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区住建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有力领导下,坚决扛好“打造增长极、建设新中心”的使命担当,大力唱响“大干快上”工作主旋律,力促建筑业市场扩容提质,城建重点工程全面提速,工程质量安全再上台阶,办成危旧房解危、老旧小区改造、强社惠民、住房保障等一批人民期盼的实事,住建事业迈入高质量发展“快行道”。现将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提振市场,住建行业在改革服务中高质量发展。一是建筑市场强主体、促增长。今年累计引进一级总承包资质企业3家,一级专业承包企业10家,二级总承包企业8家,三级资质企业8家。中建三局浙江首家全资子公司——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浙江)落地金东。建筑业产值逆境增长,三季度完成入统产值79.5亿元,同比增长17.4%;省内产值73.5亿元,同比增长17.2%。做大建筑业总部经济园,累计引进60多家建筑业企业入驻,着力打造“功能集聚、高端复合、立体便捷”的建筑业产业集聚区。二是房地产市场增动能、稳发展。三季度我区入统商品房销售面积53.5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9.1%;上半年完成房产投资额41.18亿元,同比增长9.5%,排名全市第二。三是政务服务优环境、提质效。加快“浙里建”“农房浙建事”“浙里未来社区”等重大应用推广,推动建设领域思想观念、市场机制和治理方式全方位变革。发挥贯彻落实市、区利好政策,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施施工许可承诺办理制度,编制《关于进一步优化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办理手续的意见》,优化施工许可证办理80份;办理房屋和市政基础设施竣工备案79份,城市基础配套费业务25件,施工图纸联合审查申报180项,办理城镇污水排入排水官网许可证24份,消防竣工备案及消防验收业务95件。
(二)聚焦惠民,城乡旧貌在真抓实干中蝶变更新。一是跑出生态宜居加速度。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对步阳华府和天山龙城等2个小区开展二次供水改造,总投资1420万元,受益业主1873户;乘势推进香水湾、东华家园等小区6台加装电梯工作;高标准开展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工作,江湾花园、大境花园等9个小区率先摘牌省级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完成新建改造管网1.2公里,金东区第二污水处理厂已完成主体结构。二是打造城乡风貌金名片。坚持立足全域、点面结合,系统推进迎亚运风貌和全域风貌整治提升,迭代升级现代化美丽城镇和未来社区建设,高标准打造金华南站、金华东等5个城市门户,环亚运村周边“一公里风貌带”,全要素提升21条亚运通勤道路,打造了金瓯路等最美迎宾大道和东市南街亚运通勤等“样板示范路”。累计开展迎亚运风貌提升30个项目建设,共投资80607万元。精心实施5个风貌样板区建设和7个未来社区,其中“新能源 芯未来”特色产业风貌区于11月1日接受省级考核验收。着力提升园林景观风貌,重点实施中央绿谷公园、金义中央公园等7个公园建设,新建各类绿地58.86公顷。三是打响危旧房整治攻坚战。完成农村自建房排查并录入系统有效房屋13.98万栋,初步判定安全隐患房屋1397栋,经鉴定确认危房763栋,其中工程措施销号406栋。完善健全农村危房常态化长效治理改造机制,做好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及时救助,三季度累计验收31户,补助资金60余万元。围绕“自建房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搭建管理机制、业务流程和配套政策三大体系运营模式,开展重点房屋安全专项检查1.5万余次,灾害天气应急检查9千余次,送达应急告知函639份,消除安全隐患162处。四是做好美丽宜居示范引领。指导源东乡长塘徐村、江东镇雅金村等4个村落开展美丽宜居创建、传统风貌保护提升和村庄设计建设,并于今年3月通过省级考核,累计投入资金474.43万元。2023年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省级优秀2个,合格1个;传统村落风貌提升省级优秀1个,合格1个;村庄设计与农房设计落地试点优秀1个。做好“一村三名”保护,组织开展第二批传统建筑认定工作,全力推进25处市级传统村落项目建设。根除白蚁、红火蚁危害,承办全国农技中心红火蚁应急处理工作推进现场暨风险预警技术培训现场会,完成红火蚁疫情调查标定蚁巢490多个、亚运村疫情调查标定蚁巢21个以及曙光公园疫情调查标定蚁巢61个。
(三)品质导向,质量安全在创新监管中稳步提升。一是争创优质建筑工程。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现代管理方式融合传统管理手段,全面推动金东区建筑工程高质量发展。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的2023年度浙江省建设工程钱江杯(优质工程)名单中我区7个建设工程上榜,占全市总数的43.75%,居全市第一。开展“赤松杯”优质工程奖评选活动,设立优质工程奖励资金,提高我区建设工程责任主体的创优积极性;完善创优激励机制,实施信用评价激励机制和招投标机制,形成优质优先导向;推行优质优价制度,出台《关于推进品质金东建设的实施意见》,提高设计品质,加强施工过程监管。二是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建筑业方面累计检查在建工地项目780余次,签发整改通知书712份,其中停工整改通知单47份,发现质量安全隐患5860余条。从严打击建筑业“挂证”行为,开展“双随机”核查,责令50余家违规企业限期整改。燃气方面累计出动检查人员2.2万人次,检查点位5.4万个次,督促城燃企业加强燃气管道及设施设备检查巡查,累计发现整改问题隐患148处。完成二级网点提升改造2个,新建燃气管道7.1公里,完成率88.8%,2000年前老旧管网全面完成改造。三是积极推进新型建筑。助力获得浙江省2022年度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考核中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优秀县市。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6月9日承办金华市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暨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百日攻坚现场会。超额完成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面积2.48万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建筑面积76.75万平方米,完成新开工装配式145万平方米,连续三年获得全省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考核优秀。制定《开展工程建设项目联合体投标实施方案》,支持我区优质企业与区外企业组成联合体参与项目投标,引导全区企业新增中标额10亿元。四是强力推进无欠薪覆盖。信访化解全面提升,共处理欠薪线索387条,其中国家平台105条,涉及人数2662人,涉及金额2791万余元,对4个房产项目开展通报并采取信用扣分制度。
(四)住有宜居,社会建设在平稳开展中不断创新。一是大力开展城市有机更新大会战。完成城市更新投资139.18亿元,完成拆迁面积33.99万平方米,高起点编制2023年度城市有机更新实施方案,发布《金东区城中村改造补偿安置实施细则》、《2023年金东区货币化安置房管理办法》,为全区拆迁改造提供有力支撑保障。提档改造金义新区集贤片区、东湄未来科学城等六个更新片区,超额完成片区改造任务,投资额达90.08亿元,其中东湄未来科学城片区入选省级城市更新试点片区遴选。二是住房保障坚实有力。推进安置房建设,分两批对13个村实施整村改造,共涉及3218户,完成安置房项目1个(安置房712套,分房入户650套),续建安置房项目9个(在建安置房11536套)。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建立联审机制和协调联动机制,超额完成保障性租赁住房任务,至10月底完成建设筹集2521套,城镇住房保障受益覆盖率已达22.51%。三是物业服务提质扩面。全区现有住宅小区129个,已有物业服务覆盖住宅小区114个,物业服务覆盖率88%,排名全市第二。指导东华家园、广润翰城等8个小区省级“红色物业”申报。成立金东区物业管理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参与物业矛盾纠纷指导协调,完成房产物业信访案件507件。
二、2024年重点工作
(一)狠抓行业发展和建筑品质双赋能。深化建筑业企业的内培外引,扶持和培育本地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同步抓好政策兑现,增强市场发展动力,巩固建筑业行业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加大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宣传力度,稳定市场预期;加强商品房预售监管,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探索健全沟通机制,妥善处理房地产领域各项矛盾纠纷。持续深化政务服务,推动营商环境“无感检测”落地生根。活用“智慧工地+网格化”数字监管,重拳整治各类施工质量安全行为,落实建筑工地“红黑榜”、责任约谈、挂牌督办三大制度,健全安全生产全过程监督。纵深品质监管,高标准加强对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的审查,拉高建筑品质审查标杆,加快推进标准化工地创建工作,计划2024年创建优质工程超15个,全面提升我区建筑行业整体水平与建设品质。
(二)狠抓民生工程和基础建设双提升。全域铺开老旧小区改造,扩大示范带动效应;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启动谋划片区整体加装;扎实推进生活小区零直排工程、省级绿道工程,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指数。全力提升未来社区和城乡风貌,接续未来社区和样板区验收工作并积极筹备新试点创建,推进全域未来社区,争创富春山居图。加快推进城市市政项目建设,计划2024年3月前启用金东区第二污水处理厂;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改造工作;加快金东区路网建设,打通断头路;着力建设海绵城市,开工建设王坦溪排涝站和整治项目。
(三)狠抓住房保障和物业管理双促进。加强物业行业监督管理,强化金东区物业管理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指导作用,加大对物业服务企业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对住宅小区物管活动信息化监管,开展15个无物业小区清零工作,打造一体化“智慧物业”平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加快创建全域“红色物业”示范小区。统筹推进十四五期间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省级任务,进一步落实已筹集的储备项目7个,共880套住房,做好保障性租赁住房合法合规排查整治。
(四)狠抓安全生产和检查督导双见效。进一步压实建筑业和燃气企业主体责任,督导项目各方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生产风险防控体系,通过查到岗、查痕迹、对照现场等方式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提升我区建设领域消防安全整体水平。以防范化解建筑施工安全风险为重点,对我区建筑系统安全管理的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加大专项治理力度,将工程质量安全巡查和不良行为记录管理相结合,坚持查纠并举、查处并重,采取项目经理、总监信用扣分及行政处罚、行刑衔接相结合的方式,坚决遏制参建各方不良行为。迭代监督监管模式,借助浙里建、市级监管平台等线上工具,提高工程监管效率。
(五)狠抓美丽宜居和乡村保护双提档。进一步健全农村危房长效治理改造机制、网格化巡查机制、动态监控机制及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大工程销号措施力度,同步做好困难家庭危房救助工作。督促市级传统村落项目完工验收及项目审计,申请市级完全补助资金。按照《金华市传统建筑认定标准(试行)》,《传统建筑分类保护办法(试行)》文件要求,做好传统建筑认定、建档工作。督促指导后溪村、溪头村开展美丽宜居项目审计,启动东前路村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继续做好“一村三名”相关工作,开展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曹宅镇、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山头下村保护规划修编工作并按规定程序上报省政府。
扫一扫手机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