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组织机构 >> 政府部门 >> 区教体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 信息索引号:

    11330703732035436M/2023-153825

  • 审核程序:

    单位审核公开

  • 发布机构:

    区教育体育局

  • 发文字号:

  • 发布日期:

    2023-08-11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区教体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 2023-08-11 15:34 信息来源: 区教育体育局 访问次数: 字体:[ ]

今年以来,区教体局紧扣“三年打造教育新高地”发展目标,积极当好建设“重要窗口”和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头雁战队”排头兵,科学立标、主动对标、加快达标,全力打好“争先创优”主动仗,出好“能力提升”组合拳,奏响“学在金东”更强音,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2022年主要工作

(一)立足“全域优质”精准发力,优质资源覆盖更“广”。

一是学位建设驶入“快车道”。高质量推进教育基础项目实现“蝶变”,建成投用金义二小等5个项目,新增学位2000个。强化项目统筹,新开工仙桥小学和实验小学南扩项目,推进光南小学等4个新改扩建中小学项目进度。

二是学前补短跑出“加速度”。公办幼儿园进一步扩容,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7所,新增公办班级数78个,学位2340个,公办在园幼儿在园占比61.51%,较去年提高了2.31%。狠抓优质等级园创建,创成省一级园1所、省二级园10所,优质园就读幼儿比例从62%上升到67.8%。着力推进普惠性幼儿园建设,招生覆盖面由上半年的93.5%增至98.12%。

三是民生实事按下“快进键”。翻新改造12所学校的塑胶运动场,翻新塑胶跑道34500平米,改造篮、排球场20个,改造中央球场8个及周围破旧设施设备。实施“睡安工程”,采购学生午睡垫9929个、学生床907张,实现小学低段学生平躺午睡。全面完成书法、音乐、陶艺等9大类28个“双减应用场景”打造并投入使用。

(二)推进“全面优质”精准突破,教育内涵发展更“优”。

一是中考成绩再创新高。全区一级重点高中政策性上线652人,上线率达153.77%,较上年提高近十个百分点;其中全区公办学校金一中定向分配指标112人,政策性上线人数为185人,上线率达165.18%。普高上线人数1779人,上线率达60.82%,较上年提高近四个百分点,普高上线率创历史新高。

二是育人成效多面呈现。新增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幼儿园)3所,省艺术特色学校2所,共获省级以上荣誉27个。孝顺小学成语手作视频获2021年中小幼学生‘成语中国’微电影征集展播”评比最高级别奖项——创新奖,是浙江省小学组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实验小学参加全国机器人大赛获金、银、铜奖各1枚。成功承办金华市中小学生春季足球联赛,获得9个一等奖,7个二等奖。实验小学“作业二十问”获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梁黎明批示肯定;“四全四提”的劳动教育模式获副市长庄凌飞批示肯定。

三是“双减”工作提能升级。紧盯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这两个重要环节提质增效,助力学生学足学好。围绕作业设计以及睡眠、手机、读物、“营转非”、学科类机构压减、预收费资金监管等工作,做好校内校外“减法”。

(三)抓实“全程优质”精准施策,教育共富路径更“实”。

一是人才队伍激发成长新活力。共招聘新教师186名,引进优秀教师13名,研究生比例达20%,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占比2.27%。区级及以上综合性荣誉教师占比28.57%,教师队伍结构更加优化,高素质人才比例进一步提高。新增正高级教师1人,市名师1人,市名校长2人,市优秀班主任10人,入选市名师培养对象9人。参加优质课、技能比武等省级获奖5人,市级一等奖14人、二等奖17人,市级精品课15人。

二是城乡教共体建设打开新通道。组建共建型教共体23对,实现全区教共体结对全覆盖,开展同步课堂280次,教师网络研修98次,线下教研52次,覆盖义务教育各个学科,有力地促进城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围绕共同富裕主线,与磐安县5所学校组建跨区域共建型教共体,全面开展名师送课、专题讲座、专项指导等活动。

三是教育高位发展取得新突破。高规格召开了全区三年打造教育新高地誓师大会,出台《金东区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和《关于进一步促进教育发展的十条措施》,从增加职称比例,提高待遇等细节入手,设立区教育奖励基金,从原先的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增加教师岗位吸引力。相关做法获庄凌飞副市长批示。

(四)打造“全民健身”样板,体育成效亮点更“多”。

一是省运任务圆满完成。顺利完成两项省运赛事承办及火炬传递任务。超额完成金牌任务,完成加计金牌12枚,完成率133%;现场金牌17枚,完成率170%;金牌总数完成29枚,完成率153%。现场金牌位居全市第三,其中沙排项目独得8枚金牌中的3枚,创造了历史佳绩。

二是民生实事提前完成。社区功能运动场5个、百姓健身房8个、村级全民健身广场1个的建设任务于9月底全部完成并通过市体育局审核,完成进度位居全市前列。

三是率先启动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审批实验”。我区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共59家,在全市率先启动“审批试验”工作,目前完成准入11家。

二、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区教体局将以三年打造教育新高地誓师大会为契机,用好支持教育发展十条举措,打好打造教育新高地八大攻坚战,以“要素再重构、改革再出新、教育再出发”的基本思路,对标“高标准均衡、高水平创新、高质量发展”,外聚合力、内增动能,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向着更美好的“学在金东”发力迈进。

(一)以“红领清风”为纲,着力铸造教育党建样板

一是树牢组织体系“动力主轴”。围绕集团化办学、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目标,打造“1+9+N”组织矩阵,实施“区域总支党建联建机制”,局党委班子成员分别联系9个区域总支37个支部,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三级组织网络框架。

二是夯实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以“学优金东 育人争先”党建品牌为总抓手,深入推进组织建设标准化、党日活动规范化、党建管理网格化、支部工作特色化、学校党建品牌化的“五化”党建,做深做实“双减”工作课后服务先锋岗。

三是找准教育发展“初心原点”。抓实“党建+”工作,以“一支部一特色”“校校话清廉”等创建活动为抓手,开展党建品牌考核评比,挖掘、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示范引领作用、可复制可推广的学校党建工作典型。培育1个党建示范基地,2个以上省、市级清廉学校。

(二)以“城乡均优”为基,着力扩大教育优质均衡

一是加快建设普及普惠的学前教育。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加大投入,对标对表补齐短板,重点在师资配备、民办薄弱园改造等方面夯实基础,逐步提升非编幼师待遇。进一步优化学前教育校网布局,新开工东孝中心园等8个中心园建设项目,加快推进续建工程双尖幼儿园等3个项目,投用云栖江境等6所幼儿园,新增学位2070个,力争公办幼儿园覆盖面达到65 %以上。持续加大等级园创建力度,优质园就读幼儿比例达到68%以上。实施学前教育第四轮三年行动计划,引进省内外名园发展团队,培养2-3个省精品课程园。

二是加快建设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以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为牵引,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校际均衡、提升保障水平。加快推进重点工程建设,计划总投资22.1亿元,新建16个,续建9个。确保光南小学和岭下小学改扩建二期和8所乡镇公办幼儿园项目开工建设,启动金义初中新建、曹宅初中迁建工程、澧浦小学迁建工程、实验中学西扩、东湄学校新建项目。对标落实创建举措,争取创成省现代化学校4所,协同做好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工作,为全国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夯实基础。

三是深入构建教育开放格局。主动融入长三角,接轨沪苏杭,与名校开展寻标、对标、达标、创标活动,加强人才、办学、教科研等方面交流与合作,创立更多名校教育合作联盟,借势借力外围优质资源带动金东教育进一步发展。

(三)以“育人培优”为本,着力培养数万阳光学子

一是持续打好“双减”攻坚战。切实巩固前期工作成果,坚持校外严格管理和校内提质增效协同发力,持续开展培训机构规范治理,坚决做好防反弹、防变异工作。积极落实教育主责,充分发挥双减的教育主阵地作用,实施“双减”十大项目“揭榜挂帅”,发动全区学校争创“双减”样板。

二是守好思政教育主阵地。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在思想共建、课程共建、队伍共建、教研共建上下功夫,理顺各学段思政课“理论体系、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的关系,促进全区中小幼思政教育资源有效整合与衔接,努力打造“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金东模式”。

三是推进“五育并举”品牌化。进一步完善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模式,深入打造“阳光体育”“明眸摘镜”“美丽校园”“青少年心灵e家”“四全劳动”“四维评价”等品牌,着力培育面向未来、开创未来的金东数万阳光少年。

(四)以“德才双优”为要,着力增强教育核心支持

一是坚持招新交流两手抓。优化招聘条件设置,面向全国计划抢招优秀毕业生100名。优化流动机制,以“支教型交流”“任务型交流”“集团校内交流”等形式,全力盘活教师资源,激发教师流动的积极性。

二是坚持严管厚爱两手硬。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健全完善师德师风教育、宣传、考评和监督机制。落实教师“礼遇优待”,选树先进典型,实施教师关爱行动,多举措开展如弹性上下班等关爱教师工作,落实好教育发展十条措施,提高教师待遇。

三是坚持引才育才两手赢。加大优秀教师培育和引进力度,以“能力提升”为主线,推进全员学科素养大赛,加强骨干教师培育、城乡教师结对、年轻教师强基。面向区域外引进名师名校长10名以上,做大人才增量。

(五)以“智治创优”为先,着力营造数治善治生态

一方面推动数字赋能“科学决策”。完成“教育小脑”建设工程,建成教育智治一张图,在上下贯通、多跨协同上持续发力,在教育资源布局、教师队伍建设、学生成长发展、教育生态监测等方面形成辅助决策支持能力。另一方面,推动数字赋能“精细治理”。升级“青少年心灵e家”数字化平台,科学精准地做好心理问题学生的精准筛查、干预、帮扶和转介等工作。

(六)以“体有所健”为本,推动体育工作迭代升级。

持续推进多功能运动场、百姓健身房、体育公园、村级全民健身广场等基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补齐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设施短板,确保全区新增体育场地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力度,竞技体育综合实力走在全市前列。争创省市体育产业项目,省市体育产业获评项目力争总数达到30家。


扫一扫手机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