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区新闻 >> 新区要闻
  • 信息索引号:

  • 体裁分类:

  • 发布机构:

  • 主题分类:

  • 成文日期:

  • 公开方式:

我区推行“稻虾轮作”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 2024-05-09 09:06 信息来源: 今日金东 访问次数: 字体:[ ]

日前,在鞋塘办事处上下王村稻虾养殖基地,负责人王樟成正在巡视虾田、沟通对接、置办设施,好不忙碌。“我们从去年就开始计划筹备,前期进行田块、水利等基础改造,3月就抢抓时机投放虾苗。因为赶着在5月捕捞上市,现在正是最忙的时候。”王樟成说。

小龙虾养殖是上下王村今年新发展的村集体产业项目之一。近年来,金东区尝试推广“稻虾轮作”规模化种植,王樟成就是这一批“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之一。稻香虾肥、一水双收,“稻虾轮作”种养开启生态致富新模式。

何为“稻虾轮作”?即每年11月水稻收割后利用冬闲田养一季小龙虾,至6月小龙虾养殖结束后继续种稻,养殖小龙虾的过程非常简单,只需将虾苗投放到稻田里,小龙虾以田中微生物、杂草和害虫为食,其排出的粪便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保护土地,如此循环交替,实现以稻养虾,以虾促稻,粮虾双赢,具有稳粮增收、提质增效、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等优势。王樟成介绍,他的基地共占地150亩,形成以优质小龙虾、高品质生态稻米为核心的新型农村共富产业链。目前,除了传统的龙虾养殖,基地还有龙虾垂钓、餐饮等旅游项目,已在“五一”小长假期间正式开门迎客。

“我之前没有‘稻虾轮作’的经验,之所以有勇气做第一批尝试的人,离不开政策的支持。”王樟成说。据悉,为全力保障“米袋子”“菜篮子”有效供给,拓宽种植户的致富渠道,丰富增收模式,我区对以粮食生产为核心的稻渔共生等稳粮增效模式达到 50 亩以上,给予相应奖励,在此基础上,对获评省级以上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的主体给予 15万元至20 万元不等的奖励。

“金东生态环境良好,水源充足,水质上佳,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稻虾轮作’的养殖模式,因此,除了本地人在积极探索这一模式外,还有很多外来的团队,也选择来这落户,用‘稻虾轮作’模式带动周边村民致富。”区畜牧农机发展中心综合科科长黄磊说。据他介绍,在澧浦镇晚田畈村,就有一家来自湖北的养殖团队,他们带着技术与资金来到金东,建设了汉康稻香小龙虾垂钓基地,与村民合作,共同开辟致富新赛道。

“我们是今年3月才过来的,按照传统的养殖方法,这个时节下虾苗有点晚了,但好在我们团队有独家养殖技术,加上这里气候条件很好,成功赶在‘五一’假期上市了第一批成虾。”“汉康”基地负责人宋友军一边沿着养殖田埂例行检查,一边向记者介绍,“看,我们这里的养殖田中水草丰茂,这是伊乐藻,可以净化水质,也是小龙虾的口粮和藏身的地方。”连日来的赶工期让宋友军的脸上略显疲惫,却也难掩欣喜。“今年初,‘汉康农业’受邀来到积道山脚下的晚田畈村考察,初见这片土地,我们便笃定在这里开设养殖基地一定可行,而后我们便承包了村里960余亩土地建设养殖场。”他的信心不仅来自多年积累的“稻虾轮作”养殖经验和技术,还来源于优质的生态环境和村民的配合。“除此之外,政府工作人员也十分关心基地建设进度,积极牵线搭桥,很多问题迎刃而解,我们才能在1个月时间内攻破技术难题,完成成虾培育。”

政府为养殖户捧去满满诚意,而养殖户也给了十足的回馈。据悉,汉康稻香小龙虾垂钓基地的管理人员之一刘金红便是晚田畈村人。“在这里工作,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刘金红介绍,他的工作内容为观察虾苗状态、记录水质情况等,每月收入5000余元。“基地的建设人员也多为本地人,等到基地正式对外开放,还将雇佣一批本地村民。”

“‘汉康农业’有技术有经验,正好为我们填补了农业产业技术转型方面的空白。”黄磊坦言,在推广“稻虾轮作”的过程中,不少养殖户虽然对这一模式很感兴趣,但由于是龙虾养殖的新手,内心多少有些忐忑。而这时,“老行家”“汉康农业”则带起了“徒弟”。在引进前期,很多金东养殖户曾随区农业农村局组织的调研组前往“汉康农业”位于永康的基地学习考察,而后一伙人也常常相互请教、探讨。在“老带新”的摸索中和技术专家的指导下,养龙虾的新手如今已是“看一眼水面就可以说出一二”,也为农业共富提供了新模式新思路。

“等到今年7月,这批小龙虾都收上来后,种粮大户会在养殖水田里种植晚稻,不同于普通稻谷,这种在养殖水田生长的稻苗为‘稻虾米’,其种植特点就是无需农药消耗,并且极大程度上降低土地污染,稻谷长成后,所制作的大米粒大饱满,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打造有金东特色的‘稻虾米’品牌。”黄磊说。一地两用、一水两养,稻渔综合种养项目以其独特的优势,既为全区村民铺就致富路、幸福路,也为全区“打好粮”、为生态“增新绿”。

记者 龚睿 俞鸽


扫一扫手机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