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乡村振兴 >> 金东在行动
  • 信息索引号:

  • 体裁分类:

  • 发布机构:

  • 主题分类:

  • 成文日期:

  • 公开方式:

技术送上门 要“帮”还要“育”

科技特派员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智

发布时间: 2023-07-13 09:12 信息来源: 今日金东 访问次数: 字体:[ ]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深入乡间地头,心中装着农民,脚上沾满泥土,不遗余力地为农民排忧解难,切切实实地让科技成果“长”在土里、“富”在田中。他们便是科技特派员,更是助力金东乡村振兴的“智慧引擎”。科技特派员制度是浙江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的具体实践,是激活“三农”的动力之源,深化“千万工程”的特色载体。20年来,金东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科技特派员,他们用实际行动做给农民看,用智慧和汗水带着农民干,不断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在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技术咨询与推广、创办领办企业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用科技的光芒绘出了金东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美好画卷。

探索

把科技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

“古博士不仅帮我们解决了果树存在的虫害问题,还引进了黄油蟠、油蟠桃等新品种,今年的桃子产量比往年增加了40%以上不说,投入的总成本也比以往减少了30%以上。”提到帮扶自己的科技特派员古咸彬,源东乡的果农施朝宾连连称赞,言语中满是感激。

作为浙江第十五批省派个人科技特派员,来自于浙江省农科院园艺所的古咸彬,是源东乡出了名的“蜜桃博士”。在源东乡丁阳岭村的“世外桃源”果园基地中,能经常看到他认真收集数据、下地指导的身影,虽然天气日渐闷热,但依旧阻挡不住他为果农排忧解难的热情。

“源东乡果农为了使果园土壤保持疏松和无杂草的状态,通常采用清耕的耕作方式,长此以往便导致土地肥料利用率低、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下降。一旦土壤结构遭到破坏,特别是部分在山上的果园,很容易产生水土流失问题,果园生态环境失衡,最终会造成树体早衰、商品年限缩短、果实品质低,制约桃产业的健康发展。”古咸彬说。为了破解这一困境,古咸彬在桃园推广生草栽培模式,先是进行人工种草,通过试种不同草种,对草的品种进行筛选、研究,最后成功挑选出了适应当地环境、有机质含量高、株高适宜的草种。“生草栽培能将没有被果树吸收的化肥转化为有机质,保持水肥土,培肥地力,也为害虫的天敌提供了生长环境,增加了生物多样性,避免桃园虫害大量繁殖。”生草栽培便是古咸彬积极向果农推荐的方法。

“虫害是最令我们果农头疼的问题,为了保证果肉不被虫子叮咬,传统的做法就是多打药,但这样就会造成农药残留,水果的绿色安全标准大打折扣,生产成本也会大大增加。自从用了古博士研究的新方法后,我们再也不用愁虫害和水果农药残留问题了。”施朝宾口中提到的新方法,便是古咸彬研究出来的在梨小食心虫、桃蛀螟、桃潜叶蛾等桃园主要虫害发生时间内使用性诱剂诱芯配合粘板、诱捕桶等诱捕器诱杀成虫。“这种绿色的虫害防控方法,大大减少了我们喷洒农药的频率,同时也减少了支出成本,真的是把需要送到了我们果农心坎上。”施朝宾说。

“用自己的所知所学切实帮助果农,帮他们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是我们农业科研人员的重点工作。以科技特派员的身份走进源东,前往农民需要的一线,到田间地头做研究、开展科技服务,对我而言是项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工作,更接地气、更有意义。”谈及从杭州来到源东做科技特派员的经历,古咸彬满怀感慨地说。

除了个人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我区还有3支科技特派员团队使用关键技术助力农民丰收致富。主要从事林果新品种引育、技术研究、科技培训与示范推广工作,拥有近18年科技特派员经验的沈建生来自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2015年初以团队特派员的身份来到金东。在金东的8年里,他和团队一起突破丘陵山地桃园高效生产关键技术,深耕服务金东区水果花卉农业科技园区桃产业,累计引进桃新品种100余个,育成优质早熟蟠桃‘中金蟠7-12号’,配套优选适栽品种13个,构建了早中晚熟配套的适栽桃品种体系,延长鲜食桃成熟上市期40天以上。除此之外,沈建生和团队成员王轶围绕金华佛手全产业链的开发开展研究,引进佛手及近缘属资源143份,选育优异株系13个,其中5个申请了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创新开发佛手微型盆栽,使盆栽体积缩小至常规盆栽的五分之一,价值实现翻番目标。

同时沈建生还针对“非粮化”整治背景下金华花卉苗木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新需求,带领省水果花卉特派员团队做好“土特产”文章,助力花卉苗木“土、特、产”转型升级,有力支撑新背景下金华市花卉苗木现代服务综合体建设。

扎根特色农业品牌、注重农业实效的科技特派员们持续促进着金东产业生态“开枝散叶”。截至目前,我区现有省派科技特派员2名,省派科技特派员团队3个,市派乡镇科技特派员11名,累计选派个人科技特派员73人次,专业覆盖果蔬、花卉、园林、植保、畜牧、农机、物流等。自科技特派员制度在我区实行以来,已累计实施科技项目106项,引进新品种近150个,推广新技术超100项,培训农民2万多人次,发放科普资料5万余份;创业项目直接参与农户达1000户左右,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达23045元,辐安置劳动力就业5000人,辐射带动20000人。

转化

为培育富民产业提供长效机制

“一日特派员,终身特派员”,这是2003年开始执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后在“科特派”圈子里一直流行的一句话。在扎根金东大地上的日子里,他们一步一个脚印,把论文写在田野里、把科技送到农民家。

源东乡科技特派员对桃褐腐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在试验基地初步开展不同药剂、不同浓度对桃褐腐病的防治效果研究,以及施用不同药剂对桃货架期的影响;塘雅科技特派员引入浙江大学吴殿星教授团队资源,在万亩田园综合体开展彩色稻画,形成万亩高标准新农田;鞋塘办事处科技特派员拟定阳光玫瑰葡萄全产业链标准综合体建设,建立示范基地50亩,并开展安全生产试验示范,成功申报绿色食品认证;东孝街道科技特派员帮助业主通过2021年金东区无花果绿色食品认定,提升了金东区果品的品质、保障了质量安全,提高了种植效益……哪里需要人才,就往哪里派人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选派什么样的人才。为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团队协同创新作用,我区在执行科技特派员10周年之际,成立了金东科学使者服务团。

“金东成立科学使者服务团在当时是一项走在前列的举措,有效提升了我区科技服务和科学普及工作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区科技局工业科技与高新技术科科长陈国炜介绍,在服务团制度下,金东通过整合科技特派员资源,统筹安排科技特派员队伍,结合每位特派员各自擅长的领域与我区的主导产业特征,面向全区开展服务,实现了组织管理与自我管理相结合,探索科研农业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的发展新路径。

科技特派员一头连着科技,一头链接生产。为此,我区深入实施帮扶制度,积极落实“1+N”服务机制;积极引进新成果、新品种、新技术,认真开展技术培训、咨询和指导,以科技助力地方产业,服务群众人文、教育、法律、医疗等多种需求;通过与教育部门合作,开展校园科普对接、村书记困难帮助等活动。

潜心服务江东镇蔬菜产业的科技特派员朱璞,与金华市桂金家庭农场建立了全区最大的草莓无土栽培基地,引入 “粉玉”、“越心”等新品种,完善种苗服务、种植技术指导、组织培训、鲜果销售全流程服务,助力当地农旅发展全产业链。目前江东镇草莓种植面积已达1300多亩,销售收入近3000万元,让“中国草莓之乡”的“金名片”熠熠生辉。四年间专门从事无花果事业的科技特派员刘莉,通过研发出气调包装,控制无花果在运输过程中的成熟度,让我区无花果顺利卖向全国;她带领金华市源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研究的“喜果——中国无花果第一品牌”项目荣获全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同时她还积极为果农对接市场,带动金华地区超千户果农种植无花果3000多亩,也为村民和返乡农民工提供了生产、分级、包装、运输、销售等岗位,长期用工和临时用工超万人,创造了一个共富大产业。

为拓宽科技特派员服务的领域,近两年我区开启探索工业科技特派员的道路。以“百博入企”计划为抓手,鼓励博士带着科研成果入企孵化,支持博士及高校与企业合作建立科研平台,推动产学研合作一体化,达到企业成长和人才成长的同频共振。

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的房卫东博士通过金华市“百博入企”政策进入金华航大北斗应用技术有限公司挂职服务以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专长与学识优势,将原有水质智能监测产品,优化升级拓展应用到城镇地下管网监测、水产养殖、以及污水监测等多个领域,累计帮助企业实现转化收入超100万元。房卫东同时还组织制定企业技术方案5项,协助企业对接完成区农业农村局、金义新区发展集团、浦江县政府等建设项目,其中,“新区地下管网流量在线监测系统”项目一期已产生效益30万元,二期预计效益达到80万元,浦江湖库水质监测项目效益已超80万元。

截至目前,我区已累计引进来自全国49家高校院所的190名博士在我区146家民营企业挂职,工业特派员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深入推动浙中科创走廊人才集聚、成果转化,极大促进人才产业同频共振,为民营经济发展赋智聚能。

记者 楚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