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金东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省、市、区决策部署,以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在数字化改革、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优抚优待、双拥模范城创建、安置创业等方面精准发力,奋力在打造“浙中增长极、未来新中心”的征程中书写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高分答卷。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坚持改革为先,数字化改革持续深化
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结果导向,依托“退役军人之家”平台,通过揭榜挂帅方式,牵头开发建设退役军人“困难智助”多跨场景应用。该应用被列入2022年全市退役军人事务领域数字化改革重点应用攻坚榜单,于5月上旬正式在全市上线。该应用实现了三大突破:一是多跨协同办理,援助更精准。应用纵跨市县乡村4个层级,横跨民政、医保等6个部门,归集住建、公安、银行等核对类数据64项,民政、教育等救助类数据58项,通过数据共享,自动比对,实现“应助尽助”;二是业务流程再造,援助更及时。构筑“智能预警/申请人申请→管理保障信息系统核对→符合条件予以联合救助→反馈申请人”的困难智助工作闭环,实现援助更顺畅;三是重塑体制机制,援助更高效。通过建立区、镇两级联席会议制度、制定考核办法、健全业务提升机制,让援助更快落细落实。持续推进抓好“浙里办”退役军人之家和“老兵码”注册率提升,使退役军人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和优惠。截至目前,全区“退役军人之家”注册6720人,注册率为57.28%,“老兵码”注册5846人,注册率为49.71%。
(二)坚持服务为本,服务保障体系扎实有效
一是扎实开展“新时代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站”创建。紧盯创建目标,倒排工作时间,通过精心部署强创建、明确标杆促创建、强化督导抓创建、奖补挂钩助创建等工作措施,全力推进创建工作,8个乡镇(街道)和18个50名退役军人以上的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顺利通过市局初审。二是打造了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退役军人服务站。强化服务站与本地资源的融合,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辨识度的服务站。畈田蒋村退役军人服务站与“诗坛泰斗”艾青的诗歌有机结合,展现了诗的韵律。郑宅村充分利用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资源,突出历史厚重感。四联村挖掘钱兆鹏烈士事迹,打造了红色退役军人服务站。三是深化推广退役军人服务站“澧中模式”。进一步总结和深化服务站建设“澧中模式”,经验材料被省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第90期简报予以刊载。以政治建设为引领、以网格合力为依托、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以数字化改革为动力的服务站建设“澧中模式”得到王文序副省长和部宣传中心领导的充分肯定。
(三)坚持民生为重,共同富裕工作全面推进
一是大力做好退役军人困难援助工作。全面开展全区特困、低保、低边困难退役军人排查摸底,掌握47名困难退役军人的基本情况和致贫原因,联合民政、残联等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措施。对有因突发事件或重大疾病导致生活困难的退役军人,及时发放“三难”救助金,帮助其渡过难关。今年以来,共发放“三难”救助金135万元,633人次受益。二是加大对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帮扶力度。与人社、财政、民政等部门联合制定《关于加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帮扶工作的实施意见》,给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提供政策支撑。帮助退役军人落实创业相关优惠政策,为15家军创企业成功申请初次创业补贴,帮助19家军创企业申请贷款570万元。三是高质量完成安置工作。今年共安置军队营以下转业干部(含技术干部)4人、转业士官23人。转业干部行政(含参公)岗位安置率达到100%。转业士官事业岗位安置率达到69.57%。2名随军家属按照对等和专业对口、岗位相近原则,安排到相应的岗位。
(四)坚持关爱为径,优抚褒扬工作全面落实
一是开展常态化走访慰问。在春节、“七一”、“八一”、烈士纪念日、重阳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常态化慰问困难退役军人、抗美援朝老兵、烈士遗属和边海防官兵家庭,送上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全年为24名立功受奖现役军人送立功喜报,营造尊崇氛围。二是持续做优做强优抚社会化品牌。对“关爱退役军人健康”服务项目进行优化提升,服务对象从100名增加到120名,服务范围扩大至有需求的服务对象家属,并将节日慰问、重点对象生活环境提档改造等内容一并纳入,彰显人文关怀。三是强化烈士褒扬工作。对全区6处烈士陵园、2处合葬墓和5处散葬墓进行了修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第三方对全区17处散葬烈士墓进行年度维护,彰显对烈士的尊崇。四是做好优待证申领发放工作。加强镇街服务队伍建设,采取定点办理、错时办理、上门服务、预约服务等方式开展工作。强化经常性督查检查,推行红黄绿三色管理,有序推进建档立卡和优待证申领发放工作。7月底,全面完成全区存量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的建档立卡。截至目前,符合优待证申领条件的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共计9839 人,省厅备案通过9536人,共收到优待证9490余张。
(五)坚持共建为基,军政军民团结不断巩固
以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城为契机,全面加强双拥工作。一是大力营造双拥氛围。对万达拥军商圈进行巩固提升,打造驿头拥军社区。“八一”期间,在施光南广场设置圆形宣传拱门,在多个公交候车亭设立拥军宣传栏,220辆公交车车内的LED屏循环播放双拥宣传片,遴选10部优秀军事题材影片,在紫金湾露天广场进行展映,不断浓厚双拥氛围。二是深化军民互动。八一前夕,由区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带队,对驻金部队进行走访慰问。组织近20名“小记者”到94922部队观摩参观,增强他们的国防意识。与驻金部队联合举办“青春守望、逐梦空天”八一文艺汇演,共庆建军95周年。会同市人民医院开展“一人参军,全家光荣”免门诊诊查费活动,7700余名现役军人家属、退役军人及其家属、三属从中受惠。三是加强双拥宣传。在《金华日报》开设双拥专栏,及时介绍双拥工作动态以及双拥先进人物、模范双拥单位等事迹。在《今日金东》开设八一专版,系统回顾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成立以来的工作历程。在金华新闻客户端开设《双拥看金东》栏目,讲好金东双拥故事,展现金东双拥风采。
(六)坚持党建统领,队伍建设管理全面加强
一是持续强化理论武装。充分利用周一夜学、理论中心组、金东大讲堂等活动载体,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七一”前夕,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赴沙畈乡银坑村开展“‘真理味道’我来学”红色之旅活动,感受革命精神,重温入党誓词,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觉悟。二是持续抓好队伍管理。以贯彻落实“勤、实、快、好、廉”队伍建设要求为目标,以巡视整改为契机,修订完善了财务管理、车辆租赁、合同管理等制度,推动队伍管理规范化,干部的精气神有了明显提升。三是持续推进“清廉机关”建设。紧紧围绕强化清廉教育、落实清廉责任、健全清廉机制、打造清廉队伍等重点环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不断推进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持续夯实机关党建工作基础,全力打造“清廉机关”。
二、存在的问题
(一)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存在短板。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之间发展不平衡,有的作用发挥不明显,有的特色亮点不突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离退役军人的期盼还有一定距离。
(二)退役军人共同富裕上还需发力。在如何提升困难退役军人的“造血功能”、从根本上实现脱贫,办法还不多,就业创业帮扶的实效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退役军人稳定形势依然严峻。涉军群体总体平稳可控,但也有个别群体存在异动,情况不容乐观。
三、下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金东区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以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为依托,以退役军人共同富裕和创建双拥模范城为目标,全面强化服务保障、优抚优待、安置创业等工作,奋力在打造“浙中增长极、未来新中心”的征程中走前列,当尖兵。
(一)聚焦政治引领,进一步强化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工作。依托线上线下两个平台,加强对退役军人党员的管理,常态化组织退役军人开展学习,引导退役军人听党话、跟党走。建立健全退役军人作用发挥导向机制,激励退役军人投身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打造“施班长就业创业帮帮团”等志愿服务品牌。
(二)聚焦提质增效,进一步深化退役军人事务服务保障。以深化省新时代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站创建为契机,推进服务机构体系化、服务手段数字化、服务队伍专业化、服务管理规范化,为退役军人提供更加精准、暖心、智慧服务。深化服务站建设“澧中模式”,打造更多具有地方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
(三)聚焦尊崇关爱,进一步做好退役军人优抚优待工作。全面落实优待抚恤政策,不断提高退役军人的幸福感、尊崇感和获得感。构建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帮扶工作格局,确保共同富裕道路上退役军人一个都不掉队、现役军人家庭一户都不少。进一步升级“关爱退役军人健康”等社会化优抚传统优势品牌,推动社会化优抚工作更多样化、人性化、温情化。
(四)聚焦双拥创建,进一步巩固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健全完善双拥工作机制,深化军地互办实事活动,认真做好拥军支前工作。继续打造升级万达拥军商圈和驿头拥军社区,抓好金东区第二实验小学、曙光小学“雷锋纪念馆”等国防教育基地建设,全力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城。
(五)聚焦民生保障,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就业创业。积极挖掘安置潜力,高标准完成转业干部和转业士官的安置任务。开展退役军人就业创业需求排摸,强化精准培训,全力提升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竞争力。通过“精准智供”多跨场景应用、专场招聘会、服务专窗、退役军人创业园、创业就业导师等,为退役军人打造多元化招聘平台、服务平台和退役军人专属创业基地,提升帮扶实效。
(六)聚焦能力提升,进一步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强化创新理论武装。依托金华市退役军人学院,举办退役军人事务工作能力提升培训班,进一步提高系统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加强作风建设,从严从实抓好干部管理监督工作,积极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2022年10月16日
扫一扫手机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