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议事厅】让数字化改革为共建“强区名城”赋能 | |||||||
|
|||||||
数字化改革,能够催生发展动能、激发社会活力,是今年区两会的热词之一。 2021年,金东数字化改革全速竞跑,聚焦“152”跑道,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初步建成,数字金东一总五分门户基本完成搭建,建成上线了“金地智管”等一批具有引领性、示范性和典型意义的重大应用,成功举办2021信创产业发展金华论坛……探索“蓝海”中,金东全力打造数字化改革的金名片。 2022年,是推进数字化改革全面贯通、集成突破、集中展示之年。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撬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公共服务均等配置、发展红利有效转化等领域集成改革进一步深化。 来自企业、教育等不同领域的代表和委员们,围绕这一主题踊跃发言、积极发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 今年的区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及“数字化”。2021年全区数字化改革涌现不少亮点,有力推动了县域治理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从‘极简极速’审批改革、‘金东智慧办事应用’、垃圾分类‘4.0’等金东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变化,可充分感受到数字化改革赋能城市治理的温度和速度。”区政协委员王习武认为,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撬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是共建“强区名城”的必由之路。 他建议,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垃圾分类、居家养老等“金东金名片”迭代升级,以点带面,推动“听取蛙声一片”。 对此,区人大代表方青“议”得很具体。她说,数字化改革有力度,金东人民更幸福。机构养老或成为未来养老体系支柱,我们要抓住改革契机,加快公办养老院智慧化建设、加强公办智慧养老院工作组织体系建设,把这一“牵引”落细落实,落在群众心坎上。 “数字化改革必须找准跑道,按照决策部署系统化、规范化推进。”区政协委员叶小忠说,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金东将实施产业发展转型升级行动,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可从中找到解法。可以做好重点规划布局,强化规划引领数字产业化示范区建设。出台专门政策,进行企业多跨场景数字化应用开发。全方位扶持,建立行业“智饰链”“智具链”等平台。 区政协委员朱凯翔认为,要充分将数字化改革运用于基层治理,打造一批多跨协同应用,让“数字化”“绣”花城市生产生活场景。引导各类主体有序参与建设,政府、行业协会、企业齐心协力,在确保数据安全的情况下,进一步推动公共数据的开放共享,让数字化改革,改出“真金白银”,改出治理和发展新貌。 不少代表委员还把视角放在乡村,认为在这片“蓝海”,金东大有可为。 区人大代表王建军说,近年来,金东区以智慧乡村建设为基础,充分运用各类大数据平台,构建乡村数字治理新体系,在耕地智慧化管理、三资数字化管理、垃圾分类智能化管理等方面可圈可点。 “但实际中也存在数字化平台过大过全、过新过繁,不方便农民群众运用的问题。”他建议,基于微信公众号载体,统一各接口建设“智慧村居”应用,集村风貌、村治理、村生活、村信息、村金融等版块,实现“一村一平台”覆盖,生活便利服务全覆盖。 关键词 激活社会参与度 数字化改革是大势所趋,是引领新一轮跨越发展的关键所在。当下,大潮涌动,千帆竞发,金东要实现全面贯通,集成突破,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破解? 区人大代表杨华芳说,数字化改革,需要全体社会力量的合力参与、齐心推进,如在经济领域,必须充分激发企业主体作用。 “近年来,金东区政府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给传统产业赋能,提高产业效率和效益,衍生新业态、新模式,企业在数字化改造上齐发力、共奋进,这从我们天鸽智创园的发展中可见一斑。”杨华芳介绍,企业去年引进企业121家,其中数字型企业100余家,占比90%以上。她认为,围绕“产业大脑”等课题,开展一系列数字治理体系和数字管理制度的变革,可对企业起到引导、鼓励和促进作用。 区政协委员胡旭荣说,数字化改革要在扎根和融入群众中做文章。“一方面,各部门单位要树立‘等靠要’不是数字化改革,‘不学习’更不是数字化改革的观念,真正在思想观念上革新、在谋划上用心、在行动上担当。”他说,另一方面,数字化改革面向全方位、各领域,政府亟需一大批人才助推数字化变革,要重视和培养数字人才队伍,下好“一盘棋”。此外,要聚焦基层需求,激发基层创新活力,强化宣传,提高应用场景便民性、使用率、访问量、办件量,确保“好用、管用、有人用”,促进数字化转型更接地气、更有人气。 “金东,有数字化改革的良好基础,金东的信创、自贸(电商)、物流、电子信息制造等产业基础和发展平台都非常有优势,同时具有政策优势、城市东进优势、基础设施完善优势、产业空间广阔优势。”区政协委员池水明说,借数字化改革东风,金东区数字经济处在千载难逢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万不可松懈。 池水明认为,人才是数字经济最关键、最核心的要素,且数字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好的社会人文环境,需要社会共识,只有培育更有肥力、更有营养的优质“土壤环境”,才能让数字经济扎根金东、茁壮成长。因此,建议我区研究、部署、分解、落实本区的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方案;引导在金高校培养数字经济专业人才,并支持高校和金东产业界深度融合;推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全民数字化知识和应用培训、宣传,营造更浓厚的氛围。 (记者 倪国栋 季凯琳)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