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务公开 | >> 专题专栏 | >> 疫情防控专区【已归档】 | >> 防疫服务信息 |
家住金华市区的林先生自5月份起开始出现心烦气躁,看到新冠肺炎病例又出现新增以后,开始担心这个担心那个,总觉得空气中到处是病毒不安全,害怕自己和家人得病,睡不着觉,注意力也集中不起来,十分痛苦,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市二院心理科就诊。
疫情不但带来健康的威胁,也给一些市民带来各种心理问题。
据了解,市二院的门诊人数比以往有所增加,像林先生这样的不在少数。耐心询问后,医生发现林先生是患上了焦虑障碍。
什么是焦虑障碍?
焦虑障碍是一种以广泛而持久的焦虑或反复发作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常伴有头昏心悸胸闷、呼吸困难、肌肉紧张、出汗尿频等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和运动性不安。
世界卫生组织(WHO)曾对包括我国在内的28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世界精神卫生调查及跨文化研究,我国年龄18~70周岁的人群中,焦虑障碍患病率为2.7%,广泛性焦虑障碍患病率为0.8%。
如何应对焦虑障碍?
焦虑障碍发病年龄通常较早,80%~90%在35岁以前发病,其发病高峰年龄为10~25岁。那么针对焦虑障碍,我们怎么自我治疗呢?心理科主治医生黄惠舜这样说:
一、纠正错误的认知。增加对疾病的知识宣教,告知其疫情是天灾,不可避免,但预防是可控的。我们只要预防到位,可以有效地隔离病毒,不必过分担心。
二、转移注意力。可以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换一种心情,也可以与朋友进行一些健身项目等。
三、掌握正确的放松方法。多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瑜伽、泡热水脚、听轻音乐等,让紧张的肌肉放松下来,缓解焦虑的情绪。
四、保证充足的睡眠,足够的睡眠可以放松身心,减轻焦虑。
五、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多对自己进行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冥想,用正确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六、向专业机构寻求帮助,必要时可向专业机构进行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