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厉经磨砺而保持定力,应对变局并开创新局,协同推进人社各项工作,大干快干、以干促上,各项考核指标均取得较好成绩,我局荣获“2022年度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先进集体”。
1.才聚金东。新引进大学生10230人,博士24人,硕士127人,100%完成目标任务。出台全市首个县级技能人才政策,超额完成各项指标任务。入选新时代“浙江工匠”培养项目6人,列全市第一。
2.稳岗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2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365人。稳岗返还惠企率等5个指标完成率达100%。
3.全民参保。全力推进基本养老保险提质扩面,户籍人口养老保险参保率99.68%,列全市第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增6473人,完成省任务的118.8%,列全市第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伤参保人数及新增参保人数,均为全市前列。
4.人事管理。聘用合同签订率、月工资申报率、单位人员信息准确率3项指标均列全市第一。率先建设人事考试保密库房,安全有序完成全年招考任务24场次。
1.以场景需求为导向,厚植数字化变革优势胜势。一是做好应用贯通。加强推广,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等应用推广取得较好成效;二是做好数字化自建。“欠薪智治应用”在浙里办、浙政钉双端上线,相关做法被《人民日报》《学习强国》《中国劳动保障报》刊载。
2.以“七张清单”为抓手,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完成“七张问题清单”编外、就业、欠薪等3个问题的整改销号。其中,“金东区定制开发‘安薪码’化解劳资纠纷风险”案例,是金东区唯一获评市级示范的案例。
3.以产业服务为亮点,全力打造人力资源新高地。一是完善政策体系,构建“五奖二扶一培育”政策体系。二是开展HR培训。开设人才开发与培育、劳动争议处理等人力资源专家课,解读人社政策和办事流程。三是组织人力资源技能大赛。选拔表彰区内优秀人力资源经理,营造爱才育才氛围。四是规范人力资源行业管理。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促进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和谐健康发展。截至目前,浙中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内有6家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进入全省百强综合榜、百强猎头榜等榜单,1家为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人力资源培训10强,营业收入6.16亿元,纳税超1200万元。园区获评2022年“浙江省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并列入省级综合性人力资源产业园筹建名单。
1.稳岗就业基础更牢。一是出台政策文件4个,发放稳岗留工补助300万元。二是组织直播带岗等线上线下招聘120余场,提供岗位1.5万余个。三是实施“就业共富”护航行动,新增东西部劳务协作站3个。四是深化“乐业金东·就业到家”行动,入选金东区共富标志性成果和十大“共富项目”。五是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人员帮扶率100%。“1.18”涉疆务工人员处置工作,受到时任省委书记袁家军的批示肯定。
2.民生保障力度更强。牵头做好全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社保集成改革,以分阶段召开专班工作推进会与组建专业队伍等方式,定期督促任务完成。持续打造“工伤预防”金东品牌,构建“工伤+补充+商业”参保新模式,举办专题培训11场次,累计培训企业450家。
3.劳动关系更和谐。一是完善治欠工作机制,制定下发《2022年度金东区根治欠薪工作乡镇(街道)考核办法》等系列文件。二是畅通举报投诉渠道,推行“党建+安薪”行动,大力推广“企业安薪码”。三是加大欠薪处置力度,深入开展“冬季根治欠薪”和“安薪护航迎亚运”专项行动,加强联合惩戒和移送公安力度。入驻社会治理中心,打造基层社会治理“金东样板”。国务院平台欠薪线索降幅居全市前列,顺利完成省“无欠薪”区复核。超额完成省市各项任务目标。
二、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我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委十五届二次全会精神,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化人社部门职能定位,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为增进民生福祉,筑就幸福之城贡献人社力量。
(一)更高质量推进就业创业。实施共同富裕就业专项行动,不断优化公共就业服务,多措并举帮扶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再就业,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帮扶,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加快构建高质量就业促进体系。加强企业用工监测和用工调查,深化劳务协作,探索校园招聘市场化运作新机制,推进“零工市场”建设,积极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形成多渠道保障用工格局。
(二)更大力度引才聚才。深入开展大规模招才引智活动,发挥招才引智小分队、“双招双引”工作站作用,创新赴高校“一站式”引才模式,扩宽柔性引才渠道。一是实施“智选金华”优秀高校毕业生集聚工程,依托政府驻外机构、金华博士联谊会、商会或当地人才服务机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创业创新孵化园等组织,在人才密集的城市和高校设立“引才联络点”,定期开展引才活动,吸引大学生来金发展。二是大力实施新时代浙江工匠培育工程。实施“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积极推行职业培训券,广泛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三是推进人力资源产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人力资源服务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三)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坚持把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把民生工作做得更加扎实牢靠,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一是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要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针对新业态从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特点,分类施策、精准扩面。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保政策,引导和促进更多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稳妥实施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二是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并完善社会保险待遇调整机制。稳步推进企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加大基金调剂力度,推进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进一步筑牢政策、经办、信息、监督“四位一体”风险防控体系,组织开展基金管理专项行动,强化投资监管;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以社保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推动更多高频事项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努力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全面落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保障权益实施办法,持续开展权益保障专项行动,稳妥处理涉及新就业形态的劳动纠纷。纵深推进护航建党百年“金东安薪”专项行动,持续擦亮“浙江无欠薪”品牌,深入开展根治欠薪行动,推动“无欠薪”负面清单和动态管理机制全面落实,压实属地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做到欠薪动态清零,做好企业和职工权益“双维护”工作,确保不发生重大欠薪事件、极端讨薪事件和重大网络舆情。建立劳动争议预防预警机制,及时调处劳动争议和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促进劳动争议协商和解。
扫一扫手机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