络处,加强业务对接,来料加工专业村超350个,从业人员超2万人,加工费收入超6500万元。

突出抓好整合扩张,拓展第三产业新领域。按照“培育、整合、提升、规范”的思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编制实施商贸流通发展规划,合理布局商业服务网络。设立商贸流通业发展资金,扶持商贸龙头企业、现代物流业、会展业的发展。抓好新区商业文化中心的招商和筹建工作。加快仙桥分区开发建设,抓好仙桥花木城培育提升,办好首届中国国际园艺资材博览会和第二届中国苗交会;全面完成汽车城一期工程并启动二期开发;开工建设金华国际会展中心、农资市场、装饰材料市场,启动整个市场区块的配套服务项目建设。以“无水港”和公共型保税仓库为依托,积极引进大型物流企业,加快培育金三角现代物流中心。

大力发展旅游业。整合全区旅游资源,明确产业定位和功能布局,促进合理有效开发。精心组织包装,加大宣传推介和引资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景点开发,建立健全景区管理机制。抓好曹宅大佛寺、赤松黄大仙景区建设,加快浙中桃花源生态旅游区和澧浦生态旅游项目开发,发展以施光南音乐广场和艾青文化公园为主的文化休闲旅游。

积极培育房地产业。加快金东新区房地产开发,建设具有滨江特色的高品位住宅小区,打造“住在金东”的人居品牌,集聚新区人气。实施好中心镇、卫星镇的商住开发项目。

加快发展信息业。加大政府投入,加快“金东信息港”建设,构建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实现镇乡(街道)、部门政务网互联互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开展信息化示范企业建设;推进农业信息网络建设,优化农业信息服务。

 

四、坚持城乡统筹,抓好“三农”工作

 

突出抓好优化升级,打造农业产业化新优势。按照“强基、调优、增效、增收”的思路,大力发展精品、高效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

壮大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围绕奶牛、佛手、花卉苗木、畜禽、果蔬等五大优势产业,强化八大农业品牌,抓紧编制实施区域布局规划,做大做强农业产业。继续扶持现有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把李子园牛奶食品公司、浙中畜禽交易市场分别培育成为国家级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新增市级以上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2家、区域创新服务中心1家。

抓好示范基地建设和农业标准化生产。新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个、奶牛生态规模小区4个、绿化苗木示范基地5000亩,争创省级绿色农产品基地2个、省级绿色农产品2只,改良柑桔、葡萄等新品种1万亩;组织实施白桃、柑桔、草莓、葡萄等农产品标准化生产5.5万亩,制订奶牛饲养地方系列标准; “李子园”牌牛奶食品争创国家驰名商标,“金华山”牌佛手、“洞源”牌源东白桃争创省级著名商标。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规范现有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引导农民在自愿互助的基础上建立各种专业合作组织。加强农技和农机队伍建设,优化农业技术服务,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坚持群防群控,坚决打赢禽流感阻击战。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完成山河溪、长公塘等4座列入“千库保安工程”的水库除险加固,加快小(二)型水库和重点山塘的除险加固;完成孝顺溪、王坦溪等河道整治10公里,钱塘江干堤加固2.5公里,泵站技术改造20处,加强渠系配套工程的维修。认真开展土地现状更新调查,抓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工作。完成土地整理4.2万亩,开展优质园地整治1万亩、完成4000亩。

突出抓好城乡统筹,开创城乡一体化新局面。切实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继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投入,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落实农民的各项权利。

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建立土地承包争端解决机制,加强承包经营权证管理,确保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完善土地征用制度,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视土地集约利用,实行建设用地总量控制,用地指标重点向金东新区、金三角经济开发区和中心镇建设倾斜。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对农户种植粮油免征农业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利益。高度重视被征地农民的生活出路问题,努力使农民兄弟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利。完善土地征用程序和补偿机制,严格执行征地片区综合补偿标准,完善土地征用款分配、使用和管理办法,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尽快完成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对农房拆迁尽量做到早计划、早安排、早告知,加快农民新村规划建设,妥善安置被征迁农户。大力实施“农民保障工程”,全面落实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完成培训1万人以上;引导农民转变就业观念,鼓励企业多用本地劳动力,转移农村劳动力9000人,其中安置被征地农民2000人;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增强农民参保意识,吸纳被征地农民参保2万人;依法保障农民工的各项权利,切实解决拖欠工资、劳动保障、子女就学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加大中心镇中心村规划建设力度。全面完成中心镇和中心村总体规划修编,中心镇完成3-5年近期开发区块的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编制。完善中心镇、中心村建设扶持政策,按照中心镇建设“十个一”、中心村建设“五个一”的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产业支撑,增强辐射带动功能。

加快交通工程建设。甬金高速公路金东区段完成总工程量的70%,330国道改造、金义东快速通道金东区段竣工通车,二环路金东区段全部竣工,十八里、仙桥大型立交桥基本建成,金义中线争取部分路段开工建设,完成曹宅—塘雅—澧浦—岭下公路前期准备并争取开工建设,完成100个行政村的“康庄工程”建设,配合做好浙赣铁路电气化改造工作。

抓好“示范整治工程”。按照“重点突出、分类实施”的原则,加大城中村改造、旧村改造、村庄整理和环境整治力度,重点抓好孝顺、曹宅两个中心镇以及国道、省道、高速公路两侧的村庄环境整治,启动示范整治村100个、完成30个。

抓好“农村饮用水工程”。高度重视农村饮用水问题,加快引水和改水步伐,缓解水资源短缺状况,提高饮用水质量。做好东溪水库除险扩容工程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完成长山垅水库除险扩容工程立项审批并争取开工建设,完成江东镇日供水1万吨引水项目建设,抓好曹宅镇村庄优质饮用水改造试点工作。

努力缓解电力紧张状况。220KV仙桥输变电所竣工投入使用,做好金三角110KV变电所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并争取开工建设。加强与用电管理部门的协调,千方百计争取用电指标,落实节约用电措施,鼓励企业自备发电,多渠道争取柴油供应,多管齐下缓解供电瓶颈制约,在尽量保障生活用电的同时,努力促使生产领域合理有序用电。

 

五、深化各项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突出抓好机制创新,增添经济发展新动力。进一步深化各项改革,突破制约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加快公共财政建设,推进财政综合预算;加快部门预算编制改革,对单位行政经费实行分类管理;规范财政集中支付,完善财政专项资金拨付制度;加强建设性财政投资资金管理,建立基建项目预算制度;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监督,强化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加大投资绩效考评力度。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方便基层和群众办事。

加快事业单位改革。加大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制力度,抓好卫生系统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加快分类改革,对事业单位实行分类管理。

创新城市经营管理机制。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逐步将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让市场主体投资、经营和管理,盘活用好城市资产与资源。抓好汽车城、花木城、施光南音乐广场、艾青文化公园等项目的经营管理。

突出抓好招商引资,促使开放带动新突破。以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为重点,主动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提高我区经济外向度。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区外境内项目180个,实际到位资金10亿元;引进境外项目20个,合同利用外资6000万美元,实际到位3300万美元,力争达到4200万美元。以工业项目招商为重点,以国内发达地区,港澳台、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客商,特别是国内500强、世界500强企业为主要目标,提高引进项目的档次。

主动融入长三角。加强与长三角经济圈,特别是上海各界的合作与交流。大力宣传推介我区的果蔬、苗木等特色农产品,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和营销大户开拓上海市场;努力吸引上海的科研院所、大型企业来我区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和科研成果的转化基地;抓住上海加快产业转移和承办2010年世博会的机遇,主动接受其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上融入长三角经济圈。

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积极应对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用足用活外贸政策,努力开发新产品、培育新主体、开拓新市场,不断提高对外贸易水平。鼓励获权企业开展自营业务,帮助有条件的外贸生产企业尽快获取自营进出口权,重点扶持出口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引导企业创立出口品牌。鼓励企业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先进技术和紧缺原材料,提升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产品档次和竞争力。

 

六、建设政治文明,维护社会稳定

 

突出抓好民主法制,开拓政治文明新境界。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不断健全民主政治。依法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认真执行决议和决定。主动听取人民政协的建议意见,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切实做好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努力提高办理质量。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以及工青妇等群众团体的联系沟通,重视发挥各类咨询机构及专家、学者的作用,增强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认真开展全国首次经济普查工作,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扩大基层民主,推进村民自治,加强村民议事中心建设,强化政务、村务公开,拓宽人民群众参与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的渠道。

切实加强法制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区,深入开展“四五”普法,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和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抓好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宣传培训和贯彻实施,增强全社会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复议制度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加强基层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开展法律援助,优化法律服务;加强公安、司法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突出抓好社会稳定,营造社会经济新环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切实维护繁荣稳定的良好环境。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深入开展创建“平安乡镇(街道)”活动,严厉打击阻碍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推行镇乡(街道)干部“驻乡住村联户制度”,抓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切实加强信访工作,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深化领导下访、约访工作,建立信访评价体系,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妥善解决好土地征用、旧村改造等方面引发的社会矛盾,高度重视初访、积访件的办理,认真开展信访问题集中处理活动,尽量避免群体访、越级访和重复访的发生,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抓好食品药品制售环节,提高食品药品质量;继续开展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工作,严肃查处非法占地和非法转让土地等行为;查处违规开发房地产项目,规范房地产市场;开展行政事业性收费专项检查,加强农村价格监管;加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力度,认真落实安全责任,深入开展专项整治,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加强定点屠宰管理,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制售注水肉和病害肉等不法行为;加强劳动监察,理顺劳动关系,维护职工队伍稳定;加强信用工程建设,增强全民信用意识,逐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社会信用体系。

加快生态区建设。完成生态区建设规划和孝顺、澧浦生态镇建设规划编制,加快源东生态乡建设。完成金三角经济开发区环评工作。积极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和清洁生产,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发展生态农业,搞好水源保护,减少水土流失。加大绿化力度,提高绿化品位,金东新区新增绿化面积20万平方米,加快生态公益林和高标准平原绿化建设,抓好生态型河道整治工作,开展绿色通道、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等创建活动,搞好公益性生态墓地建设试点。

 

七、创建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事业

 

突出抓好“三新”讨论,谱写精神文明新篇章。着眼于弘扬金东精神,不断创新精神文明建设载体,丰富精神文明内涵。

深入开展“三新”大讨论。深入持久地开展以“明确新目标、尽展新作为、实现新发展”为主题的“三新”大讨论,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明确目标、理清思路,鼓舞士气、振奋精神,不断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创业热情。

大力弘扬金东精神。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弘扬和不断升华 “团结拼搏、苦干实干,与时俱进、创新创业”的金东精神,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见义勇为、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创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社区和五好文明家庭,提高公民文明素质。

突出抓好科技教育,实现社会事业新进步。坚持不懈地抓好科技、人才、教育、卫生、计划生育等工作,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加大科技和人才工作力度。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强化科普宣传和科技培训,创建村级科技培训中心10个,提高全民科技意识和科学素养,积极争创市级科技先进乡镇。加快实施“8833”人才基础工程,加强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开展科技拔尖人才评选活动,引进国外智力2项,引进人才500名,其中高级人才5名。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管好用好教育发展资金,不断改善办学条件,逐步解决学校历史负债问题;按照适度超前的要求,加快学校布局调整,抓好学校标准化建设,撤并小学6所,金东高中、东关小学、曙光小学一期工程投入使用,曹宅中学等4所学校进行改扩建,孝顺初中、东孝初中实行迁建,续建、新建校舍18万平方米;力争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从学前到高中段15年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实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育投资体制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名师名校长的培养和管理,提高师资质量,稳定教师队伍;积极争创省市级教育强镇,为争创省级教育强区打好基础。

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大力实施“健康工程”, 深化农村卫生服务“多湖模式”,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确保80%以上农民参保;抓好镇乡(街道)卫生院规范化建设,促进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完善“非典”等重大传染病防治长效机制,抓好区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院建设。

加强计划生育管理。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实行流动人口现居住地有效管理,加强规模以上企业计生协会建设,积极争创省级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区。

协调发展其他社会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强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市场管理、文物保护开发和利用等工作。深入开展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稳步实施撤村建居和中心村整合工作,抓好社区建设和管理。坚持因地制宜,引导山区农民下山脱贫。健全弱势群体帮扶体系,开展救灾救济、结对帮扶等活动。加强动态管理,全面落实低保政策。加大敬老院建设力度,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80%以上。高度重视人民武装工作,加强全民国防教育,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征兵任务,增强国防后备实力,基本完成民兵训练基地建设,做好“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发展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事业,做好民族宗教、对台统战、工商联,侨务外事、对外联络,档案、文联、地方志等工作。

 

八、改进政府工作,提高行政效能

 

加强学习,开拓创新。政治的清醒来自于理论的积淀,理论的积淀离不开坚持不懈地学习。全体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准确地把握“五个坚持”的原则和“五个统筹”的要求,同时认真学习政治、经济、科技、法律等方面的新知识,做到学在深处、谋在新处、干在实处。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良好学风,着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创新的动力,不断促进思想观念有新的转变、工作标准有新的提高、发展措施有新的创新。

顾全大局,精诚团结。不谋全局者不足以成大事,只有胸怀全局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我们凡事都要胸怀全局、顾全大局,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上来,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上来,统一到“增速度、迈大步、建小康”的金东发展大局上来。牢固树立“全区一盘棋”思想,保持团结干事的良好氛围,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切实做到合心、合力、合拍,相互尊重、相互沟通、相互补台,共同维护金东干部的良好形象。

依法行政,提高效能。依法行政是对各级政府的基本要求,提高效能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要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认真清理规范性文件、许可实施主体、许可项目、许可规定和许可收费,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按照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要求,突出思想教育,加强建章立制,强化效能监察,推行绩效考评,切实解决行政效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各级政府和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和改革创新上有新的突破,在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上有新的改进,在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上有新的提高,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运行机制。

廉洁自律,艰苦奋斗。廉政是政府的第一形象,是公正和效率的基本保证。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政之德,养浩然正气、保两袖清风,同时管好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要从完善体制、机制和制度入手,加强行政服务中心、会计核算中心、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的建设,强化对重点领域、重点工程的审计监督,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纪案件,切实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坚决反对奢侈浪费,树立起艰苦创业、勤俭办事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2004年政府工作任务繁重,我们深感责任重大。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创新的精神、扎实的工作,共同开创金东更加美好的未来,为全区人民谋取更大的利益!

 


扫一扫手机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