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区资规分局获悉,我区上半年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多田套合率为89.96%,增速为6.16%,均位列全市第1名。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近年来,我区聚焦耕地保护、粮食安全“国之大者”,深入贯彻落实“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新部署,以破解耕地碎片化、释放农业空间为重点,全力推进多田套合工作,通过归整碎片土地、地块调查、潜力评估等举措,以土地综合整治“一子落”,促进多田套合“双向奔赴”,有效实现耕地量质迭代提升、布局更加合理,使得农业生产更具规模化、集约化、增值化,耕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层层套合的“金字塔型”耕地保护新棋局稳步形成。
初秋时节,尚存灼热的阳光洒落在孝顺镇溪边金村,清风吹拂稻浪,描摹出一副生态治理、绿色发展的和美画卷。“通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把原来零散的耕地向着‘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网’的现代化高效农业生产区转变,有效解决了溪边金村及周边村社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碎片化问题。”区资规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得益于孝顺镇溪边金村等村千亩方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项目的实施,成片的土地披上“新衣”,重新焕发出活力与生机。
据悉,该项目涉及孝顺镇马腰孔村、刘下金村、溪边金村、新叶店村四个行政村,总面积6.8万亩,整治后连片耕地面积5.1万亩,耕地功能恢复面积4.6万亩。项目实施后,农田防洪排涝标准得到提高,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农田、道路、水网两岸生态环境更趋协调,逐步形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的优质良田,有效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形成稳定的生产能力,切实将旱地“存量”变为保障粮食生产的“增量”。
“小田”变“大田”,改出“希望田”。孝顺镇溪边金村等村千亩方项目是我区全力推进“多田套合”工作的缩影。为高起点谋划统筹、高效率推进建设、高质量长效管护,更好推动耕地布局优化和质量提升,我区强化工作协同,摸清耕地一张图,区资规分局与区农业农村局形成“多田套合”工作小组,凝聚合力、强化协调,确保步调、行动一致,逐步下好农用地布局优化“一盘棋”。同时,深入开展耕地、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三块地”调查,深度梳理农田布局现状和资源家底,建库摸排永农内非高标田1.04万亩,全面形成“多田套合”一张底图的美好图景。
在此基础上,我区积极扩大永农储备,提升多田套合率,通过永农核实整改工作、“百千万”永农集中连片整治工程等方式,将不符合种植条件的永农进行调整,推进耕地功能恢复和集中连片,为重大工程建设提供充足的永农补划资源,更好地保障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发展、乡村振兴,尤其是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优化聚合、提升增效,实现耕地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并进提升。
除此之外,我区还加快土地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通过推进曹宅等四镇跨乡镇、孝顺全域、澧浦蒲塘全域、岭下岭五村全域等全区六个在建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内“多田套合”工作,实现六大项目区范围内永农与高标农套合面积4.43万亩,通过实施三批新建高标田项目,对全区纳入类、认定类、建设类高标准农田分类施策,探索“多田”动态优化、分阶段实现套合的工作路径,陆续推动耕地空间资源要素与现代化农业发展要求相契合,逐步提升多田套合率,计划本年底提升90%以上,持续奋力形成农田空间重合、农用地布局科学、农田利用高效的金东耕地保护新格局,为“打造增长极、建设新中心”夯实高水平的“资源基座”。
(记者 俞鸽 严昭睿 通讯员 张红)
扫一扫手机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