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 信息索引号:

    330703000000/2003-51114

  • 审核程序:

    单位审核公开

  • 发布机构:

    金义新区(金东区)

  • 发文字号:

  • 发布日期:

    2021-05-18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2003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 2021-05-18 15:19 信息来源: 金义新区(金东区) 访问次数: 字体:[ ]

金东区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文件(1

 

 

2003326日在金华市金东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金东区人民政府区长  朱恒钱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金东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2年政府工作回顾

 

2002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以“6162”创业工程为抓手,大力实施“工业强区、开放带动、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战略,弘扬“团结拼搏、苦干实干,与时俱进、创新创业”的金东精神,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各项重点工作、重点工程和重点实事顺利完成,经济社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2.5亿元,同比增长1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7.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4亿元,分别增长6%15.1%12.1%;完成工农业总产值80.3亿元,增长15%,其中工业产值 68.7亿元、农业产值11.6亿元,分别增长16.4%5.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8亿元,增长9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亿元,增长15.6%;实现财政总收入15777万元,增长33%,其中区级财政收入4246万元,增长25%;区财政支出18180万元,增长45%;农民人均纯收入4080元,增长6.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6‰。

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规划编制成效明显,制定了金东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纲要》,明确了四镇”的发展布局,基本完成了全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镇等级规划、城镇发展模式规划和交通、水利、科技、教育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金东新区首期6.5平方公里控制性详规已市政府批准实施,二期10.5平方公里控制性详规及给排水、供电通讯、燃气等专项规划已通过;金三角区域规划正在编制;孝顺、傅村、澧浦3个镇的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正在编制,4个试点中心村建设规划已经区政府批准实施,150个村初步规划设计方案已完成;赤松山景区14.4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和1.2平方公里控制性详规大佛寺风景区总及游人接待次中心修建性详规已通过评审。新区建设快速推进,新区城市雏形即将形成,累计征地6000多亩,完成拆迁10万平方米,王坦、泉源两村整体搬迁安置地块已经落实并着手新居建设,东关口改造工程拆迁工作已经完成;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资金3.4亿元,已拉开4平方公里的路网框架,开工建设道路66万平方米,李渔东路已竣工通车,配套工程正在进行,跨义乌江永济桥、康济桥已开工建设,首期2.5公里城防工程主体部分全部完工,二期工程5.5公里已开工建设,区行政中心大楼主体工程、施光南音乐广场即将投入使用,艾青文化公园已开工建设;20家公建单位落户新区,其中8家已进场施工,金华一中、金东高级中学已奠基;出让土地540亩,合同引进资金3.83亿元,其中外资1269.6万美元。中心镇、中心村建设力度加大,完成了集镇基础设施项目50多个,中心镇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商住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4个中心村建设试点工作进展顺利,10个旧村改造示范点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部分村已开工建设。市场建设步伐加快,仙桥花木城即将投入运营;金华汽车城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30个单元招商获得成功;浙中畜禽交易市场新的交易区已投入使用。交通建设取得新进展,《金东区城乡一体化公路网规划》已经区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甬金高速公路、东二环线、金义南线已开工,330国道改造工程完成了初步设计;县乡公路改造完成35公里,孝顺溪边金大桥建成通车。建设管理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建设工程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在建工程得到有效管理农民违章建房的查处初见成效,违法建设行为得到遏制;市区街景立面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乡镇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孝顺镇被评为市级卫生先进镇,曹宅镇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整治试点通过市级验收,并被列入省首批示范工程项目,源东乡正在创建生态示范乡;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加大,部分治污不力的企业被依法关停;我区被授予“全国自来水普及先进单位”称号。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园区建设稳步推进,修编完善了金三角工业园、金东综合开发园和塘雅、岭下、江东等乡镇特色工业小区规划,规划档次得到进一步提高;建立了工业园区管理办公室,出台了园区建设考核奖励办法,加强了对园区建设的规划、管理和考核;全区工业园区(小区)新开发7225亩,基础设施投入1.81亿元,新引进企业146家,完成固定资产投入3.59亿元,新竣工企业40家,在建企业95家,“无水港”一期工程基本完工,并投入正式运行,“保税仓库”已奠基。扶优扶强力度加大,华丰、李子园等8家企业列入市区32家优势企业行列。技术改造步伐加快,新批技改项目53个,技改总投入2.89亿元,其中李子园、华丰、金岭、又一喜等4个项目被列入市级以上重点技改项目,20家企业通过ISO9000系列质量体系认证;企业技术创新成效明显,6家企业被确认为市级高新技术企业,东方精工的激光水平尺被确认为省级高新技术产品,50个项目被列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其中东精公司的激光水平尺项目被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3个项目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10个项目列入省级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5个项目列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获得国家授权专利57项,长弓、天球分获省、市专利示范企业称号。企业创牌意识增强,“李子园”牛奶荣获省级名牌产品,新增市级名牌产品4只;“李子园”、“又一喜”荣获省“著名商标”,新增市级知名商标1只。来料加工进一步发展,全区有325个行政村、9800多户、1.8多万人参与了来料加工,年加工费收入达5700多万元,增长44%。企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认真开展为企业解难题活动,解决了一批久拖未决的老大难问题;完善企业办事全程代理制,开展代理员培训,提高了办事效率;成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缓解了企业贷款难问题;开展了知识产权培训等工作,帮助企业协调处理知识产权纠纷。

外资外贸取得突破。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制定了利用外资工作意见和招商引资责任制考核办法,明确了各乡镇(街道)、部门、单位的招商引资任务,出台了招商引资奖励办法,营造了全区上下共同参与招商引资的良好氛围;积极开展务实招商,组织到深圳、杭州等地召开经济发展介绍会和恳谈会,到韩国、日本、台湾进行宣传推介和经贸洽谈交流活动,组团参加了横店洽谈会、浙洽会等大型招商洽谈活动;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引进项目230个,实际到位区外资金8.2亿元,其中外资1008万美元,荣获市利用外资工作先进县(市、区)二等奖。外贸工作上了新台阶,认真落实扶持外贸政策,安排了241万元外贸发展贴息奖励资金;帮助企业申报自营进出口权,全区新增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8家、外贸公司2家;完成全社会出口交货值12.8亿元,增长28.1%,其中自营出口4995万美元,增长78.5%,增幅列全市第二位荣获市外贸出口工作综合奖铜奖。

农业产业化成效明显。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壮大,科技型、加工型、流通型和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得到重点扶持,李子园食品有限公司扩建、金华仙桥花木城建设、浙中畜禽交易市场扩建正在抓紧进行,市第二食品罐头厂被评为省级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示范基地建设步伐加快,初步建成李子园牧场、仙桥泰来养殖场等6个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基本完成了6个花卉苗木示范基地、3个万亩无公害(葡萄、蔬菜、毛芋)生产示范基地和2个特色农产品(佛手、草莓)示范基地建设,金华市高新科技植物园工厂化育苗基地项目已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品牌创建成效明显,广泛开展标准化生产工作,制定了无公害葡萄标准化生产文本,大力推行毛芋、白桃和佛手等3个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岭下毛芋、源东白桃标准化生产基地成功申报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多湖街道获得“中国南方奶牛之乡”称号,区果蔬产业协会注册了“月亮湾”商标,“洞源”白桃、岭下毛芋被评为省绿色农产品;我区农产品获得省农博会金奖2个、银奖3个、优质奖9个,获得市第二届水果精品展示会金奖7个,居全市第一。农民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成立了花卉苗木、果蔬、畜禽、多湖奶牛和源东白桃等5个产业协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15座电灌泵站技术改造已完成,6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部完工,钱塘江干堤加固、孝顺溪小流域治理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东溪水库扩建工程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金东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已完成编制。土地整理力度加大,完成土地整理3.64万亩,建成标准农田2.54万亩,改田造地2100亩。

改革力度继续加大。全区乡镇(街道)机构改革工作顺利完成,区机关各部门、直属事业机构工作职能已明确;积极稳妥地开展部分乡镇区划调整,仙桥镇、赤松乡合并为赤松镇,多湖镇、东孝乡改为街道,实现了平稳过渡;建立了以工作实绩为核心的公务员考核制度,规范了国家公务员非领导职务的考评任免。企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被列为全区重点改制的3家工业企业改制工作已基本完成;基层供销社改制全部完成,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全面推开;28家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制方案已制定,待市政府明确改制政策后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工作扎实推进,涉农价格收费公示制全面实行,村级财会委托代理工作已经启动,农村税费改革各项政策基本落实,全区农民年减负1225.8万元,农民人均负担从63.69元下降到20.24元,减负67%。财政改革不断深化,积极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建立了专项资金直拨制,认真落实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投入4426万元,加大对企业技改、外贸出口、农业发展、城镇建设、交通建设、水利建设和扶贫帮困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出台了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开展了乡镇财政财务管理专项检查,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管理和分配行为;健全国有资产管理营运体系,成立了区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和投资担保公司。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建立弱势群体帮扶体系,建立和完善了七大机制,按时足额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认真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严肃查处拖欠职工工资问题;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和结对帮扶活动。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积极争创市级科技进步先进乡镇,多湖、东孝已通过验收,源东乡成为市级科普示范乡;金东科技信息网、金东农网正式开通,行政中心局域网即将开通。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制定了《金东区人才引进和人才资源开发“十五”规划》,加大引才引智力度,引进各类人才400多名。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建立了基础教育发展资金,每年筹措500万元以上;认真抓好中小学危房改造,投入资金1500余万元,基本消除了近3万平方米的学校危房,新建校舍2.8万平方米,在建校舍1.2万平方米;加大学校布局调整力度,撤并小学7所,金东高级中学被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金东区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规划方案》已经区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实施;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荣获“小学数学尝试教学法全国先进推广区”称号,多湖通过省级教育强镇复检,塘雅成为省级教育强镇,曹宅和源东成为市级教育强乡镇,艾青中学晋升为省二级重点中学,多湖小学被评为省级示范性小学,百校上网工程已启动。大力推广农村卫生“多湖模式”,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35个,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环境得到改善,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检查建档率达80%,重点疾病患者管理率达85%。积极争创“东海明珠”工程,孝顺、曹宅、傅村、多湖获得市级“东海明珠”称号;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规范文化市场管理,繁荣和净化文化市场;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编制了艾青故居、施光南故居维修专项规划,对一批古建筑群、历史文物进行了维修,艾青故居一期维修工程完工。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积极开展学校体育达标和各类体育竞技活动,荣获市第十七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三名。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计生服务管理网络,计划生育各项指标全面达标,计划生育率达98.7%。高度重视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事业,认真做好对台、侨务、对外联络、外事、民族宗教、档案、地方志等工作。

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绝大多数村民委员会完成了换届选举,组织了对新任村委会主任的上岗培训,加强了村民议事中心建设,深化了政务、厂务和村务公开;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和答复满意率都达到100%。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教育,加强法制员业务培训,开展了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强企业信用工程建设,深入开展打假治劣活动;狠抓安全生产,开展了集贸市场、加油站、锅容管特普查整顿、道路交通安全和民用爆破器材等专项整治工作,全年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加大生猪定点屠宰场建设力度,加强定点屠宰稽查管理。积极推广“枫桥经验”,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坚持区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加强基层调解组织建设,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深入开展公安干警“驻村联户”活动,加强与“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斗争,开展“破案追逃”和“反盗抢、禁黄毒”专项行动,切实维护了社会政治稳定。重视全民国防教育,加强后备力量建设,圆满完成征兵任务,深入开展“双拥”活动和优抚安置工作。区法院被省高院荣记集体三等功。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对政府工作依法监督,政协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结果,是司法机关、党群部门和社会各界对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乡镇(街道)、部门和全区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区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建区以来,特别是2002年的工作,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以超常规速度,推进跨越式发展。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启示:

一是坚定不移地突出发展这个主题。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解决我区所有问题的根本出路也在于发展。实践证明,不发展就要落后,发展慢了也要落后。我们只有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才能有效地化解各种矛盾和困难,才能提高区域经济综合实力,才能在新一轮激烈竞争中取得主动。

二是坚定不移地实施四大战略。开放带动、工业化、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四大战略,是区委、区政府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后提出的,是抓好今后工作的重大战略举措。我们只有牢牢把握开放型经济这条生命线,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只有加快推进工业化,把发展工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只有大力推进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抓好“两区”建设和中心镇村建设,才能突出工作重点,把握发展大局,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是坚定不移地树立规划先行的理念。规划是建设和管理的龙头、纲领和依据,抓好规划就管住了龙头,抓住了要害。我们只有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系统编制规划,科学制定规划,严格执行规划,才能少走弯路,多出精品,提高建设水平。

四是坚定不移地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发展环境、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我们只有抢抓机遇,加大投入,坚持不懈地实施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成长性好、市场空间大的工程项目,才能夯实经济发展基础,筑好招商引资平台,拉动经济快速增长。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区域经济仍较薄弱,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不强;城市化水平较低,城乡一体化步伐不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招商引资“三率”不高,引进项目的质量和规模还有待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较低,农民收入增幅不大;深化改革、土地征用等方面引起的社会矛盾比较突出,维护社会稳定任务繁重等等。这些困难和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2003年政府工作目标和重点

 

200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抓机遇、抓培育、大投入、大手笔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区“三年见成效”的关键之年。理清今年政府工作思路,做好各项工作,首先要正确把握发展形势。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正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从国际形势看,世界经济出现复苏迹象,2002年世界经济增长达2.9%,高于上年的1.7%。从国内形势看,十六大的召开将掀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高潮,我国将继续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力地拉动经济增长,加入WTO的积极效应也将进一步显现。从长江三角洲和我省的发展态势看,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明显。从我市的发展看,金华正在加大建设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工作力度,2004年底市“二环”线的全面建成,市区132平方公里道路框架的形成,对加快我区城市化进程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双高速”的开通,使我区的区位交通优势逐步转化为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优势。从我区自身条件看,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产业支撑力进一步增强,特别是工业生产性投资的快速增长和合同利用外资的逐步到位,将对今后的经济发展产生强有力的拉动作用;今年市委、市政府对新区和工业园区放权,金东新区、金三角经济开发区的管理权限比照全省17个扩权县市,一步授权到位,更有利于我们加快发展。当然,国际经济仍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和供给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依然存在,区域竞争日趋激烈,我区经济发展与先进发达地区的差距仍然很大。为此,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紧紧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发挥各方面的潜力,千方百计战胜困难,进一步增强信心,奋发有为,以更高的目标要求、更实的工作措施,努力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

2003年区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市委四届九次、市政府第六次全体会议和区委一届四次全会精神,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按照“立足市区、接轨义乌,做大两头、激活中间,城乡一体、跨越发展”的思路,以“2461”创业工程为重要抓手,大力实施开放带动、工业化、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战略,进一步强基础、聚产业、增后劲、促发展,努力使金东经济社会步入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

2003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7亿元,同比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值6.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0.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9亿元,分别增长3.5%17%15%;完成工农业总产值92亿元,增长14.5%,其中工业产值 80亿元、农业产值12亿元,分别增长16.4%5.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5亿元,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亿元,增长15%;全社会出口交货值14.6亿元,增长14%;实现财政总收入17670万元,增长12%,其中区级财政收入4756万元,增长12 %;农民人均纯收入4300元,增长5%;计划生育率9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

2003年区政府将着力抓好40项重点工程,同时抓好以下10件重点实事:1、落实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2、落实弱势群体帮扶措施,逐步改善困难群众生活;3、探索失地农民保障机制,全力维护社会稳定;4、深入推广“多湖模式”,不断扩大覆盖面;5、大力发展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积极争创教育强镇和“东海明珠”工程;6、强化村庄规划建设,抓好中心村建设试点和旧村改造;7、抓好撤村建居工作,探索社区建设管理新路子;8、实施下山脱贫计划,开展下山脱贫试点;9、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大力整治社会风气;10、加强街景立面和环境卫生整治,优化居住环境。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以新区建设为龙头,加快城乡一体化。继续以规划为龙头,狠抓金东新区、金三角经济开发区和中心镇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提升城镇规划。以《金华市城市总体规划》、《金东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纲要》为指导,抓好各类规划的整合、修编和提升工作。金东新区以建设“世纪精品、绿水新城”为目标,完成50平方公里的规划整合和分区控制性详规的完善;金三角经济开发区以建设现代化工业城为目标,完成50平方公里的规划整合和分区控制性详规的修编以及物流中心规划编制。完成城乡一体化各专项规划及曹宅、澧浦、塘雅、江东—岭下4个卫星镇、36个中心村规划编制工作。

全面推进新区建设。金东新区要基本形成8平方公里路网框架,建成区面积达到3平方公里。环城东路、金瓯路拓宽工程,开元路、清照路建设全面开工,东关口改造基本完成,永济桥基本建成,康济桥完成桥梁、板面铺设,二期城防工程基本完成,排污干管工程全部竣工;金东综合开发园、仙桥分区加快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区行政中心大楼、艾青文化公园、施光南音乐广场建成使用,第一批公建单位全部开工建设,五星级宾馆、高级住宅区建设全面启动,商业文化娱乐中心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力争开工建设;仙桥花木城、金华汽车城首期工程建成使用。加大城市经营力度,提高市场化运作能力,吸引民间资金和外来资本参与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尝试开展市政基础设施市场化经营。坚持建管并举方针,建立城市长效管理体制。

加快金三角开发。金三角经济开发区要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亿元,开工建设道路30公里,完成10平方公里主干道及管网建设;完成5平方公里的“三线”迁改工作;启动日供水1.5万吨供水工程建设,力争投入运行;启动行政商务区建设,包装推介一批公建招商项目。

加大中心镇、中心村建设力度。加快培育中心镇、卫星镇,充分挖掘各自优势,明确开发定位,着力在规划修编、集镇建设、工业小区开发和农业产业化方面下大功夫,新开发面积2.5平方公里。加大中心村建设力度,继续抓好4个试点村建设,再选择若干个中心村重点帮扶指导,面上逐步推开。认真落实中心镇、中心村建设扶持政策,用好专项补助资金。抓好旧村改造和村庄整理工作。加大撤村建居力度,做好“村改居”工作。重视下山脱贫工作,开展下山脱贫试点。

抓好交通建设。市东二环和南二环、北二环线金东区段全面开工建设,金义南线完成路基工程的80%,甬金高速公路金东区段完成工程量的30%03省道按城市道路标准拓宽改造工程开工建设,330国道金东区段、双龙黄大仙祖宫与赤松宫连接线力争开工建设,金义中线做好开工前期准备,加快推进集镇到中心村和主干道连接线的道路建设,完成县乡公路改造30公里。积极探索交通产业化发展新路子。

(二)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加快提升工业化。继续按照“发展、扩张、集聚、提升”的工作思路,认真抓好工业经济。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全区工业园区(小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5亿元,新开发5平方公里,新引进企业200家,实现产值15亿元。进一步修编完善园区总体规划,编制好各专项规划和开发区块的控制性详规、修建性详规;突出抓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土地征迁平整、道路管网建设及设施配套,做大做强招商引资平台;进一步加快企业集聚,引导新办企业向园区集聚,积极支持技改扩建和资产嫁接重组企业向园区搬迁;进一步强化园区管理,加强跟踪落实,督促入园企业及早开工建设,尽快形成生产能力。金三角经济开发区工业地块新开发面积2平方公里,新引进企业50家,总投资6亿元,入园项目竣工投产率达到50%。金东综合园投入8000万元,完成2000亩土地平整和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对岭下、江东两镇区域进行规划整合,建立金南工业园区,实行分头开发。加快工业孵化区建设,建成标准厂房16万平方米,培育一批初创型企业。

继续扶优扶强。对全区强优骨干企业实行动态管理,重点培育经济实力较好、发展潜力较大、带动能力较强的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优势企业,并注重配套企业的发展,加快形成产业群。加大对规模企业、财政支柱企业的奖励力度,力争全区实现年销售收入超千万元企业50家,其中超5000万元的10家,超亿元的5家。鼓励企业创新机制,帮助企业拓宽筹融资渠道,充分发挥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的作用,缓解企业资金紧缺问题。实施名牌战略,争创省级名牌产品1只、市级名牌产品2只。

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企业档次和产品质量,全区完成技改总投入2.5亿元。抓好重点技改项目,进一步提高重点技改项目的水平和档次,争取列入市级以上重点技改项目6个。深入实施技术创新工程,认真抓好产学研联合,借助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引进项目、技术和智力。培育区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家,组织实施技术创新项目10项。

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加大行政推力,壮大经纪人队伍,充分发挥经纪人协会作用,组织开展业务对接活动,扩大来料加工业务范围,创新加工方式和经营方法。来料加工专业村增加到350个,户数突破1万户、人数突破2万人,年加工费收入突破6000万元。

(三)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继续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扩大对外开放,提高经济外向度。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完善考核奖励机制,充分调动全区上下的招商引资积极性,再掀多层次、全方位、新形式的招商引资热潮。以工业项目招商为重点,以国内周边发达地区和港澳、日本、韩国等国家、地区的客商,特别是大集团、大企业为主要目标,拓宽招商领域和招商渠道。加强宣传推介,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各类大型招商洽谈活动;十分注重以外引外、以商引商,大力推行网上招商、委托招商、小分队招商,积极探索市场化招商。引进区外资金8.2亿元,其中外资1500万美元,力争达到2000万美元。加强跟踪服务,加快项目推进速度,提高引进项目的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和竣工投产率。

做好外贸外经工作。积极培植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出口产品,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增强出口产品竞争力。加强外贸龙头企业的培育,新增外贸生产企业5家、外贸流通企业2家。积极帮助企业争取自营进出口权,壮大自营进出口队伍,并着力在提高企业用权率上有新突破,全年完成自营出口6500万美元,增长30%。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全区加工贸易占出口总量的比重力求达到10%。引导企业拓展进口渠道,大力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先进技术产品和紧缺原材料等,充分利用国际市场生产要素,提升企业技术装备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档次和竞争力。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建立加工基地和贸易机构,努力开辟劳务输出市场。

(四)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农业产业化。继续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全区效益农业加快发展。

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加大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扶持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发展,重点扶持做大李子园、又一喜、市第二罐头食品厂等农业龙头企业,培育仙桥花木城、浙中畜禽交易市场和塘雅葡萄市场等农业专业市场,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花之海有限公司等3家争创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浙中畜禽交易市场争创省级农业龙头企业。

加快农产品规模化经营。继续大力发展奶牛、花卉苗木、佛手、果蔬、畜禽等五大主导产业,着力抓好一批高标准、高档次、大规模的生产基地,加快实现经营规模化。重点抓好10个奶牛养殖基地建设,完善毛芋、佛手、草莓、葡萄、大白桃、蔬菜、柑桔改良、花卉苗木等基地建设,继续抓好3个万亩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培育一批特色农业基地、绿色农产品示范基地和出口创汇基地,提高我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抓好品牌建设。打造八大农业品牌,打响金东农产品“月亮湾”品牌,“金华山”牌佛手、“青岚”牌茶叶籽油争取省级著名商标。完成全区绿色农业发展规划编制,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品质,争创绿色农产品12个。抓好种子种苗工程,全面推进柑桔等农产品改良;积极引进高新科技成果,重点支持金华市高新科技植物园建设;健全农林技术服务网络,抓好农业精品园区农机化配套工程。培育做强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2家、现代农业示范基地8个、农村科技示范户100户。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花木、果蔬、畜禽等三大专业协会建设,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组织创新,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积极探索供销社为农服务路子,力争培育35个按市场机制运作、与农民利益紧密相连的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农产品销售队伍和网络建设,培育30个购销大户,不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启动“万名农民培训工程”,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在条件成熟的乡镇(街道),按照“自愿、有偿、依法、规范”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重点河道整治规划和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积极实施“千库保安工程”,抓好横塘等6座水库的除险加固和溪口水库标准化建设工作;开展“万里清水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完成钱塘江干堤加固3公里、小流域治理3公里、河道清理整治20公里;开展“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做好东溪水库扩建增容工程前期工作争取立项,做好长山垅水库扩建前期工作。超前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工作,加大土地整理和造地改田力度,完成土地整理3.4万亩,新增耕地3000多亩,造地改田1400亩,优质园地整治4000亩。

(五)以市场建设为重点,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继续抓好专业市场建设,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专业市场、旅游、信息、房地产业发展,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建设金三角现代物流中心,年内完成2平方公里物流中心的规划编制,并启动实施;基本完成公共型“保税仓库”一期工程建设,完成“无水港”一期建设并做好二期建设准备。

抓好专业市场建设。加快仙桥分区专业市场集群建设,金华汽车城一期工程投入运营,并启动二期项目;仙桥花木城一期工程完工投入使用;做好建材、家私等专业市场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

做大旅游业。主动参与以双龙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龙头的旅游网络建设,重点抓好赤松山、大佛寺景区开发,加大新景点开发力度,配合办好“国际黄大仙旅游节”。金东新区以施光南音乐广场、艾青文化公园、城防工程等文化、休闲景观,吸引居民、游客观光、休闲。积极开发农业生态旅游。

培育房地产业。金东新区以义乌江为主轴线,加快房地产开发,建设具有滨江特色的高品位住宅小区,打造“住在金东”的人居品牌。同时实施好中心镇、卫星镇的商住开发项目。

大力发展信息业。以建设“数字金东”为目标,抓好全区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实行统一规划,加强项目管理,加快信息化公用设施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以建立“三网一库”为目标,抓好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技能,鼓励企事业单位和农民参与“上网工程”,积极培育网上技术市场,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

(六)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优化体制环境。继续深化各项改革,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新的管理体制,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创新发展机制。按照市委、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主动适应新的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用足用活经济管理权限,加快金东新区和金三角经济开发区建设步伐。

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减少审批事项和环节,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建立与市二轮审改相适应的行政审批制度,设立区行政服务中心。

完善农村税费改革。按照“三个确保”的要求,认真落实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巩固改革成果,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深化农村财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村级组织理财水平,全面实行村级财会委托代理制,确保集体资产安全、增效。

深化企事业单位改革。继续抓好工业企业和国有粮食企业的深化改革工作。完成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改革乡镇(街道)站所管理体制,精减乡镇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加大卫生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力度,稳步推进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营机制的改革。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依法扩大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覆盖面,切实抓好弱势群体帮扶七大机制的实施,继续开展结对扶贫、爱心助学、金桥助工、法律援助等活动,努力改善困难群众生活。继续做好村级干部养老保险工作,关心老干部的生活。高度重视失地农民出路问题,加快建立失地农民保障机制,着力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农民就业能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七)以人的现代化为导向,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继续抓好科技、人才、教育、卫生等工作,努力推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抓好《全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浙江省公民道德规范》的贯彻落实,不断丰富和发展“金东精神”。强化科普宣传,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全民科技意识和科学素养,争创市级科技先进乡镇5个。高度重视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加大引才引智工作力度,开展“科技拔尖人才”和“人才资源开发先进单位”评选活动,努力营造聚才、育才、用才的良好环境。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切实保障对教育事业的投入,管好、用好基础教育发展资金,高标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加强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步伐,撤并初中2所、小学8所,努力拓展城市教育,抓好金东高级中学、东关小学、曙光小学建设;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新建多媒体教室21个、新增3所学校校园网;实施“教育示范工程”,赤松镇争创省级教育强镇,孝顺中学争创省三级综合高中,仙桥初中、金华十一中争创省级示范性初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继续抓好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大力推行农村卫生“多湖模式”,农村合作医疗要覆盖到各乡镇(街道),重点人群健康体检率、建档率达到80%;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疾病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院建设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积极争创省市级“东海明珠”工程;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文化环境;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加强文物保护,搞好艾青、施光南等名人故居维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群众体育网络建设,大力开展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活动,加大体育市场开发力度。认真实施妇女、儿童事业发展规划,关心老年人、残疾人的生活,做好审计、统计、对台、侨务、对外联络、外事、民族宗教、档案、地方志等工作。

大力加强政治文明建设。自觉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意见和建议。重视发挥各类咨询机构及专家、学者的作用,增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积极推行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加强村民议事中心建设,拓宽人民群众参与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的渠道。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公安、司法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确保公正执法。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深入开展创建“平安社区”活动,严厉打击一切影响经济发展、影响投资环境、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犯罪活动。切实做好信访和行政复议等工作,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等基层组织作用,及时化解各种不安定因素。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信用工程建设,开展打假治劣活动,做好生猪定点屠宰工作;切实抓好安全生产,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高度重视人民武装工作,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扎实推进城市民兵调整改革,抓好全民国防教育、征兵和优抚安置等工作。

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实施计划生育“全员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加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实施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程,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保护与开发并重,合理利用和保护水、土地、矿产、森林等资源。加强环境保护,积极开展市级卫生镇、文明镇创建活动,继续抓好集镇环境卫生、街景立面整治,深入开展农村面源污染、企业污染治理工作,加大风景区水土保持和周边环境整治力度,做好源东生态示范乡创建工作,抓好高速公路“绿色通道”工程建设,加快生态公益林建设,实施南北两个生态保护区工程。

(八)以务实高效为准则,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继续把加快发展作为执政为民的第一要务,集中精力,狠抓落实,与时俱进,开拓前进。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深入研究和善于运用WTO规则,熟悉国际惯例,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借鉴发达地区成功经验和先进模式,探索加快发展新路子。认清区情,正视困难和差距,坚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拓宽发展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树立服务型政府理念,切实把政府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保持清醒头脑,确立更高的定位、更高的标准,自我加压,埋头苦干。大力实施2461”创业工程,围绕“两区四镇”,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突出抓好一批重点工程和重点实事。加强督查考核,强化行政效能监察,确保政令畅通,提高工作效率。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认真开展考核,坚决兑现奖惩。

勤政廉政,艰苦奋斗。牢记“两个务必”,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实情,认真研究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坚持依法行政,营造公平、公正的执法环境。保持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弘扬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优良作风,牢固树立过紧日子、苦日子的思想,厉行节约,集中财力搞建设。强化行政监督,深入开展廉政建设,认真执行反腐倡廉的各项规定,完善各种监督、约束和防范机制,加强对经营性土地出让、工程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产权交易的全过程监督,加强财政监督和审计监督工作。

各位代表,2003年是金东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政府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让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区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努力推进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为金东人民谋取更大的利益,为实现三年见成效的既定目标,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阔步前进!


扫一扫手机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