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兼济”提升“筑巢引凤”实力
金东迈入建设发展“快车道”金东,一座孕育希望与未来的城市,正在全力“打造浙中增长极、建设未来新中心”的道路上接续奋斗,不断实现赶超跨越。
“八八战略”指出,“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环境优势,积极推进以‘五大百亿’工程为主要内容的重点建设,切实加强法治建设、信用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近年来,我区以“八八战略”为总纲,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推进营商环境、法治环境优化建设,以“软硬兼济”之势推动环境成为跨越发展的“主赛道”。
优化硬环境
打造发展之基
8月的金东,滚滚热浪抵挡不住前进的步伐:在金义中央大道项目现场,各专业队伍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扫尾工作。不久后,一条全长23.183千米、总投资约59.38亿元的双向八车道公路即将贯通,通车后金华市区将实现到义乌点到点20分钟通达,迈入同城化时代。
这是我区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推进发展进程的一个缩影。我区立足地理区位优势,聚焦金义协同发展,围绕区域协同发展、城市品质提升、产业共兴等,集中力量强化金义主轴建设,助力金义新区发展步入快车道。路网通达、环境优美、配套齐全,20年来,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我区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迈出强配套、优环境、惠民生的强劲步伐。
对标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定位,近年来,我区不断提升枢纽融通力和辐射力,对内打造主次分明、互联互通的路网格局,打通城市断头路,改善道路通行条件,不断提高交通便利性;对外构筑区域综合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高标准打造高铁金义站和金义国际机场,加快实现空铁轨交一体化,稳步推进国际陆港交通枢纽建设项目,加速形成内畅外联、立体交叉的交通体系。此外,我区加快华东联运新城建设,积极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物联网体系,构建以公铁为主、多式联运有机衔接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今年,在新起点上,我区再次加快推进建金高速曹宅互通、海棠东路武义江大桥等项目,全力保障铁路枢纽扩容改造、甬金衢上高速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国际陆港交通枢纽建设与物流平台项目。”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
抢抓机遇,奋力谋变。巨大的投入,让新区经济发展的硬环境得到飞跃提升。与此同时,由大投入带动的高增长,又将扩大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而重点工程也是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从“五大百亿工程”到“千项万亿”工程,我区不断推进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产业设计配套项目的步伐从未停止。今年以来,我区围绕“打造浙中增长极、建设未来新中心”战略定位,坚持“大干快上、以干促上、实干至上”工作主旋律,以省“千项万亿”工程、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和“十个一”重大项目建设,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全力推进润马光能、金漪湖基础设施配套一期等重大项目建设。
金义新区中心医院新建工程、金华理工学院、金义宝龙广场……与此同时,我区全面加快重大民生领域项目实施进度,着力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不断满足多样化民生需求,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双提升。
提级软实力
释放发展活力
日前,区司法局召开金东区自贸区外向型企业合规指引调研会,通过了解自贸区企业面临的经营管理现状和困境,增强合规指引制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立足自贸区区位优势,我区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基于这个特点,我区在全市率先启动企业合规试点工作。区检察院、区经信局、区工商联、区司法局等部门在自贸区内先行试点,通过强化合规宣传,建立合规制度体系,探索编制自贸区外向型企业合规指引,提高合规管理实效,以法治化护航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区以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为总抓手,立足法治引领、法治护航、法治保障“三个维度”,聚焦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大领域”,改革攻坚,着力构建一流法治环境,保障高质量发展。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与此同时,我区推行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持续推进“无差别全科受理”改革,完善“代办点+自助服务终端+网格员服务”模式,深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实现“最多跑一次”和“无证明”全覆盖,打造“无证明城市”;加快政府服务事项向基层拓展,加强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代办点建设和基层档案管理服务,实现“办事不出村”“最多跑一次”;深入实施公民个人全生命周期便利化改革,梳理生育、上学、就业、置业、就医、退休、养老等“一件事”,探索建立个人全生命周期政务服务便民体系。
软硬环境的持续升级,激荡了发展的强劲动能。在“实打实”的“硬环境”基础之上,我区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营商环境、社会环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推动“八八战略”在新区结出更加丰硕的实践果实 。
这些年,良好的营商环境逐渐成为核心竞争力的主赛道。今年年初,我区发布《关于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18条意见》,其中包括实行投资项目“极简极速”审批和一次性联审验收、建立公平快捷的内培企业供地机制、限时兑现惠企政策等内容。
从“企业跑”到“跑企业”,一条条政策落地、一支支助企服务队上门,我区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上持续“加码”。
“为此,我区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创新推进工业标准地‘极简极速’审批改革,通过超前做地、超前服务、节点提前、数字监管等举措,实现服务‘超前’、事项‘极简’、审批‘极速’。”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说,同时设立集项目咨询、项目代办、项目监测为一体的自贸区金义片区(金东)投资审批和外商投资项目“单一窗口”,提供一站服务,推动项目开工建设;在企业投资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基础上,探索推进生产性服务业“标准地”改革试点工作,引导物流仓储项目积极“向空中要地”,加快传统机械设备向高智能化管理设备发展,打造立体式的绿色物流,有效推动物流仓储迭代升级,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物流仓储“标准地”出让的“金东样板”。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社会信用体系对保障社会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发展具有长效作用。为此,我区全面推进信用社会建设,谋划推进政务诚信和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前期我们建立健全信用监管机制,加强行业信用评价建设,同时持续推动‘信义地’建设,根据履约指标开展‘标准地’事中事后评价,依托评价结果开展信用联合奖惩。今年以来,我们再次聚焦企业信用修复和转型升级,针对企业信用修复难问题,转变传统静默式信用修复模式,强化主动服务,多渠道发放信用修复告知单,明确修复原则、要求和程序,做到主动告知、协调修复。”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说。
(作者:龚睿)
扫一扫手机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