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7007458208120/2024-156454
赤松镇
2024-03-02
主动公开
仙佛诗歌共富带是新区继打造八仙积道共富带后,持续深化“千万工程”、迭代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是中片倚山打造“浙中大花园、最美共富带”的生动实践,更是全力擦亮“艾青家乡、光南故里”“花木之乡、佛手之乡”金名片的关键一招。仙佛诗歌共富带西起赤松镇二仙桥村、东至傅村镇畈田蒋村,全长超40公里且自然风光秀美、人文底蕴深厚,集聚了黄大仙、大佛寺等仙佛文化,施光南、艾青等名人文化,还形成了以佛手、樱桃、枇杷、白桃为主导的特色农业产业带。
说起金东的“仙”,最先想到的便是黄大仙和二仙桥了。
仙在普济救善
空山明慧性,渺渺涤尘襟。从市区出发,驱车沿061省道行驶约半小时,便可达赤松黄大仙宫大门。环山之路秀丽旖旎、仙气弥漫,颇有洗涤心灵之美。相传,赤松山为上古神农时雨师赤松子及黄大仙得道飞升之地,其中赤松宫自东晋起便香火鼎盛,被誉为“江南道流冠冕”和“江南道宫之冠”。
典籍记载、文人吟咏、百姓传唱,黄大仙文化之所以深受赞赏与喜爱,是因为他在修道后一直以扶贫济困、治病救人、扬善惩恶为己任,在民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暖心故事。“松老赤松原,松间庙宛然。人皆有兄弟,谁得共神仙。双鹤冲天去,群羊化石眠。至今丹井水,香满北山田。”一首《题赤松宫》道出了黄大仙与金东的渊源。东晋年间,二仙桥村天灾不断,时而山洪暴发,时而大旱连年,百姓苦不堪言,于是平起兄弟“造桥点泉”,方解百姓之苦。二仙桥遗址下的一泓清泉,至今汩汩流淌,终年不枯,成为后人称赞的一段佳话。
如今的赤松黄大仙宫于1992年秋开始重建,历经20年,现与双龙风景区相邻,总面积约14.1平方公里,内有炼丹山、卧羊山、二仙宫、王淮墓、赤松山庄等为游客所观,是集旅游观光、访古朝圣、避暑疗养于一体的旅游地,每年接待游客130余万人次。从空中俯瞰可见青峦巍峨,云霞障漫,藏风露水,明堂开阔,一派好风光。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剥开神话传说那缥缈的外衣,我们能看见的是黄大仙普济救善、有求必应的济世精神,推崇的是黄大仙历久弥新、久传不衰,传承千余年的优秀传统文化。
仙在人间烟火
在金东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想要了解黄大仙,就不能不去二仙桥。相传赤松镇二仙桥村是黄初平、黄初起两大道仙的修葺之地,“二仙桥”也因此得名,如今村中还保留着二仙桥、二仙井等黄大仙行道期间的民间传说遗迹。
古时的二仙桥是义乌、杭州等地到金华的主干道,现如今,03省道穿村而过,杭金衢高速公路、金丽温高速公路、甬金高速公路均在此互通,不论是古时的驿站,还是现在的交通要地,都决定了二仙桥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个沿赤松溪而建的古村还是婺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记载,唐末五代,吴越钱鏐后裔迁移至此,建立村落,聚族而居,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二仙桥老街上仍保留数十幢精美的古建筑,浓缩了千年历史,让来往行人不禁驻足欣赏观摩片刻。
漫步古村,可见二仙祠香火萦绕经久不衰、义质堂饱经风霜依然挺立、金浦孔道历经千年风姿不减当年……在二仙桥也能看见古韵与烟火气的碰撞。喝一杯热茶、吃一副烧饼油条、买一份红印馒头,不仅是本村人的生活也是游客“打卡”二仙桥必不能少的环节。
2017年9月,二仙桥村被列入浙江省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录
2019年6月,二仙桥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23年12月,二仙桥历史文化街区入选第七批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名单
……
岁月流转,古韵悠长,在二仙桥,寻历史印记、探时光足迹……
扫一扫手机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