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发展规划
  • 信息索引号:

    11330703734490491D/2020-34782

  • 审核程序:

    单位审核公开

  • 发布机构:

    金华市金东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发文字号:

  • 发布日期:

    2019-12-20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金华市金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6-2020年)

发布时间: 2019-12-20 17:53 信息来源: 金东区发改局 访问次数: 字体:[ ]


“十三五”期间,是金东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全面建设“美丽金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金华市金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金华市金东区委关于制定金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未来五年金东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和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全面正确履行职能的重要依据,是引导市场经济主体行为的重要参考,是编制专业规划、制定各项具体政策和年度计划的重要基础。  

第一章  准确把握发展机遇  谱写赶超发展新篇章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是金东综合实力提升幅度最大、新型城镇化步伐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显著、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各项改革发展稳定重任,全区上下认真贯彻党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按照“聚合黄金主轴、打造宜居新城、建设美丽乡村、加快金东崛起”总体目标要求,实干苦干,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深入实施“工业强区、商贸兴区、城乡统筹、开放带动”战略,开创了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大转型的工作新局面,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健康发展轨道,顺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按照“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一个平稳、二个翻番、三个高于”的目标,“十二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了平稳增长,财政总收入和区级财政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翻番,三产增加值占比年均升幅高于“十一五”。  

综合经济实力实现跨越。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大幅提升,实现了赶超晋位。2015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7.9亿元,五年年均增长9%。财政总收入达到24.3亿元,年均增长2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区级财政收入达到9.8亿元,年均增长24.3%;固定资产投资138.9亿元,年均增长1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3亿元,年均增长16.6%;增幅均位居全市前列。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着力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工业经济量质同步提升。2015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85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47家。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已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金东信息软件创业园获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金华万达广场建成营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六大专业市场形成集群,2015年成交额达23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十一五”期末的32.9%提高到2015年的43.7%。到2015年,全区已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7家,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63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92家,研究与试验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1%,被推荐为省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区。农业“两区”建设扎实推进,绿色生态农业的特色化、标准化水平明显提高。  

“一个平稳、二个翻番、三个高于”:即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幅与“十一五”时期基本持平,财政总收入和区级财政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十一五”期末各翻一番,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年均增幅、三产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年均升幅、城镇化水平年均升幅高于“十一五”实绩。   

美丽金东建设亮点纷呈。金东新城区加速与金华主城区的对接融合,宜居新城建设全面提速,金义都市新区“田园智城·都市新区”雏形初现,城镇化率达58.1%。“美丽金东”建设成果丰硕,在全市率先完成“整区整治”基础上,成功创建省美丽乡村先进区。“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及环境卫生整治等走在全市前列。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场会在金东召开,在全国率先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县域全覆盖,新农村电气化乡镇全覆盖,美丽金东建设取得实质进展。落实21条主要支流河长和河段长责任制,全区河流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达21%。空气质量指数达到优良天数率为75.8%。节能减排稳步推进,单位GDP能耗下降到0.47吨标准煤/万元以下。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森林覆盖率达45.39%。  

平台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多湖中央商务区、金东新城区、金义都市新区三大重大平台顺利推进,江东低丘缓坡开发区块基本建成效益开始显现。金义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准。金华南站高铁经济新组团蓄势待发。五年累计完成土地征迁近6万亩,拆迁80多万平方米。重大平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大开发大发展的产业平台建设初具规模。  

改革开放成效显著。市县一体化的扁平化改革、“一照一码”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城乡医疗资源配置体制机制改革、教育卫生事业体制改革等各项社会经济领域改革取得新成效,民主法制领域改革迈出新步伐,社会治理方式持续改进。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机制创新,以区域化党建为引领的新型农村社区实现全覆盖。获省平安建设“银鼎”。国土资源部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稳步推进。引资取得明显成效,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累计引进制造业项目112个,吸收内资222.5亿元,其中浙(婺)商回归投资128.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9987.8万美元。对外贸易迈上新台阶,2015年实现外贸出口10.6亿美元,年均增长15.3%。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启动运行。成功举办全球跨境电商大会,会址永久落户金义都市新区。杭长客专、金温快速铁路开通运行,农村联网公路实现全覆盖,区域交通网络日趋完善。完成南网管道工程等一大批重点项目。   幸福金东建设取得新成就。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9950元,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全面消除。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在95%以上。“统分结合”农村居家养老模式成为全省样板,荣获2014全国养老模式“十佳典型”、全国“2015民生示范工程”。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创建通过国家验收,省教育现代化区创建扎实推进。文化强区建设深入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省级卫生强区创建工作全面启动。   

 

专栏1    金东区“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2010年        

规划目标        

2015年计划目标        

2015年完成情况        

指标        

属性        

绝对值        

年均增长(%)        

绝对值        

增 长        

(%)        

绝对值        

年均增长(%)        

1.生产总值(亿元)        

97.0        

168        

11左右        

162        

8.5左右        

157.9        

9        

预期性        

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        

32.9        

38        

1.1个        

百分点        

39        

-        

43.7        

+2.16个百分点        

预期性        

3.财政总收入(亿元)        

8.3        

17        

15.4        

21.95        

12        

24.3        

24.0        

预期性        

其中:区级财政收入        

(亿元)        

3.3        

7        

16.6        

8.74        

12        

9.8        

24.3        

预期性        

4.自营出口总额        

(现价,亿美元)        

5.2        

10.5        

15.1        

10.56        

10        

10.6        

15.3        

预期性        

5.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60.1        

97        

10        

138        

15        

138.9        

18.2        

预期性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55.0        

111        

15.1        

116.5        

12        

118.3        

16.6        

预期性        

7.农业产值(亿元)        

19.5        

24.9        

5        

26.4        

5        

25.8        

5.8        

预期性        

8.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亿元)        

127        

400        

26.2        

187.4        

9        

184.6        

7.8        

预期性        

9.城镇化水平(%)        

46.8        

52        

1.05个        

百分点        

55        

-        

58.1        

+2.26个百分点        

预期性        

10.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4        

-17.5        

完成下        

达任务        

-        

完成下        

达任务        

完成下        

达任务        

—        

约束性        

11.二氧化硫排放量(%)        

-3.5        

-7        

完成下        

达任务        

-        

完成下        

达任务        

完成下        

达任务        

—        

约束性        

12.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3.6        

-12        

完成下        

达任务        

-        

完成下        

达任务        

完成下        

达任务        

—        

约束性        

13.氨氮排放量(%)        

—        

-12.9        

完成下        

达任务        

-        

完成下        

达任务        

完成下        

达任务        

—        

约束性        

14.氮氧化物排放量(%)        

—        

-4        

完成下        

达任务        

-        

完成下        

达任务        

完成下        

达任务        

—        

约束性        

15.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率(%)        

90        

>95        

—        

>95        

-        

98.2        

—        

约束性        

16.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99.8        

>95        

—        

>95        

-        

97.6        

 

约束性        

17.计划生育率(%)        

97.6        

完成年        

度任务        

—        

完成年        

度任务        

-        

93        

—        

约束性        

18.人口自然增长率(‰)        

3.01        

≤4        

—        

≤4        

-        

≤4        

—        

约束性        

1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9918        

19900        

15        

-        

-        

19950        

15        

预期性        

20.城镇登记失业率(%)        

1.71        

≤4        

—        

≤3.5        

-        

2.18        

—        

预期性        

注:(1)地区生产总值为现价,增速按可比价计算;(2)2011年规上工业企业统计口径从年销售额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2015年年销售500万元以上工业产值达400亿元,年均增长22.5%;(3)原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2012年改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统计口径有变化。        

第二节  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国际和国内发展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经济走势仍然错综复杂。  

从国际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新技术、商业新模式的孕育和发展不断加快。但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从国内看,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自由贸易区、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加紧实施,经济增长趋势将由高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制造业将向中高端发展。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互联网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变化,也给各行各业创新带来历史性的机遇,成为引领经济发展重要力量。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较突出。  

从省市看,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通过“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换三名”、“四破攻坚”以及万亿产业培育等一系列转型升级“组合拳”,在市场化改革、倒逼转型机制和发展信息经济等方面形成了新的先发优势,转型升级已找到跑道、见到曙光,但发展中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  

就金东而言,“十三五”期间,我区正处于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大转型阶段,处在发生根本性改变的关键期。“把握新常态、共建都市区”成为全市新的战略主线,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加快转型,金华市区“城市向东”趋势已成定局,赶超发展态势已经显现,都市区的核心位置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国家级低丘缓坡开发利用试点加快推进,众多发展平台在金东崛起,发展空间优势将进一步增强;创新驱动战略的加快实施和发展新引擎的加快培育,“互联网+”带来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产业发展格局将进一步优化;随着“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及环境综合整治的不断深入,先行布局的美丽经济成效将进一步显现。金东已进入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健康发展轨道。但是,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不少瓶颈,主要是经济总量小,主导产业不突出;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经济增长质量不高;城市化水平不高,城镇集聚辐射能力有待提高;随着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大转型的深入推进,社会治理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综合判断,“十三五”时期是我区加快创新驱动、实现赶超发展的关键期,是加快环境治理、发展美丽经济的关键期,是加快城乡建设、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关键期,是加强社会治理、防范化解风险矛盾的关键期,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诸多严峻挑战。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和金东发展阶段性特征,勇于担当起“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新使命,切实增强政治定力,不断提高自信心和执行力,牢牢抓住金华—义乌都市区建设加快推进的历史机遇,顺势而为,趁势而上,着力把增长的潜力、发展的空间转化为现实的优势;着力解决主导产业不强、增长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着力推进全域统筹、城乡一体;着力深化改革,构建体制机制新优势;着力推进绿色发展、转型发展。  

第三节  指导思想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以“走在前列、共建金华”为战略主线,围绕“聚合黄金主轴、打造宜居新城、建设美丽乡村、加快金东崛起”战略目标,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转型升级不动摇,紧扣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这一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开创“两富”“两美”金东建设新局面。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五大发展理念。  

坚持创新发展。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构建产业新体系,创建发展新体制,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坚持协调发展。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坚持绿色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构建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让我区的天更蓝、地更净、水更清、山更绿。  

坚持开放发展。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契机,全力打造重大开放平台,主动参与长三角经济圈分工合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对外贸易布局、投资布局,深化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拉美等新兴经济体交流合作,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  

坚持共享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实现全区人民共同迈入小康社会。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就业创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第四节  发展目标  

综合考虑基础条件和未来发展趋势,“十三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确保提前实现“四翻番”目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争当赶超发展的排头兵、绿色发展的示范区、城乡一体的先行区、开放发展的引领区。  

——综合实力更强。实现更快速度、更高效益的赶超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提前两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等“四翻番”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到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财政收入和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相当于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5%。加快推进转型升级步伐,着力打造电商之城、物流之港、电竞之都和浙中商贸副中心,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53%左右,以电商、物流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比重年均增幅高于全市水平。全面提升制造业。以全域景区、农旅结合来发展美丽经济。形成信息经济、先进装备制造、健康休闲和智能物流四大百亿产业,总产值(总收入)达到760亿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着力培育农业“一区一镇”,绿色农业强区建设加快推进。  

——城乡发展更协调。按照全域统筹、一体发展理念,推进全域城镇化,着力构建梯次衔接、组团发展、布局合理的城镇化体系。金义都市新区“电商新城·田园智城·都市新区”基本成形,多湖中央商务区成为金华城市新客厅,金东新城区成为精品城市标杆区。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市化率达到68%。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培育一批美丽乡村的典型、基层组织的先进、社区服务的示范、现代农业的样板,把美丽乡村打造成为农民幸福生活家园、市民休闲旅游乐园,创建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城镇常住居民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8.5%和9%,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生态环境更优美。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指标和各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具有金东特色的区域生态经济体系基本形成,生态文明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生态环境面貌实现根本性改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率85%以上,PM2.5浓度明显下降。全面消灭劣V类水,金华江金东段稳定Ⅲ类水质,全流域水质更加洁净,全区河流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达到80%。坚持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提升苗木花卉特色产业,做强美丽金东优势品牌,更加注重培育引进绿色、低碳、环保、循环产业,构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新格局。森林资源更加丰富,林木蓄积量达到137.29万立方米以上,森林覆盖率45.44%。  

——人民生活更幸福。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率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7%以上。创业就业质量持续提高,低收入群众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5万人,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1年。打响“学在金东”、“健康在金东”和“养老在金东”等民生品牌,实现教育质量更好、健康水平更高、养老保障更优。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不断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治理体系更健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取得新突破,社会治理更加精细化、科学化和法治化,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法治金东”“平安金东”建设全面深化,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专栏2   金东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指 标 名 称        

2015年      

2020年        

目标      

年均        

增长        

(%)      

属 性        

经济实力        

1.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157.9      

230      

8      

预期性      

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户籍人口)      

48510      

69600      

7.5      

预期性      

3.财政总收入(亿元)      

其中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24.3      

9.8      

≥42      

≥17      

≥12      

≥12      

预期性      

预期性      

4.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43.7      

53.7      

[10]      

预期性      

5.四大百亿产业总产值(总收入)(亿元)      

370      

≥760      

≥15      

预期性      

6.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138.9      

[1000]      

15      

预期性      

7.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亿元)      

118.3      

190      

10      

预期性      

创新        

发展        

8.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相当于生产总值比重(%)      

2.1      

2.55      

[0.45]      

预期性      

9.互联网普及率(%)      

60      

80      

[20]      

预期性      

10.             

发明专利授权量(件)      

60      

69      

[280]      

预期性      

人均发明专利授权量(件/万人)      

1.8      

2.1      

-      

预期性      

11.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7.2      

8.4      

3      

预期性      

1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例(%)      

17.3      

20.3      

[3]      

预期性      

协调发展        

13.城市化率(%)      

按常住人口      

58.1      

68      

[9.9]      

预期性      

按户籍人口      

35.8      

43.8      

[8]      

约束性      

 

绿色发展        

 

14.耕地保有量(万亩)      

29      

27.72      

[-1.28]      

约束性      

1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吨标准煤/万元)      

0.47      

0.4      

—      

约束性      

16.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      

完成上级下达目标      

—      

约束性      

17.单位GDP用水量(立方米/万元)      

89.3      

53.6      

—      

约束性      

18.万元GDP耗地量(平方米)      

—      

完成上级      

下达目标      

—      

约束性      

19.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完成上级      

下达目标      

—      

约束性      

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化学需氧量(万吨)      

完成年度      

考核目标      

完成上级           下达任务      

—      

约束性      

氨  氮(万吨)      

完成年度      

考核目标      

完成上级           下达任务      

—      

约束性      

二氧化硫(万吨)      

完成年度      

考核目标      

完成上级           下达任务      

—      

约束性      

氮氧化物(万吨)      

完成年度      

考核目标      

完成上级           下达任务      

—      

约束性      

21.空气质量指数(AQI)达到优良天数率(%)      

75.8      

>85      

—      

约束性      

22.细颗粒物(PM2.5)浓度(微克/立方米)      

53      

43      

[-10]      

约束性      

23.全区河流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      

21      

80      

[59]      

约束性      

24.森林覆盖率(%)      

45.39      

45.44      

—      

约束性      

25.林木蓄积量(万立方米)      

124.3      

137.29      

[12.99]      

约束性      

开放发展        

26.进出口总额(亿元)      

其中出口总额(亿元)      

67      

66      

108      

106      

10      

10      

预期性      

27.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      

0.59      

[2.5]      

—      

预期性      

28.浙(婺)商回归投资额(亿元)      

45      

完成上级      

下达任务      

—      

预期性      

共享发展        

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35101      

52780      

8.5      

预期性      

3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561      

30100      

9      

预期性      

31.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3.6      

14.1      

[0.5]      

预期性      

32.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套)      

—      

[10000]      

—      

约束性      

33.每千名老年人口拥有养老床位数(张)      

35.3      

50      

[14.7]      

预期性      

34.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1.97      

3.2      

—      

预期性      

35..新增城镇就业人数(万人)      

0.3      

[1.5]      

—      

预期性      

36.人均期望寿命(年)      

78.9      

79.5      

[0.6]      

预期性      

37.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0.137      

完成上级           下达任务      

—      

约束性      

注:1.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可比价计算;2.[  ]内数指五年累计数。      

第二章  全面推进创新发展  切实增强发展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新常态下有序推进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形成以创新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争当赶超发展的排头兵。  

第一节  完善创新创业体系  

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开放的区域创新体系,推动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市场融资为支撑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到2020年,研究与试验经费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5%。加快建立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的体制机制。深化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改革,推进科技项目由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由被动受理向主动设计转变。  

推进创新平台与载体建设。加快推进金华国际科技城建设,加速集聚各类创新资源,积极打造“浙中硅谷”。加快金义电子商务新城、中欧生态工业园、金东信息软件创业园等科创园区建设,打造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创新平台。大力发展创客空间、创新工场、创业咖啡、青年创业谷等“众创空间”,促进科技资源集聚、优化和开放共享,提升区域整体创新能力。深入开展“百博入企”工作,吸引更多博士来金东联企、办企,推动企业技术难题攻关。  

优化创业创新环境。健全完善科技成果商品化机制,加快推进科技大市场建设,促进网上技术市场和实体技术市场相结合。联动推进质量强区、标准强区和品牌强区建设,深入推进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区建设,强化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十三五”期间,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280件。深化专利权质押融资试点成果,探索建设科技投资基金。加大科技创新券使用力度和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托管服务工作。  

第二节  强化企业自主创新  

建立企业自主创新服务机制。实施企业“当家作主”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制度,突出企业需求导向,建立由企业出题的科技立项机制,深化技术创新开放合作,推进企业主导与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  

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大力实施重点企业自主创新推进工程,积极扶持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鼓励校企合作共建研发中心,联合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积极创建一批省级以上技术中心和自主创新示范基地、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至“十三五”期末,经认定的市级以企业研发中心80家左右。    

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加大研发、推广、应用新工艺、新装备、新技术力度,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标准化建设,培育并形成一批技术水平领先、产业特色明显、竞争优势突出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群。至“十三五”期末,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60家。  

第三节  大力引进创新人才  

推进招才引智平台建设。在重点建设区块,多点综合谋划和推进区级综合性高层次人才引进平台建设。建立“柔性引才专家库”,加快推进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省级企业研究院和企业研发中心等企业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平台建设,有效推进高端人才集聚。“十三五”期间,力争创建院士工作站1家以上、博士后工作站3家以上、省级企业研发中心20家以上。加强海内外人才对接与项目合作,鼓励带项目、带资金、带团队引进人才,鼓励企业设立教授(专家)工作室、青年创客工场,鼓励知名人才中介机构来金东设立分支机构。加快建设区级人才公寓,健全人才驿站,逐步吸引紧缺型人才、重点高校毕业生等各类人才,为建设浙中人才高地奠定基础。  

强化各类人才队伍建设。重点瞄准四大百亿产业需求,加强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和团队的培养、引进、合作,集聚一批“国千计划”、省“****”、市“双龙计划”领军型人才。“十三五”期间,力争引进和培育国家“****”专家2人以上、省“****”专家3人以上、市“双龙计划”领军型人才和团队10个以上。统筹推进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六支人才队伍建设,开展“智造”型拔尖人才、乡土名家、乡土能手“百千万”培养工程,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作用明显的专业本土人才。  

健全人才政策保障体系。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育专项资金,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人才种子基金、天使基金。完善人才引进、培育和使用政策,严格落实奖励、资助措施。制定完善支持创新型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型人才成长的政策体系。开辟紧缺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着重解决高层次人才住房、配偶就业、医疗保障、子女就学等问题。建立健全更加灵活、高效的人才发现评价机制,努力营造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创新创业环境。  

第三章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增强发展内在活力    

深化经济社会重点领域改革,解决经济社会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构建推进赶超发展长效机制,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内在活力。    

第一节  加强政府自身改革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认真落实法治政府实施纲要(2015-2020),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法治化、民主化,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落实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建立健全重大决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机制。完善政府采购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向社会购买服务的体制机制。继续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加强执法监督机制建设,加快乡镇执法平台建设。大力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    

深入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认真梳理区级、乡镇(街道)的权责界限,实现简政放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以精简机构、精简人员为重点的政府机构改革。深入推进以“四张清单一张网”为重点的政府自身改革,切实做好浙江政务服务业网金东分厅建设。建立健全“四张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制订审批中介服务项目、政府购买服务、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清单。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创新“互联网+政务”等现代政府服务方式,提高行政服务效能。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要求,建立扁平化一体化的审批模式,构建区、乡镇(街道)、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减少审批的层级与环节。继续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积极推进核准目录外投资项目不再审批制度改革。完善企业投资项目并联高效审批机制。建立全流程公开审批机制,完善行政审批全过程实时监督、行政问责、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完善投资项目网上审批机制。健全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推进中介机构市场化改革和规范化管理。推进工商注册便利化改革,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    

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建立健全现代财政制度,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民生支出投入,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职能。实行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评价结果和财政性投资工程审价结果公开制度。进一步规范政府购买服务的招投标机制、预算资金管理和绩效评价机制。实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节约财政经费。建立健全政府性债务管理体制机制,防范和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    

第二节  加快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完善亩产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创新土地配置机制,加大“四破”整治力度,建立健全分类分档、公平排序、动态管理的企业综合评价机制,构建客观合理反映实际情况、科学衡量企业效益的指标评价体系,完善以“亩产效益”为导向的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机制。建立“腾笼换鸟”激励倒逼机制,完善低效企业淘汰退出机制,制定低效企业关停并转退的配套政策。    

完善差别化的资源要素价格机制。建立差别化电价、非居民用水计划累计加价、污水处理复合计价收费、用能总量核定和指标交易、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等制度,推进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调整,推进资源要素向优势产业、先进企业集聚,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完善资源环境产权制度改革。整合提升招投标中心、政府采购中心、土地登记交易中心和产权交易中心等要素交易平台功能,完善运行规则和交易流程,推进土地、排污权、用能、碳排放权等资源要素自由交易、市场化配置。落实生态环境财政奖惩制度。    

第三节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鼓励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引导有条件的企业通过股权融资、发行公司债、企业债、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直接融资。大力推进优质企业积极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鼓励开展资产重组和兼营并收购,引导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和挂牌、上市。至“十三五”期末,挂牌上市企业达50家以上。    

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加快设立政府产业基金,加强政银企合作,创新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方式,通过资本合作、投资补助、基金注资等方式给予支持,引导和带动金融资本、民间资本通过股权、债权等方式重点支持“四百亿”产业和农业农村发展。坚持以市场化、多元化为导向,创新投融资机制,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等。    

积极推动金融创新。支持股权投资、风险投资、鼓励股权融资、债券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快消费金融公司、专业性保险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创新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推动设立小微金融服务中心、中小企业票据服务公司。探索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住房等抵押贷款试点,大力发展农村小额信贷、扶贫小额信贷,试点探索农村资金互助社,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三农”的能力。    

第四节  推进城乡综合配套改革    

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深化“三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户宅基地使用权、村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股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改革,全面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依法赋予抵押、担保、流转、转让等权能,支持引导进城落户农民依法有偿退出或转让“三权”。    

深化现代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促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各类主体通过相互参股等形式开展合作。探索建立农业公共服务委托和购买等有效形式和机制,促进农业服务产业发展壮大。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管理体制改革。以“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原则,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扩权强镇改革,加快推进中心镇和特色镇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创新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拓宽城镇化发展投融资渠道。建立健全新型城镇化工作推进机制、监测评估体系。    

深化户籍制度等配套改革。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及相关配套改革,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提高户籍人口城市化率。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推进城乡社会救助等制度并轨。    

第四章  全力推动开放发展  增强区域竞争优势    

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大趋势,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强区域竞争合作,不断丰富开放内涵,努力开创开放型经济发展新局面,争做开放发展的引领区。    

第一节  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    

积极对接国家战略。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等重大战略机遇,发挥临近“全球超市”义乌优势,主动参与“义新欧”、“义甬舟”大通道建设,充分发挥金温快速铁路打通大海新干线作用,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强化经贸合作,拓展产业合作。加快浙中公铁水联运港、金义综合保税区建设,打造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节点。    

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专业市场、产业集群等优势,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的分工合作,加快推进长三角城市合作融通大平台建设,主动承接长三角核心城市群交通节点外移、部分产业外迁等功能,重点推动交通、环保、公共服务等领域合作。    

积极扩大对外合作交流。主动参与浙闽赣皖四省九市经济区合作交流,有效推进产业、科技、生态等项目建设,加快实现交通信息和社会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积极推动企业开展跨国并购、跨国经营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积极拓展新领域和承揽方式。鼓励小水电设备优势企业到境外开拓市场,承接水电建设工程等。积极推进科技、文化、旅游等多领域的对外交流合作。    

第二节  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加快构建外贸新平台。全速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立足金义综合保税区和跨境通关平台,加快跨境电子商务园区建设,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打响“全球跨境电商大会”、“金义宝一天、全世界一圈”品牌,打造跨境电子商务集散地。完善跨境通电子口岸建设,实施跨境电子商务相关政策,大力推进与“一带一路”主要沿线国家信息平台的对接与共享。    

加快培育外贸新主体。通过全程协助服务、重点企业联系跟踪、涉外部门联动帮扶等,扶持现有外贸出口企业,培育更具竞争力的外贸新主体。引导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鼓励企业注重新产品研发、加大海外推介力度,逐步提高自主品牌在外贸出口中的比重。推动国际服务外包、研发设计、教育服务、信息咨询等服务业发展。引导企业开展商标和专利的国外注册保护,开展海外维权,提高信用保险覆盖面。“十三五”期间,培育新外贸主体120家以上。    

加快开拓外贸新市场。巩固欧美传统外贸市场,全方位、多元化开拓国际新兴市场。鼓励企业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参展办展,组织企业参加非洲展、拉美展等境外展会,重点落实好广交会、华交会、消博会等境内展会。加快农副产品与国际标准接轨,树立品牌意识,提升产品包装,争取开辟海外市场。建立健全外贸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增强应对国际经济波动和国际贸易摩擦纠纷的能力。    

第三节  提升招商引资水平    

主动适应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减弱,土地、金融、人才、环境约束趋紧,基础设施建设和园区配套市场化运营的新常态,继续将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来抓,深入实施浙(婺)商回归工程,着力引进一批高质量项目。    

创新招商引资新方式。创新招商方式,坚持以大开放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产业、打造大基地、推动大发展。探索围绕主导产业开展定向招商、围绕产业基金开展嫁接招商、围绕大企业开展延伸招商、围绕大项目开展攻坚招商、委托招商等新模式。坚持外引和内延并重,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民营企业500强和产业前50强企业,瞄准龙头企业,促进产业链转移和中小企业发展,打造金东品牌。“十三五”期间,力争引进超亿元投资项目50个以上,其中浙(婺)商回归项目30个以上。    

打造安商稳商新环境。强化服务保障,切实提高投资项目审批效率,推动项目审批提速。强化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满足企业和项目建设需求。强化园区建设,加快园区水、电、气、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环境建设,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大力营造“重商、安商、亲商、富商”的社会氛围,推进项目落地“零障碍”。    

第五章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集中力量发展信息经济、先进装备制造、健康休闲业、智能物流等四大百亿产业,促进产业集群化、高端化、特色化、智能化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第一节  打造四大百亿产业    

大力实施“四大百亿”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至“十三五”期末,四大百亿产业力争实现总产值(总收入)760亿元以上。    

先进装备制造业。按照做大总量和转型升级双重任务,坚持量质并举,做大增量、优化存量,全面提升先进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加快推进金义都市新区工业功能区和新城区、江东、曹宅、岭下、塘雅工业园“一区五园”建设,大力培育无人机、3D打印、机器人等高端装备产业,集成发展医疗器械、数控机床、电气机械器材、技能环保设备等产业,促进区域特色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发展,建成浙中地区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十三五”期间,新培育超亿元大企业25家,其中超15亿元行业龙头骨干企业1家,至“十三五”期末,规模以上先进装备制造企业产值突破150亿元。    

信息经济业。以培育信息经济“一号产业”为导向,以金义电子商务新城、金东信息软件创业园为主平台,重点发展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网络文艺、服务外包等行业,大力开展“电商换市”和电子商务拓市场工程,培育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新引擎,打造国内智能物流电子商务产业高地、浙中信息服务业高地、金华市信息网络企业孵化基地。推进全球跨境电子商务大会永久入户金义都市新区,打造电商之城。“十三五”期间,培育创建省级以上电子商务示范基地1个、示范平台3家、示范企业5家,培育电子商务信用评价A级以上企业7家。加强人才培养培训,与阿里巴巴合作建立全国性网络培训基地,引进中兴通讯兴办高职院校。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完善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农村电子商务特色示范镇、示范村,培育一批农村电商带头人。积极培育电子竞技产业,充分利用众创小镇平台,引进培育硬件、租赁、电子竞技馆和竞技比赛等相关产业,打造电竞之都。至“十三五”期末,全区力争信息经济总产值(总收入)超过340亿元。    

健康休闲业。加快发展健康休闲旅游经济,推动生态、田园、文化优势加快转化为发展优势,打响区域发展品牌,形成区域发展特色。重点发展健康保健、养老服务、健康医药电商物流产业。至“十三五”期末,实现生物健康医药产业总产值70亿元。把旅游业作为加快转型升级、推进赶超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加以重点培育,按照“农业园区景区化、景村一体化、旅游全域化”的要求,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都市农业和体验农业,重点打造南北中三条旅游产业带,培育赤松—曹宅、傅村—源东、积道山(澧浦—岭下)3个旅游特色区块,打响“希望田野·美丽金东”品牌,努力打造长三角都市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国家休闲农业公园。以“一核一体三区”全域覆盖的都市乡村休闲旅游空间为格局,打造以智慧都市、休闲农业、宗教休闲、名人古村和滨水休闲为主的旅游产品体系,以重点打造1234X工程和旅游综合体建设为抓手,促进农旅、文旅、商旅、工旅等产业融合发展,开发建设一批产业融合示范点,大力发展民宿经济。“十三五”期间,实现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总收入分别年均增长20%以上,“十三五”期末实现休闲旅游服务收入80亿元以上。    

专栏3  “一核一体三区”旅游发展格局和1234X工程    

布局          

内 容          

项 目          

一核        

风华新城发展核,以多湖街道和东孝街道为中心的金东新城区。        

金东城市商业综合体、两江三岸景观提升工程、万景生态园、日福莱农业观光园等项目。        

一体        

风尚金义旅游体,以满堂湖为核心,金港大道为轴线的金义都市新区。        

金满湖地心世界、艾青诗歌文化休闲旅游村、沈约五行村、傅村古镇文化旅游度假区等项目。        

三区        

(南、北、中三条休闲旅游产业带)        

风韵高地人文体验区(涵盖曹宅镇、源东乡、傅村镇大部分地区)        

大佛寺景区、龙头殿景区、浙中桃花源生态旅游区、寨春青蛙乐园、双尖山景区、白溪天青坑慢生活民宿、洞源湿地生态旅游度假区等项目。        

风采田园乡村休闲区(涵盖塘雅镇、曹宅镇、孝顺镇南部地区)        

1933时代教育农园、中国木版年画基地、羊尖山华东立体运动度假区、塘雅农业公园等项目。        

风情古居慢游生活区(涵盖澧浦镇、岭下镇、江东镇)        

积道山—八仙溪旅游综合体、坡阳老街民俗文化旅游综合体、江东焦岩休闲度假基地等项目。        

1234X工程        

申报1个国家休闲农业公园;争创2家国家4A级景区、3家国家3A级景区、 4家省级旅游示范基地;建设X个民宿特色村(横腊、釜章、丁阳岭、琐园、畈田蒋、焦岩、白溪、天青坑等)。        

智能物流业。积极推进物联网、云技术等新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搭建全区统一的物流信息云平台,提高物流社会化水平,推进智慧物流区域一体化发展,打造物流之港。加快菜鸟·金义电子商务新城建设,打造全国智能物流骨干网节点城市。加速推进金华南站高铁经济新组团、金华传化公路港信息产业园、浙江邮政速递配送中心、中通、申通、圆通速递浙中总部基地、华东(金华)农产品物流中心等物流园区和项目建设。加快发展公铁物流和第三方物流。支持骨干企业建设新型物流配送中心,推动电子商务仓储配送一体化建设。“十三五”期末,智能物流业总产值突破120亿元。    

第二节  提升发展绿色农业    

加快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方式转变,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与休闲观光、绿色生态、互联网+等有机结合,建成富有丘陵盆地特色的绿色生态先行区、农旅融合休闲观光体验区。    科学规划粮食生产功能区。稳定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农产品有效供给。“十三五”期末,确保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7.72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不低于25.23万亩。建成11个县级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达3万亩,粮食年总产量稳定在2.67万吨左右。鼓励和支持农业经营主体“走出去”建立粮食生产基地。

专栏4    县级粮食生产功能区    

1.孝顺双峰畈粮食生产功能区       2.孝顺镇让河畈粮食生产功能区        

3.塘雅长畈垅粮食生产功能区       4.鞋塘曹村畈粮食生产功能区        

5.鞋塘畈田洪畈粮食生产功能区     6.塘雅镇下金山畈粮食生产功能区        

7.塘雅镇塘二畈粮食生产功能区     8.傅村镇畈田蒋畈粮食生产功能区        

9.傅村镇上下柳畈粮食生产功能区   10.赤松镇赤松畈粮食生产功能区        

11.澧浦镇野毛畈粮食生产功能区        

加快推进农业“五个一”工程。着力培育农业“一区一镇(农业产业集聚区、现代特色农业强镇)”,做强做精水果、蔬菜等农业主导产业,加快推进农业“五个一”工程建设,打造农业“两区”建设升级版。创建一个城郊蔬菜产业集聚区,一个源东特色农业经济强镇,一个现代智慧农业平台,一个葡萄产业示范区和一批特色农业精品园。加快引进新型高效果蔬品种,做亮一批特色精致果蔬精品园,打响浙中果蔬品牌。发展特色水产养殖业。“十三五”期间,新建曹宅葡萄、曹宅前王畈蔬菜、孝顺镇紫金鱼蚌、晨彤水产养殖场大鲵、孝顺镇中柔锦鲤等5个省级特色农业精品园。至“十三五”期末,全区共建成1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6个主导产业示范区、13个特色农业精品园。    

加快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建立完善覆盖农业“两区”、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养殖场治污设施监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六位一体”的现代智慧农业信息化平台。实施农产品互联网+电商销售工程,加快农业领域互联网+示范点建设。实施农业领域“机器换人”工程,至“十三五”期末,实现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6%,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6%。深化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体系建设,提升气象为农服务水平。    

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到2020年,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45家,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示范性家庭农场60家。推行以订单为纽带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家庭农场)”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积极培育农业经纪人等营销主体。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提高农民专业技能水平。    

第三节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制造业是我区实现赶超发展的着力点,继续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按照做大总量和转型升级双重要求,坚持量质并举,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深入实施“四换三名”工程,统筹推进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业、绿色环保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持续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统筹考虑资源、能源、市场和环境承载力,结合技术进步趋势和区域产业特点,明确“一区五园”产业发展的定位、重点和方向,加快相关行业和企业入园集聚。加快金义都市新区工业功能区、江东区块先进装备制造业等产业园区开发建设,成为金东工业经济发展的主阵地,改造提升金东新城区、曹宅、岭下、塘雅等工业功能区,完善基础设施和公辅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承载功能,形成若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培育现代产业集群。    

 

专栏5    工业发展平台    

类 别          

产业平台          

发展方向和重点          

省级        

开发区          

都市新区工业功能区        

加快发展以先进装备制造业、汽摩配及电动车、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改造提升五金工量具、塑棉日用品等传统产业。        

区级        

工业        

功能区        

新城区工业园        

改造提升五金工量具、汽摩配及电动车,培育发展无人机、3D打印、机器人等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        

江东工业园        

按照“台地工业、坡地村镇”模式,建设先进制造业产业园区,打造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示范园。        

曹宅工业园        

培育发展以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业等为主的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乳制品、酿造等食品加工业。        

岭下工业园        

建设以先进装备制造、高端金属压延等为主的特色工业功能区。        

塘雅工业园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加快推进“两化”融合。大力推进工业企业实行“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智能化改造工程,积极推进互联网和制造业统筹发展,推动制造方式和营销方式变革,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创新型龙头企业。“十三五”期间,全区规模以上企业信息化普及率超过90%,创建“两化”深度融合示范试点企业50家。    

强化“四破攻坚”整治。加快推进清闲促产,落实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和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政策,加快设备更新和新技术改造力度,坚决淘汰造纸、印刷、电镀、印染等行业中的落后产能,推动“腾笼换鸟”、“凤凰涅磐”。以能源“双控”优化用能,严格行业能耗限额标准。“十三五”期间,全区整治淘汰“低、小、散”企业(作坊)不少于300家。    

实施质量和品牌战略。加强质量强区建设,实施质量提升工程,强化自主品牌培育,打响“金东五金工量具”等区域性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十三五”期间,新增中国驰名商标3只以上、省著名商标10只以上、市著名商标50只以上、省级名牌产品10个以上、市级名牌30个以上,品牌经济占全区工业经济比重超过40%。    

实施中小微企业成长计划。加快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小微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小微企业孵化基地,大力扶持成长型和科技型小微企业。“十三五”期间,累计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20家以上,新增科技型小微企业180家以上,推动400家以上小微企业开展现代技术、现代金融对接活动。加强企业管理和企业家队伍建设,加强创新型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培育,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质量。大力推动建筑业转型发展,积极培育建筑工业化产业。    

第四节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抓住金华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机遇,积极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不断提高服务业的战略地位和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加强服务业发展平台建设。加速服务业向多湖中央商务区、金义都市新区、金东新城区集聚,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培育总部经济、商贸综合体、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现代物流、科技创业园、软件与信息服务基地、新型专业市场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大集聚区建设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创新市场准入、用地保障、税收优惠、人才支撑、金融服务等方面的政策。    

专栏6     现代服务业发展平台    

类 别          

产业平台          

发展方向和重点          

省级        

集聚区        

金东信息软件创业园        

重点发展电子商务、信息软件、创意产业和现代物流,基本确立金华信息软件产业发展核心地位。        

 

市级        

集聚区        

 

多湖中央商务区        

重点发展金融服务、总部经济、科技文化、商务创意、电子信息、中介咨询等,建设现代化商务区。        

金华南站高铁经济新组团        

发挥公铁联动优势,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打造“金华浙中生态智慧物流产业示范区”。        

金义综合保税区        

加快国际进口贸易、转口贸易、加工贸易和保税物流业发展,打造国家示范型内陆综合保税区。        

金义电子商务新城        

重点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业。        

金华国际物流园        

建设集仓储、保税区、物流于一体的现代物流业基地,打造“浙中城市群区域核心现代物流园区”。         

仙桥现代物流园        

重点发展汽车贸易、会展、餐饮等产业,建设有一定规模、档次的浙中市场群和物流、会展中心。        

区级        

集聚区        

浙中花卉苗木现代物流中心        

建设浙中西部规模最大的花卉苗木现代物流中心、华东地区最大的花卉苗木集散地。        

浙中建材市场        

打造集产品批发、产品展示、营销、商务办公、餐饮、休闲、仓储、物流于一体的现代建材批发物流中心。        

发展壮大优势服务业。加速发展总部经济、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面向城乡居民生活,支持发展商贸流通等生活性服务业,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    

——商务服务业。积极培育商务总部经济,以多湖中央商务区建筑业总部、金融总部中心和金义都市新区总部经济中心为载体,打造总部企业楼、行业特色楼,提升楼宇品牌及竞争力。规范发展法律服务、企业管理服务业、人力资源服务和各类专业服务。    

——金融服务业。有序发展和创新金融组织、产品和服务,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积极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围绕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绿色经济以及网上交易等新型服务业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拓宽保险服务领域,规范发展保险中介市场,建立健全保险服务体系。    

——文化创意。深度挖掘八婺文化资源,突出发展文化设计、展会经济、网络文艺等重点行业,加快婺州窑文化产业基地、浙江盆景文化艺术园、山山烘焙面包文化创意园等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创意项目建设。加快文化与产业、文化与科技、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培育非遗旅游景区和非遗产业基地,创建一批文化遗产利用品牌,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继续办好全球跨境电子商务大会、中国苗木交易会、华东农交会、金华汽车展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展会,丰富黄大仙旅游节、源东桃花节等特色节会。    

——商贸流通业。加快推进多湖中央商务区、金东新城区、金义都市新区三大商贸流通集聚区建设,充分利用万达广场、紫金湾商业中心等城市综合体及专业市场集群,加快现代商贸发展,打造浙中商贸副中心。推进各镇乡区域商贸中心建设,提升“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完善现代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加快金华农产品批发市场迁建,完成再生资源市场建设,培育提升浙中建材市场、汽摩配市场、澧浦苗木城等六大专业市场,构建现代市场集群。    

完善服务业体制机制。加快推进服务领域改革,持续深化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鼓励和引导各类资本投向服务业,发展多种所有制服务企业,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服务业市场,探索有利于服务业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有效途径。创新服务业政策扶持机制,加快建立完善的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发挥政策引导作用。    

第五节  培育建设特色小镇    

以创建省级特色小镇为主要目标,全面启动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加快打造一批具有本土特色、对区域发展有带动和支撑作用的特色小镇,成为推动资源整合和产业融合的重要平台。“十三五”期间,结合各乡镇(街道)资源优势,按照特色小镇建设要求,全区每个乡镇(街道)建成1个区级以上特色小镇。着力规划建设众创小镇、花木盆景小镇、金义宝电商小镇和移动小镇等4个市级特色小镇以及孝顺白溪慢生活小镇、傅村诗歌风情小镇、赤松仙缘小镇、塘雅休闲风情小镇、岭下花溪山街意境小镇、江东滨水风情小镇、源东桃源小镇等区级特色小镇。    

专栏7     第一批市级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          

发展方向和重点          

发展目标          

 

众创小镇        

以时尚智慧产业为主导,改造提升东湄工业园区,发展都市工业、休闲观光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以电子竞技产业链为主抓手,逐步形成电竞设备制造业、电竞设备租赁为主的金融业、电竞场馆、电竞比赛平台四大版块的主导产业,打造“电竞之都”。        

打造集聚产业层次较高的都市工业、休闲观光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一体的特色小镇,争取创建省级特色小镇。        

花木盆景小镇        

提档升级浙江盆景艺术文化园、万亩树桩盆景园、澧浦苗木生态示范园,推进盆景艺术展示、森林休闲度假、禅意文化养生、古镇文化体验、民宿体验、新区创意休闲等六大功能区块建设,实施龙头殿生态景区、大佛寺景区、横腊山下洪民宿、北线绿道工程、积道山旅游开发、西溪旅游度假中心、房车露营地等项目建设。        

打造休闲、度假、养生、禅修、娱乐和居住于一体的复合型休闲旅游小镇、花木盆景小镇、森林小镇。        

金义宝        

电商小镇        

实施菜鸟智能骨干网金义项目、金义电子商务新城等项目,重点发展电子商务、智能物流、通关服务、大数据处理、创意设计等产业。        

形成特色鲜明,享有全球知名度的电子商务特色小镇,争取成功创建省级特色小镇。        

移动小镇        

实施中国移动信息通信产业园、圆通速递浙中总部基地、申通快递浙中总部基地、传化公路港等项目,培育以数据分析为驱动的现代物流产业,大力发展网络服务、智能物流、快递电商、金融结算、人才培养等上下游产业。        

形成以网络服务、智能物流、快递电商为主功能的特色小镇。        

第六章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推动城乡共同繁荣    

坚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行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统筹城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基层文化、生态环境,形成良性互动的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建设城乡一体的先行区。    

第一节  增强中心城区辐射能力    

以多湖中央商务区、金东新城区、金义都市新区为核心,实施相向发展,合心、合力、合拍,集聚优势资源进行高强度、高品位、高质量开发,拓展产业空间,提升城市能级,完善服务功能,形成高端要素、高端产业集聚。    

全力助推多湖中央商务区。加强服务对接,助力打造 “浙中总部经济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城市商务创意中心、金华科技文化中心、都市生态游憩中心”五大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商会总部、建筑业总部、金融中心和城中村改造等项目开发,加强万达广场、金街特色街建设,强化中央商务区功能,打造集文化艺术、科技展示、金融服务、商业购物、休闲居住于一体的城市中央商务区。加强社会管理对接,全力服务好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重要道路等建设,为项目顺利落地、加快建设打好基础。推进丹溪路、电大街等重点道路建设,大力协助金华市人民医院迁建等重点项目,完成叶宅、林头、黄泥山等城中村改造,推进望府墩、七里畈和庄头等城中村改造,配合完善学校、金融网点、城市公园等公共配套,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    

全面提升金东新城区。紧紧抓住市区集聚发展战略契机,集聚发展信息经济、智能物流、现代商贸等现代服务业,形成金华新商圈、城市新中心、娱乐购物新热点,打造精品城市标杆区。调整优化城市功能与产业布局,推进金东商业中心(紫金湾)商贸地标建设,打造保集外滩婚庆街、光南路文化街、戴店餐饮美食街、艾青路休闲街、环城南路建材街等“示范路示范街”,推进科技产业园建设,加快孵化区地块提档升级。同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城市社区建设,推进城市更新。完善基础设施配套,重点实施道路连接和截污纳管工程,建设和引进一批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实施洁化、绿化、亮化工程,全面推进新城区智能化、网络化管理。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开展精品城市环境整治,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加快金华南站高铁经济新组团项目开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建设浙中公铁水联运物流枢纽,打造“金华浙中生态智慧物流产业示范区”。    

合力共建金义都市新区。围绕田园智城和一流电商新城定位,加快建成集创新研发、高端制造、商贸服务、居住生活等功能为一体,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现代化都市区。重点推进金义综合保税区、中欧生态工业园、金华国际科技城和金义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等平台建设,加快金义电子商务城、中国移动金义信息通信产业园等一批事关长远和全局的大项目建设,突出打造电子商务物流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文化创意旅游业三大产业。着力引进主题公园、健康养生、第四方物流及城市综合体、学校、医院等配套项目,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集聚人气、商气。    

配合做好金华山旅游经济区开发。按照“产业低碳化、服务智能化、居住生态化、休闲多样化”的要求,推进旅游景区要素集聚、功能转型、产品创新和周边特色小镇建设,规划形成旅游观光、森林保护、生态居住、休闲度假和低碳产业五大功能区,以“双龙胜景、三教名山、休闲养生”为特色,着力打响“大仙圣地金华山”品牌,加快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际化风景名胜区,建设成为浙中现代旅游产业集聚区、浙江旅游管理体制创新区、三教文化集中展示体验区、金华美丽经济发展示范区。    

第二节  加快美丽城镇建设    

坚持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发展步伐,优化城镇发展布局,深入实施城镇“产业集聚提升工程”和“公共设施建设”工程,全面推进全域城镇化。    

加强城镇规划建设。启动新一轮城镇体系规划修编,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和功能等级,突出中心城镇地域文化特色。加大孝顺、傅村、鞋塘都市化改造力度,建成都市新区的核心区。加快曹宅、澧浦、塘雅、岭下、江东等城镇化发展。市级中心镇曹宅镇建设成为工旅、农旅结合的花木盆景特色镇。浙江最美乡镇澧浦镇积极发展休闲养生产业,培育壮大美丽经济,打造宜居、宜游、宜商为一体的“花木风情小镇”。塘雅镇加快建设金义主轴线上的重要节点城镇,建设具有欧洲风情的宜居生态城镇。岭下镇打造成为具有古镇风情的南部重镇。江东镇建设成为特色工业重镇和滨水风情小镇。源东推进生态旅游开发,打造全域景区化及农业转型示范乡。    

提升城镇建设管理水平。按照“统一规划、适度超前、统筹兼顾、确保重点”的原则,加快完善道路路网、给排水、能源、通讯和垃圾处理等城镇基础设施建。强化城镇公共服务功能,积极推进便民服务、文体活动、科技服务、社区服务等设施建设。结合国家文明城市建设,实行“网格化、等级化”管理,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精准化、精品化。进一步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加快金东智慧城管服务平台建设,构建“智能化、网格化”城市管理体系,打造智慧型城镇。    

第三节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继续推进美丽宜居示范村、特色村和农村新社区建设,合理引导农村居民点布局。完善美丽乡村建设机制,深入开展“美丽家庭”创建,全面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全域化进程,实现全区75%以上的行政村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让金东农村更净、更绿、更富、更美,打造“水净、人文、村美、民富”的美丽乡村升级版,创建省美丽乡村示范区。积极实施美丽乡村“12510”行动计划,坚持改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相结合,村庄环境与田园风光相结合,基础设施建设与社区服务相结合,推进中心村、较大规模村、历史文化村落建设,着力提升南北两条美丽乡村风景线,形成覆盖全区、环境优美的绿道网、景观带、风景线,全面构建“一轴、两线、六带”的美丽乡村新格局。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优化村庄布局、农村人口布局和公共资源配置,加大中心村培育和特色村建设力度,深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继续实施农村环境“双治”工程,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实施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改善农村居民饮用水条件。实施乡村“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为农民幸福生活家园。    

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深入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和农村人才培育计划,有效提升创业就业能力。继续实施农民创业就业扶持工程,支持农民就地创业和外出务工经商农民返乡创业,积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生态农业、农村电子商务、来料加工,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推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鼓励各类企业和农业经营主体吸纳当地低收入劳动力就业。实施精准扶贫工程,完善“一村一计一单位”和“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帮扶机制,创新扶持政策,加大产业开发、就业帮扶、转移支付、政策兜底等力度,实施旅游、电商、光伏帮扶等工程,帮扶低收入群众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做到帮扶精准到村、到户、到人。确保低收入群众收入增速高于居民收入平均增速。    

加快山区经济发展。发挥山区生态资源优势,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适度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绿色食品加工业和生态旅游业,提高山区社会经济水平。结合山区经济发展项目扶持来料加工产业发展,壮大经纪人队伍,扩大农民就业增收渠道。实施农家乐扩面提升工程,初步形成赤松山、积道山、双尖山和龙潭下四大农家乐休闲旅游区块,推进山区农民增加收入。    

专栏8     美丽乡村建设工程    

1.美丽乡村“12510”行动。每年打造1条风景线,建设2个历史文化村落、5个精品村、10个秀美村。打造“一轴、两线、六带”即“牧歌田野思源婺江”一轴,“诗歌桃源问道北山”“花意绿廊悟道南山”两线,源东曹宅“瓜果飘香观光带”、曹宅赤松“道佛寻踪休闲带”、傅村孝顺“名人故居诗情带”、塘雅“城郊农业示范带”、江东岭下多湖“都市农业体验带”、曹宅孝顺“悠闲绿廊运动带”等。        

2.农村环境“双治”工程。“十三五”期间,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扩面提升项目68个,新增收益农户1.1万户,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95%以上,农户受益率80%以上。深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利用机制,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     

3.农民创业就业扶持工程。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创业人才培训,打造农民素质培训特色品牌。五年完成农民培训1.5万人次,其中家政服务、母婴护理和网店开设等方面的特色培训1万人次以上。        

4.农家乐扩面提升工程。到2020年,初步形成赤松山、积道山、双尖山、龙潭下四大农家乐休闲旅游区块,全面建成慢生活休闲旅游区。新增省级农家乐特色乡镇2个、精品示范区域1个、精品村3-5,新建省级特色村5个、市级特色点10个和三星级农家乐经营户30户,五年完成10个以上民宿特色村培育。        

5.山区经济发展建设工程。“十三五”期间,争取新一轮省级山区经济发展项目资金1.65亿元,完成开发项目13个以上。加强对山区乡和50个重点村的重点扶持。        

第七章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发展保障能力    

按照“基础先行、适度超前”的要求,推进区域交通、能源、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信息服务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设施先进、城乡共享的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    

第一节  完善综合交通体系    

以“两富”“两美”金东建设为目标,加快推进公路、铁路、轨道交通、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安全、通畅、便捷、高效、绿色、环保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打造金华—义乌黄金主轴上最便捷的综合交通枢纽和交通走廊,实现金华市区、金义都市新区一体化、同城化。重点实施G60沪昆高速金东段二期拓宽、G235国道(金义中线)、G25长深高速建德至金华段工程(临金高速金东段)、金华—义乌—横店城际金东段等一批重大项目,构建“六纵七横”公路交通网络。推进浙中公铁水联运港建设。建设金华南站高铁经济新组团、金华国际物流园区两大物流产业集聚平台,打造全国货运枢纽节点。加快推进金义都市新区二类通用机场等项目前期工作。完善城乡公共交通体系,加快发展城市BRT交通和城乡公交一体化,推进与义乌市区同城化。    

专栏9     “十三五”重大交通建设    

1.铁路及轨道交通。新建浙中公铁水联运港、金华—义乌—横店城际金东段。        

2.公路。          

高速公路。重点建设G60沪昆高速金东段二期拓宽、G25长深高速建德至金华段工程(临金高速金东段)。        

城际快速路。新建白雅线(金义都市新区—兰溪)、金义永公路金东段、G235金武快速路(金东段连接线)、G330国道与金武公路立交改造、G235国道东二环金瓯路至十八里立交桥段改建工程、G235(金义中线);续建G330改建工程(金东段)等。        

县级公路。新建源东入乡口至雅高道路、曹塘澧公路二期;续建03省道(赤松)至45省道(罗店)连接线工程、东二环路侧绿化提升改造工程。        

城市道路。金东新城区主要实施道路连接工程,完成康济街、大堰河街、环城南路、丹溪东路、艾青路、清照路、真源街、玉泉路、玉屏街、丹光路等断头路延伸,建设里程12.2公里。全面贯通东二环以西、北二环以南、环城东路以东、环城南路以北规划范围路网。金义都市新区建设“五纵五横”10条城市主干道。“五横”即续建03省道都市化改造(明丽街)、宏业路,新建2号路、金祥路和孝顺镇北规划路。“五纵”即续建正涵街、广顺街,新建白雅线(即纵五路)、纵二路、东华街二期。新建满塘核心区一期道路管廊工程。        

农村公路。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县道、乡道、村道路面修复,里程160公里。        

3.航空。金义都市新区二类通用机场项目前期。        

4.城市绿道。北线绿道全面完工,澧浦、岭下、江东和源东绿道延伸77.5公里,并规划跨江延伸方案。        

5.交通线路。BRT3号线(金华南站至义乌火车站)。        

6.交通枢纽和物流场站。建设金华南站高铁经济新组团、金华国际物流园区两大物流产业集聚平台;新建东华家园公交首末站。        

第二节  健全能源供应网络    

加强城乡电网建设和改造,实施一批重点电力设施建设工程。加强主网架建设,新建余宅变、楼店变,续建燕尾变等110千伏变电站3座,新增主变6台,新增变电容量300MVA。完善高压配电网络结构,改造提升农村电网,新建及改造10千伏主网配网。推进金丽温输气管道工程建设,提高燃气供应能力和水平。建设燃气管道、汽车加气站工程。挖掘清洁能源开发潜力,积极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    

专栏10     “十三五”重大能源项目    

1.电网          

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续建110千伏燕尾输变电工程,新建110千伏楼店、余宅输变电工程,主变各为2×5万kVA;规划新建线路6条,架空12.8km,电缆2km。        

10千伏配网建设项目。新建10kV配变615台,新增配变容量208.8MVA;改造10kV配变186台,净增容量111.2MV,新建及改造10千伏配网公用线路124条。        

2.天然气          

燃气管道工程。建设城市燃气管道73公里。        

加气站工程。新建加气站5座。        

第三节  构建水资源保障网    

突出流域生态化治理理念,推进防洪减灾工程建设,切实加强水资源和水利工程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改善生态水环境,不断提升防洪减灾能力、水资源保障能力。全面完成省级河道东阳江、武义江治理、县级河道孝顺溪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完成中小河流重点县综合整治项目,实施6座水库除险加固、国湖水闸除险加固和一批山塘除险加固工程。实施农田水利“四个百万”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新增面积1.85万亩。实施水环境改善和水生态修复工程,提升生态环境需水保障能力。提升改造防汛抗旱信息化系统。    

专栏11     “十三五”重大水利工程    

1.防洪减灾工程        

(1)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实施曹宅铁堰水库、马泉垅水库等6座病险水库、国湖水闸以及重点山塘除险加固。        

(2)河道治理工程        

金东区金华江治理工程。续建范村堤、澧浦堤和多湖堤共计5.58km,新建设东藕塘护岸、下王堤等共计1.92km。        

金东区金华江堤防加固二期工程。金华江堤防加固4.3km。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治理武义江、八仙溪和孝顺溪等总长度57.3km。        

中小河流重点县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试点项目。完成曹宅镇潘村片、孝顺片和塘雅片3个项目区的33.74km河道治理。        

2.水资源保障提升工程。全面完成城乡饮用水管网延伸工程,农村饮水提质增效人口6.15万人;完成祝湖、溪口等水库水源地整治工程建设,增加水库蓄水量。        

3.农田水利建设工程。以农业“两区”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水平得到持续改善,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85万亩。        

4.水环境改善和水生态修复工程。完成金东区王安溪等4片区域8.53平方公里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90公里农村沟塘整治。至2020年,区重点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5%以上,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90%以上。        

第四节  构筑信息服务网络    

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建设智慧城市,推进“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创建,在全区范围内实现公共区域无线免费WIFI全覆盖。利用现有信息基础设施,推进网络统筹规划和共建共享,推动宽带服务机制和配套政策落地,推进城镇光纤到户,扩大农村宽带网络覆盖范围,加快建设高速畅通、覆盖城乡、质优价廉、服务便捷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加快中国移动金义信息通信产业园、金义综合保税区等建设,完善区域信息网络基础设施。    

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促进跨部门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综合平台,积极推行“互联网+监管”建设,提升城市智慧化管理水平,打造“智慧城管示范区”。推动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环保、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领域智慧体系建设。推进政府、企业、社区和家庭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实施突发暴雨预报精准工程,构建智慧气象服务体系。构建信息安全体系。    

第八章  深入推进绿色发展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路子,深入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及环境卫生整治美丽金东三大行动,构建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大力发展美丽经济,打造绿色发展的示范区。    

第一节  推进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    

持续深化“五水共治”。持续深化“五水共治”,完善“河长制”等常态化长效化治理机制,积极推进主要流域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和水生态系统保护,建设一批河流生态廊道,实现东阳江、武义江金东段及全区21条主要支流达到Ⅲ类水质交接断面占80%,全流域基本达到IV类及以上水质,68座小(二)型水库水质全部达到Ⅲ类以上水质。完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城镇截污纳管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推进雨污分流改造,推广污水处理厂“一厂一湿地”深度处理模式,污水排放达到“金华标准”,提高集镇污水处理率。“十三五”期末,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严格饮用水源保护,全面推进涵养区、源头区等水源地环境整治,确保饮用水安全。    

深化“三改一拆”。按照“突出重点、强势拆违;拆用结合,改善民生;勇于创新,务求长效”的思路,以“三无一稳一利用”为主要工作目标,严控新、去存量,重改造、抓利用,立规矩、严管理,建立健全遏制违法建筑的长效机制,创建“无违建区”,实现乡乡无违建。    

强力推进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并逐步向社区延伸,生活垃圾收集与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以上,打造成为全国农村(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标杆区。严格执行禁养区和限养区制度,深化畜禽养殖污染整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整治达标率达100%。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工业污染场地治理。健全环境监测预警和环保网络化监管。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实施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工程,实施永久基本农田土壤污染治理,确保全区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稳定。积极实施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加强水土流失治理,推进废弃矿场、垃圾填埋场等环境修复工作。积极开展生态公益林和防护林建设。围绕“绿化彩化、美丽金东”建设目标,深入推进林业“12345”工程,持续开展平原绿化彩化提档工程,新增平原绿化彩化面积5000亩,森林抚育面积8000亩,积极打造绿色生态廊道,巩固完善南北生态屏障建设,优化提升金东人居环境。到“十三五”末,全区森林覆盖率上升至45.44%,平原林木绿化覆盖率上升至27.69%。    

专栏12     林业“12345”工程    

◆ 创建1个林业经济示范县:全区        

◆ 创建2个森林特色小镇:澧浦镇、曹宅镇        

◆ 创建3个以上森林人家:曹宅横腊、曹宅山下洪、澧浦琐园等        

◆ 创建4个苗木精品园:曹宅浙江盆景文化园、澧浦苗木城二期、塘雅茶梅精品园、源东花卉盆景精品园。        

◆.创建5条彩色林带:南线绿道、北线绿道、金义快速公路、金义南线、二环线。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严格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产业,控制高碳产业发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切实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控制工业领域排放和城市排放,推进低碳城镇化、低碳交通和绿色建筑,控制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和渔业排放。增强森林、湿地的碳汇能力。倡导低碳生活,推行低碳办公,倡导低碳文化。建立应对气候变化基础统计制度和温室气体核算工作机制。建立气候变化敏感疾病监测预警系统,增强人群健康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立健全防御极端气候灾害体系。加强大气污染扩散能力研究,建立大气环境承载监测预警机制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体系,科学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深入推进气尘合治专项治理行动,提升大气环境质量,全年空气优良率达到85%以上。    

专栏13     “十三五”环境保护工程    

1.水质提升工程。东阳江、武义江主要支流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水质要求,全区21条主要支流达到Ⅲ类水质交接断面占80%,全流域基本达到IV类及以上水质,68座小(二)型水库水质全部达到Ⅲ类以上水质。        

2.大气污染防治工程。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完成20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窑)炉的淘汰,全面完成涂装、印染、包装印刷等治气减排任务,加强机动车尾气管理。到2020年,PM2.5浓度下降至43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率为85%以上。        

3.土壤治理修复工程。建设危险废物从产生、运输、储存、处置的全过程监管体系,到2020年,工业危险废物无害化利用率达到95%以上,区级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实施永久基本农田土壤污染治理。全面开展工业污染场地修复。        

4.城乡污水处理工程。完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集镇生活污水管网全覆盖。加快推进农村污水治理。至“十三五”期末,城镇污水处理率90%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整治达标率达100%。        

5.饮用水源保护工程。完成寺口垅、黄坞口、长山垅等水库水源地整治工程建设。        

6.污染物总量排减工程。实施环境质量和污染排放总量双控、协同控制,继续开展现有4项指标总量控制的基础上,探索实施总磷、VOCs等新增指标总量控制,完成国家、省、市下达的减排任务。          

7.生态公益林和防护林建设工程。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建设规模扩大至13.18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林网18公里、绿色通道18公里,完成人工造林和平原绿化造林5000亩,平原林木绿化覆盖率达到27.69%以上”。        

第二节  深入实施节能减排    

加大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开展全民环保节能运动,开展重点节能单位低碳行动和重点产业能效提升行动,到2020年实现单位GDP能耗下降到0.4吨标准煤/万元以下。全面推广节能降耗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淘汰重污染高耗能落后产能,有序推进工业“三废”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鼓励绿色出行,完善城乡公共交通路线和站点布局,大力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农业节水灌溉和工业用水循环利用,推广节水设备和器具,降低万元GDP用水量,稳步提高用水效率。继续加大“低小”污染加工点(作坊)的打击力度,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坚持最严格节约用地制度,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管控和用途管制,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用地比例结构,大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支持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高土地产出率。    

健全节能减排长效机制。加快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性转变,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落实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污染物排放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严格实行空间、总量、项目“三位一体”环境准入制度。全面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财政收费和奖惩制。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探索建立污染源一证式管理制度。全面实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和环境损害终身追究制度。强化政府生态环境信息发布制度,规范排污单位信息公开和信用等级评价制度。充分发挥公众、新闻媒体和社会组织作用,全方位构建生态环境社会监督体系。    

第三节  加快发展绿色经济    

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规模,创建林业经济示范县。开展水库“洁水渔业”生产,全面覆盖小二型及以上规模的水库洁水生态养殖,2020年实现洁水养殖面积占全区养殖总面积85%以上。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三品一标”认证,“十三五”期间,全区绿色食品达到24个,无公害产品达到59个。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加大生态科技成果转化力度。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加快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扎实开展整建制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试点工作。实施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建设,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服务中心平台,实施沼液异地消纳,加大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沼液异地配送种养对接、农药化肥包装物回收等绿色生态循环农作模式。“十三五”期末,规模养殖场排泄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农药化肥包装物回收率达到90%,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到92%。积极推进省级开发区(园区)和乡镇工业功能区生态化、循环化改造,实施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建设工程,建设一批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示范基地。鼓励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    

全面推行企业清洁生产。积极支持企业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标志产品和其他绿色认证。对超标、超总量排污和使用、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扩大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范围。鼓励企业积极运用先进技术开展污染防治,深化资源回收利用工程。    

创新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健全完善绿色发展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依法严格遵守决策程序,坚持绿色标准,从产业发展、结构调整、项目投资等源头上控制资源环境问题的产生。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红线控制制度。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和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建立覆盖资源环境各类要素的产权交易市场,完善资源环境价格形成机制,稳步推行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和节能量交易制度。完善统计评估指标体系和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增加生态环境指标考核。健全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环境信息公开等制度。建立生态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    

第九章  全面推进共享发展  加快建设幸福金东    

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均衡普惠,守底线、突出重点、保障基本,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推动民生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努力开创美好生活。    

第一节  打造“学在金东”品牌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巩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创建成果,着力培育一批品牌中小学校,积极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区,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走在全市前列,打响“学在金东”品牌。到2020年,基本实现更高水平的教育现代化,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公民受教育程度明显提升,十五年基础教育全面普及,优质教育资源均衡,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发展优质均衡基础教育。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大力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化,逐年提高省等级幼儿园比例和招生覆盖率,建成覆盖面广、质量有保证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稳步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全面推进美丽校园、智慧校园建设。合并多湖小学和多湖初中资源,选址迁建多湖初中,扩建实验小学,迁建东孝小学,并预留火车南站区块学校用地,新建金义都市新区孝顺二小、傅村二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壮大名师名校长队伍,推进城乡教师均衡交流、配置,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水平。培育品牌学校3-5所,打造示范性校园10所以上。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解外来人员子女入学困难问题。    

推进教育多样化发展。继续发挥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作用,深入开展农村后备劳动力培训工作和成人双证制教育工作。加强职业教育,新建或引进1所职业教育学校。积极发展社区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健全终身教育服务体系。支持发展特殊教育,保障“三残”少年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的权力。继续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规范社会化培训机构,引导其参与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    

第二节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提升就业创业水平。支持创业带动高质量就业,发展各种形式的孵化器,建立创业基地,加强创业教育和培训,支持各类科技人才在区内创业。推进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和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形成规模化、信息化、网络化的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建立企业用工信息网上申报备案平台,建设劳动保障诚信评价制度,创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努力打造“无欠薪金东”。“十三五”期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以上。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推进各类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和各类医疗保险制度的统筹整合。深化医保与医疗、医药制度同步改革,促进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障和大额商业保险制度相互补充。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确保“即征即保”、“人地对应”。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至“十三五”期末,全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6.15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超过97%。    

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切实承担政府托底责任,加快建立并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满足多元化多层次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打造“养老在金东”品牌。进一步完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功能,完善标准体系,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农村老人就餐、娱乐、医疗保健等基本养老服务需求,打造全国示范居家养老模式。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改善乡镇敬老院设施和条件,新建金东区社会福利院。加大养老专业人才培训力度。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发展民办养老机构,探索医养结合的养老新模式。“十三五”期末基本形成“9643”的养老服务格局(即96%的老年人居家接受服务,4%的老年人在养老机构接受服务,不少于3%的老年人享有养老服务补贴)。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构建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特困供养、自然灾害、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临时救助为补充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社会救助工作、资金、物资保障机制。对就业年龄段无固定收入残疾人实施生活补贴制度,逐步建立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基本养老保险补贴和残疾人意外伤害保险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完善住房保障政策,建立有效的住房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并完善以公共租赁房为主渠道,其它保障方式为补充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逐步调整完善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及限价房制度,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积极推进城乡危旧房改造,改善住房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    

第三节  加强健康金东建设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以省级卫生强区创建为载体,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打造“健康在金东”品牌。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加快完善公立医院改革,深入推进“双下沉,两提升”工作。加强与城市等级医院紧密合作,继续培育“一院一品”特色专科。探索公共卫生服务模式创新,推行责任医生签约服务,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体系。加快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社区服务中心、卫生院规范化建设全覆盖,推进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优化医疗资源布局,金义都市新区拟建一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配合做好金华市人民医院迁建项目,东孝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傅村镇卫生院按照规范化要求进行迁建。鼓励社会力量办医,在新城区积极引进小综合、大专科特色医院(适度引进儿科、产科等高端专科医院)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加强卫生应急综合能力建设,构建金东特色基层传染病防控机制,加强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服务人才的培育,完善医疗纠纷调解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培养卫技人才队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加快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依法组织实施施全面二孩政策,完善生育登记服务制度,适当提高生育水平。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等公共服务水平,多途径加强出生缺陷干预,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提高人口素质。发展妇女儿童事业,重视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注重家庭全面发展,建设平安、美丽家庭。完善残疾人扶助政策,加强残疾人服务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加快残疾人全面小康进程。    

加快发展体育事业。大力开展全民健康促进行动,增强居民健康意识,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优化完善体育设施分布格局,推进全民健身工程实施。规划建设区全民健身中心,抓好农村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建设村级健身中心5家。支持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各类特色体育活动,推进体育强镇乡创建,打造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品牌。    

第四节  加快“文化强区”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持续深化以“中国梦”为主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干部群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广泛开展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道德模范等评选宣传活动,推进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美丽家庭创建等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做大做强金东新闻传媒“四金”平台,推进新旧媒体融合建设,加强网络阵地和舆论引导能力建设。加强公众科学和文化素质建设,促进全体市民的科学素质全面提升。    

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实施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形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完善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区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建成。改造提升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5家,以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和光南文化舞台为重点,推进农村文化服务综合体建设,新建改造行政村(社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20家,打造社区15分钟、农村30分钟文化圈。完成区图书馆孝顺镇分馆建设,新建多湖、赤松文化站。    

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十三五”期间,全区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设区、乡、村三级群众文化服务平台,推进公益性场馆设施和公益性活动项目的免费开放。建立健全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扶持机制,加强文艺精品的创作生产和各类文化人才培养。深入挖掘金东优秀文化资源,打造各类文艺赛事、汇演、交流等群众文化系列活动,实施金东文化名人研究工程,全面做大做强施光南、艾青等历史名人文化品牌,推进文化精品建设。建成“光南文化舞台”20个以上,打造10个以上群文活动品牌,打造金东特色文化品牌。倡导全民阅读,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基本建成覆盖全区的基层文化信息网格。大力发展网络文艺,增强文化推动区域竞争力的功能。加强文化市场监管,促进文化市场健康、繁荣、有序发展。    

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文保点保护,保护历史文化村落,在重点乡镇建设文化遗产展示馆分馆,加强坡阳古街等文化遗产保护。建设区非遗陈列馆(博物馆),扶持木版年画、古婺窑火等一批民间博物馆和艺术馆。    

第五节  推进平安金东建设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深入推进“平安金东”建设,推进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规范化建设,构筑区乡两级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平台,深化平安建设信息系统与“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两网融合,完善“一张网”的基层社会治理网络体系。深入探索农村新社区建设,坚持“党建引领、服务下延、网格管理、互帮共建”思路,进一步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和服务功能,完善领办制、代办制、组团服务、协商民主等机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探索在“德治、法治、自治”基础上,实现农村善治。发挥各类民间团体、行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公益组织等的积极作用,加快培育发展新社会组织和新经济组织,提高社会管理协同能力。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归属感和融入度。    

提升社会治安水平。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重视初信初访、信访积案、利益诉求群体和热点矛盾问题,落实领导下访接访、包案化解等制度。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打造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升级版。依法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极端宗教、网络诈骗及其他重特大犯罪活动,加强禁毒工作。扎实推进公共交通安保、重点场所安全防范、邮件快递安全管理、特殊人群和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网络舆情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群防群治等机制建设。完善“110”联动机制,推进“110”社会联动向乡镇村居延伸。加强8890便民服务分中心建设。健全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机制,完善区社会矛盾调解中心、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社区矫正监管指挥中心运行机制。扎实推进“平安小区”创建。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强化党的政治引领、思想引领、制度引领和作风引领,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面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民族、宗教、侨务等政策,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国防动员,深入开展双拥工作和双拥模范区创建活动。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坚持和完善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保证公民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推进法治金东创建。深化依法行政,健全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自觉接受人大的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打造法治政府。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健全以法治和信用为基础的现代市场经济信用体系,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积极稳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切实推进公正司法。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落实“七五”普法规划,积极创建民主法治村(社区)。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依法保障和实现基层群众的民主权利。    

加强公共安全保障。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创新监管机制,推进社会共治,深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推广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托管服务工作。深入排查整治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等隐患,有效防范较大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强化食品药品监管,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完善防灾减灾体制机制,提升防灾减灾综合能力。加强人民防空体系建设,推进军民共建基础设施。建立健全以 气象灾害为先导的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机制。加强全民安全意识教育,普及应急救护和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公民公共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专栏14     “富民惠民”十大工程    

1.充分就业工程。扩大就业规模,优化就业结构,提高就业质量,“十三五”期间,全区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以上,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0.25万人。        

2.全民社保工程。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有弹性、可持续的方针,加快建立起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到2020年全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6.15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超过97%。        

3.住房保障工程。实施城中村及旧小区改造,五年改造城中村(社区)15个,建设安置房162万平方米,安置村(居)民3504户,人口9507人;改造旧小区2个,改造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实施农村住房改造工程,鼓励拆除破旧房,改造“空心村”,鼓励搬迁户和农村困难家庭进行多层公寓式套房安置。        

4.社会福利工程。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发展老龄事业、残疾人事业、儿童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落实无保障老年人、困难家庭残疾人和困境儿童基本生活社会托底政策。加强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标准化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护理型养老服务机构。        

5.优质教育工程。学前教育:普惠性幼儿园比例达75%,招生覆盖面达85%以上,省等级幼儿园的比例达到85%以上,招生覆盖面达93%以上。义务教育:普及率和巩固率均达到100%,标准化学校比例达95%,美丽校园创建比例达90%以上;三残儿童随班就读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6.全民健康工程。到2020年全区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3.2人,每千人注册护士3.6人,每千人床位数1.5张。完善区、镇、村三级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规范化管理率达65%,城乡居民基层门诊就诊比例80%以上。全区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9.5周岁。        

7.文化普及工程。实施“文化低保”工程,推进公共图书馆系统“一卡通”工程,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开展文化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进校园“四进”系列活动,基本建成覆盖全区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村的基层文化信息网络。        

8.和谐社区工程。健全社区自治组织体系,积极探索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平安小区争创率达100%,其中封闭式小区平安创建达标率达95%以上。        

9.交通畅通工程。优先发展公交,最大程度吸引居民采用公交方式出行,使公交成为主体交通模式。        

10.公共安全工程。加快打防控一体化建设,构建网络严密、重点覆盖、保障有力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流动人口的专业化管理和服务。以农村、社区为重点,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推进安全生产网络化监管。        

第十章  强化规划实施管理  全力实现宏伟蓝图    

本规划经过区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具有法律效力。要举全区之力,集全民之智,实现未来五年宏伟发展蓝图。    

第一节  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    

推动规划顺利实施,主要依靠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有关部门要正确履行职责,合理配置公共资源,    

引导调控社会资源,保障规划目标和任务的完成。    

明确规划实施责任。本规划提出的预期性指标和产业发展、结构调整等任务,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政府的工作重点是通过完善市场机制和利益导向机制,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体制环境和法治环境,打破市场分割和行业垄断,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市场主体行为与政府战略意图相一致。本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和公共服务领域的任务,是政府对人民群众的承诺,要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明确工作责任和进度,通过政府运用公共资源全力完成。    

强化政策统筹协调。围绕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加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统筹协调,注重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短期政策与长期政策的衔接配合。按照公共财政服从和服务于公共政策的原则,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政府投资结构,逐步增加政府投资规模,建立与规划任务相匹配的政府投资规模形成机制,重点投向民生和社会事业、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等领域。    

实行综合评价考核。加快制定并完善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和具体考核办法,弱化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评价考核,强化对结构优化、民生改善、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综合评价考核。    

加强规划监测评估。完善监测评估制度,加强监测评估能力建设,强化对规划实施情况跟踪分析。在规划实施的中期阶段,由区政府组织开展全面评估,并将中期评估报告提交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需要对本规划进行调整时,区政府要提出调整方案,报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第二节  加强规划协调管理    

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加快规划法制建设,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统领,以专项规划、国土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为支撑,形成各类规划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完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编制程序,健全责任明确、分类实施、有效监督的实施机制。    

科学编制专项规划。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组织编制一批专项规划特别是重点专项规划,细化落实本规划提出的主要任务。重点专项规划,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形成落实本规划的重要支撑和抓手。    

科学编制年度计划。加强年度计划与本规划的衔接,对主要指标应当设置年度目标,充分体现本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年度计划报告要分析本规划的实施进展情况,特别是约束性指标的完成情况。    

全面实现“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全区人民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和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手机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