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对村民总算有交代了。有了这140多万元资金,我们村就能开展土地流转等多项工作,把村里闲置的土地连片开发利用。”前段时间,孝顺镇车客村党支部书记潘志荣看到村集体账户余额后,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原来,这笔资金因历史遗留问题无法入账,成了闲置资金,最近通过村集体资金“私存私放”专项整治行动,终于被盘活。
这是我区“五整治五提升”专项行动中整治基层问题的一个典型案例。去年以来,为了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堡垒作用,区纪委监委聚焦部分基层党组织管党治党责任递减、党员干部党性不强、纪律松弛以及村管理、村级“三资”监管、村级工程建设等方面问题,联合多部门开展了“五整治五提升”专项整治行动,有效助推基层治理工作提质增效。
问题导向
“小切口”撬动大整治
如何规范村务决策程序,如何解决涉村信访多发问题,如何管理集体资金私存私放问题,如何强化工程招标管理,农村党员酒驾赌博问题又该如何整治?
长久以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强化基层“微权力”监管与村社治理中一个避不开的课题。从去年开始,我区坚持以问题与效果为导向,结合巡察镇村时发现的突出问题和“基层公权力大数据平台”碰撞的高频预警,明确了村务决策程序不规范、涉村信访易发多发、集体资金私存私放、工程招标管理缺位、农村党员赌博酒驾五个选题,分类制定工作方案,通过破解这些“小切口”,层层突破,不断推动基层大整治取得成效。
“比如,在五届区委首轮巡察中,发现了少数村社干部用老年协会账户或私人银行账户存放集体资金额度问题。”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以村级“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为例作了介绍。针对这一问题,区纪委监委将私存私放集体资金问题作为整治的重中之重,细化了村社“小账户”“账外账”全面排查、村社集体资金私存私放问题自查自纠、重点村社财务审计等5项具体工作内容,分类处置自查自纠阶段主动申报和日常监督、财务审计发现的两类问题,深入治理因公款私存引发的坐收坐支、乱发津补贴等伴生问题,确保农村集体资金安全完整,牢牢守住群众的“钱袋子”。
同时,我区还进一步推进“三务”公开标准化建设,通过督查查找整改问题,进一步完善“三务”公开“三张清单”制度,分别梳理明确长期、月度、即时等三类公开事务;开展涉村信访举报易发多发问题专项整治,建立完善村社干部信访工作考评机制,深化“无信访举报村社”创建。另外,针对农村党员“带病入党”和赌博酒驾违法问题,区纪委监委联合区委组织部对其展开了全面的排查处置,对53名违法党员建立“一对一”包联整转机制,推进农村违法党员“服务帮教”,对6起农村党员干部赌博酒驾问题进行通报,分层分批开展警示教育342次。
健全机制
强化联动协同配合
在“五整治五提升”专项整治行动的推进过程中,制度机制的完善显得格外重要,为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基础性保障。
为此,我区探索性地建立起四大机制,不断强化联动,推动各部门相协调配合。一方面,建立了“牵头+分工”的责任落实机制,成立“小切口”整治专项小组,构建系统作战、一体推进工作格局;另一方面,建立“专班+例会”的工作推进机制,每个“小切口”整治实行专班运作。同时在各专班建立问题清单管理机制和整治工作专报机制,简单个性问题立行立改、动态销号,难点共性问题以纪检监察建议书、工作专报等形式提出对策建议;此外还建立了“督查+通报”综合评价机制,区纪委监委有关派驻机构、各乡镇(街道)纪(工)委对照整治目标和工作内容,对整治工作推进情况进行全面监督,典型问题及时通报曝光。
除了全区范围的统一推进外,在“五整治五提升”专项整治行动的过程中,我区各乡镇(街道)经过前期的摸排调查,结合自身特点,迅速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措施。
在澧浦镇,“村档镇管”系统正在建设推进中。去年以来,澧浦镇积极推进村级工程全周期管理平台,对村级工程项目招投标规范化管理。目前该镇已列明26项村级档案归档清单目录,规范收集8800余卷村级电子档案,形成“区、镇、村”三级数据库。“这一做法,进一步深化了基层‘微权力’监管,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全市清廉金华推进会上,“村档镇管”做法作为乡镇清廉建设典型作了交流发言,并将在全区推广。
曹宅镇纪委通过发放《告知书》,村干部签订《承诺书》、填写《村社干部“集体资金私存私放”有关情况报告表》,受理核查相关问题线索等措施,共追回私存私放村集体资金160余万元。孝顺镇纪委对私存私放问题精准施策,分类处置,共收回私存私放村集体资金440余万元,问责党员干部14人,其中党纪处分2人……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相关举措不断落地见效,基层政治生态更加优良,为基层治理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记者 龚睿)
扫一扫手机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