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我区持续晴热高温。热浪滚滚下,奋战在高温一线的中欧班列工作人员备受“烤”验。他们挥洒汗水、坚守岗位,在酷暑中保障列车的顺利开行。
在华东国际联运港内,一辆辆满载集装箱的大货车来往穿梭,巨型龙门吊将其装载到“义新欧”中欧班列上。那一列列装满“浙江制造”货物的国际货运班列从这里奔赴万里之遥的欧亚各国。
“车辆已经送到位,货调我是25线货运员,申请设置防护信号”“箱体无破损,箱门锁扣已入位,施封锁完好。”烈日当空、空气灼人,此时地表温度已超过50℃。为了保证货物的安全运输,在铁路金华南货运站内,货运作业人员武晓毅冒着酷暑,一手拿着对讲机,一手持着记录仪,在线路间来回行走。“记录仪能让我们的工作留痕,保障工作安全地开展,夜间作业时还能当手电筒用。”武晓毅边说边认真盯控现场每一个环节,保证装车高效有序,确保中欧班列准点开行。
据了解,货运作业人员主要负责龙门吊作业区域内集装箱装卸车作业和货区货位管理。一列中欧班列有55车,他们检查一遍需耗时1小时左右。“虽然热得大汗淋漓,但每一箱、每一车检查都马虎不得,必须确保绝对的安全。”武晓毅说。一天下来,他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但看着自己负责装运的中欧班列准点发车时,还是无比欣慰。
除了要把集装箱装上列车,检查核对集装箱箱内货物也十分重要。为确保中欧班列安全运输,铁路集装箱查验人员不畏高温,一如既往的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把好货装关口。他们需对每一列班列的集装箱进行检查,确保货物品名与票据一致,同时查看箱底横梁有无断裂安全隐患。当遇到装载大型机械的班列时,他们还需开箱爬进集装箱内检查装载加固是否符合要求。“只有开箱检查,认真核对清单,才能确保万无一失,如果不把好这个关口,列车开出去这一路可就麻烦了。别看走的距离不远,每天步数也能破万。”集装箱查验人员孟玉杰说。
“现在我们要对这辆车进行开箱检验。”在烈日的炙烤下,铁皮已被晒得滚烫,使得集装箱箱内温度高达60℃。孟玉杰走上踏板,进入车箱,一阵热浪袭来,仅仅几秒钟就使人闷热难耐,但她早就习以为常。孟玉杰在闷热的车箱里对物品进行细致地审核检查,汗水早已密布在额间。“对不同品类的产品我们有不同的审核标准,例如机械机器类产品,我们要检查产品是否已固定好。”孟玉杰说。
作为车辆装载情况的“诊断师”,“看、摸、照”三诊法是货运站值班主任的必备技能。当天。值班主任黄伟连同作业班组长徐贝迪,顶着高温烈日,正对货运站进行联合检查,黝黑的皮肤和严肃的表情成为了他们的“标签”。
为保证货运安全,货运站值班主任常常需站在空旷处对班列全身进行无盲区“扫描”,并组织协调货运的日常运输生产和整换装车辆处理。“一列车要巡视四五十分钟,每天要走两三趟。除了敞车的检查,我们也要对棚车进行巡视检查。”黄伟每走几步便要弯下腰仔细检查车体,在偌大的场地上,每天他不知道要走多少遍。
“一天三万步”,货运站值班主任用脚步“丈量”钢轨的长度,用汗水浇灌收获。纵使环境艰苦,黄伟还在抵御酷暑上花了点“小心思”,他在安全帽周围加了一圈“帘子”。“现在天气热,太阳也晒,我给安全帽加了一圈‘帘子’,能遮阳防晒,保护自己不被晒伤,工作更安心。”黄伟笑着说。
暑运期间,中欧班列需求旺盛。在金华南站,中欧班列月均开行76趟。“中欧班列一趟有55车作业,从进箱到发车,有9位作业人员,虽然我们人不多,但干得活可不少。”班组长徐贝迪说。正是一个个“铁路人”“高温下的坚守”,保障了中欧班列安全、正点从金华南站鸣笛启航,跨过亚欧大陆,造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记者 方柯 朱泳好/文 黄云鹏/摄)
扫一扫手机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