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务公开 | >> 26项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 养老服务 | >> 养老服务行业管理信息 | >> 养老服务扶持补贴信息 |
医中有养 探索养老医疗“双驱动”路径
今年9月,多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中心进入试运行阶段,成为市区首家由乡镇(街道)级医疗机构举办的养老机构。
不同于目前常见的养老机构以养为干、以由合作护理机构提供医疗护理服务为枝的布局,多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中心以“医”为干,以“养”为枝。可以说,这是一家由医生和护士来运行的养老院。“运行团队由本院的专职医师、康复师和护士为核心成员,因此这里提供的生活照料服务也以老人的身心安全、健康为核心。”多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杨志辉介绍。
记者了解到,医养中心医养楼共具备设置40个康养床位和20个医疗床位的能力。在硬件方面,这里为所有床位配备医疗床,为肢体不遂的老人配备能够预防褥疮的专业气垫床,并正在增购卧式沐浴设备和专业康复器械仪器。医养楼与院区主楼以连廊相连,正常状态下封闭不互通,当老人有紧急情况,可以最快速度进行抢救,最大限度保障老人安全。在中心内,类似的设计细节还有不少。
“在日常服务方面,老人在接收入中心时会接受生活自理能力分级评测,由医护人员进行个性化定制。”多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中心负责人方小梅介绍,这些个性化内容包括日常护理计划和活动项目,比如中医药特色服务,他们会为老人们实施中医体质辨识,根据个体差异进行中药调理、中医适宜技术服务及手指操、八段锦、五禽戏等健康操保健。此外,入住专业养老机构的老人多数存在失能、半失能、自理能力不足等情况,医养中心在康复治疗方面更有针对性,进一步提高入住老人生活质量。
据悉,多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被列入省级基层医疗机构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试点单位。其医养中心试运行以来,设施和各项管理机制正陆续完善。同时,我区赤松、孝顺、澧浦等卫生院正在积极筹备增设民政部门备案制养老床位,扩大我区“医中有养”模式规模。据区卫健局公卫疾控科透露,计划至2022年底,全区医疗机构可增设养老床位150张。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区60岁及以上人口为8.42万人,占16.6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6.04万人,占11.91%,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比重上升幅度分别提高了0.96个和1.5个百分点。
面对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的趋势,如何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是当下热议的话题。近年来,我区围绕如何突破养老服务中的优质医疗服务供给这一瓶颈,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多样医养结合模式。2020年,我区先后出台《推进健康金东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和《关于进一步促进金东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十二项措施》,给予医养结合工作有力政策支持。通过不断探索,我区正推动养老事业中的医与养双向结合,呈现出医中有养、养中有医的新面貌。
养中有医 完善养老医疗“邻里”路径
为打造需求面更广的居家养老,近年来,区卫健局采取多项举措让健康服务入村入户,深入更基层。
首先采取的措施是全域化、规范化布局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包括“健康驿站”。“目前,我区已建成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共214家,‘健康驿站’54家。全区所有乡镇(社区)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与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签订合作协议,通过以每周、每旬、每月、每季、每半年、每年为周期开展‘六个一’健康服务,不断便利化居家养老中的医疗服务获取。”区卫健局公卫疾控科科长潘晓说。
自去年以来,在部分有条件的村(社区),我区还采用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与村卫生室邻里共建的模式,把健康服务“搬”入人流量更大、老人更常去的地方。目前,澧浦镇下宅村、塘雅镇前蒋村、江东雅湖村等12个村,将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健康小屋与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进行结构布局、设备配置和服务功能深入融合。医务人员长期坐诊,定点开展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诊疗。
与此同时,为方便居家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老人就医,缓解老人看病难、住院不方便的压力,家庭病床的建床、查床、护理等医疗服务也被持续推广。作为更偏普惠性的医养结合方案,家庭病床的建床费、巡诊费和治疗费均已纳入医保政策。去年,我区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金东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十二项措施》,并对建床补贴进行升级。今年以来,我区家庭病床服务新增病床67张。
同时,对于日均床位使用数在50张以下的敬老院,有关乡镇卫生院与之签订合作协议,推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养老院,通过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上门提供健康管理、健康体检、保健咨询、慢病防控等举措进行兜底性的“医、养、护一体化”服务。
“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是养老医疗‘邻里’路径所追求的宗旨。”潘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