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华市第二届“百县千碗·金华好味”厨神大赛圆满落幕,来自金东区的金华君澜大饭店亚运村厨师长郑剑波凭借两头乌焖豆杉鸡(抓铁有痕)、糯香枇杷酿火腿和炭烤金华两头乌三道佳肴成为本年度10位“金厨”之一。金东特色美食金华佛手酥获得小吃大赛的“金奖”。
据了解,“百县千碗·金华好味”是以美食为导流入口,通过深挖美食背后的文化内涵,讲好文化故事,传播美食文化等方式,赋能美食商家,串联文旅产品、农副产品,创新供应链和产业链同步跟进的产业模式,促进形成围绕美食展开的全产业链。
此次获奖的金华佛手酥便是一道浓缩着金东乡土文化的美味。其所使用的食材佛手经历600余年的风雨,在金东这片土地上悠然飘香。如今,全区佛手种植面积3000多亩,在政府引导之下,佛手产业经历迭代升级,如今,一颗颗黄色果实不仅从田间地头走进了餐桌,也摇身一变,成为了佛手果酱、佛手茶以及佛手茶歇点心等衍生产品,佛手销售也从路边摊变为线上电商、直播销售,为村民带来了十分可观的收入,成为助力当地乡村振兴的“致富果”。
“我们烹饪的佛手酥原材料便是从赤松镇锦林佛手采购的,那里的佛手产量大,品质高,做出来的菜品也更加美味。”君澜大饭店厨师马艳萍告诉记者,“这道菜一经上市就广受好评,不少顾客认为这道菜肴有‘记忆中的味道’,这道菜也给我们饭店带来了可观收益。”
据了解,“锦林佛手”有金东、义乌两个种植基地,面积500余亩,拥有专利30余个,每年的销售额达2000多万元,为果农累计增收8000万元。同时,“锦林佛手”还辐射带动周边农户400多户,并与君澜大饭店达成合作模式,将佛手鲜果直供酒店,减少中间差价,打通产、供、销链条,助农增收致富 。
“金东本土美食食材上乘,经过简单地烹饪后就能最大程度地体现食物深层次的滋味,令人念念不忘,这次我获奖的三个作品也都采用了金东本土的食材。”郑剑波说,金东有着非常多优质的养殖场,这次为了比赛,专门挑选了来自大堰河农牧场养殖的一年以上金华两头乌肉作为原料。据悉,为优化肉类食品品质,提升食品安全水平,金东区强化源头管控,把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农民致富的新引擎,通过积极建设美丽生态牧场,推进养殖环境改造升级,通过设施改善、制度规范,环境洁化、绿化、美化,促进畜牧业发展方式和增长方式转变。
民以食为天,饮食知冷暖。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本土美食文化,多方面、多角度挖掘本土旅游资源,我区还借着深化“百县千碗”工作的契机,积极打造农旅融合式“共富工坊”,在农和旅之间加入美食作为“调料”,将三农产品制成美食,并讲述美食背后的文化底蕴,进而添加了农家乐和文旅发展的“新味道”。
赤松镇北山口村是佛手特色村,该村的e万家“共富工坊”不仅打通了佛手采摘、产品包装、直播带货等产业链,更依托当地佛手文化将佛手果制成了各类特色美食,真正地让佛手全身“闪闪发光”。“佛手全身都是宝,它具有化痰止咳、疏肝理气的功效。我们将佛手果制成了佛手养生茶、佛手蜜饯等多款美食。”北山口村强村公司负责人邢燕说。佛手衍生品的开发,让佛手从原始观赏性走向多元食用性,这些农旅美食在吸引游客购买的同时,也让当地村民走出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百县千碗,每一碗都有自己的故事。金东区董裕成号糕点坊的佛手饼获得了上一届“百县千碗·金华好味”小吃大赛口碑奖。在传承人吴进看来,选择当地新鲜饱满的佛手鲜果是提升美食口感的关键,通过切片、脱涩、腌制等工序,制作出的果脯和馅料清香阵阵。“北山口村的佛手、十八里的饴糖,我们就地取材,制作出的佛手饼更有金东风味。”吴进说。
味蕾联共富,连得不仅仅是舌尖上的味道,更是实实在在的收益。除了佛手饼,董裕成号糕点坊还将佛手果与其他食材一起,通过古法技艺,将佛手深加工做成佛手祥云糕、佛手馃、佛手绿豆糕等,通过主播带货新媒体视觉传播的形式,丰富了当地饮食文化的内容呈现,也给自己带来了客观的市场收益。“今年,我们通过与第三方合作的模式直播带货,提高了糕点坊第二季度销售额。”吴进说。
“金东风味小吃的广受好评让我们看到了本土餐饮消费发展的潜力,我们正在积极探索如何让本土美食在‘沉下去’的同时更好地‘走出去’。”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该局通过举办系列美食比赛等形式,让市民和游客收获更多看得见、摸得着、吃得到的多维体验。在此基础上,该局靶向发力,让更多“邻里味道”飘香万里,成为更多人爱做、爱吃、爱聊、爱秀、爱推的“幸福味道”,定向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助力乡村振兴、城乡共富。
(记者 俞鸽 方柯)
扫一扫手机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