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科技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统筹推进新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部署,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深刻领会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构想,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争当“六事”干部、不忘初心使命、扛起责任担当,在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中贡献强大科技力量。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强化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1.培育创新主体。组建科技服务团,开展科技“三服务”工作,局领导班子组织大院名校专家带队走访。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5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26家、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45家、市级以上创新载体2家、省级企业研究院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11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47家、市级孵化器3家、市级众创空间1家、星创天地2家。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幅12.2%。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5.2%。技术交易总额5.38亿元。已发放科技创新券2657万元,使用692万元,居全市前列。发明专利产业化项目完成46项。
2.做实R&D归集上报。2019年,我区社会R&D经费支出5.54亿元,比上年增长17.9%;研发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相当于GDP的比重的2.24%,比上年降低0.1个百分点。今年,针对专班工作要求,我局联合科技服务机构分成4个工作小组,对全区所有规上企业进行上门走访,实行“一对一”精准服务,充分挖掘R&D经费数据,补齐研发费用归集短板。今年我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归集总数6.98亿元,同比增长19.1%。
3.探索企业标准化建设。走好标准化强企之路,增强标准有效供给。全国电动工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我区金顺工具召开,金顺工具主导《电喷枪》国际标准的制定,这是我区、我市第一次主导国际标准制定,也是我国电动工具行业第一次主导国际标准制定。
(二)强化区域协同创新,打造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1.推进花卉苗木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11月份,成功申报为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创建单位。投资1100万元的服务大厅已在苗木交易会前正式投入使用,投资1.1亿元的综合体大楼已进入土地挂牌流程,明年启动建设。根据《金华花卉苗木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规划》要求,20个子项目已以文件形式分解到各责任部门主导推进。多次组织部门和苗木城有限公司赴宿迁、丽水、磐安等地考察,引进润生苔藓、易森景观等设计施工类企业10家;与宿迁苗木协会合作,初步培育、引进直播类电商21家,并与邮政、申通等物流企业达成战略合作,降低物流成本。12月初,市科技局组织开展对全市15家市级综合体进行绩效评价,金东花卉苗木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评价结果为优秀,获优秀评价的全市仅2家。
2.推动科创飞地建设。深度融入G60科创走廊,依托先进地区资源优势,积极探索“飞地”经济新型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进一步完善《金东区产业创新飞地园区管理办法(修订稿)》。在上海、杭州建立了2个科创飞地。其中长三角G60金华(上海)科创中心正式启动,我区3家企业首批入驻。建设金东(杭州)科创中心,租用杭州普得莱(浙江)商业管理有限公司8000平方米物业并委托杭州顺欣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运营管理,用于我区企业在杭研发需求,吸引区外科技型企业注册金东。目前在整体装修及项目招商中,我区金锅等3家企业已签订入驻协议。
3.积极申报省级创新平台项目。通过前期努力,特别是区领导的重视和指导,今年我区省级项目争创工作成果颇丰。平台类有省级现代花卉苗木产业服务综合体、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已经申报成功,我区列入第三批浙江省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建设名单。项目类有大维高新申报的“高能效高压放电电源的负荷主动匹配技术与产业化应用”项目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是我市唯一一个一等奖。此外,还分别荣获了科技进步二等奖1个、国家级行业协会特等奖1个、省科技发明择优委托项目1个、列入省重点研发计划2个。其中大维高新申报的“火化机烟气超低排放治理设备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列入择优委托项目,预计可获700万左右省财政资金补助。
4.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强力推进“招院引所”工作,破解人才支撑难题。今年新增4家院士专家工作站,新增数量位居全市第一。“浙江昀丰”与西安交通大学前沿科学技术教授、领军人才王洪签署协议,双方在LED半导体材料成形、加工生产线关键设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上进行深入合作。“金华苗地苗知”聘请农业农村部农药残留官方评议专家、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得者金茂俊为企业首席专家,双方将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并进行农残检测相关技术标准及应用研究。“金华恒安害虫消杀”与国家杰出青年科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学新签署协议,致力于合作开发红火蚁防控技术和产品的研究。“浙江普莱得电器”成功创建“金华市海外院士工作站”,是我区第2家海外院士工作站。普莱得将与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所长、乌克兰国立技术大学能源系主任哈勒托夫教授签署了协议,双方将在高性能电动钉枪系列产品研发、出风口温度均匀分布的热风枪系列产品研发、高压力高流量雾化均匀的喷枪系列产品研发等项目上进行深入合作。
(三)统筹整合要素资源,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1.助推“百博入企”。推行柔性引才聚集智力资源,巧借“百博入企”赋能经济发展。共新征集16个院校的27位博士专家入驻我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人数居全市首位。举办了“才涌金义、智汇新区”金义新区(金东)博士论坛暨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论坛,白马实业等企业发布了15项技术难题需求榜单,西安交大等10所高校发布了30项最新研究成果。《浙江金华金东区开展“百博入企”行动,企业解难题,成果巧落地》被《人民日报》9月7日刊登。
2.推进校企合作。承办第19届工科会“科技新浙商”走进金华暨金义新区“智造赋能,自贸未来”智能制造云享会。来自全省各地的40位科技新浙商,与我区20位企业家共聚金义,畅谈自贸区建设和企业合作前景。开展“揭榜挂帅”行动,为科技企业和人才“搭台子”“铺路子”“架梯子”。征集技术难题36项,技术难题已签约3项,签约金额180万元,达成合作意4项。针对我区电动工具企业一直存在电动工具注塑件白斑、电动产品振动噪音过大、各类油动力发动机排放问题严重等“卡脖子”行业难题,我区与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签订协议共建校企合作平台,引进专家帮助解决两个难题。
3.举行系列省级科技活动。承办第三届浙江中西部乡村振兴战略论坛暨金义新区(金东区)服务专场,50余位省级学会专家与300多位来自金衢丽三地的农业科技工作者齐聚我区,共谋浙江中西部乡村振兴大业。举行2020年第九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浙江赛区暨第七届浙江省“火炬杯”创新创业大赛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决赛,吸引众多人才、项目汇集金东,营造全区创新、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
4.坚持科普惠民。不断完善科普阵地,我区新增22家“科普e站”,总数达72家,包括社区15台、学校23台、医院7台、企事业单位14台、乡村13台,逐步推进全覆盖。在曙光小学成功举办2020年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
5.完善科技政策。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创新强区”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每年安排不少于10亿财政资金用于科技发展,为我区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目前,相关配套细则正在研究制定中。
6.聚焦队伍建设。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聚力决战决胜,争当‘六事’干部”主题实践活动,强化队伍管理,防控廉政风险。将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分层次有步骤、高标准高质量抓好传达贯彻工作,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
二、2021年工作计划
2021年,我局将坚持创新在我区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我区发展的战略支撑,不断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一)开展一项清零行动
引导全社会,特别是规上工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是推进所有科技创新举措的根本抓手,也是一项最重要的考核指标。据统计,目前我区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投入的占比仅为53.2%,对此,要在继续做大存量的基础上抓增量,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清零行动。主要举措:一是对各项科技扶持政策进行全面修编,出台实施细则,加大政策引导。科技口所有扶持性资金补助的前置条件是企业必须有研发投入。二是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加大企业研发项目信息系统的推广、辅导和应用。三是清零行动列入年终考核,将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建立每月通报制度,要求全区所有规上企业都有研发投入报表并对增长指标进行排名,全力提升R&D投入这一核心指标、短板指标。
(二)全力推进两个“翻番”
积极培育创新主体,开展分类指导、提档升级,从规上企业中挖掘和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扩大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范围,构建科技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的梯次培育机制,全力推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实现“翻番”。
(三)深入实施三大工程
1.实施省级创新平台打造工程。一是推进省级现代花卉苗木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按照规划目标,2022年完成创建任务。硬件上,明年争取在进口植物检疫场站和省园林博览会永久会址选址我区上有所作为,与省花卉苗木研究所共建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中心上有实质性突破。软件上,委托专业机构运营综合体,在人才培训、专业论坛、电商环境营造、综合体服务大厅服务功能上有质的提升。通过服务综合体打造,提升我区苗木产业的行业影响力,打造“金东花木”金字招牌,推动金华花卉苗木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二是推进省级水果花卉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加快金东水果、花卉苗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金东水果、花卉苗木产业的科技创新,做精做强金东水果和花卉产业。三是积极申报省级可持续发展示范区。我区提出的《“双循环”新格局下推进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课题与当前市、区两级全力推进的自贸区建设及省经信系统出台的加快数字贸易政策高度吻合。我局将继续主动沟通省、市上级部门和区行业主管部门,一是努力争取创建成功,二是在争创成功的基础上积极谋划省重大产业项目在我区落地。
2.实施政校企合作引才工程。一是深度融入科创走廊建设。依托金义科创廊道建设,推进金华科技城、创新城建设和招商,加快杭州、上海科创飞地建设和招商入驻,实现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规划对接、产业合作、平台共建和开放共享等方面的系统合作,重点在与国内名校共建高能级研究院上有新的突破。二是推动海外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持续推进瀚海控股与我区电动工具产业的深度合作,了解企业在产品设计、研发和制造过程中的需求,协助企业在海外对接关键技术资源,拓展海外市场。三是组团式开展百博入企。按四大传统产业细分为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车及配件、电动(园林)工具、光电、智能门(锁)、环保装备、食品、纺织、塑料产业组建博士服务团为企业提供服务,帮助我区企业增强内生动力。
3.推进国家高新区创建工程。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工作职责要求,以最新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20〕7号)为标准,按照市委市政府、市科技局的既定计划和工作要求,整合各方资源,全力配合,推进国家高新区创建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我局将继续深入谋划2021年科技创新工作,进一步谋划实施一批重大改革、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政策,战胜各种风险挑战,赢得大战大考,夺取伟大胜利的新成就!
金义新区(金东区)科学技术局
2020年12月30日
扫一扫手机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