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局紧紧围绕“拼争项目攻坚年”专项行动部署,以“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活动和深化“三服务2.0”活动为契机,对标对位“四个参照系”,统筹谋划年度目标任务,抓项目、破难题、惠民生、促发展。现将工作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稳增长促转型,两大产业稳步增长
1、扶持建筑业发展。前三季度全区建筑业完成入统产值62.8亿元,同比增长16%;新增和引入资质企业54家;完善并下发《局领导班子成员服务区属建筑业企业制度》,局领导班子成员点对点联系服务273家区属建筑业企业,已走访或动态核查150余家企业;建立《局领导班子成员服务区属建筑业企业负面清单》,维持“清”“亲”政商关系;外出招商20余次,引进或新增优质建筑业企业54家,扶持两家建筑业企业提升建筑业资质;同时加强行业建设,从严打击“挂证”行为,全年开展资质动态核查,共走访核查26家企业,责令16家企业限期整改。搭建信访人与企业沟通桥梁,今年已协调解决30余条建筑业信访问题。10月顺利召开全区建筑业总部经济园开园仪式暨金义新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大会,表彰建筑业龙头、骨干、培育企业(比去年新增13家)以及2020年度纳税十强企业、2020年度“建筑业企业落户金东奖”、2020年度“建设优质工程奖”,对建筑业发展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攻坚,引导激励建筑业企业争先创优;金东区建筑业产业园项目获评2021年度省级“红色工地”示范项目,已完成建筑业总部产业园A幢办公楼分房工作,共有35家区内外优质建筑业企业购置入驻,制定了“令区内企业满意、令区外企业眼红”的入园政策,在开园仪式上,我局向市、区领导和企业展示了全市首创的“建筑业数字化服务平台”,获得赵秋立副市长、傅国启局长和区领导的一致点赞,打响“金东建造”区域品牌;建筑业总部产业园二期项目,东孝街道已完成地块清表交地,供地手续及出让方案正在按计划进行中,预计明年开工建设;建筑业产业装备园项目目前正在谋划设计中。
2、加强房地产监管。全年完成房地产总投资94.59亿元,同比增长29.9%。西城批准预售商品房9900套,同比增长82.25 %,成交5964套,同比增长41.13%,均价18804元/平方米,库存商品房7514套,去化周期10.79个月;东城批准预售商品房3037套,同比增长13.92%,成交1863套,同比下降54.68 %,均价7725元/平方米,库存商品房2529套,去化周期13.78个月。全年我区商品房预售套数有所上升,全区商品住房价格总体趋于平稳,房价支撑力仍然较强;随着市建设局“限售”“房地产调控十条”等措施的出台,市场行情回归理性,价格上涨势头已有所遏制,我区房地产市场呈现稳健态势。
(二)优环境强保障,城乡品质持续改善
1、持续推进美丽城镇建设。2021年全区美丽城镇建设计划投资项目169个,已全面开工,开工率100%;累计完成投资91.8亿元,占全年计划完成投资的100%。圆满完成金华市第二次全市美丽城镇建设现场会任务,并作了金东美丽城镇联合组团创建经验介绍,展示了金东美丽城镇建设成果。顺利完成了孝顺、江东、鞋塘争创省级美丽城镇样板,岭下镇争创市级美丽城镇样板机动考核验收,聚力打造“城乡等值”的美好生活。
2、全域实施“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多湖、东孝街道“污水零直排”项目已全部完成,27个省级生活小区创建任务于11月验收并上报省市复核;建设改造污水管网12公里,完成率100%;完成曹宅镇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新增日处理能力0.5万吨;金东区金义南线(东二环-澧浦镇)污水干管工程已全部完成,并于今年10月通水运行;金义新区(金东区)东城污水工程专项规划通过市里批复,金东区第二污水处理厂正在征地处理;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提升改造14个,完成标准化运维示范村280个,完成率100%;按照省市要求编制完成金东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近期建设规划(2021-2025年);完成金东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提升改造(三期)的立项工作;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推进会在金东召开,金东已连续三年获得全省农污治理管理工作考核优秀,已成为金东农村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的一张“金名片”。
3、实施村庄综合整治。一是做好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制定《金华市金东区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按照省厅要求提前完成所有农房的排查录入工作,录入总户数113901户,录入率100%,同时开展第三方鉴定工作,需鉴定8629户,鉴定率100%,完成“回头看”行动7368户的二次排查,我区鉴定为C、D级的危房有76户;采用鉴定与治理同步走的模式持续推进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即时救助工作,发现一户,改造一户,确保动态清零。截至目前已完整整治74户,完成率97.37%。向省厅争取到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资金262.5万元;二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农村困难家庭的住房安全即时救助工作,确保动态清零,今年改造52户,补助约91万元。做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督促项目建设进度;启动第二批传统建筑申报认定工作,目前上报145处建筑;完成了历史建筑测绘建档工作;做好省级美丽宜居示范创建工作,紧紧围绕“一个规划、三拆三化”建设要求,完成雅金村省级美丽宜居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后溪村,溪头村美丽宜居示范村项目建设,做好省级验收准备工作;开展农房设计落地试点岭一村——望山居项目建设,主体已完全完成,配套设施还在建设中。
4、深化传统村落白蚁综合治理工作,打造“金东样板”。率先在全省开展传统村落白蚁综合治理工作,完成10个美丽城镇创建白蚁综合治理前期排摸工作,对孝顺、鞋塘、傅村三个乡镇的古建筑白蚁进行综合防治工作;3月底,全国白蚁防治中心包立奎主任、毕刚处长再次调研金东,对金东的白蚁防治工作进行指导;6月18日,全国白蚁防治中心和省建设厅联合举办,在金东区锁园村召开全省传统村落白蚁综合治理现场会,省建设厅副厅长张清云、全国白蚁防治中心主任包立奎、金华市副市长赵秋立等领导参加,来自全省各县市区的150多名领导专家参与现场会,进行实地观摩和交流学习,共有7家省、市级媒体齐聚金东,进行现场报道,金东的白蚁综合治理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受到全国白蚁防治中心和省厅的高度肯定。
5、完成高标准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工作。加快推进6个省级高标准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建设,硬件设施、人员、制度已基本设置到位,基本达到省级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建设要求,完成项目总量的100%。
(三)聚小事保民生,便民服务保障有力
1、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金东区首批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已于蓝天嘉苑小区和江东庭院小区交付使用,实现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零”的突破。
2、高层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全年改造高层住宅小区任务共4个:金报江景公寓、金报留庄、紫金湾A区、金海岸人家,4个小区已全面建设完成。
3、垃圾转运站建设。西城转运站已进入施工图方案设计阶段,计划 11月底前完成12月底前进场主体施工;东城转运站已进入初步设计阶段,计划年底前完成,2022年年初进入主体施工。
4、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建设。一是建成项目加快分房,5月份完成对已建的上古井一期安置房项目1306套分房入户工作,结合货币回购实现该区块上古井等4个村1555套安置房安置工作;二是在建项目加快建设,加强对在建安置房2923套(东孝区块楼店安置房项目712套,多湖中央商务区城改四期D地块1500套,长丰新城二期711套)建管,在保障质量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快工程进度,年底前城改四期和长丰新城项目竣工;三是拟建项目加快推进,上古井二期、潭头滩东区块、东湄未来社区3个项目已经开工建设,石泄未来社区于11月1日二次出让成功摘牌,争取早日开工建设。
5、“互联网+”赋能行政审批业务改革。梳理权力事项清单137项,100%实现网上办、掌上办、跑零次;全面推行建筑工地施工许可证电子证照业务,核发施工许可证后,建设单位可通过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查看、下载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并自行打印电子证照;推进全区“极简极速”审批工作,重点围绕一窗受理,集成审批、全程数字化审批和质安监提前介入服务等几项工作进行改革,优化流程和简化审批手续;精简建设工程消防验收(备案)资料,将竣工图纸以光盘上传形式替代目前的纸质图纸,实现了“跑零次”;依托投资在线平台3.0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并联审批,目前已实现办证网上流转,资料共享,全程留痕。窗口服务工作获得业主和群众百分百好评,无一例投诉。
二、2022年工作计划
(一)多措并举,促进产业发展
1、贯彻落实全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着力打造“金东建造”区域品牌。出台促进高质量发展新政策,立足金东建筑业发展新形势新需要,研究出台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新文件新政策。做好园区内企业服务工作,保障企业入驻工作有序开展和后续日常“办事不出园”。谋划总部园(二期)和装配园建设工作,进一步落实宣传招商,聚拢更多优质的建筑业企业抱团发展,全年争取引进和新增企业20家以上,培育或引进一级总承包资质企业5家以上。拉动行业产值提升,促使建筑业总产值增长15%以上,达到120亿元。
2、促进房地产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深入贯彻执行“房住不炒”理念,牢牢把握“城市向东”发展和“三区”协同发展机遇,配合市局政策,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价格合理、供求平衡、风险可控、市场稳定、预期发展”的平稳发展状态。
(二)创新举措,推动改革落地
3、数字化改革深入推进。建立环卫一体化信息平台,根据《浙江省城市公共厕所服务提升技术导则(试行)》、《金华市环卫管理考评办法》文件要求,为促进金东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环卫事业发展,全面提升城市环境卫生信息化管理水平,建设公厕综合管理服务系统、整合全区车辆人员GPS实时监测系统、完善环卫设施一张图系统,实现环卫管理信息化、智慧化、精细化。按照数字化改革“152”工作体系,深化完善“建筑业数字服务平台”,融入政策法规、专家交流、行业资讯等资源,为区建筑业企业和业主甲方提供精准合作信息。同时将资质办理、职称评审等日常工作搬到该平台,真正意义上把“数字化改革”落实到金东建筑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
4、完成市区两级市政园林体制改革。加强与市建设局沟通,按照市局改革方案时间节点要求,稳步推进金东市政园林体制改革,理顺市区事务管理划分,提前摸清区城内市政设施和园林绿化底数,做好与多湖中央商务区、新城资产公司的工作对接,进一步整合市政园林资源,统一管理标准,建立健全相应管理制度和出台监督考核办法。
5、全力支持自贸区建设。认真做好“十三五”收官总结,积极谋划“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深化建设领域改革,加强建设领域行业监管,优化建设领域营商环境,加快建设领域项目落地,全力为“自贸区”建设贡献住建力量。
6、深化“最多跑一次进客厅”行动。依托“金华华数”政务自助服务平台,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边看电视边办业务,实现群众足不出户办理50余项民生服务,变“最多跑一次”为“一次都不跑”,计划到2022年底全部完成。
7、全面推进浙江省工程造价改革试点项目。试点项目“金东区实验小学南扩项目”计划于2022年年初开工建设,强化对试点项目的指导协调,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程跟踪指导,认真总结试点项目可推广、可复制的成功经验,分析试点项目取得的成效,研究试点项目尚需解决的有关问题,不断完善工程造价改革思路和措施,为进一步推进我省工程造价市场化改革贡献力量。
(三)落细落实,办好民生实事
8、加快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建设。东孝楼店项目年底前竣工交付,并完成楼店社区712套安置房分房入户工作;上古井(二期)项目年底前主体结顶,完成地下室粗装等工作;潭头滩项目年底前主体结顶。
9、实施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提升改造工程。全力打通城市供水“最后一公里”,提高高层住宅供水质量,确定现代同心阁、金尊华府、都市豪园、鸿泰豪苑等4个小区为第三批改造提升对象,有效提升群众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10、实施既有住宅小区加装电梯工程。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业主主体”原则,进一步完善金东区既有住宅使用功能,提高宜居水平,方便居民生活,力争年度完成既有住宅加装电梯2台以上,有效提高居住品质。
11、加快环卫设施建设。环卫设施市场化,根据市政府关于环卫体制机制改革的相关文件精神,按照“管干分离、以费养事”的思路,下一步将公厕管理、垃圾转运站运维实行市场化运作。继续推进公厕服务大提升工作,计划将广润翰城(东)、王坦溪公园等8座公厕列入2022年改造项目,有条件的公厕同时结合“城管驿站”、“爱心驿站”等形式,进一步提升功能,逐步打造一批具有金东特色的亮点公厕。推进2座中型转运站的建设进度,金义新区站(东城)计划今年12月份开工,明年底完工;丹溪东路中转站(西城)力争2022年1月开工建设,2022年底前投入使用。
(四)内外兼修,提升城乡颜值
12、加快美丽城镇建设。按照三年目标任务计划,全域推进美丽城镇建设,力争年内争创省级样板1个以上,市级样板2个以上。
13、推进城乡风貌整治提升。按照金东区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实施计划和行动方案,2022年重点推进多湖里城市新区和双尖山名人风景线建设,争创省级样板以上。同步启动相关未来社区、城镇未来社区和未来乡村整治提升建设。
14、加快美丽宜居村建设。做好白蚁防治服务,完成4000套新建预防监测装置安装和8000套监测装置维护的招标,人才公园红火蚁监测和评估根除效果达到100%,全力筹备和召开省级红火蚁防治现场会,争取全国名城名镇名村白蚁防治工作现场会在金东召开;加快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进度,做好2022年新增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村的相关工作;继续推进中心村综合整治,全面完成莲塘潘、新亭、含香等3个村的综合整治,同步启动小黄村、下宅等2个中心村综合整治;做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督促项目建设进度。
15、全面巩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成果。根据《金华市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攻坚行动方案(2021年—2024年)》文件要求,高质量推动“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向纵深发展,建立健全“污水零直排”区长效管理机制,出台“污水零直排”建设后期运维方案,加强建后日常监管工作;加快补齐我区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等基础设施短板,计划新建改造城镇污水管网10公里;开工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改造(三期)工程,计划2022年底前基本完工;启动金东区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计划2022年底前完成主体施工。
(五)强化责任,规范行业监管
16、强化施工企业资质及人员监督。继续开展资质动态核查,从严从重打击“挂证”和人员缺失等行为,坚决引导企业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加快推进行业队伍建设。利用总部园平台优势,开展园区企业人才和素质提升工程,,制定园区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着力培育一级建造师和高级职称等技能型人才。
17、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继续以“局领导+一名干部”结对形式深入开展走访调研,充分发挥助企服务员作用,提供精准服务,下更大力气解决企业、群众、基层反映强烈的共性问题、深层次问题、老大难问题,实实在在为企业赋能。
18、加强建设领域安全生产监管。充分利用“金东数字工地”监管平台,结合日常巡查、定期检查、“互联网+监管”形式加强建设领域日常监管,不断提高建设单位主体意识和建设人安全意识,做到建设领域“不出事、不惹事”。
扫一扫手机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