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务公开 | >> 专题专栏 | >> 疫情防控专区【已归档】 | >> 要闻聚焦 |
记者探访落地情况
12月4日晚,金华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发布《金华市关于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不再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实行“愿检尽检”,进入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再扫“场所码”。
12月5日,是“优化”政策实施的第一天,现场情况如何?记者实地走访,直击“优化”后的变化。
商超、菜场、银行等公共场合无需扫码
上午11时,记者来到位于李渔东路上的惠源大药房,药房门口的测温设备正常运行,但已不要求顾客扫“场所码”。“今天一早看到通知我们就执行了,进店只需要佩戴口罩、查看‘健康码’和测量体温,且市民可以正常购买‘四大类’药品,不再查看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店长冯义君说。
在多湖街道下渎口菜市场,部分市民到达菜市场门口后,依旧第一时间拿出手机扫“场所码”。“我也是早上才收到不用查看‘场所码’的信息。”工作人员盛元跃告诉记者,市场入口放置的“场所码”没来得及撤离,但目前不需扫码,只需佩戴口罩、出示“健康码”、测温即可进入。同时为防止顾客忘记戴口罩,市场入口处放置了一台智能口罩机,“用微信或者支付宝扫一下,就可以免费领取口罩,很方便。”市民陈红说。
随后,记者来到万达广场2号门入口处,工作人员提示进门的顾客:“‘场所码’自愿扫,只需打开‘健康码’。”据工作人员介绍,现在进入广场,测温后出示“健康码”绿码即可。走入负一楼的物美超市,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优化”举措普遍受到前来购物的市民欢迎,由于配合程度高,明显减少了“守门”工作强度。目前不戴口罩仍旧无法进入市场,“守门”职责更多在于提醒市民戴好口罩。同时记者也注意到,万达广场和物美超市入口处的提醒小喇叭仍旧播放着“扫‘场所码’”的提示声,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防控措施调整并不意味着无需“守门”,播放提示声有助于提醒市民,后续将尽快换成更准确的提示语。
“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请佩戴口罩进入银行,谢谢您的理解与支持。”在中国农业银行金华金东支行,记者看到,门口摆放着的指示牌上,“口罩”两个字被特别标注,是整个页面中最大的字体。进门后,记者询问核酸检测时间过了72小时能否进入,保安表示只要“健康码”是绿码、戴好口罩即可。
无需查验核酸检测证明,乘车出行更方便
下午2时30分,记者来到金华轨道交通金义线轨道大厦站,发现“场所码”的扫码提示牌已经被撤离,乘客进站也无需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金华市轨道交通集团运营有限公司客运部区域站长方熊说:“根据最新防疫要求,自今日起,乘客进站只需配合测温、规范佩戴口罩,凭借‘健康码’绿码即可通行。”
同样,记者在乘坐往返于李渔东路康济街口和李渔东路博士路口的公交车时发现,虽然公交车上的“场所码”标识并未清除,但在乘客准备扫“场所码”时,司机会温馨提醒:“现在只要出示‘健康码’并测量体温就可以了。”市民张露昌表示:“不用扫‘场所码’和查看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出行方便多了。”
医疗机构“优化”政策如何落实?
下午4时,记者来到市人民医院现场了解相关情况。通过实地体验驾车进入医院大门直至门诊诊室前区域的过程,记者发现,市人民医院在院内细分大门、中门、小门的“三道门”防控格局未改变。
“当前我们已根据市卫健委的部署进行了调整。”市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医院大门凭“健康码”绿码进入,无健康码或黄码、红码人员须接受人工流调,黄码和红码人员点对点送发热门诊就诊;进入大门不再要求扫“场所码”、无核酸检测要求;门诊病人就诊前须在预检护士站再次验看“健康码”、测温;住院病房继续封闭式管理,新入院病人需出示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住院病人不再进行常规核酸检测,谢绝探视,禁止非必要外出,陪护参照住院病人管理。
市人民医院地下车库预检分诊台医护人员告诉记者,“即使是之前,对于符合特定情况的急症患者,如果‘健康码’、行程有异常,医院也有条件进行先隔离收治,尽最大限度保障群众的紧急就医需求。”
(记者 杜雨霄 楚千会 李玲添 陈婺 张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