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新区 >> 新区概况 >> 新区人文
  • 信息索引号:

  • 体裁分类:

  • 发布机构:

  • 主题分类:

  • 成文日期:

  • 公开方式:

洞井村:“时代之阳”正升起于太阳岭之上

发布时间: 2023-12-20 16:29 信息来源: 今日金东 访问次数: 字体:[ ]

“一步一抠衣,登天此是梯。瀑珠飞作雨,人气吐成霓。放眼双溪窄,回头五路低。太阳如果近,系住莫教西。”38岁的李渔“闲情偶寄”居于伊园,游山访友途径太阳岭,作诗《过太阳岭》。

源东乡洞井村地处太阳岭古驿道,始建于明神宗万历年间。老街、旧巷、石板、仙人洞、洞泉井……这座低调的江南村落已逾千年,老街上每一块石板好似都有故事值得向往来的过客娓娓道来。

深挖特色文化 唤醒文旅资源

太阳岭位于金华山山脉的“唇珠”处,因“与太阳齐”,故称太阳岭,如今是金兰两地的分界岭。古道南起源东乡洞井村,经阳郑村,沿磴道直通到岭背,过界云亭、飞云亭、平头桥,北止兰溪市梅江镇太阳岭脚村,是旧时浦江通往金华的主要驿道。1800年前,人们逢山开路,在太阳岭上靠双脚走出一条最近的路,487阶磴道盘空,与山平行盘旋而上。

洞井村中访“洞井”。“洞”是仙人洞,在村庄西北方向1.5公里北山余脉的双岩鹰上;“井”,则是在村中百米长的老街尽头,那滋养无数族人的洞泉古井。传说,洞泉之水,是从仙人洞渗流而来。这座四面环山、风景秀丽的村庄,距离金华市区24公里,因道路问题,游客寥寥无几,未能因地制宜实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我们村与其他周边县市都有道路连接,希望能尽快改建县道,加快‘白改黑’脚步,将太阳岭洞井地段的盘山公路由水泥路改成柏油路。”洞井村党支部书记曹贤华说。太阳岭古驿道不知有多少文人雅士、商贾走过,而其上的石板路,传言最后一次大修是在清光绪初,距今已有百年。“古驿道现在还是千年前的青石板,也希望能得到修缮。”

在今年3月的“急难愁盼”问题座谈会后,洞井村在“古街古道”上做足文章。在今年7月,洞井村将文化礼堂对面的壁画进行翻新,重新绘制了一幅展现该村古街特色的壁画。“我们想让游客通过壁画感受到这座古村的江南韵味,也希望这里成为我们村新的打卡点。”曹贤华说。

新壁画,新韵味。崭新而充满艺术韵味的新壁画就像该村的形象窗口,展现出古街的明净秀美,将村庄特有的韵味跃然墙上,让人一眼就爱上了“洞井”。

做优家庭农场 找寻农旅共富

沿着太阳岭古道漫步,耳边传来越野车的轰鸣声,走不多时,便在古道旁看见了“郑宇翔家庭农场”的指示牌。

郑国兴作为洞井村的致富带头人,于2013年承包太阳岭500多亩山地,建成郑宇翔家庭农场,现今开设了水果采摘、玻璃道漂流、摇摇桥、休闲垂钓、自助烧烤等娱乐项目。

“以前农场里只有移动网络是通的,游客们上山来手机就没了信号,无法完成景区门票的扫码支付,幸好相关部门帮助我们农场解决了网络信号不稳定的问题,现在大家用网络刷视频都很顺畅。”郑国兴拿出手机,向记者展示家庭农场的满格信号。

针对农场的手机无线信号覆盖不全且不佳、有线宽带信号不稳定等问题,电信部门实地勘探,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施工路线,技术人员、装维人员通过现场施工布放光缆线路5公里,实现了该农场无线和有线网络全覆盖,山上的移动、电信的网络基站也已造就完毕,联通的网络基站也正在联系。

今年,郑宇翔家庭农场新建设了星空露营基地。小小的木屋隐藏在山林里,有一种隐居林中的恬静,夜晚凝望着星空,游客可以一边烧烤一边唱歌,好不惬意。郑国兴的脸上洋溢着笑容:“今年的生意好了很多,游客们很喜欢我的星空顶民宿,节假日的客流量可以达到近2000人。”郑宇翔家庭农场的果园里有应季鲜果和果干,游客的到来也带动了水果加工产品的销售,郑国兴告诉记者,今年家庭农场的总收入在九百万元左右。

说起对未来的期望,郑国兴首先提起了农场门口的道路:“进农场的路况不太好,外面都是水泥路,进家庭农场的路还是土路,一到下雨天全是泥泞。希望能够将这条道路进行修缮。”

“我最大的目标,还是借助太阳岭古驿道,打好家庭农场的品牌,带动我们洞井村的村民们一起发展生态旅游。”郑国兴目光坚定,他希望郑宇翔家庭农场能在“农业+旅游”的新发展模式上不断探索,吸引更多人在闲暇之余来到洞井村。

营造诗意栖居 擦亮幸福底色

清阳曜灵,和风容与。闲庭漫步洞井村,一步一景质朴又不失精致,斑驳的阳光透过树荫洒下金黄的光芒,群山连绵,碧水涟漪,芬芳漫漫,明净整洁的房屋鳞次栉比,古建筑错落有致,四时流转,青砖灰瓦的模样却不曾变迁。

一年前的洞井村由于管网老化、污水处理构造设计不合理、净化装备比较老旧等问题,饱受污水外溢的困扰。曹贤华告诉记者:“我们换掉了所有的老旧设备,所有的排水管道拆除重建,将污水、雨水分流处理。”除此之外,村里还组织对村中的环境开展集中整治,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对老旧墙体进行修葺,请来了专人检测水质,安排专职河道员清理淤泥垃圾,提升河道生态环境,发挥洞井村青山绿水的区位优势。

村里还对古建筑进行修复设计,工作人员充分结合现场勘察和当地老人回忆、考证,尽量保留古建筑的历史风貌。旧巷、石板,阳光下的洞泉井闪着粼粼波光,绿树环绕、鸟语花香,如今的洞井村目光所及皆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模样。

光是美丽整洁还远远不够,生活变得更丰富,宜居变得更有内涵,精神面貌变得更积极,村民才能变得更幸福。为此,洞井村积极开发文化礼堂工作。

“不在文化礼堂,就是在去文化礼堂的路上”。今年47岁的曹兆磊是洞井村文化礼堂管理员,在他看来,如今的文化礼堂已成为村民的“精神家园”,研学大讲堂、文化下乡表演、民俗活动体验、免费医疗问诊……文化礼堂内举办的各类活动,满足了村民多种多样的需求,实实在在地成为村民放下筷子就想去的地方。

“晚饭后,大伙儿就喜欢到文化礼堂,跳跳舞、健健身、看看书。邻里间交流多了,关系也越来越和睦了。”除了文化礼堂,在古街内的中厅益和堂,时常传出婺剧伴奏的铿锵锣鼓声。“我们村上有自己的婺剧队,还有桃花源演艺团,他们平时一有空就会在村上表演,大伙儿在家门口就能欣赏精彩的婺剧和文艺表演。”曹兆磊说。

悠悠古驿道绿意盎然,文化礼堂内热闹万分,村民笑语殷殷看云卷云舒,敬一杯薄酒多谢旭日照拂,如今的洞井村诉说着变迁,描绘着希望,属于新时代的太阳正冉冉升起于太阳岭之上。

记者 方柯 廖怡晴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