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景介绍
近年来,衢州市遵循省信用“531X”顶层设计,以“有感服务、无感监管”为理念,依托省公共信用信息、“互联网+监管”等平台,形成衔接事前(信用核查和信用承诺)、事中(信用风险监测预警和分级分类监管)、事后(联合奖惩和信用修复)的“互联网+监管+信用”综合监管闭环。通过IRS数据互联互通,建成服管融合一体应用(企业信用管家)系统,形成具有衢州特色的“一码四端四色”,构建企业自知、自检、自查、自治、自律的“五自”服管融合一体新模式,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维度信用服务,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持续巩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相关经验做法相继在国办职转办简报、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简报等刊发,并获省委常委、秘书长陈奕君批示肯定。
二、主要做法
一是信用四色码“多维应用”。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电子营业执照“企业身份码”为通道载体,系统建立了企业端、公众端、监管端、执法端,以省公共信用分为基础,结合企业风险监测指标,创新形成“四色码”评价体系,通过模型搭建,从合规经营、治理信息、资本能力、市场表现、自治能力等8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49个三级指标进行模拟计算,全面评估企业信用风险,实现企业全生命周期信用风险的监测和预警。
在风险模型建设上,通过机器学习、规则触发两种方式产生高、中、低风险企业,结果自动展现蓝、绿、黄、红四色四等级,做到企业风险早检查、早发现、早处置。同时,企业通过扫“四色码”可查看自身的信息,并通过码色,轻松获取企业违法违规、失信等情况。
二是企业信用记录“一网修复”。企业一旦被行政处罚将被记入不良信用信息,在国家和省信用平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等公示,严重影响企业招投标、融资贷款、评优评先、政策兑现等经营活动,信用修复缺乏线上办理途径、标准规则不一、需要多头办理。衢州市率先建立了跨部门多平台网上信用“一网修复”机制,企业在线一次性提交信用修复申请,经业务主管部门和信用主管部门审核后,符合修复条件的公示信息,企业可在线查看培训视频,在信用衢州、信用浙江、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网站上“一次申请,同步撤下”,精准助力企业重塑信用、发展新生。
三是信用报告代替合规证明“一键开具”。聚焦企业上市、融资、增发、并购重组、评优评先、招投标等过程中需要开具合规证明这一高频需求,联合32个部门以信用报告代替企业合规证明,在全国率先推行“一次申请,多部门同步办理、限时办结”模式,得到税务、海关等垂管条线的认可,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用途个性化定制证明内容,最终材料加盖部门电子印章,实现跨区域、跨层级使用,全流程“零跑腿”“零材料”提交。
四是信用承诺“一体闭环”。以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行业信用评价结果等为依据,设立信用监管指标体系,对信用高等级的企业实施信用承诺并开展非现场监管,并将81个告知承诺事项纳入承诺监管范畴,明确监管办法及规则。企业承诺后,承诺书通过信用衢州网站向社会公示,企业信用管家应用系统对归集的承诺事项进行智能分类,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监管规则,采用双随机抽查、现场核查、非现场核查、免于核查等四种方式进行核查,核查结果分正常、待整改和承诺失信三类情形推至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作为下一轮信用评价的基础,实现信用承诺闭环。
五是金融预授信“ 线上直贷”。积极发挥信用信息对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作用,精准解决中小微企业在银行融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不透明等问题。借助衢州承担国家国担“信易贷”产品创新试点的契机,将企业信用管家系统与“衢融通”平台打通,开发了金融贷款“预授信”模块,通过对信用信息的归集、共享和挖掘,搭建授信风险模型实验室,自动测算企业授信额度,企业通过平台“一键体检”功能可查看纯信用贷款额度,并通过平台实现“一键申贷”。
三、应用成效
一是助企服务更精准。有效帮助企业挽回因信用受损造成的影响,大幅提升企业办事便利程度,减轻企业办事成本,精准帮扶企业纾困发展,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比如,改革前,企业开具无违法违规证明,需要跑10多个部门、花费几个月时间;改革后,采用企业信用报告,只需要线上提交1次申请,3天内可办结。自今年5月上线以来,已开具完成61份信用报告,调用部门印章177次,出具时间平均为2天。
二是政府监管更高效。通过信用监管方式的创新,实现监管对象行为的预测预警,有效增强了政府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降低监管成本。依据信用水平、风险状况,对各类监管对象开展多维度抽查,全面推行“信用管”,信用风险等级低企业双随机抽查概率控制在10%左右,有效减少对信用状况良好企业的干扰,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截至8月,衢州市已在70多个领域建立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在双随机检查中引用信用规则率97.77%,排名位居全省第3,同时问题发现率提高8%。
三是金融服务更便捷。通过归集的企业信用信息,并整合省公共信用评价结果信息、法人个人信用信息(信安分、失信信息)、企业金融风险信息(包括逾期企业数据库、逃废债企业数据库、公安失信名单、可疑账户数据库),构建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模型,评估企业信用风险状况,为金融机构和政府相关部门提供了模型评价结果数据的查询服务,实现金融服务数据化、精准化、自动化、智能化,有效打通金融活水流向中小微企业的“最后一公里”。今年,平台累计发放信用贷款已达173亿元。
四是理论制度成果更固化。以实战实用实效为导向,制定出台了《衢州市推广应用企业信用报告(合规记录)实施方案》《衢州市关于加强告知承诺制事项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办法》等制度文件,并形成《浙江衢州营商环境数字化信用监管创新探索》等诸多理论成果,将改革经验举措固化为一批理论制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