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的重大决策部署,区行政服务中心加快启动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重点推进行政审批效能改革和招投标领域改革,聚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政务环境最优、获得感最强”的政务服务中心。截至目前,我区政务服务企业和群众满意度达99.9%,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无感监测9项指标均列全市第一,成功入选全市首批公务员考核市级示范点,工作成效获得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批示3次。
一、2023年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一)启动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挂牌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和增值服务专区,调整大厅功能布局,设置项目、政策、金融、人才、法治、科创、开放及诉求等7+1个增值服务板块。按照“基本服务+增值服务”模式,将现有涉企基本服务事项无差别纳入各增值服务板块内,建立“首席+专员+专业团队”运行模式,首席服务专员由板块牵头部门分管领导兼任,专员由板块牵头部门派驻业务骨干、由行政服务中心安排综窗人员,增值服务区开始正常运转,实现企业需求“一个口子”受理,重点探索问题(诉求)闭环解决机制。
(二)大幅提速行政审批效率。聚焦行政审批全过程监测,上线“慧治理”应用,通过定义审批效率算法规则,搭建全区涵盖37个部门、150人的审批效能监督员组织架构,启用黄、橙、红“三色预警”机制,实现行政审批事中预警督办、事后晾晒考核,倒逼全区行政审批效率大提速。目前,发起低于全市审批效能中位数水平预警2.1万次,已办结消除预警2.03万次;超期办件降至48件,同比减少96.63%;平均审批时长由9.76小时降至4.78小时,审批效能提升一倍多;企业开办事项平均审批时长由19.21小时降低7.25小时,审批效能提升近两倍。
(三)优化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助力企业降本减负,全面取消收取交易服务费,为企业增设信用承诺制及数字保函缴纳形式,实现数字证书(CA)全省互认,为投标企业节约交易成本416.8万元,释放保证金5.31亿元。在全市率先制定《评标报告审查确认书》,确保评标委员会按规评标;牵头组建招标文件专业化审查团队,对缺乏示范文本的重大项目招标文件开展专业性审查,进一步消除交易隐形壁垒。主动承接市县一体公共资源交易系统和限额以下交易系统,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领域全流程可追溯、强监管,目前新系统已发布48个项目的招标公告,完成39个项目开标,在全市率先实现远程异地多点评标主场功能。
(四)夯实政务服务基层基础。全面开展乡镇(街道)政务服务综合窗口办事员改革,13名综合窗口办事员由中心统一配备、统一管理、统一考核、统一培训,梳理综窗办理事项494项,涵盖23个部门,可办事项较改革前增加72.13%,目前各乡镇(街道)累计取号量约4.9万件。扎实落实民生实事“办事不出村”建设工作,全区328个点位配备办公电脑、打印机、高拍仪等办公设备,完成17个村社代办员更换及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目前全区提供帮代办事项约12万件,人均办件量位列全市前三。
(五)切实加强政务服务队伍建设。探索“支部建在窗口上”,设置3个窗口支部,19名入驻大厅的党员组织关系转到相应支部,高标准开展主题教育,分类制定中心班子成员及青年干部学习清单,通过抓党建齐聚人心、建强队伍。探索精密智考,突出窗口服务特点,对入驻大厅的101名政务服务工作人员进行智能分类考核,月度评星、季度评选红旗窗口9个和政务服务尖兵20名,成功入选全市首批公务员平时考核示范点,为全市入选的唯一一家政务服务机构。提升能力素质,举办政务服务讲堂14期,内容涵盖政治理论、政务服务、礼仪培训等、历史文化等,窗口业务骨干进行经验分享,着力推动“马上办、微笑办、暖心办”。
二、2024年工作计划
(一)打造增值化改革标志性成果。重点打造“企服0距离”品牌,全量收集、全面受理企业问题(诉求),转化形成动态涉企增值服务事项清单,重点打造多跨协同的企业问题(诉求)解决机制,开发上线企业问题(诉求)闭环管理模块,倒逼各涉企部门解决问题、满足诉求,实现“企业踏进门、保证事办成”。重点围绕项目前期工作探索“做地一类事”“桩基先行一类事”等具有新区辨识度的“一类事”。重点创新承诺管理体系,针对企业和群众在容缺审批、提前办结等产生的有效承诺,配套三色预警、全员监督、信用评价等机制,保障全区政务服务敢容缺、承诺兑现能约束、事中事后善监管。重点提升市场侧协同效能,引导中介机构入驻市中介超市,配套制定各行业中介管理办法,开展中介服务质效等级评价、低效低质行为晾晒、突破底线暂停执业等行动,提升协同效能。
(二)建强镇村两级规范化服务体系。推动个人事项下沉,梳理秒办事项、乡镇审批事项等个人服务4张清单,推动个人服务事项向镇村两级下沉,实现80%以上个人服务事项可在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办理,高频民生事项在村(社)级便民服务站代办帮办。加强全方位培训,通过线上、线下组织综窗人员开展培训,开展“业务大比拼”活动,选拔业务尖兵,差异化奖励,实行人员“全岗通”模式,确保下沉的政务服务事项接得住、办得好。深化“政银”“政企”合作,整合“政银”“政企”服务现有资源,进一步扩大覆盖面,根据“承接事项”“服务质效”“群众评价”等进行全方位考核,进一步激发代办员的工作热情。在银行网点布设自助服务终端,让群众可就近自助办理高频便民服务事项,优化家门口办理的便民服务模式。
(三)推动招投标全流程服务升级。探索依法必招项目招投标“一类事”,及时对接区重点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及责任单位,根据建设规模及内容、建设工期、年度计划投资等,向业主单位提供标前提醒项目立项过程、推广省级数字保函应用、一网发布招投标全流程信息等增值服务。全面推进市县一体交易系统承接,积极对接市公管办,跟进完善总承包项目、交通、水利服务类项目、国资定额等项目的招投标工具在市县一体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上的应用,力争在招投标工具完善后第一时间在我区落地应用。提升招投标从业人员综合业务能力,各行政监督部门、乡镇(街道)及相关业主单位人员调整后,采取“上来学+下去教”模式,召集新进人员进行跟班学习及派专人赴单位进行业务指导;建立常态化业务培训机制,持续落实每年两次的集中培训活动,确保业务“不断档”,服务“不打烊”。
(四)加快建设有为政务服务队伍。党建引领强化队伍,创新“党建+项目”模式,推出支部书记领衔创新项目,着力推动党建工作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探索“群众办事我陪跑”志愿服务活动,建成一支年轻化、有朝气、勇担当的政务服务队伍。迭代升级考核系统,完善“政治忠诚度”“廉洁自律度“考核指标体系,优化公务员平时考评维度,提高考核数据自动抓取比例,持续提升服务效能。持续优化政务服务讲堂,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丰富学习内容,通过集中促学、个人自学、互相比学、群众评议、上台讲练等方式,激发服务热情,提升服务质效。
金华市金东区行政服务中心
2023年12月29日
扫一扫手机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