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 体裁分类:
- 发布机构:
- 主题分类:
- 成文日期:
- 公开方式:
追忆过去与展望未来:走进古宅“全园”
发布时间:
2016-10-20 09:00
信息来源:
金东文旅
访问次数:
字体:[ 大 中 小 ]
塘雅镇张店村藏着一座有着三百年历史的大院子,名为“全园”。作为身藏小村庄的古代建筑,全园在周围的一片竹林中积淀历史。然而因为年久失修,全园内部破败,只有气派的门面和精美的砖雕还在诉说沧桑的岁月。近日,塘雅镇与有关部门开始着手于全园的修缮,将再现全园往日的风光。
年深月久 古宅日渐破败
一堵高墙俨然而立,原本的三个大门只有一个能走入。向园里走去,不少房屋的木件已经掉落在地上,还伴随着碎砖瓦、泥土等,让人无法再往里走。向后院望去,那里有一口老井,还有几棵大树从砖瓦缝里斜着长出。记者见到的全园已是这副模样。
全园的后部居住着一户人家,这也是唯一仍居住在全园的家庭。由于有人居住的原因,里面的建筑保存得较好,虽然陈旧,但依然能够见到精美的雕花、古朴的格局。家中的女主人说,自从嫁进张店村,一家人便一直住在全园里,算来已有16年的时间,之前的邻居们早就搬了出去。记者了解到,这座古宅院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上世纪土改之时,村里的各家各户都搬进全园里住,而到了八十年代,村民们觉得这屋子太挤,又迁到外面。全园也开始无人打理,变得冷清,日渐破旧。
“这座宅院是我的祖上当年住的。这里离东阳江很近,以前漫大水的时候,一楼都会被水没过,大家都只能住在二楼。”提起祖辈,76岁的村民周康年特别自豪。周康年说,自己的祖先里出大医师,远近闻名。有句话是这样形容的——三天不回来,铜板装满篮。这说的就是祖辈医术高明,出门三天治病,赚回的钱很多。“这宅子啥都齐全,堂前、厅堂、后院等全部都有,因此才得名‘全园’。”周康年遗憾地告诉记者,当年在金华有三座“全园”,另外两座分别在罗店和傅村,不过现在就只有张店村这座全园还保存着。
回忆往事 全园曾出名医
周康年提起对全园的回忆,印象最深的便是自己的小爷爷——周斌章。周康年说,祖先的医书传到了周斌章这代,他天资聪颖,自学成才,医术造诣颇高。曾有这样一个传闻:周斌章在路边撞见棺材在滴血,打听到原来是有个孕妇难产,村民们见她不行了,便把孕妇装进棺材里打算运走。见那血液新鲜,周斌章寻思可能有救,就大喊“停下!让我看看!”。在一番忙碌之后,他居然保住了母子两人的性命。
“他对村民们都很好,给穷人看病不收钱。”周康年回忆,周斌章年轻的时候在村子里开门诊,就开在全园的前厅。那时候日军侵华,为地方部队看病的周斌章可是日本人的心头患,日军一怒之下放大火欲烧毁全园,在村民们的帮助下,火势得以控制,最终以烧毁了全园两扇门而收场。
“他因为地主家庭出身,解放期间被批斗,之后被劳改,我与他渐渐失去了联系。劳改回来之后,他们一家人便居住在外地。87岁的时候他去世了,我们村才把他的骨灰接回来葬到村公墓里。他这一生跌宕起伏,却一直受到人们的敬重。金华中心医院的创始人之一就是他。”周康年说,日渐惨淡的全园,如今是他睹物思人的纽带。
修缮全园 重塑昔日辉煌
全园在2004年被列为金华市文物保护点。因疏于管理,加上资金问题,连续多年来,全园似乎被人遗忘。村主任叶永益说:“尽管全园已历尽沧桑,破败凋敝,但毕竟是祖宗留下来的遗产。村中人口世代繁衍,全园一直在这里。可以说,它见证了我们村的发展。修缮全园,是为了凝固历史、延续乡愁,这是我们村一直以来的愿望。”
近日,在村民的呼吁声中,区住建局和塘雅镇政府将修缮全园提上了日程。据叶永益介绍,此次将对全园进行全面的修复,从里到外,从前厅到后院,包括受损比较严重的地面、砖瓦、梁柱、楼梯等,在坚持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基础上,尽可能地还原全园昔日的样貌,重塑它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