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公安二十三条举措全力优化营商环境
发布时间: 2023-02-10 14:54

打头阵、当先锋、作示范!新春伊始,金华公安切实扛起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的使命担当,全面推行《金华市公安局优化营商环境二十三条举措》(以下简称《二十三条》),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徐建役担任市公安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全局18个部门协同配合,全市公安机关上下联动,全力护航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

“此次推出的二十三条举措,不是新瓶装旧酒,而是围绕加快打造国际陆港枢纽、先进制造业基地、高能级科创平台等,主动对接企业所需所急所盼,以更加全面、更具实效的举措安商护企。”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副支队长朱仁波介绍,“我们以‘优质服务惠企、风险防控保企、严打犯罪护企、规范执法安企、预警防范强企、亲清关系助企’为主题,将推出一批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涉企公安公共服务,防范化解一批企业隐患风险,打击一批涉企突出犯罪,推动一批行业治理和乱点整治,全力打造一流的服务环境、治安环境、法治环境和发展环境,为‘打造国际枢纽城、奋进现代都市区’贡献公安力量。”

从《二十三条》的内容看,金华公安打出法治“组合拳”,坚持服务、防范、打击、治理多管齐下、综合施策,从“优化便企服务、构筑护企防线、保障企业利益、规范涉企执法、打造安企生态”五个方面力促营商环境提质提标,真正让企业(家)更有获得感、更具安全感。

优化便企服务 《二十三条》“走新”更“走心”

“服防打治”综合施策中,“服务”是核心、是关键,具有引领作用。《二十三条》坚持需求导向,精准服务到位,“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特种行业许可、优化运输企业交管业务”等内容,不断优化群众“服”的体验。

城市的高质量离不开人才智力的支撑。《二十三条》的第一条即为“优化‘招才引智’绿色通道。”

“这项工作虽然我们一直在做,但今年将更完善。我们将在深化‘互联网+户政服务’,畅通人才进城落户通道的同时,深入推广应用电子浙江省居住证,逐步实现居住证互认转换,确保有意愿并符合条件的企业外来用工人员通过掌上办快捷申领居住证。”市公安局基层基础管理支队大队长张杰说。

1月17日,浙江甬金金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收到了公司涉外警务联络官、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副局长徐楠的微信。得知被确定为助企联系点,公司负责人连连感谢,对公司发展更具信心。

作为《二十三条》第二条“拓展出境入境便利服务”的内容之一,年前,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根据企业规模、国家重点开发项目建设情况等多因素综合评估情况,在全市范围内确定61家企业为助企联系点,并配置“一对一”警务联络官,随时掌握企业在出入境办证、外籍人才管理服务等方面的现实需求,为促进企业发展、助推地方经济快速复苏提供支撑。

目前,金华公安不仅在全市出入境窗口设置“企业商务专窗”,将出国商务办证时限由7个工作日缩短至4个工作日,还在义乌探索开展商贸类外籍人才永久居留试点工作,吸引更多外籍高层次人才参与我市现代化建设。

构筑护企防线 《二十三条》破解老问题

针对企业防范意识薄弱、防范措施疏漏、防范能力短缺等老问题,金华公安坚持把“防范”置于先导性地位,积极构筑多重防线,帮助企业过滤风险,少受、免受不法侵害。

由此,《二十三条》中加入了“强化风险监测和预警防范,创新‘婺商’利益保护措施,布建为企服务工作阵地,强化涉企防范宣传”等4条内容。其中更是创新提出了:强化警企联动、警商联动、警侨联动,因地制宜推广东阳建筑业、影视业犯罪侦查中心工作经验,护航专业市场、跨境电商、“义新欧”贸易、建筑领域等特色产业建设,全力保护在外婺商合法权益。

保障企业利益 《二十三条》卫企出重拳

今年春节期间,金华公安组织开展了打击院线电影盗录传播犯罪专项行动,连续侦破2起网络侵犯影视著作权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4名,查获侵权影视作品30余万部,其中包括正在热映的春节档影片《流浪地球2》《满江红》《熊出没2:伴我熊芯》等。

去年以来,市公安局食药环知侦查支队依法严打知识产权领域犯罪,共侦破案件7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28人,其中部督案件6起,发起全国集群战役2起,涉案价值高达5.6亿元。此外,推出了加强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五项举措,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推行《金华市影视版权保护工作机制》,实现快速精准保护。

金华公安乘势而上,《二十三条》第十三条“深化知识产权保护”规定,在各县(市、区)配备警务联络官,与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建设品牌指导服务站、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保护中心,推动建立富有地区特色的知识产权保护同盟,构建行刑共治新路径。

此外,《二十三条》中的“严打涉企黑恶犯罪、经济犯罪、网络犯罪”“净化企业周边治安秩序”等举措,给企业发展吃下“定心丸”。

规范涉企执法 《二十三条》适应新需求

今年春节,是疫情防控举措优化调整后的第一个农历新年,商圈、景区恢复元气,人流、车流大幅反弹。1月21日(除夕)至27日(正月初六),全市交警部门按照“助企纾困、促进消费、暖心服务”的原则,针对重点商圈等客流密集场所周边路面交通违法行为,人在车边一律以劝导为主,不予处罚;非严管路段先短信提醒,10分钟内移走的不予处罚。

这条举措也被列入《二十三条》第十六条的“深化涉企柔性执法”中,即“全面实施重点商圈、专业市场周边车行道违法停车柔性执法,通过短信提醒、现场劝离等方式,及时纠正的,原则上不予处罚”。

法治环境核心要体现开明,既要按法律和规则办事,也要有温度和理性,真正实现良法善治。《二十三条》中坚持宽严相济,对企业轻微违法行为准确适用“轻微不罚”“首违不罚”政策,动态调整企业行政合规激励清单,开展企业信用修复等举措,充分体现了金华公安最大限度减少执法行为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把服务做到企业心坎上的能力。

去年已开出50余份“不罚清单”,为37家企业修复了信用的永康市公安局,是全市率先推行信用修复的单位,该局法制大队副大队长杨彦说:“去年的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成效,我们将持续用柔性执法帮助企业重振发展生机。”

为尽量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第十七条还全面推进“综合查一次”“非接触式”行政执法,集成跨层级、跨部门、跨警种等多个执法主体行政检查事项,对同一监管对象组织联合检查、委托检查。创新运用大数据监管、非现场执法、社会共治等监管手段,防止选择性执法、重复执法、执法扰企。

打造安企生态 《二十三条》追求新成效

企业健康发展需要良好的治安环境和运营生态。

已防范处置140起市场重特大合同诈骗案件、累计为市场经营户挽回损失3.16亿元,被誉为“国际骗子克星”的“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服务及经济案事件预警平台”,持续为商户进行经济犯罪、市场贸易风险和市场贸易信用预警。去年,义乌市公安局又对其进行了优化提升,近年来合同诈骗案件连年下降。

目前,我市公安机关已建立起多个像这样的数字化企业风险监测平台,对可能涉及骗税、地下钱庄、非法集资、侵犯知识产权等重点经济犯罪的企业,实现精准预警监测,可疑公司将第一时间被发现并实施源头管控。这是第二十条“持续推动数字智治”的内容。

……

源起于心,行落于民。金华公安正通过跨警种、跨部门的数据共享、流程再造和业务协同,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上下联动、条块结合,抓紧抓细抓实各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举措,随着《二十三条》落地落细落实,不断打造具有金华公安辨识度的为企服务工作品牌,切实让全市企业(家)“看得见、摸得着、能感受、得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