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民互动 >> 在线访谈
  • 信息索引号:

  • 体裁分类:

  • 发布机构:

  • 主题分类:

  • 成文日期:

  • 公开方式:

请你来协商:聚焦科技创新助力“三大突破”

发布时间: 2024-03-28 08:52 信息来源: 今日金东 访问次数: 字体:[ ]

3月26日下午,区政协围绕“聚焦科技创新助力‘三大突破’”主题,举办了“请你来协商”活动。区委主要领导、区政协领导班子成员以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与政协委员、企业家代表围绕协商议题开展面对面双向交流,共绘发展蓝图。政协委员现场提问,党政部门逐一回应,大家共同商讨,群策群力,为提升科技创新助力“三大突破”贡献智慧和力量。

委员提问与建议

区政协委员,北航金华北斗应用研究院执行院长 张井合

作为省级新区,勇于创新、善于创新,是寻求产业裂变的活力之源,是做大经济总量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当前,新区在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还未充分彰显,主要表现在人才总量偏低、人才集聚度还不高、人才生态不够成熟等问题。建议构建高端人才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不断优化人才跟踪服务;着力提升高端人才生态吸引力,在生活需求上提供优越的政策支持;充分发挥研究院平台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纽带作用,促进本地产业的能级提升。

部门回应

区委组织部(人才办)

今年,我们将坚持用“大人才观”推动平台集聚人才、项目撬动人才、产业引育人才。一是以“大平台”构建人才“强磁场”。大力实施科创平台筑峰计划,加快双龙人才科创中心“一核一带两翼三区”建设。聚力打造高水平的创新机构,与区内各研究院平台建立协同攻关的有组织科研机制,常态化开展“揭榜挂帅”才企对接活动,大力发展研究院经济。二是以“大产业”提升人才“集聚度”。聚焦“3+3”产业导向,积极打造人才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统筹引育契合新区产业导向的高端人才和实用型人才。三是以“大改革”打造人才“生态圈”。把人才“一类事”改革作为发力点,推动形成“一例会一本账一个圈”服务体系;探索财政投入“一本账”,迭代人才新政,特别是做优青年人才引育政策体系,建立统一的项目表、资金表、数据库;搭建人才“八个一”15分钟生活圈,通过发布一份人才活动月历,分享一张人才服务地图等,精准滴灌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人才需求,让各类人才在新区竞相奔涌。


委员提问与建议

区政协常委,金华市恒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总经理、正高级工程师 崔守臣

随着金漪湖科技创新策源地的起势,金华理工学院、金义中心医院、浙大金华研究院等加持,新区基本具备科技城的发展要素。建议找准定位,在产城融合高质量打造科技城上发力,高质量推进金漪湖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锚定目标,在现实生产力和新质生产力上落地,通过引进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深耕服务,在创新机制体制运行模式上见效,借鉴成熟体制机制,引进专业的第三方运营机构,形成运维有效、服务有力、企业满意的工作新格局。

部门回应

区发改局

我们将全面对接市级部门,以把金华科技城打造成高能级战略平台为目标,以重要载体为战略支点,以标志性项目引进、领军型企业培育、资源要素集聚为突破口,全面协同推进设施高能级、产业高能级、制度高能级、创新高能级、人文高能级。

一是以科学规划引领平台建设。抓住金漪湖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契机,高标准编制金华科技城建设规划和产业规划。以规划引领具有金东特色的产、城、人、学、研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二是以产业链打造提升平台能级。构建完善的产业链,通过引进上下游企业提升平台能级,加快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三是以机制创新支撑平台运营。构建产业协同、创新带动的共建模式,保证科技城的运维有方、招商有效、培育有力。四是以完善配套满足平台需求。完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适度超前规划交通出行体系,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五是以人文环境扩展平台内涵。挖掘和传承金华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植入龙芯中科、力积内存等科创智造平台新质企业文化元素,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平台文化,提升平台内涵。


委员提问与建议

区政协委员,浙江白马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涛

随着金东区围绕“3+3”产业的企业招商和培育力度不断加大,新区“3+3”产业方面的企业数量和产值规模日趋扩大,但还面临“缺乏地标性的产业集群和领军企业”“产业链上下游关联度低、带动性有限”“产业结构偏低、品牌营销附加值低”等问题。建议建立健全企业扶持机制,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建立健全靶向招商机制,针对性开展招大引强,引进优质关联企业,完善产业上下游配套;培育自主品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

部门回应

区经信局

2023年以来,在“3+3”产业的带动下,金东工业经济呈现探底回升态势,去年下半年,我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位列全市前列,今年一季度,增速预计能够保持在全市前3。

下一步,区经信局将用好政策“工具箱”,结合我区的财力、资源,研究制定“3+3”产业发展激励政策的可行性,并在支持内培企业发展用地需求上,向“3+3”产业倾斜。用好补链“主动权”,提升产业链上下游“粘合力”,高效推进创新、产业、资金、人才四链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具有金东特色的产业集群。锚定超跑“新赛道”,按下专精特新发展“快进键”,做好政策的精准推送、宣讲解读;积极引导企业提升品牌影响力,增添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新动能。力争2024年新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5家以上,省级“隐形冠军”企业1家以上,完成“N+X”数字化改造企业50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达到85%以上。


委员提问与建议

区政协常委,浙江超浪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庆伟

制造业是金东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是稳就业、稳税收、稳民生的“压舱石”。我区工业产值规模较小,制造业面临信心不足、投资减少、订单压缩等难题。建议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传统产业的政策支持体系,促进传统产业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焕发活力;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留人环境,用社区的理念建设园区,以满足企业员工的生活、社交功能。最大化利用土地资源,把低效用地整治腾挪出来的空间,实行就近供地,把更多好企业留在本地。

部门回应

区经信局

我们将锚定工业经济主战场,以“平台、项目、产业”三大突破引领发展大突围、能级大跃升、实力大跨越,全力塑造金东制造业发展新优势。一是择优推进产业升级由“片”及“面”,强化规上企业扶持,引导鼓励更多企业步入“专精特新”发展赛道。二是要素保障重点产业凝“企”成“链”,协同资规、交通等部门及乡镇合力攻坚,力争2024年整治低效工业企业3000亩以上。围绕智能光伏及新型储能产业链、电动工具产业链、集成电路及信创产业链、机器人产业链四条重点产业链及“3+3”产业新格局积极推进胡思零碳产业园、金磐飞地等重大平台项目。三是加强配套园区生活气息由“淡”转“浓”,加速向以“信息流”为基础的新时期配套服务体系升级,实现数据共享、互联互通、智慧运营和精准智控,同时建好工业园区综合服务中心,大幅提升园区管理服务的效率和水平。


委员提问与建议

区政协委员,龙芯中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龙芯中科(金华)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贾燕伟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有力支撑。目前我区科技创新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集中体现在科技创新主力军不够强、科创资源利用不集约、科技成果产业化通道不通畅等问题。建议加强宣传,引导企业充分认识到以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立足我区优势产业和现有科创资源积极搭建合作桥梁,形成高质量发展合力;加强科技孵化器建设,强化部门协同,鼓励创新联合体建设科技孵化器,以科技孵化器为抓手强化科技人才项目招引。

部门回应

区科技局

在增强企业的科创意识上,我们收集整理不同类型的企业科技创新成功案例,通过正向宣传引导企业重视科技创新,相信科技创新。分领域分行业组织开展科技创新培训,帮助企业家加深对科技创新的理解,逐步厘清企业转型路径。对进入全省科技创新能力百强榜的企业,予以表彰和奖励。

在发挥科创资源效能上,我们推介搭桥促合作,帮助浙大金华研究院和信创、智能制造企业,浙江中医药大学金华研究院和食品、化妆品企业开展项目对接,鼓励企业利用研究院平台开展联合创新,优化“百博入企”政策,鼓励研究院根据合作企业需求招引博士或创新团队,制定相应配套政策,鼓励具备能力的行业龙头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优势企业、相应高校和科研院所、投融资机构等开展联合创新。

在加强科技孵化器建设上,我们以浙大网新科技孵化园和金华双龙人才科创中心为重点对象,培育省级科技孵化器,组织开展全区科技孵化器运营机构培训,研究制订相应政策,加强科技孵化器建设。


委员提问与建议

区政协常委,金东城乡社会事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蒋双庆

青山湖科技城聚焦高端装备、集成电路、生命健康三大主导产业,对外注重“链式”招商,对内聚焦链主企业发展需求,我们可以更好地借鉴青山湖科技城经验做法。建议带上“产业地图”去取经,摸排自身产业短板和弱项,绘制产业招商地图;带着“链式方案”去招商,组建产业链招商专班,积极推进重大项目进展,同时引进上下游产业链配套企业,加强与本土企业的协作配套能力;不断拓展帮办代办“服务链”,迭代升级助企纾困政策体系,用心用情用力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周到细致的服务。

部门回应

区投促中心

当前,新区正聚焦聚力金华科技城核心区平台崛起,紧盯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精力补短板、强弱项,全力以赴抓巩固、促提升,坚定不移以大平台承载大项目、集聚大产业、推动大发展。一是紧盯招大引强,聚焦重大项目招引。全力抓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紧扣我区“3+3”产业格局,落实“八个一”招商工作体系,为平台引进更多产业项目。不断加强平台的宣传力和影响力,着力引进符合平台产业定位的优质企业。充分发挥驻外招商优势,强化科创型、人才型项目招引,加快打造科创产业集群。二是紧盯科研院校,聚焦共建创新载体。依托科研院所、链主企业,形成“头部企业+重大平台+高校研究院+先进制造业”的高能级科创组团,全力打造“引才+转化+孵化+投资+产业化”的全链条、全过程、全领域科创平台,持续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三是紧盯企业需求,聚焦营商环境优化。强化“一对一”项目服务机制,让以效率为核心的最优营商环境成为最大软实力、核心竞争力。四是紧盯基础配套,聚焦服务水平提升。加快推进基础项目建设,不断优化完善已建成园区的软硬件设施,提升科创孵化区运营服务水平。

记者 方柯 杜雨霄/整理 黄文龙/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