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组织机构 >> 乡镇街道 >> 澧浦镇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 信息索引号:

    11330703736873621E/2024-159505

  • 审核程序:

    单位审核公开

  • 发布机构:

    澧浦镇

  • 发文字号:

  • 发布日期:

    2024-12-26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澧浦镇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 2024-12-26 15:48 信息来源: 党政综合管理办公室 访问次数: 字体:[ ]

今年以来,澧浦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锚定“干好‘一三五’、实现新跨越”目标任务,敢想敢干、实干争先,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向好。1-10月份,全镇完成规上工业产值7.63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民间投资3.06亿元,同比增长60%。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是改革破题,林苗一体化起势成势。澧浦镇作为林苗一体化改革省级试点,全面完成9个村2245亩土地流转工作。项目上打破政策处理范式,创新农户将承包经营权主动交回村集体模式,与国企达成合作经营意向,边签约边清表全面完成816户农户签约。园区内中央大道、纵二路等基础设施已进场施工。招商上打破传统考察模式,采用双维考察比选和对赌招商,首创花木贷、2%苗木贴息惠商政策,首批吸引13家龙头企业入驻,亩均投资从80万元/亩提高到300万元/亩,投资总额超20亿元。平台上打破规划低端劣势,细分花木产业赛道,从造型树、庭院景观树入手,打造集种植、展示、销售、科普、观光于一体的产业示范园,力争走在全国前列。

二是项目攻坚,重点工程提速增效。紧紧扭住项目建设“牛鼻子”,全面吹响大干快上冲锋号。重点项目方面,铁路三四线基本完成政策处理,可以实现无障碍施工,因铁路建设需要迁改高压电力塔基的政策处理按要求推进,其中第一路金倪线已顺利完成政策处理;华东联运新城疏港大道澧浦段完成农户签约93%;东溪水库扩建、东湖水利枢纽已全部完成政策处理及清表。民生项目方面,澧浦公办幼儿园9月正式开园,中心小学施工进度过半。共富项目方面,里新—王潭头联建珍珠蚌加工项目列入市级共富乡村试点,绿廊红韵“共富工坊”入选省级典型案例,鹌鹑产业园地块已完成土地清表。

三是民生为先,特色品牌成效凸显。聚焦乡村振兴,形成一批具有澧浦特色的产业品牌。婺韵兴村,以郑店村为试点,利用现有婺剧文化博物馆,开展“线上+线下”教学、周末体验活动,吸引游客2万余人,相关做法登上《人民日报》。电商强村,前余村“云上果园”持续完善“市场+基地+农户”合作模式,实现土地增值13倍,2024年直播销售收入超500万元。人才活村,探索小额工程直选发包制度,建立工匠库,目前已入选木工、水泥工等12人,承接村级项目总额突破100万元。

四是夯实基础,平安建设稳定有力。全力以赴维护全域平安稳定,夯实基层治理基础。筹备村级换届工作,精准勾勒村两委画像,培育储备作风正、能力强、思路新的村两委后备干部,初步确定38名村级换届“一肩挑”人选,建立80余名村级党组织书记后备优秀人才库。落实矛盾纠纷化解,圆满完成全国两会、元宵迎龙灯、花博会等重大活动维稳安保任务,认真落实“周一听信访”“白天群众信访、晚上干部家访”工作机制,贯彻落实“13510”工作体系,新建下宅、花木城2家365综合警务室,排摸上报风险隐患256条,化解矛盾纠纷201件。抓好巡察问题整改,认真抓好第3轮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积极配合区委巡察工作,坚持立行立改,截至目前,中央环保督察问题交办问题4件(其中3件为重复件)已全面核实、整改,并通过验收。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不够优化,平台能级较低,作为主导产业的花木产业受面上经济环境影响较大,亟需转型升级;二是基层治理水平仍需提升,化解信访遗留问题还需再发力;三是民生领域尚有短板,城镇建设还有薄弱环节;四是部分干部干事创业主动性不足,标准不够高,改革创新能力和群众工作本领都还需加强。

三、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澧浦镇将聚焦省委“一个首要任务、三个主攻方向、两个根本”要求,锚定平台、项目、产业“三大突破”,满怀信心加油干、只争朝夕加快干、知重负重拼命干,以“浙中大花园”的高分答卷为全区“打造增长极,建设新中心”添砖加瓦。

一是突出党建引领,打造“头雁引领”新队伍。打造优质队伍,结合村级换届工作,摸清摸透村情选情,确保选举平稳顺利,力争选出一批忠诚、务实、担当、创新、团结、廉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基层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建设人才高地,深化青蓝工程,持续开展业务培训,搭建“比武擂台”,推动年轻干部投身村级换届、项目攻坚一线,打造“干净加干事,干事且干净”的干部队伍。谋划联建项目,探索推行“党建引领、联村共建”发展模式,聚力打造“农文旅”一体化的高规格、高品质的苗木产业联建共富项目。

二是主动融入大局,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主动靠拢全市“打造国际枢纽城”主战场,积极融入全区“七星拱月”式发展矩阵,进一步提升澧浦产业平台能级。产业园做大做强,聚焦打造华东地区最大造型树、景观庭院树产业基地目标,高标准推进园区内“三通一平”、物业服务、展示体验等配套设施建设,高水平招引落地苗木“头部”企业,高效能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加快形成“一核一翼一带”花木新格局,持续擦亮“中国苗木之乡”金名片。环积道山一体推进,承接“八仙积道”共富带,谋划农事服务中心、旅游综合服务体建设,串联周边古村落、山河溪水库、山山生日小镇等旅游资源,完善公共服务,打造市民周末“短途游”目的地。交通圈持续扩大,继续保障铁路三四线、甬金衢上无障碍施工,完成华东国际联运新城疏港大道澧浦段政策处理。积极争取“澧浦—岭下连接线”纳入专项债项目,主动谋划集镇到积道山区域道路、环镇南路建设,进一步完善交通体系。

三是锚定共同富裕,绘就城乡融合新画卷。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持续创新共富模式,打通从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再到美丽生活通道,全力缩小“三大差距”。共富平台再升级,围绕东阳江两岸,串联洪村、湖北、琐园等沿线村,开发翅膀湖水上游乐、古村国际研学、时令蔬果采摘旅游资源,深化腌菜园、“云上果园”、鹌鹑基地、剖蚌场共富项目,形成美丽乡村景观带、共富带。康养产业再优化,依托环境优势,全力打造康养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向上争取2138亩金华澧浦生态康养基地项目规划审批,同步谋划南线绿道到康养基地、乌珠岭脚沿线交通以及休闲驿站、景观平台等旅游配套提升,补齐高端康养基地短板。乡村振兴再激活,推进未来乡村建设,发挥特色产业优势,提高村庄“造血”功能。强化“电商兴农”“金农共富”行动,增加苗农收入,实现城乡均衡发展。

四是夯实基层基础,实现美好生活新愿景。聚焦“两个根本”,注重改革实绩实效,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民生所需,聚焦群众建房难题,进一步完善“宅基地改革八条意见”,细化农房梯度转移、村集体强制托浮等做法举措,通过拆旧建新方式,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加快建房审批进度。赓续文化基因,借《金华市婺剧保护传承发展条例》的“东风”,重点打造郑店婺剧文化特色村,申报建立民间婺剧传承教学点,开展乐器、声呐、身段等多方面教学,加快古建筑修缮、文创业态培育,为传统婺剧注入更多的年青的创作元素,真正让乡村婺剧文化活起来。加强平安建设,加大矛盾纠纷化解力度,落实“13510”工作体系,发挥365综合警务室作用,联合“积道议事厅”、家事品牌调解室、法助共富工坊等平台,全力构建镇级治理“重点站”。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工作,聚焦“五大重点风险”“八大重点领域”,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全面筑牢安全防线。


扫一扫手机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