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如织 风景如画
八仙积道共富带在春天里“播种未来”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山花烂漫,八仙积道共富带在一片欣欣向荣之中拉开了旅游旺季的序幕。“家门口的游山玩水‘宝藏地’,就是这里啦!”3月9日,市民严女士一家在岭下镇遇见惊喜。悠悠积道山下,花朵开得恣肆,把一条古老长廊变成往来游客镜头里的美好记忆。不远处的进村游步道,鸟语花香的风景吸引人们走进未来乡村、走近千年历史。一颗“共富”的种子,经过培育、激活,终于在这个春天,结出了硕果:八仙积道共富带上的“浙中第一古街”——坡阳古街开业后,三天内便接待游客12万人次,春节假期又接待了游客16.8万人次。这个沉淀着金东人文精华的“璀璨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摇身一变,又在新时代、新征程里熠熠生辉。
从“点上出彩”向“连线成景”再到“全域共美共富”,八仙积道共富带的起势成势并不在一朝一夕。为了再现“浙中第一古街”的昔日繁华,充分激发积道山、八仙溪的发展潜力,去年,八仙积道共富带率先启动建设,这也是新区推动“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全力打造共同富裕县域标志性成果的重要抓手。
号令既出,动令风发。八仙积道共富带项目正式启动后,5平方公里的热土之上,白鹭营地、研学中心、王溪湿地产业配套提升等工程,火热连片推进、加速展露新颜。不到一年,这个以“大美郊野、八仙积道”为底色,博众“景”之所长,绘万家“共富”之所愿,把优质文旅资源进行串联,新老景点串珠成链、连线成片的共富带便华丽亮相,形成一环(乡土中国骑行线)、三村(诗后山村、岭五村、釜章村)、两带(八仙溪休闲带、积道山康养带)、九景(坡阳古街、省运会马术场馆、积道里、王溪湿地、白色森林生日工场等)的大美格局。
环境好了,设施齐了,游人纷至沓来。
以白鹭营地为例,仅在试营业期间,六天时间便吸引了万余人次前来游玩,不仅有附近居民,还有从金华城区、周边县市区驱车而来的游客。正式营业后,人流量更是屡创新高,“这里风景漂亮空气好,距离市区比较近,孩子玩得很开心,周末过来刚刚好。”“篝火音乐、茶咖、无动力乐园……在这里好玩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下次还想再来体验。”前来游玩的游客无一不对其点赞。
坡阳古街亦是如此。这个“垂垂老者”经过一番改造,蜕变成了极具辨识度和影响力的乡村振兴标志性成果。古街新开,入口处巨大的婺剧脸谱引得众多游客拍照打卡。400余米长的古街上,青石板巷,白墙黛瓦,阳光透过飞檐洒落,晒得人暖洋洋。巷口商铺“坡阳豆腐宴”桌椅整齐,升起烟火气。再往里走,传统的茶馆和新潮的奶茶店相邻,汉服馆、独立书店、非遗工坊、小吃铺……新老元素在古街相互交融,毫无违和感,古街在现代元素的点缀下焕发出新活力。
环境美带动了产业兴。八仙积道共富带品牌为“归乡”,寓意故乡呼唤游子回归,既有家乡对在外游子的期盼,也饱含着游子对家乡的深情眷恋,是八仙积道共富带独具辨识度的核心IP。在这里,归乡创业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
“回归农业、回归农田,这是最好的时候了。”台湾水果智慧农业科技产业园负责人张园园如是说,她是金华人,亦是归乡人,“企业需要在本地招聘不少年轻人,我会优选愿意归乡投身农业的本地新农人,他们对这片土地有感情,工作肯定也更有激情。”
“现在生意越来越好,我又从村里雇了两个人帮忙。”坡阳古街里,“外婆家的小吃店”老板朱惠娟是岭下镇诗后山村人,“现在不少有手艺的村民都在古街上开店,或者报名使用各景点免费提供的市集摊位,收益都不错。”
“我把自己家改造成了民宿,希望以后有更多的人能知道我的家乡,到我的家乡来游玩。”岭五村村民朱云峰原本在外面跑运输,他的房子就在省运会马术场馆边。共富带启动建设后,他利用这一优势,把自家房子改造成“骑士驿站”民宿,还在楼下开起了超市。
……
“同饮一江水,共赏八仙美”的乡村振兴大美蓝图在新区慷慨激昂、大干快上的主旋律中成为现实,农民生活水平发生深刻变化,创业创富的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不断被激发,在这个春天,在新的一年,极具新区特色的共富画卷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徐徐展开,书写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篇章。
(记者 俞鸽)
扫一扫手机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