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扣省委三个“一号工程”工作重心,聚焦全区“打造浙中增长极、建设未来新中心”战略定位,探索推行“服务前置、包容审慎、人民至上”的执法服务管理模式,在服务举措上做“加法”,在依法行政上做“减法”,在监管效率上做“乘法”,统筹推进“优营商、保安全、护亚运”三大专题行动,以行政执法“小”切口,为企业市民提供“大”支持,助力打造执法服务有情、市民企业有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基本情况
2023年,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围绕队伍管理体系、执法改革体系、执法服务体系、综合治理体系建设,统筹谋划推进各项工作,初步实现了“一支队伍”管执法。2023年宣传报道方面在国家级媒体上发表新闻4篇,省级1篇,市级18篇,区级73篇,其中《垃圾分类绘就和美乡村建设新图景》在国家共富期刊刊登,《金华金东:“党建红”引领“贴心执法蓝”》《“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 金华18个科普教育基地 “火热”开放》在学习强国APP上刊登,《引领垃圾分类新时尚的 “金东方案”》在半月谈网站上刊登。
一、2023年主要工作
(一)夯实执法素养,锻造“示范引领”执法铁军。
1.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强队之基。落实意识形态工作及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组织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10次,开展专题党课9次,党员学习30余次。创新活动载体,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宣讲、“一把手”宣讲进社区和“八八战略”微党课等活动。组织全局党员干部赴澧浦镇积道清风馆、鲁兵故居、澧浦枫桥式司法所开展“迎七一”专题党日活动。持续打造新时代党建品牌。成立13支党员突击队,先后参与牛皮塘社区虫媒防治、驿头社区文明城市共建等重大保障任务。扎实推进基层中队党建工作,今年3个中队成功争创市级“红色基层示范站所”,实现了基层党务工作和业务工作的有效融合。
2.坚持把作风锤炼作为建队之魂。建立以训促管机制,全面提升队伍形象。依托驻地部队开展“强作风 树正气 争一流”大练兵活动,以岗位练兵为载体,增强法纪观念,提升综合素质,培养优良作风。以考促比,强化工作落实。建立并完善工作目标考核办法,统筹将队伍管理、执法业务、执法办案等6大项内容纳入考核范围,细化要求,通过每月通报(讲评)、晾晒比拼、奖优罚劣等形式激发工作动力,形成争先进位、你追我赶的浓厚氛围。以训促建,提升队伍素质。健全执法干部培育闭环,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强基培训。组织全局执法干部参加省行政执法队伍封闭式培训;开展“执法讲坛”31次,培训包括执法全过程记录、笔录制作、《固废法》理解和适用、安全生产等15大领域;累计出台燃气、渣土、垃圾分类等“教科书式”办案指引10类,全年组织执法人员集中培训300余人次,实现执法人员全覆盖,全员赋能促进执法增效。
3.坚持把廉政建设作为立队之本。聚焦“清廉执法中队”建设,出台《清廉执法基层站所建设实施方案》,全面启动“清廉执法中队”建设,优化完善7项队伍管理制度,扎实推进“区属乡用共管”。构建完善外部监督机制,聘请10名“廉政督查员(行风监督员)”,开展不定期明察暗访。深化中队规范化管理,常态开展自查自纠,通报内务管理等5类共性,48项具体问题。建立案件办理终身负责制。推行责任到人、记录在案、问题倒查,对3年来办理案件开展“不认真、不规范、不严谨”大清查活动,建立案件“一案一审一评”制度,严格办案流程管理。举一反三开展巡视巡查问题整改,高标准完成销号整改。
(二)重塑执法体系,深化“一支队伍管执法”。
1.体系重塑,全力构建乡镇(街道)执法体系。全区执法队伍由14支精简为9支,形成“1+6+2”执法队伍新架构,执法队伍更加精简,完成了除中央和省规定的6个领域以外不再保留专业执法队伍的改革目标。推动全区执法力量下沉,除资规和生态环境外,其他专业执法队全部实行以乡镇为主的执法体制,243名在编行政执法人员共下沉148名,下沉比例60.9%。按照“1+6+2”架构,组建了11支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赋予乡镇(街道)执法主体地位,统筹整合执法力量。管理上编制“一支队伍管执法”执法协同制度25项。
2.精准赋权,全面厘清乡镇部门责权体系。根据省统一目录,对全区行政执法职责进行了调整,进一步厘清管理和执法职责边界,明确区级部门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责范围,梳理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对行政权力事项进行再确认。按照三高原则(高需求、高频率、高综合)划转至综合行政执法局事项,全区28个领域1779项事项全部划转到位。坚持三易原则(易发现、易处置、易承接)差异赋权乡镇(街道)。在市里统一目录36项的基础上,区分5种模式对12个乡镇(街道)进行了第一批差异化赋权。今年来,全区乡镇综合执法队办案1441起,处罚事项覆盖率为44.59%,处罚事项覆盖率提升了10倍。结合年度办案情况,近期组织开展赋权事项评估,组织乡镇赋权事项调整,进一步提高乡镇赋权精准度。
3.数字赋能,全面贯通行政执法指挥体系。一是推进基层智治综合应用与“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贯通。建立扁平化快速相应处置机制,推进省数字应用全面贯通“141”基层智治系统,深度融入全区11个乡镇的社会治理中心和乡镇综合信息指挥室,实现县乡两级行政执法协同指挥畅通。二是开展区行政执法指挥中心建设工作。成立金东区行政执法指挥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出台《金东区行政执法指挥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主要任务和总体目标。对原有指挥中心系统功能模块进一步梳理,草拟更新迭代方案,加快推进建设进度。
(三)优化执法模式,构建“增值式”执法服务体系。
1.优化营商环境能创新。一是推行包容审慎监管,预防小过重罚。健全首违轻微违法事项免罚制度和行政处罚备案制,梳理“首违不罚”“轻微违法行为”事项14项,指导企业纠错改错163起。二是备案涉企处罚事项。拟制8大领域共235项执法备案清单,对违法违规企业进行立案前8小时内线上备案,减少办案“滞留期”,签订“告知承诺书”150余份,办理涉企行政处罚线上备案20起。三是推广“新店开业一站式联办”服务。将店招设置和开业占道由“行政许可”改为“承诺备案制”,结合装修占道审批事项进行打捆式联办,实现审批提速。新模式审批时间不超过2个工作日,同时新店招安装减免占道费3天,4月推广以来共办结150件。
2.抓实安全生产敢担当。深入贯彻“整体政府”理念,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联合推进安全生产全流程监管,为企业完成体检,提供精准画像。一是“消防通道违法建筑”专项整治,联合消防部门排查企业单位3358家,整改547家,累计拆除违法建筑面积23.56万平方米,整改率100%。二是燃气安全方面,联合住建、燃气公司等开展联合督查23次,服务指导餐饮单位3258家次,全年累计出动3920余人次,排查燃气经营单位57家,排查餐饮单位6283家,办理燃气案件493起,罚款金额36890元。三是户外广告和店招方面,共计排查大型户外广告150余处,其他户外广告设施6000余处,拆除户外广告及设施367处,面积2769余平方米。开展LED显示屏专项排查整治。排查亚运通勤路线沿线91块,签订了《LED显示屏安全管理承诺书》,落实“一屏一人”责任管理机制,确保风险隐患消除到位。
3.重大活动保障有作为。紧紧围绕迎亚运风貌提升、国卫复审、文明城市创建等全区重点工作,以“城市十乱”整治工作为抓手,加强上下衔接,左右联动,强化市容问题督查整改。今年以来,规整乱停放非机动车14888辆、纠正占用泊位1803处,人行道违停机动车抄牌4392辆,取缔流动摊贩4594余起,规范“门前五包”3955起,劝导不文明养犬147起,拆除主干道两侧废弃电线杆90根。累计排查走字屏、户外大屏457块,修复8块,拆除21块。重点路段“一路一案”缓解东城大货车乱象,累计劝离车辆违停7000余辆。
(四)聚焦关键民生小事,建立长效综合治理体系。
1.严管重罚,渣土治理再深化。坚持“外防输入、内抓规范、违规查扣、依法严处”抓好渣土领域综合整治,严管重罚治理态势初步形成。一是在金东义乌交界处统筹设置5处执勤卡点,实行24小时不间断值守,累计劝返跨区清运渣土车辆8000余台。增密度加强度开展常态巡查,联合住建、交通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135次,执法中队开展日常巡查1650次。突出重大案件办理,今年来已立案查处渣土类案件229起,处罚金额212.919万元,其中,“塘雅1号消纳场未经核准擅自处置建筑垃圾案”涉案运输单位共计处罚31.524万元。追刑责、强威慑,严打重罚促成效,截至目前,移送公安刑事立案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0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18人。涉及刑事立案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0名,采取刑事强制措施16名,其中经区检察院批准逮捕3名。
2.全域统筹,垃圾分类治理再提升。创新工作载体,以标准化创建为抓手,全域推进行业垃圾分类迭代提档。高标准打造了12个行业24个示范点,全面铺开学校、医院、商超综合体、银行保险等行业垃圾分类工作,超额完成80%的创建目标。全年创建省级垃圾分类高标准示范小区30个,省级垃圾分类示范片区1个,省级垃圾分类示范村33个。推进基础设施迭代升级。组织六角塘垃圾分类艺术馆提档改造,入选2023年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投用光南路、正涵街2座中转站;完成岭下镇、江东镇资源化站点提标改造;塘雅镇、曹宅镇阳光堆肥房提标改造10座;全年新增集中投放点46个。谋划推进金东区易腐垃圾资源化综合体和标准化分拣中心建设,目前已完成选址。开展清运专项整治行动。狠抓分类清运管理,利用金东e分垃圾分类监管系统实现网上巡查,加强对中转站的日常监管,建立通报晾晒制度,对全区垃圾量、清运量、分出率等重点指标进行考核晾晒,压实乡镇(街道)工作责任落实。扩大宣传,营造全民参与垃圾分类浓厚氛围,多层次举办“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宣传活动250余场,主题培训40次,受众面达到5万余人。建立周通报、月晾晒、典型案例曝光机制,强化执法倒逼垃圾分类。创新“周三固定执法日+联动监管110+智能三色管理”垃圾分类执法模式,1—10月累计查处垃圾分类违法行为873起,罚款额合计49820元。同比增长97.5%。
3.多措并举,市容市貌管理再优化。聚焦群众“停车难”问题,重点对城区人行道泊位全面梳理排摸,做到应划尽划,积极拓展轻轨站点周边停车资源,累计施划机动车泊位202个,非机动车车位线9600余米。强化停车秩序规范,加强共享单车管理,约谈共享单车企业10次,建立巡查反馈交办机制,督促主体责任落实。今年以来共计规整人行道乱停放非机动车44243辆、纠正占用泊位12927处,人行道违停机动车抄牌7580辆。创新监管手段,建设监控电子抓拍系统,累计抓拍11389辆,拖离违停机动车1535辆,非机动车2127辆。建立健全长效治理机制破解门前乱象。开展主次干道沿街商家“门前五包”大排查,坚决取缔和查处各类未经审批或不按审批要求占道经营、占道施工、占道堆放(摆放)物品行为。聚焦重点点位,采取定时驻守巡查、错时执勤、网格化管理等手段,不断夯实商户和市民自觉保持街面整洁有序主体责任,今年来,劝导“门前五包”2万余次、清理乱堆乱放杂物6752处、制止沿街乱晾晒行为2500余起、取缔流动摊贩8700余处,办理相关案件210起。
二、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我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八八战略”,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精神,聚焦企业和群众需求,紧紧围绕“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主题主线,以执法保障、执法规范和执法服务为手段,打造有力度有精度有温度的执法品牌,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强力推进执法领域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在深化改革创新上走深走实
1.持续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完善执法指挥中心建设,统筹、协调、监督执法监管年度计划,实现对“1+8”部门行政执法活动统一调度。紧紧围绕“以‘增值化’改革理念提升行政执法质效”主线,着力构建“整体智治、高效协同、上下联动”组织架构,建立“统分结合、上下联动、协同响应”运行机制,全面形成权责统一的“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新格局。力求在枫桥式执法队和红色基层示范队评选上取得突破。
2.深化垃圾分类改革。聚焦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清运及指标监测等工作,每周定期监控各项指标,每月晾晒各镇乡街道相关工作,将压力传导至各责任单位,确保垃圾总量“零增长”,易腐垃圾分出率、分类处理率等重要指标达标。谋划工业企业垃圾分类难等行业短板破局,生活垃圾分类清运“城乡一体化”工作等课题,构建我市固废统管新模式。
3.强化渣土监管“一件事”。加强常态化日常巡查与夜间值守人员巡查,借助无人机技术对辖区进行不定时灵活巡查,特别是夜间针对偏僻地点、遗漏地块展开重点巡查,实现立体无死角监管,打造出立体、高效的巡查模式。加强行刑衔接工作,制定联合执法机制,和公安部门开展渣土专项联合执法,加大处罚力度。
(二)在完成重点任务上不折不扣
1.大力推动专项执法行动。深入开展城区流动摊整治、大气污染治理、渣土领域专项执法、安全生产领域整治等“四大”专项执法行动,从严查处占道经营、秸秆焚烧、油烟污染等违法行为。推进建筑垃圾、工地扬尘专项治理行动,常态化开展建筑工地联合巡查、建筑渣土运输联合执法,打造全闭环建筑垃圾管理体系。持续发力,精细管理再夯实。
2.全面开展宣传推广活动。积极开展垃圾分类、文明养犬、文明停车等文明好习惯宣传实践活动,确保沿街商铺及周边环境卫生整洁有序。利用大型户外LED显示屏、走字屏等加大宣传元素设置力度。争创2024年度省级“高品质示范街区”“街容示范街”“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设置样板区”。
3.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开展以“备案审批零次跑,营商环境共同创”为主题的专题宣传活动,实现乡镇(街道)普法宣讲全覆盖。持续推广“新店开业一站式联办”模式。与住建等部门联合,为有需要的企业提供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上门专题指导宣讲,建立审批服务交流群,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提交补充材料、发送电子证件等服务,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让企业实现“零次跑”。
(三)在推进队伍塑造上再接再厉
1.强化主题教育。持续抓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用好“周一夜学”、主题党日等活动平台,精心组织,认真做好学习内容的安排与部署,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持续正风肃纪,强化监管,注重源头预防,确保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严重违纪违法和重大信访事项“零发生”。
2.拉高队伍标杆。硬件上启动规范化中队建设配套工程,对标省市综合行政执法队建设配套要求,按照“规范设置、集中统一、全省一流”的目标提档基础设施配套。组织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系统性学习培训,每半月开展理论思想“讲读课”、以案释法“普法课”及队列训练“大练兵”。建立全系统法制人才库,争取2024年底法制审核人员占执法人员总数比例提升到8%。
3.深化青蓝工程。把培养年轻干部作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队伍的一个重要抓手,在区委组织部的指导下计划建设区级“青蓝工作室”,通过导师帮带制,着力培养一批政治过硬、素质全面、作风优良的执法“尖兵”。
扫一扫手机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