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发展规划
  • 信息索引号:

    11330703734490491D/2023-155519

  • 审核程序:

    单位审核公开

  • 发布机构:

    区府办

  • 发文字号:

    金区政办〔2007〕23号

  • 发布日期:

    2020-07-16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金华市金东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金东区“十一五”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0-07-16 18:06 信息来源: 区发改局 访问次数: 字体:[ ]

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金东新城区、金东经济开发区:

《金东区“十一五”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已经区政府第3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金华市金东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七年四月二十七日 

金东区“十一五”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传统农业向高效生态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也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业支撑的重要时期。为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我区“十一五”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提前实现农业现代化,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特制定本规划。

一、农业产业发展现状与制约因素

(一)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十五”期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工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总体目标,积极推进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农业结构逐步优化,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业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传统的农业正向具有持久市场竞争力和能持续致富农民的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十五”期末,实现农业总产值13.3亿元;调整粮经面积比3:7,收入比值1: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380元。

1、传统优势比较明显,特色产业逐步显现。传统名特优农产品十分丰富。以澧浦、赤松为龙头的绿化苗木、盆景、佛手产业,已成为金东农业一道亮丽的风景。澧浦镇里垅、西溪二条垅30里绿化苗木的绿化长廊,带动了一方产业发展。源东白桃、塘雅葡萄、江东草莓已成为金东水果的金字招牌;岭下毛芋等特色蔬菜业在金华乃至上海地区占有一席之地;奶牛、生猪等畜禽产品已成为金华市的重要生产基地,其中奶牛、番鸭生产名列全省前茅。

2、基地建设不断加快,品牌效应逐渐增强。先后组织实施了蔬菜、葡萄、毛芋“三个一”万亩无公害和特色优势农产品等基地建设,建立放心菜基地1500公顷,完成绿色食品认证2个,无公害基地认证27个,规模化奶牛小区14个。通过标准化生产,注册农产品商标65个,一大批无公害和绿色农产品屡获省市农博会农产品金奖。赤松镇的金华佛手还远销新马等地,极大提高了全区农产品的知名度。

3、科技水平逐步提高,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大力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和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农业设施化栽培、水果套袋、病虫无害化治理、动物疫病综合防治等高效生态新技术得到推广与应用。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拓宽服务领域,积极组织农业企业、合作组织、大户参加各类展会,并依托仙桥花木城,成功举办了四届苗交会,为金东农业科技产业发展支撑创造了一个重要的产品交易和信息交流平台。

4、农业企业发展迅速,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全区已有农产品加工企业300余家,其中年销售收入在200万以上的有27家。培育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其它强优和重点骨干企业4家。2003年被农业部列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试点(县市)区,发展专业合作组织28家,其中列入省级示范性合作组织1家,列入市级示范性组织5家。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购销大户143户,小规模购销户400余户,购销队伍涉足全国,产品销往各地。

(二)制约因素

虽然我区农业产业发展有着明显的优势和发展前景,但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1、规划滞后于主导产业的发展,宏观产业指导和调控不够。农业主导产业缺乏统筹规划,缺乏宏观的产业指导与调控,市场意识淡薄,对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缺乏必要的思想和物质准备,农民盲目跟风、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突出。

2、生产条件滞后于主导产业的发展,现代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田水利设施隐患较多,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的制约比较明显。全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4.6千公顷,旱涝保收面积不到12千公顷,全区设施栽培面积仅有533公顷。农业产业受土地、水资源等资源因素制约凸现。

3、特色产业有待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品牌知名度不高。农业特色产业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不多,产业链不长,上游产品、下游产品的开发能力弱。农产品品牌知名度不高,缺少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品牌。在省内外具有相当知名度的澧浦花卉苗木、赤松佛手和江东草莓、岭下毛芋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4、农业企业有待进一步壮大,产业带动能力不强。除奶牛乳品业外,多数农业企业规模偏小,农产品加工率低,企业研发能力弱,产业中心实力不强,大量的产品仍然停留在鲜活销售,农产品加工增值少,对全区农业的带动能力不强。

二、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科学运用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富裕为根本出发点,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科技进步为手段,大力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着力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成果转化,改善生产条件,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以经营机制创新为载体,大力推广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建立健全专业化生产与产业化经营有机结合的现代农业经营体制、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体系,走循环、高效、可持续的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

(二)发展战略

按照“立足金东、依托市区、接轨义乌、发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扎实推进全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以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科技、人才为支撑,重点加快农业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突出“以经营工业的理念经营农业,以发展城市的理念发展农村,以服务市民的理念服务农民”,努力构筑“大三农”工作格局。

一是要加快实施科技创新,突出内涵式发展战略。组织和整合多方面的科技资源,加强在新品种培育、病虫害防治、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和推广。从种子种苗、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与流通业等高效生态农业新的增长点着手,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二是要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突出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好农业发展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改进农业生产方式,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把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农业系统,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和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资源、物质的投入量和减少废物的产生排放量,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双赢”。

三是要大力推进结构调整,突出非均衡发展战略。加快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加强传统产业的改造,优化产业布局,集聚产业规模。按照特色农业、块状经济的要求,抓好区域化布局,形成一批专业镇乡和专业村。进一步突出畜牧业的重要地位,做大做强中国南方奶牛基地。

四是加快农业企业化步伐,突出市场化发展战略。着眼于机制创新,大力创新农业市场主体,实现农业企业化,逐步用企业竞争替代农户竞争。切实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整合现有品牌资源,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户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从而提高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逐步架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之间利益联结机制的桥梁。进一步健全农产品行业协会,不断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10年,全区农业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农业外向度、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大幅提高。

1、农业产业总值达到17亿元,年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年均增长13%以上。

2、做大做强六大主导产业,其中,蔬菜产业产值达到2.8亿元;水果产业产值达到3.5亿元;花卉苗木产业产值达到3.8亿元;畜禽产业产值4.1亿元;奶牛乳品业产值达到9亿元(奶牛业1亿元,乳品加工业8亿元);休闲观光产业产值1亿元。

3、培育各级农产品加工企业30家,其中国家农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3家,市级18家,主要农产品加工率提高到45%以上;整合、做强、做大、做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户率有明显提高。

4、培育一批农产品品牌,争创国家级绿色食品4个,省级著名商标称号4个,市级著名商标称号7个,培育一支专业购销队伍。

三、产业总体规划及布局

依据现有产业基础、农业生产条件及特色农业产业布局,“十一五”时期,全区重点发展六大优势产业。

(一)蔬菜产业

做好市区及集镇“放心菜”供应,丰富花色品种,扩大设施栽培面积,提升蔬菜产业层次。

1、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建设面向金华市区和全国大中城市市场的城郊型蔬菜产业带,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药肥,增加品种花色,大力推广新品种、设施栽培模式、新型设施材料及高效节水灌溉等生产技术。一是大力实施放心菜工程,加快病虫无公害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确保蔬菜安全;二是优化蔬菜栽培方式,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反季节蔬菜,积极推广蔬菜新品种;三是抓好一批规模连片的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四是抓好基地与龙头企业或专业组织的协作,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建基地,加大蔬菜加工率。

2、发展目标:稳定蔬菜面积5000公顷,在多湖、曹宅建立连片百亩以上蔬菜设施栽培示范基地。发展近郊型观光蔬菜产业。培育1~2家销售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骨干企业,培育蔬菜专业协会、合作社5家,扩建1个蔬菜产地批发市场。

3、区域布局:重点发展距市区较近的多湖、东孝、赤松、澧浦、江东、岭下和靠近义乌的孝顺和傅村等镇乡(街道)的无公害蔬菜。主要发展茄子、番茄等茄果类,以马铃薯为主的根茎类,以芹菜为主的叶菜类蔬菜。

(二)水果产业

利用“中国源东白桃之乡”、“中国藤稔葡萄之乡”、“中国草莓之乡”三块水果金字招牌,进一步将水果产业的品牌优势真正转化为商品经济优势。

1、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做大做强葡萄、草莓等特色优势水果,发展白桃等效益较好小水果,强化地区品种优势,推广配套的标准化、设施化生产技术,建立高标准、高要求和高产业的标准化示范基地,提高种植户的生产技术水平,将生产、销售、加工等环节联为一体。葡萄:提高早、晚熟葡萄比例,扩大欧亚种种植面积,大力推广设施栽培,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基地,培育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的名牌产品,加快产品保鲜、后续加工等技术研究。白桃:建立精品白桃生产基地,争取“洞源”白桃品牌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草莓:加快品种技术研发,克服连作障碍,加强无公害生产技术研究,拓宽营销思路,积极拓展市场空间。柑桔:优化品种结构,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引导柑橘种植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转变,积极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实现产销一体化,彻底改变柑桔品质低、效益低的局面。特色水果:采用优良品种和科学栽培,注重提升品质,依托市场,抓住强势销售品种,做好营销。加大扶持力度,拓宽现有区域布局,如扩大源东白桃、江东草莓的辐射范围,实现品牌资源共享。

2、发展目标:争取有1个水果品牌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基地通过国家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验收,商标获省市著名商标。优质、无污染绿色食品型葡萄产业带面积发展到1333公顷,扶持1~2个葡萄产业民营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桃种植面积发展到800公顷,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467公顷,精品源东白桃生产基地100公顷。草莓基地发展到333公顷。

3、区域布局:草莓生产以江东镇,葡萄生产以塘雅镇、孝顺镇,桃生产以源东乡为重点,分别向周边镇乡扩散,形成区域化生产格局。

(三)畜禽产业

发挥畜禽生产、销售的现有基础和有利条件,走规模化集约化、环保化的发展之路,推动畜禽业上档次、上规模。

1、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加强畜禽产业发展的规划布局与协调,切实解决畜禽产业发展中日益突出的人畜争地的矛盾。一是要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多湖、东孝、赤松及金东经济开发区畜禽业走园区化发展战略。二是建立健全良种繁育、疫病防治、饲料生产、科技推广、信息交流等五大体系,为畜禽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三是着重突破畜产品加工瓶颈,以培育龙头加工企业为工作重点,以品牌占领市场,提升畜产品竞争力。四是提高畜禽业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使之成为既高产又高效的大产业。五是发展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和环境控制技术,降低面源污染,做好循环利用。

2、发展目标:家禽到2010年发展到700万羽,生猪发展到40万头。以曹宅现有的二个两万头规模猪场为中心,辐射至源东、付村再建立两个万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组建年出栏50万羽规模的养鸡场1个。培育以养猪、养鸡为主业的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个。

(四)花卉苗木产业

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品种结构调整步伐,依托仙桥花木城、苗交会等平台打开销售市场,发挥和提升大(古)树移植、滞销品种改接和佛手产业(加工)水平技术。

1、发展方向与主要任务:准确把握全国苗木市场的发展趋势,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优化品种和产品结构,积极拓展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进一步强化产业组织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一是优化品种结构,加强乡土花木品种的开发,重点加强苗木中的特色名优品种开发,树立品牌,促进其产业化发展。二是积极开发桂花等品种精深加工技术,提升商品性。提高风险意识,加强技术培训,避免盲目跟风生产。三是建立和完善花卉苗木标准体系,实现提质增效。四是大力培育发展营销队伍,组建苗木产销协会,建立网上交易平台,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切实解决销路问题。

2、发展目标:稳定花卉苗木盆景产业面积4000公顷左右。澧浦镇(包括塘雅镇含香、孝顺镇沿义乌江一带)以发展绿化苗为主,重点发展香樟、桂花、红花檵木等乡土树种;曹宅镇以发展盆景树桩为主,提升科技含量,扩大生产规模和花色品种,向出口方向发展;赤松镇依托浙江森禾种业的种苗培育技术、锦林佛手的无土栽培技术,以花木城交易为平台,扩大观赏花卉的栽培面积。

3、区域布局:以义乌江沿岸的澧浦镇、孝顺镇和塘雅镇、赤松镇部分村为重点,积极引导农民沿金义快速通道、03省道两侧发展绿化苗木产业带。

(五)奶牛乳品业

规范奶牛养殖小区,加强疫病防治,提升奶业质量,实施奶牛保险,降低养牛风险,做大做强乳制品产业。

1、发展方向与主要任务:积极进行品种改良,推进规模化饲养、提高集约化水平。开发饲料饲草资源,建立一批生态绿色型奶牛饲养示范基地。积极引导奶牛场、农户和乳品加工企业之间走向紧密的联合,建立完善“互利合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机制。一是逐步设立奶牛养殖风险基金和发展奶牛贷款担保基金;二是加快奶牛品种改良;三是加快规模奶牛养殖小区建设;四是加强防疫检疫和技术培训;五是发展相配套的牧草基地;六是加强鲜奶质量管理;七是发展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和环境控制技术,降低面源污染,做好循环利用。

2、发展目标:2010年稳定奶牛年存栏数1.2万头,鲜奶产量从3.65万吨增长到5.9万吨。规模养殖量从2005年的6000头增加到2010年的9000头,规模养殖率从50%上升到75%。

3、区域布局:在空间布局上进行调整,二环以内的多湖、东孝、赤松三地奶牛场逐步搬迁,对水源保护地实行禁养;曹宅、澧浦、岭下、江东等地可加快发展,辐射至塘雅;孝顺、付村等地有控制地发展,积极引导养殖户、企业共建养殖小区,大力推进生态型养殖小区建设。

(六)休闲观光农业

注重特色和多样性,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整合资源,合理布局,实行全区一盘棋,做大、做精、做强休闲观光农业,推动休闲观光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发展方向与主要任务:充分利用历史文化与人文文化以及黄大仙祖宫、大佛寺、积道山等自然风光,结合苗木长廊、佛手生态园、白桃园以及独特的庭院经济等优势,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型。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二是把发挥休闲旅游优势与发展农业产业化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推动、带动作用。三是把建设休闲旅游设施与推进村庄整治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结合,加快完善农家乐休闲旅游业配套设施建设。四是把鼓励农民多形式、多层次、多方法,投资创业与吸引外资有机结合,努力加快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原动力和规模档次提升。五是把坚持市场运作与强化管理,创品牌意识有机结合,切实保障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2、发展目标:规模发展各具特色的星级农家乐、特色村50家,建成苗木、佛手、白桃、梨及草莓等生态园5个,建成庭院经济生态村2~5个,争取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以上,营业收入达1亿元。做好观光纪念品的开发,提升农产品作为礼品的附加功能和附加值。

3、区域布局:以澧浦的苗木长廊为主线,结合大佛寺名胜区、积道山风景区、琐园古建筑群、慧明岩风景区,充分挖掘和进一步提升文化底蕴,发展旅游产业;以赤松黄大仙祖宫热门旅游为依托,发展赤松佛手母本园、生态园。游黄大仙祖宫,到佛手园观赏赤松特有的佛手;源东初夏有白桃,秋有柑桔,空气清新,根据花季赏花、果季采果的思路,可发展季节性的双休休闲热线。

四、保障措施

(一)大力推进农业“五大”体系建设,提高特色产业发展层次。

围绕绿色特色农业发展,健全农业“五大”体系,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一是特色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不断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形成六大优势产业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体系。二是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加快特色优势产业的农业标准的修订和实施,建立从检测站到基地快速检测点的立体检测网络。积极推行农产品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原产地标识认证,使标识管理与市场准入相结合。三是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体系。大力实施清洁化生产,做好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抓好绿色生态示范基地建设、土壤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畜禽生态养殖工程建设等。四是农业和农村安全体系。加强动物防疫、植物检疫和农作物病虫测报、自然灾害预报系统建设,提高预警、防疫和控制能力。五是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以农民信箱、农业信息网建设和科技培训为抓手,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全面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与农村中的渗透和应用。

(二)大力推进农业特色加工园区和区域块状经济建设,提高农业精深加工水平。

一是促进农业产业园的发展壮大。围绕特色产业因地制宜的发展特色加工小区,建好金东农业开发园区,使园区真正成为招商引资的窗口、产业集聚的平台和技术成果转化的基地。二是加大农业对外招商力度。充分利用特色生态农业品牌,吸引外地企业,特别是“长三角”地区知名大企业来金投资,鼓励本地工商企业投资农业,培育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三是大力实施强龙头兴农工程。进一步完善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的政策,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中资金、供地、供水、供电等要素的支持,解决好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提升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力。

(三)进一步加强政府指导服务功能,增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后劲。

加大政策对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倾斜,大力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及承包土地托管,对重点产业在制定土地利用规划等方面给予重点考虑。加大财政对特色农业的扶持力度,建立和完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制度,重点用于农业产业化经营、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机械化、技术创新和推广等。确保农业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每年的增幅高于同级财政支出的增长水平,重视农村和农业基础性建设,提高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快研究落实对农户和农业中小企业实行多种抵押担保形式,启动农业政策性保险工作,鼓励商业性保险机构开展农业保险业务,对畜禽、设施农业等开展农业保险,增强农业抵抗自然灾害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引入市场机制开拓农业资金筹措渠道。放宽农业基础设施投资领域,采取贴息、补助、税收等措施,发挥政府农业资金投入的导向作用,鼓励社会资本积极投资开发特色农业和建设农业基础设施。

(四)大力引进、推广、转化国内外先进技术、装备,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一是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交流合作,引进在农产品提高品质、深加工、储藏保鲜等方面能取得突破的技术。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创办农业研发机构,构建农业科技创新开发平台,承担农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产业化项目示范。支持院校与企业之间的科技合作,把企业培育成科技型企业,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二是加大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以“种子种苗工程、科技进村入户工程、科技推广提效工程、科技培训提质工程”四大工程为载体,加强节水灌溉、节本增效、无害化、标准化生产等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提高先进适用技术的覆盖率、到位率。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重大病虫无害化治理、水稻强化栽培及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治等技术,良种普及率达到98%以上、先进技术覆盖率达到95%以上。三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应用力度。

(五)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业产业化集聚度。

一是提升“劳动力培训转移工程”。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和“市场引导、主体参与、政府买单、部门服务”的原则,加大失地农民、急需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及预备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农民进城就业创业竞争力。二是大力实施来料加工富民等工程,力争农村劳动力年均以3%以上的速度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年均以1.5%以上的速度向城镇集聚。大力推进以土地使用权流转为重点的改革,积极推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和生产的集约化程度。

(六)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是提升金东农业整体素质,增强农业经济活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战略性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把农业产业的发展,放在农业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加强领导,统筹规划、有序发展。规划的实施要在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分管领导牵头,农办、发改、财政、农林、水务、国土、科技、供销、工商、环保等部门各司其职。各级各部门要根据本规划明确具体的工作目标,落实工作抓手和载体,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特别是在特色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重大基础建设和耕地保护等方面,必须加强协作,形成合力,保证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加强规划实施跟踪的评估和考核,加强对规划实施的考核工作,将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列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政绩考核内容,按年度制订考核指标、考核分值和奖罚措施。


扫一扫手机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