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组织机构 >> 政府部门 >> 区市场监管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 信息索引号:

    11330703307522110T/2021-46235

  • 审核程序:

    单位审核公开

  • 发布机构:

    区市场监管局

  • 发文字号:

  • 发布日期:

    2021-03-04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金东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 2021-03-04 15:26 信息来源: 区市场监管局 访问次数: 字体:[ ]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一是慎重如实,抓好疫情防控。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区市场监管局闻令而动,担当履职,打赢了疫情防控狙击战。一是守住市场大门,指导农贸市场、商超、餐饮店落实疫情防控举措,做到“四个一律”“三个到位”。二是做好药店疫情防控和购药信息监测登记报告,发挥岗哨作用。三是开通应急审批绿色通道,全力保障防疫物资供应。四是开展进口冷链食品物防闭环管理,做到全受控、无遗漏,第三方集中监管仓成功阻断了1起阳性食品传播风险,得到市委批示肯定表扬。五是加强以口罩为重点的防疫物资质量监管,保障防疫物资安全。六是查处涉疫产品违法案件,维护市场秩序。

二是全员参与,开展文明城市创建。2020年是金华市三年文明城市创建的收官之年,面对文明城市创建收官之战,区市场监管局全员参与、全力以赴,打赢了文明城市创建荣誉战。一是对标国测考评标准,落实网格责任,做到每个点位都有人员负责,每位干部都负责具体点位,全面排查督促整改,在国测、省测期间基本实现不失分、得高分的创建目标。二是落实一场五方长效管理机制,市场及周边环境有效提升。三是实施市场改造提升项目,建成4个市级文明示范市场、6个区级文明示范市场,4家市场获评市精品市场,农贸市场设施环境明显改善。四是开展小餐饮专项整治,建设特色餐饮示范街区,餐饮行业整体形象改善明显。五是开展社区共建志愿服务,共建新时代文明金华。

三是把握标准,抓好两直补助。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两直”资金补助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度高,区市场监管局加班加点、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两直”资金补助发放。一是成立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开展政策培训、把握政策标准、做好政策解释。二是核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两张清单”,按期完成三批核查清单工作任务,共核查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13000余户,确定补助对象6827户。三是做好纾困资金发放工作,发放补助资金6477.6万元,由于大家工作做得细、做的实,发放过程平稳有序,没有出现越级上访的事件。

四是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生态。区市场监管局贯彻落实区委打造营商生态最优区的重要部署,大力推进商事登记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一是扎实推进企业“一件事”改革,在全市率先完成民宿开办等20项涉企证照联办事项改革。二是推行企业开办“智能审”,实现企业自主申报、自动审批、自由领照,企业开办更加便利。三是实行企业开办首套公章刻制政府买单,进一步降低企业开办成本。四是积极向上争取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权限,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更加便捷。通过系列改革,营商生态进一步优化,全年市场主体、企业、个体工商户存量增速均位居全市第一。

五是倾心倾力,抓好惠企服务。面对疫情对市场主体造成的困难和影响,区市场监管局主动作为,尽己所能,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一是抓好质量升级,指导帮扶新增市政府质量奖企业1家、提名奖企业2家,获奖数量位居全市第一。二是加强品牌培育指导,新增“品字标浙江制造”团体标准7项、“品字标”认证企业7家,金年火腿获批全省首批“品字标浙江农产”品牌企业。三是推动商标品牌战略,完成智能家居协会集体商标区域公共品牌申报,获浙江省商标品牌战略示范区。四是加强知识产权培育,新增PCT国际专利申请量22件,发明专利授权量148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4.70件。

六是用心用情,抓好民生实事。区市场监管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完成送药上山进岛便民服务点扩面3个,建成24小时“网订店送”药房4个,培育发展放心消费单位2568家,建成万达放心消费街区,建成城乡放心农贸市场3个,改造农村家宴放心厨房7家,建成中小学和等级幼儿园“阳光厨房”34家。二是完成的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系统建设,将全区所有学校、幼儿园、乡镇敬老院食堂及居家养老服务配送点纳入系统,实现由“人防”向“物防”“技防”转变,食品安全监管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七是从严从实,抓好“四大安全”。面对市场监管领域安全风险,区市场监管局竭尽全力,压实责任,守牢四大安全底线。一是筑牢食品安全防护网,全力整治食品安全风险隐患,食品安全监管更加扎实,全年抽检食品2093批次,每千人抽样6.1批次,查办食品违法案件66件,赤松所查处的华益生物食品违法案件列入全省食品安全典型案例。二是保障用药用械用化安全,组织开展疫苗、高风险医疗器等专项整治,药品安全监管更加规范。三是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探索电梯监管和服务综合新模式,推进安全分类评价与重大风险隐患日志管理,特种设备监管更加科学。四是严管区域产品质量风险,开展防疫物品、危险化学品及包装物容器等专项整治,产品质量安全更有保障。

八是敢于亮剑,抓好监管执法。区市场监管局依法履职,优化监管,维护公平有序竞争的市场秩序。一是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深化跨部门联合检查,实行“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二是完善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对守信企业“不举不查,无事不扰”,对失信企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三是做好消费投诉处理工作,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全年处理投诉举报7362件。四是加强重点领域执法,查办各类案件166件,孝顺所、傅村所和执法大队查处的假冒“美鑫”牌防护口罩案件入选省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

二、2021年工作思路

(一)推动营商生态新突破

一是深化商事登记改革。力争实现商事登记确认制改革试点在金东自贸区内开展,通过商事估计确认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使自贸区内营商环境更优化,企业办事更便捷。推动募集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和非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权限下放,实现自贸区内全类型市场主体登记权限全覆盖。开展自贸区企业名称标注标识工作,实现自贸区内主体增量可控可查,凸显自贸区地域新特色、新形象。

二是构建事中事后信用监管机制。构建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监管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积极应用信用风险分类结果,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对不同信用风险等级的市场主体采取不同的抽查比例和频次,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重点监管等与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有机结合,有效实施分级分类监管,提升监管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

三是建立行政处罚三张清单制度。探索在自贸区金义片区建立不予处罚清单、可以从轻或减轻清单、应当从轻或减轻清单等三张清单制度。推行“轻微违法行为首次不罚或减轻处罚”政策,对一些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案件,经批评教育,当事人自愿承诺及时纠正或在约定时间内纠正,则免予或减轻行政处罚,转而采取提示、警告、信用公示等措施,构建宽松包容的市场环境。

四是深化执法体制改革。实施“实战提能”和“强队砺剑”工程,开展打击无合法来源进口商品、打击食品药品违法行为、特种设备安全、产品质量、网络市场、保护消费等领域综合执法行动,查处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大案要案,建成执法能手队伍。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查办一批有影响力的知识产权案件,切实为我区推进“两个高水平”建设营造公平有序、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推动服务创新新突破

一是深化质量提升行动。发布并组织实施《金东区质量强区“十四五”规划》,鼓励企业争创各级政府质量奖。健全“品字标”品牌梯度培育体系,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品字标”品牌认证。深入推进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和质量信得过班组活动,引导企业导入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全年新增“品字标”企业3家以上,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8家以上。

二是实施“标准化+”行动。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全力支持金华市金顺工具有限公司参与《电喷枪》国际标准制定工作。持续推进对标达标提升工作,组织开展标准化统计监测,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参与市级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全年新增“浙江制造”标准5项以上,规上制造业企业标准化统计监测实现100%。

三是强化知识产权培育。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与运营,探索地理标志与专利、商标等多类型知识产权协同运用支撑产业创新发展机制,推进浙江省知识产权示范区工作。全年新建品牌指导服务站1个,培育区域公共品牌1个,新增注册商标3600件以上、驰名商标申报1个、PCT专利申请12件以上、发明专利授权150件以上、知识产权贯标企业3家以上、专利执法办案1件以上。

(三)推动民生领域新突破

一是落实疫情防控。落实常态化防控任务,守好市场、药店、餐饮等关键点位,做好防疫物资、疫苗等质量安全和价格市场秩序监管。重点抓好进口冷链食品物防工作,建立健全冷链食品物防工作预防准备和应急处置等机制,发挥第三方集中监管仓功能,完善“浙冷链”追溯管理,构筑“全受控、无遗漏”进口冷链食品物防闭环。

二是推进民生实事项目。推进食品安全智慧监管项目扩面,拟新增农村家宴放心厨房、部分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重点冷库等100家左右单位纳入智慧监管系统。实施食品抽检分离改革,实现食品抽检全过程“背靠背”,提高抽检监测工作质量。制推进24小时“网订店送”药房扩面2家,建设民生药事服务站3家,保障群众合理用药用械和健康生活。

三是打造放心消费环境。落实市场“五化”改造和提升发展任务,完成金华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任务,改善乡村农贸市场的整体面貌,放心农贸市场新创1家、续创4家,星级市场新创1家、续创2家。实施放心消费提质扩面,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和产业特色,积极推进放心消费在产品、服务领域的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巩固提升放心消费建设成果。

四是加强计量认证保障。实施“放心计量”行动,加强对眼镜制配场所、集贸市场、综合用能服务站、医疗卫生机构及“民用三表”、压力仪表等消费医疗重点行业的计量监管。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加强对节能节水产品、能效水效符合性、能源计量的监督管理。开展检验检测机构、强制性产品和有机产品认证领域双随机抽查,其中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实现100%全覆盖。

(四)推动安全监管新突破

一是推进食品安全综合治理。加强基层食安办建设,实现全区乡镇(街道)食安办三星级标准全覆盖;实施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红黑榜”,规范小餐饮经营行为;加强对餐饮聚集区的行政指导,打造2个“阳光餐饮”综合体(街区);开展食品生产企业全覆盖检查,实现名特优小作坊和亮化达标小微食品生产企业“5S”现场管理模式实施率达100%。

二是提升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推动特种设备安全全周期监管“一件事”改革,完善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推进电梯安全监管改革,做好省改进电梯维护保养模式和调整电梯检验检测方式试点工作,全面推进电梯按需维保新模式,推行电梯检验、检测调整试点。

三是筑牢药械化安全防线。探索引进药械化第三方测评企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相对简单的检查环节进行外包,辅助完成辖区内药械化监管对象的安全排查工作,加强风险管控。开展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专项检查,监督抽检量不少于155批次,制作中药饮片标本展示柜,增强中药饮片真伪鉴别能力。

四是坚守产品质量安全底线。认真抓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工作,加强获证企业事中事后监管,对告知承诺新获证企业实地检查100%覆盖。落实日常检查、巡查及回访工作,年内对获证企业检查、巡查全覆盖,对其它获证企业实地检查完成总数不少于20%。开展重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量不少于100批次,对不少于1个区域块状产业开展产品质量风险排查整治。

 

扫一扫手机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