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区文旅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调研金华重要指示精神,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探索”的指示要求,紧扣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提出的“勇当先行者 谱写新篇章”的新定位新使命,对照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提出的“打造国际枢纽城 奋进现代都市区”战略目标,锚定区委区政府五届五次全会“打造增长极 建设新中心”目标任务。全局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实干争先,坚定不移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为打造浙江中西部文化中心贡献积极力量。
一、2023年特色亮点工作
1.文旅促消费有成效:发放文旅消费券180万元,总核销136.55万元,带动消费273.86万元,联合商务局发放普惠750万元,核销59.6%,带动消费1905.08万元。人均文旅专项消费券发放额度,全市并列第2名。截至11月底,我区全域旅游人次共计1147.9万人次,增速为23.57%,全市排名第5。
2.民生实事工程推进有力:44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3家城市书房,1家文化驿站,1家乡村博物馆均已通过省级验收。出台《关于印发〈金东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运行管理考评补助办法(试行)〉的通知》(金东文旅〔2023〕30号)等管理考评办法。截至目前,全区共建成“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24个、城市书房7个、乡村博物馆8家,实现街道文化驿站全覆盖。
3.名人品牌提升有影响。配合区委区政府密集举办金东区“文化创新年”活动。截至目前,连续承办了第一届“艾青诗歌奖”颁奖活动暨艾青诗歌周、“光南故里·音乐盛典”第二届长三角原创流行歌曲大赛、鲁兵儿童文学馆开馆仪式暨新时代中国儿童文学研讨会等大型系列文化名人活动。“光南故里·音乐盛典”2023第二届长三角原创流行歌曲大赛,系列活动线上服务人次1745万,点赞数过10万,线下参与人次32万,获得省文旅厅叶菁副厅长“金东以歌为媒,以会惠民,很有成效,作法值得推广”的批示肯定。
4.文物保护有创新。全省率先探索区域考古改革。7月下旬金义新区管委会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式签订《区域考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10月底,金东区土地储备中心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签订正式协议。将年度计划开发的项目地块打包,进行全域连片考古,进而推动“先考古后收储”逐步替代“先考古后出让”,真正实现“地等项目”。
5.文旅品牌创建有成绩。圣棠酒店评定为三星级旅游饭店,金义景澜酒店四星级旅游饭店已通过复审,金华君澜大饭店通过金鼎级特色文化主题饭店评定(以上等级评定均实现我区零的突破),万豪酒店通过金叶级绿色饭店评定。目前有“百县千碗”体验店4家(万达嘉华酒店、金义景澜酒店、阳光绿洲湾、金华君澜大饭店),并在“味美浙江 百县千碗”全省水产类菜品挑战赛中金义景澜酒店凭借“金华火腿翘嘴鱼”夺得十佳。
二、2023年工作总结
1.抓产业提升“有厚度”
一是强化重大文旅项目带动。2023年度全区文旅项目计划投资46.33亿元,同比增幅74.76%。截至11月底已完成投资63.12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136%。积道山景区提升改造工程(二期)观景阁楼建设和夜景亮化工程基本完工,山顶天圣禅寺提升改造工程施工中。开展金东文旅消费季“十二味金东”美食比赛系列活动。培育“百县千碗”体验店5家。二是赛马工作稳步推进情况。三季度文化和旅游工作赛马评价总得分150.62分,全省排名27,全市排名第5。1-11月全区全域旅游人次为1147.9万人次增速为23.57%,两项排名全市第5。三是多项工作系全省、全市首创:强化非遗知识产权运用,联合市场监管局全省率先挂牌成立非遗品牌指导服务站。打破行业壁垒,成立全市首个文化和旅游产业协会。在全市率先建成并发布“真理味道 信仰之源”红色文化长廊金东示范带。
2.建文化阵地“有成效”
一是落实文化惠民行动。修缮鲁兵故居(润泽堂)、施光南故居等10处历史建筑,新建或提升10个光南文化舞台,建成图书流通站3个,乡镇图书馆分馆11个,送书下乡12090册,送戏下乡164场,开展免费开放和培训展览56期。二是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程。6月9日-16日,开展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保护宣传展示活动。指导金华市金东区林达婺剧团复排濒危婺剧项目《皮金滚灯》,曹宅镇千人安村复排濒危代表性项目金华昆腔。创建非遗工坊,现有省级非遗工坊1家,市级非遗工坊1家,区级非遗工坊8家(含建设)。金华市群力工贸有限公司选送作品《纯钛侧把壶》获浙江省2022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评选的铜奖;金东区非遗代表性项目金东面塑入选杭州亚(残)运村文化活动;林达婺剧团、百灵鸟婺剧团获全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展演(戏曲)金奖和铜奖;选送年俗短视频“八婺菜 金华年”获2023浙江非遗年俗短视频大赛优秀奖;金东竹编传承人邵立新、金东营造技艺传承人伍小红获评第一届省级乡村工匠名师。三是加强文物安全监管。建立业余文保员队伍考核管理机制,下发金东文旅〔2023〕27号、28号、29号文件,实现全区文保员全覆盖。引入第三方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安全监管,重点实施消防安全隐患整改。完成我区现存619处三普点的挂牌,达到三普点挂牌率100%。加强文物安全监管。四是文化成果建设。原创广场舞《佛手花开》获得“舞动浙里·礼迎亚运”2023浙江省全民健身主题广场舞展演“最佳创意奖”,参加2023年全国广场舞威海片区展演活动,获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授予“优秀广场舞团队”称号。编排《奋进新时代》《我和我的祖国》《美丽亚细亚》等4个节目参加亚运火炬传递金华段氛围营造。赤松镇北山口村《金佛手开出致富花》成功入选省林业局发布了浙江省花木产业高质量发展优秀案例。
3.提文旅品质“有组合拳”
一是高标准打造新时代金东文化艺术标识。成功承办第一届“艾青诗歌奖”系列颁奖活动,举办“光南故里·音乐盛典”2023第二届长三角原创流行歌曲大赛总决赛。2月24日,《光南故里 希望田野》成功入选省文旅游厅的“诗画江南 活力浙江”文旅短视频评比活动。5月29日,鲁兵儿童文学馆在金东区澧浦镇琐园村顺利开馆。二是鼓励文艺精品创作。原创歌曲《佛手花开》获第二届长三角原创流行歌曲大赛大奖;非遗节目《金东蛇拳》入围亚运会2023“非遗薪传”传统体育项目展演活动。选送美术作品《印象婺剧》获得浙江省第二届群星少年儿童美术书法大赛乙组银奖;音乐作品《敕勒歌》获得“浙艺少年”首届浙江省青少年艺术普及系列活动声乐类初中组银奖。三是主流媒体有肯定。今年以来,相关工作获得国家级媒体报道45篇,省级媒体报道49篇,市级媒体报道53篇。9月22日,中国文物报刊登了《浙江全域推行土地储备考古前置改革》一文,以我区考古前置改革为例,阐述了我省土地储备考古前置工作机制创新。10月13日,中国文化报刊登《浙江金华金东:深挖特色资源 推动文旅“破圈”》 一文。11月21日,中国旅游报刊登我区《走进美丽乡村 体验采摘乐趣》的视觉新闻。
三、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我局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区委宣传部的正确引领下,立足八仙积道、仙佛诗歌两条共富带,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为导向,发挥自然禀赋和人文优势,加大文旅赋能共富实践探索,乘势而上、再蹚新路,全力打造山水人文共富融合新典范。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建文旅品牌矩阵,促进文旅深度融合
文旅创建品牌遵循“16N”机制,严格对照赛马机制,突出重点,加大创建力度。着重打造仙佛诗歌共富带1条,形成金东特色廊道品牌,争创全省十二条“诗画江南、活力浙江”主题漫游长廊,争取列入生态EOD项目库,取得国家专项债支持。打造文旅品牌体系6个,一是做好“百县千碗”3家,对照百县千碗体验店的创建标准指导万豪酒店、小女当家、喜盈门酒店做好体验店的申报准备工作,鼓励动员企业在特色菜品创作、菜肴典故收集、美食讲解员培养上下功夫,按照省厅要求做好资料上报工作。二是做优“浙韵千宿”2家,培育原森圆曲为白金宿,白色森林为金宿。三是做强“品质饭店”3家,扎实推进三十六院溪、八仙积道•归乡、涵碧紫金城3家酒店的品质饭店培育工作,对接省市开展对三十六院溪的评定指导工作,邀请专家对八仙积道•归乡、涵碧紫金城2家酒店开展品质饭店、特色文化主题饭店评定指导工作。推动研发李部上酥、山山烘焙、金东佛手等食品类非遗文创产品,融入公共服务效应良好的岭五村、郑店村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城市书房、乡村博物馆等民生实事场所,通过逛集市、品小吃、看表演等方式,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与饭店业双向赋能。四是做活“浙派好礼”4件,着眼经典金东优秀文化元素与潮流消费品的集合,谋划盘纸、金东面塑、老街口等一些金东小有名气产品,开发婺州雕版“梅花喜神谱”重刻本、岭下锡罐、塘雅牛肉、曹宅泥制黑陶等一批“金东好礼”品牌文创伴手礼,并动员企业积极参加浙派好礼、中国旅游商品大赛等活动,增加金东文创产品的知名度。五是做精“浙里演艺”2家。谋划仙佛诗歌光影秀,引导艺培机构、麦磨滩文化产业园、涵碧紫金城等各类经营主体 ,培育梅鹤雅集·外滩等1-3个省级旅游演艺集聚区。重振千人安村昆腔班、婺剧滚灯等濒危非遗项目活态重现,每个乡镇建设1个传统工艺工作站(非遗工坊),重点扶持培育孝顺老街口炒货等月产值超上亿的传统老店。六是做实“文旅市集”5个、充分利用金华之光、人文博览中心、北山品文旅会客厅、岭五文创馆和城市书房等公共文旅场馆策划一批“小而美”、有金东特色、可持续的文化雅集,感受金东魅力。如:岭五文创馆与坡阳古街非遗潮流会结合。其余品牌创建N项,一是创建国家A级景区2个,八仙积道共富带(4A)、麦磨滩文化园(3A)。二是做好星级品质旅行社2家,指导金华水木文化旅游有限公司、金东旅投(即东航旅行社)2家旅行社对照星级品质旅行社的创建标准做好三星级、四星级品质旅行社的申报准备工作。三是持续实施金东记忆工程。修缮曹宅集镇十八间、大黄村市保点和坊厅等历史建筑,分步消除文物消防安全隐患;推进宋韵文化、打造郑刚中文化园;推动仙桥、岭五村老街非遗传承和创新转化,转化文化基因解码成果项目不少于1个。出版《王廷扬年谱》《吕东莱先生正学编》《金仁山先生文集》《七律指南》等5部金东丛书,丰富金东辨识度。四是开展公共文化设施提升专项行动。立足“新中心”建设要求,建成澧浦镇、曹宅镇、赤松镇、江东镇、源东乡城市书房;新建曹宅镇岩后村砖瓦主题馆、澧浦镇郑店村绘画馆、岭下镇岭五村非遗文创馆等场馆,创建省级乡村博物馆;金华之光铺设特色书吧;全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全覆盖。实施东孝街道、赤松镇、江东镇和源东乡综合文化站提升改造,一级以上文化站建成率50%,着手孝顺镇和澧浦镇冲刺省文化强镇,全面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总体水平。
2.提升文旅活动质量,推动全民精神富有
一是名人文化系列。围绕施光南、艾青、宋濂、鲁兵等金东文化名人开展“在希望的田野上”人民音乐家施光南红色经典音乐会、“光南故里 音乐盛典”第三届长三角原创流行歌曲大赛、《宋濂笺注》发布会等系列活动。二是农耕文化系列。做好源东桃花节、赤松佛手节、赤松樱桃节、江东蜜梨节、塘雅丰收节等活动的配合对接工作,重点围绕活动的方案完善、人员邀约、文旅氛围营造、文旅资源展示、活动造势引流等方面展开,并做好活动结束后的资金补助工作,鼓励乡镇持续开展文旅系列活动,借助抖音、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平台进一步提高金东文旅的曝光率,提升金东文旅的吸引力,拉动文旅消费持续增长。三是景区节庆文化系列。做好八仙积道·归乡元旦系列主题活动,就活动细节、宣传造势等工作与运营公司做好衔接,并做好活动的资金补助工作,充分调动运营公司的积极性,并围绕争取承办百县千碗系列挑战赛做好对接,与八仙积道·归乡运营公司按照省厅的标准和要求做好方案的完善以及后续的筹备工作,为八仙积道·归乡区域营造浓厚文旅氛围。动员鼓励金华之光、渔歌小镇·花之港、白色森林、大佛寺、琐园国际研学村、锦林佛手文化园等景区按照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等小长假举办节庆活动,通过活动吸引客流,为金东文旅市场持续注入活力。四是群众文化系列。以文艺赋美本土乐队演出为主,根据各点演出情况固定开展场地,定期开展(每月或每季度)潮头音乐节,同时,充分发挥阵地优势,在金东人文博览中心、金东特色景点和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全面铺开“艺路有你”2024全民艺术节、“书香金东 悦读阅美”系列阅读推广活动、“金缘”民间传统故事会等系列惠民活动。
3. 推动文旅项目高效,提升文旅发展能级
一是围绕千项万亿项目八仙积道共富带,发挥“文旅+”效应,进一步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工作。整合明清古街、特色文化、村庄、湿地、农田等多种资源,布置九大业态,包括浙中第一古街-坡阳古街、一半禅意一半湿地的开元颐居酒店、白鹭营地、山山家白色森林、天星调良马术场馆、现代热带水果种植基地、未来中心、水上餐厅、研学基地,通过乡村绿道串联,打造成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浙江答卷的金东样板,打造为浙中乡村微度假的首选地、金华乡村休闲生活方式的潮流地、金华共同富裕“青年交流”的窗口地。同时,联合农村农业、发改等相关部门着重谋划仙佛诗歌共富带项目,争取2024年开工建设并列入千项万亿工程。二是持续推进双百在建项目紫金城酒店综合体项目建设,确保2024年尽快达成有效投资4亿元的目标。目前,区领导高度重视浙中野生动物园(鹿小丁动物园)项目,每周召开一次工作推进会,争取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并列入省双百项目。同时,争取将金义文旅综合体项目从双百在建储备类项目列入双百项目库。三是持续开展“微改造、精提升”工作,“微改精提”项目库总投资32.85亿元,2024年计划投资9.8亿元。谋划大佛寺景区改造提升、积道山景区改造提升、白溪湾景区改造提升等项目。重点开展龙头殿、民国农校等项目的招商工作,为老项目注入新血液,确保新景区蓬勃发展,老景区改头换貌,新旧一起齐头并进。
扫一扫手机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