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经过:
开化县作为浙江省“灵活就业应用”试点,抢抓“数字化改革”与“共同富裕”两大风口,以数字化改革“1612”总体架构和《浙江省五类主体公共信用评价》为指引,围绕“放管服”改革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体系,设立智享用工指数,通过政府、村(社)、求职方、用工方、中介方五方联动,以信息发布、诚信档案、信用服务、预警推送四大功能模块为基础,融合求职招聘、技能培训、普惠金融、服务监管于一体,将县域零工群体统编入“网”,创新建立新就业群体“分级监管+信用服务”保障模式,以“小场景”实现“大就业”,提升行业监管效能。从而提升就业率,增加群体收入,实现共同富裕。
主要问题:
作为浙江省山区26县之一,开化县新就业群体人口众多,该类群体存在人口流动性大、信息不对称、监管难度大、学历不高、技能不足等突出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疫情期间企事业单位停工停产,新就业群体的就业岗位数量锐减,且就业岗位信息不对称,对他们就业选择造成影响。在这样严峻形势下,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将灵活就业、共享用工岗位信息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另外,为了加强新就业群体就业规范管理,针对新就业群体(包含企业和个体)进行动态信用监测,建立健全跨部门、多层次、全方位的分级分类监管体系,有效保障新就业群体的合法权益正当时。
方法措施:
(一)构建评价模型,智享用工指数。就业主体评价指标体系是将个人信用信息与“智享用工”系统内的数据共同组合形成的就业主体综合信用评价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和39个二级指标组成;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法人信用和企业信用分两大板块组成,由8个一级指标和50个二级指标组成,通过量化分析,推进企业群信用分层。评分采用百分制,按照分级高低划分为5个等级,对应A-5A级,并建立“实时+定期+年度”信息交换机制,确保评价模型运用数据的时效性、完整性。
(二)强化数据归集,夯实数据底座。依托浙江省一体化数字资源系统,通过打通残联、民政、农业农村、退役军人、市监等19个部门数据,整合人力资源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等资源,建立信用主体的诚信档案,实现信用主体的数据实时更新。目前,已完成企业907家、个体1067家的信用评价,共享数据5083条,为部门开拓“信用+”监管、“信用+”服务模式提供了基础。
(三)制订激励措施,优化组织保障。通过市企业管家、智享用工系统为指数排名前20的企业优先展示、免费宣传,为月度指数排名前20的企业(个人)定向推送预警信息,与农商行联合打造新就业群体专项贷款产品,系统自动筛选“白名单”定向推送金融服务机构,进行点对点助贷支持,以满足平台内信用主体的贷款需求。同时,与智享用工系统联动,为信用主体提供在线信用修复服务。用工方和求职方的评价分数低于标准分值时,可通过在线提交修复申请,通过系统实现智享用工指数的修复。
工作成效:
(一)深化“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系统以具体新就业群体为切入口,抓实业务拆解,加强工作协同,强化实战运用,通过数字赋能、技术倒逼,实现流程再造、制度重塑,有效提高基层管理人员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监管效率和风险监测水平,真正做实基层治理“一件事”改革,将系统做到“好用、易用、管用”。
(二)探索“信用+智享用工”的示范引领。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探索“信用+智享用工”新模式,以信用经济促进市场经济,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加快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富裕,探索先富带后富、先富帮后富、区域共同富的有效机制,推进社会高质量发展、高标准服务、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高水平安全。
(三)促进弱势群体就业,优化营商环境。以信用体系建设撬动社会治理模式创新,通过系统打造奖惩有依据、联动有标准、全程有闭环、结果有运用的机制,促进就业弱势群体就业,减轻城市贫困,有效推动部门重心下移、跑乡进村,开启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