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描述
(一)项目名称
劳动关系协调员
(二)竞赛方式
竞赛原则上由理论知识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相结合,以单人方式进行。
(三)竞赛标准
竞赛以《劳动关系协调员》三级(高级工)要求为基础,并适当增加部分《劳动关系协调师》二级(技师)内容,融入相关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等内容。
二、竞赛内容与评判标准
(一)竞赛内容
1.理论知识考核主要包括基础知识、职业道德、劳动标准实施管理、劳动合同管理、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管理、劳动规章制度建设、劳资沟通与民主管理、员工申诉与劳动争议处理等相关知识。试题类型:选择题140题、多项选择题20题、判断题20题,总分100分。理论知识考核原则上实行无纸化机考。
2.操作技能考核主要包括劳动标准实施管理、劳动合同管理、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管理、劳动规章制度建设、劳资沟通与民主管理、员工申诉与劳动争议处理等相关内容。采用笔试形式,在规定时间内,根据要求完成答题。试题类型:简答题4题,案例分析题4题,论述题2题。
(二)比赛时间及试题具体内容
1.比赛时间安排:理论知识考核限时90分钟,操作技能考核限时120分钟。
2.试题:理论知识考核以客观题呈现,试题类型为:单项选择题140题,每题0.5分;多项选择题20题,每题1分;判断题20题,每题0.5分,总分为100分。
操作技能考核分为三个模块:简答题4题,每题8分;案例分析题4题,每题10分;论述题2题,每题14分。均以笔试形式呈现,总分为100分。
(三)评判标准
1.分数权重:
时长 | 评分 内容 | 考核要点 | 分值 | 考核方式 |
120分钟 | 劳动标准实施管理 | 1、能够对劳动标准实施中的疑难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2、能够根据企业发展战略调整对劳动标准实施的影响,提出防范发生重大问题的方案。 3、能够根据国家、地方、行业劳动标准的调整提出用人单位劳动标准的修改方案。 | 20分 | 笔试 形式 |
劳动合同管理 | 1、能够规范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流程,避免用工风险,保证合法用工,依法合理选择用工方式和劳动合同期限。 2、能够评估关键岗位劳动合同履行中的潜在风险,提出解决预案。 3、能够提出应对企业战略转变和经营困难的用工调整方案,审核经济性裁员方案,并与相关方面进行沟通和协商,协调解决违法或违约解除劳动合同中的问题。 4、能够分析单位内外违法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典型劳动争议案例,指导单位及时修订、完善有关规章制度,有效预防劳动争议。 | 20分 | ||
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管理 | 1、能够在用人单位建立集体协商机制,组织拟订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协商商方案。 2、能够协调解决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协商中的重大争议,并在劳动保障行政机关的协调处理中代表本方履行职责,能够起草用人单位集体合同草案。 3、能够起草、组织落实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履行监督检查制度、监督检查方案以及整改方案。 | 10分 | ||
劳动规章制度建设 | 1、能够设计符合用人单位特点的劳动规章制度体系,指导用人单位的有关部门起草劳动规章制度。 2、能够协调处理劳动规章制度实施中劳资双方的重大分歧和典型事件。 3、能够评估劳动规章制度体系运行状况,并提出调整方案。 | 10分 | ||
劳资沟通与民主管理 | 1、能够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设计合适的信息沟通策略。 2、能够拟订用人单位的劳资协商制度,建立劳资协商机制。 3、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的组织召开和职工董事监事制度建设。 | 15分 | ||
员工申诉与劳动争议处理 | 1、能够设计用人单位内部劳动关系预警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和处置涉及劳动关系的群体性突发事件。 2、能够接受邀请,参加当地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就劳动关系运行中可能产生的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2、能够分析用人单位、行业和地区的劳动争议特点、趋势,并提出用人单位劳动争议预防和劳动关系协调战略。 | 25分 |
2.评判方法:参赛选手的成绩评定由大赛技术工作委员会的裁判组负责。每场比赛由三名裁判进行分块打分,评价分(主观分)和测量分(客观分)的评判方法严格按照评价记录表细则进行。在评价部分,如出现裁判员评分差异过大时将再次进行复核二次打分或上报裁判长处理。
3.成绩核算:竞赛总成绩由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两部分成绩加权合成,理论知识成绩占比30%,操作技能占比70%。当总成绩相同时,以操作技能成绩高的选手名次在前,操作技能成绩相同的以简答题的成绩高低排名,如简答题也相同时以案例分析题成绩高低排名,并在成绩登记中进行备注说明。
三、竞赛流程
(一)比赛当日选手根据赛前通知先行前往理论竞赛场地进行检录、签到、上机登录账号、答题,理论部分结束后经工作人员确认信息无误,选手签字确认后方可离场。
(二)理论部分结束后根据引导前往实操竞赛场地等待检录、签到、参加实操部分比赛。
(三)实操部分比赛结束后经工作人员确认信息无误,选手签字确认可自行离开。
(四)赛后在规定时间内登录相关网站查询成绩。
(五)获奖选手领取荣誉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四、竞赛规则
(一)参赛人员在赛前15分钟,凭本人参赛号码及身份证进入考场,对号入座,并将身份证放在桌面右上角。
(二)参赛人员只准带黑、蓝色钢笔(圆珠笔)、2B铅笔、直尺、橡皮、铅笔刀进赛场入座。已带资料、报刊、提包等物品的,必须存放在指定位置,不得带至座位。否则,按违纪处理。
(三)严禁使用移动电话、电子记事本(电子字典)等器材,也不得作时钟使用,上述物品必须切断电源,并与其它物品一同存放在指定位置,不得将其带至座位。否则,按违纪处理。
(四)开始比赛30分钟后不得进入赛场;技能比赛开始90分钟后才能交卷退场。退场后不得再次进入赛场。
(五)宣布开始比赛后方可答题。不得在规定以外的地方作任何标记,否则,按违纪处理。
(六)参赛人员不得要求裁判员解释试题,如遇试卷分发错误、页码序号不对、字迹不清等问题,可举手询问。
(七)赛场内必须保持安静,禁止吸烟,不得相互借用文具,严禁交头接耳、夹带传递资料、窥视他人试题答案或交换试卷(卡)。
(八)比赛结束铃响,立即停止比赛,经裁判员允许后,方可离场。严禁将试卷题本、答题纸(卡)、草稿纸带出赛场。不得在赛场附近逗留或谈论,违者按违纪处理。
(九)对违反考场规则者,按规定处理。
五、竞赛场地、设施设备安排
(一)赛场规格要求
本项目场地总体面积约120平米,长12米,宽10米,工位数量30个,每个工位的面积2平米,工位间隔1米,比赛区域内分操作区和非操作区,非赛事工作人员不得进入操作区域。
(二)场地布局图
提供规格(长度、宽度)清晰的布局图。例如:
(三)基础设施清单
劳动关系协调员项目赛场提供设施、设备清单表:
1.比赛场地配有竞赛区、选手休息室和裁判工作室。
2.比赛场地安装录像监控设备。
3.选手休息室配备桌椅等。
4.裁判工作室配备桌椅、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用品。
5.比赛场地内设置明显的标志指示各区域。
6.每个工位配选手桌椅 1 套。
7.比赛场地采光良好,有玻璃窗,能保证白天进行正常的比赛。
8.比赛场地应安装足够的节能灯,能保证在傍晚或光线暗时也能进行正常的比赛。
六、工具材料安排及清单
本赛项只需参赛人员自带黑、蓝色钢笔(圆珠笔),禁止选手携带其他物品进入赛场,严禁将试卷题本、答题纸(卡)、草稿纸带出赛场。
七、项目特殊说明
项目人员、相关人员不可使用通讯设备、电脑、USB接口传输数据、预制模板等。媒体、宣传人员原则上不进入赛场拍照、采访,若确需拍照录像,经赛项负责人同意后需对试卷、耗材进行打码、脱敏处理。非裁判员比赛期间不得进入选手操作区域。
八、安全健康要求
根据国家相关法规要求,结合本项目实际,比赛期间若发生意外事故,发现者应第一时间报告,同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态扩大。裁判长应立即启动预案予以解决并报告组委会。赛项出现重大安全问题应立刻终止比赛,事后,裁判长应向组委会报告详细情况。在比赛期间,选手应正确、规范使用各类器械工具,操作流程需符合职业操作规范要求,若违反安全规定,裁判员有权终止该选手继续比赛。
扫一扫手机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