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构建“通用+专业”信用精准监管机制
发布时间: 2023-04-13 14:10

传统监管方式存在人少、事多、任务重,随机性强、精准性低,部门协同少、效率不高等缺陷。近年来,浙江省深入实施信用“531X”工程,通过建立信用评价模型,克服传统监管盲目性、“双随机”偶然性,基本构建了“通用+专业”精准监管机制,实现“守信者无事不扰”“失信者利剑高悬”,重塑政府监管流程,提升监管效能,基本实现“放得下、管的好、服务优”。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顶层设计,推进信用监管规范化

颁布《浙江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条例》,提出信用“531X”工程设计,即“聚焦企业、自然人、社会组织、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5类主体,构建公共信用指标体系、信用综合监管责任体系、公共信用评价及信用联合奖惩体系3大体系,完善全省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推进信用体系在若干重点领域创新应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信用“531X”工程 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实施意见》《浙江省五类主体公共信用评价指引》等206个规范性文件,形成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制度规范体系,为信用监管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建成全省一体化平台,推进信用监管数字化

在全省数字化改革总体框架中,省一体化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作为基础性模块,构建全省统一公共信用信息库,先后公布三版公共信用信息目录,涉及54个省级部门,459个信息项、5735个数据项,实时归集信用数据39亿条,实现信用数据深度共享;通过信用数据接口,打通部门和地方业务系统293个系统,建成信息归集、产品研发、信用应用、成效反馈的闭环,基本实现了信用评价、信用档案、红黑名单等信息的实时调用,以及激励、惩戒措施的自动推送和反馈,为业务精准协同提供了技术支撑。

(三)以公共信用评价为基础,构建通用型信用监管机制

通用型监管由信用建设牵头部门开展公共信用评价,具有监管职能的部门都可以应用评价结果。已实现对全省五类主体实时公共信用评价,并建立主体信用档案和红黑名单。其中,对全省308万家企业,根据基本情况、财税金融、管制能力、遵纪守法、社会责任五个维度,构建企业公共信用评价模型,将信用等级差和列入黑名单的企业纳入重点监管库,向“互联网+监管”平台每天实时更新推送6万家左右重点监管对象,为全省1023个单位在“互联网+监管”提供信用关联抽查。

(四)融合公共信用和行业数据,构建专业型信用监管机制

专业型信用监管由行业管理部门融合公共信用评价和行业管理数据构建评价模型,根据评价结果对行业特定管理对象实施专业化监管。通过建立“一套指标”(行业信用指标体系);“一个模型”(信用评价模型);“一项制度”(行业分级分类监管制度);“两个共享”(行业信用评价结果和行业信用监管结果共享到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和“互联网+监管”平台),形成闭环管理。目前38个省级部门49个重点领域,已建立行业信用评价模型,由行业部门实施专业型信用监管。如省市场监管局从公共信用、治理体系、资本能力、质量能力、市场表现五个维度对企业进行分级预警评价,实现企业全生命周期信用风险的监测和预警,定期形成18万家重点监管对象。

(五)推动闭环管理协同,实现信用监管一体化展示

推动行业信用评价(预警)、信用监管奖惩等信息准确、及时反馈到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实现一体化、集成化展示。同时,通过补充纳入行业信用评价(预警)、信用监管奖惩等信息完善信用档案、优化信用评价,实现信用监管流程持续迭代升级。

二、主要成效

一是提高监管精准性。根据主体信用评价结果,重塑“双随机、一公开”行政监管流程,提升监管效能。目前我省“双随机”抽查关联信用比率达到80%以上,抽查平均问题检出率由20.9%提升至36.37%。公共信用重点监管库平均问题发现率达42.5%。33个部门37个领域行业信用监管问题检出率呈不同程度上升,如省生态环境厅对5万家重点监管企业问题检出率平均达17.51%,比没有关联信用“双随机”抽查问题发现率提高10倍。

二是加强部门间协同。通过信用关联,实现单一监管向高效协同监管转变。如温州市龙湾区娱乐场所专项检查针对“互联网+监管(省执法监管平台)”中行业信用等级较差的重点监管对象,实施跨部门联合检查,原来的“七个部门不同时间查七次”缩减为“七个部门同一时间查一次”。

三是提升服务效率。通过信用精准画像,提升政府办事效率。如省交通运输厅对信用状况好的市场主体推行容缺审批、承诺审批、优先办理等服务,省本级75个事项中近90%事项已实现容缺受理,办事时间节省压缩80%。全省1.6万市场监管执法人员通过省行政执法监管平台,应用信用评价(预警)结果,将有限的人力资源聚焦到占比10-20%左右的低信用、高风险的企业上,有效缓解事多人少的矛盾。

四是提高群众获得感。构建“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的信用奖惩体系,提升市场主体的自律性。如宁波口岸对856家信用评级A类、B类企业,提供通关便利,为 20 家 A类国际货代企业提供美元授信 5000 万元。税务系统与36家省级银行签订“银税互动”合作协议,通过信用评级提供优秀、良好、中等企业2年纳税信息,累计发放信用贷款83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