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共同富裕 >> 工作推进
  • 信息索引号:

  • 体裁分类:

  • 发布机构:

  • 主题分类:

  • 成文日期:

  • 公开方式:

金东“共富工坊”拓宽强村富民新路径

发布时间: 2024-09-11 08:43 信息来源: 今日金东 访问次数: 字体:[ ]

近年来,我区立足区位优势、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联动村集体、企业和农户进行党建联建,积极探索形成“365”(三定联系服务、六大帮扶举措、五维运行保障)共富工坊建设路径。全区上下统筹协调,形成全域联动的组织格局,同时构建长效保障体系,通过技能培训增强内生力,助推村民高品质就业、村集体经济高标准提升、企业高质量发展。

无花果铺就共富路

“我去年正月就开始在这里帮忙了,每天除除草、打打药,还能兼顾一下田里的农活,每个月能多拿个几千块钱。”近日,记者走进东孝街道前田村的“缤纷果果”共富工坊,村民施志献正在田里摘叶、除草、清沟,做好无花果种植的田间管理。在这里,他一天能拿200元的工资。

像他一样在“缤纷果果”共富工坊干活的村民,有40余人,自该共富工坊落地后,不少村民实现了家门口灵活就业。

“缤纷果果”共富工坊成立于今年1月,是以无花果全产业链为主的产业赋能式共富工坊。工人们可以在工坊做无花果种植管理、鲜果和果干打包发货、电商直播等工作,可选择全职上班,也可空暇时来兼职。

近年来,东孝街道以种植户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强化资源整合、提供技术服务和兜底收购,流转了前田村以及周边6个村超100亩土地,帮助解决金华源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问题。同时,街道对6个村的闲置劳动力进行摸排,吸纳进共富工坊,帮助解决用工问题;帮助联系“科技特派员”创设“农民田间”学堂,无花果种植培训惠及农户400余人,解决无花果种植难题20余项,培训实用人才100名以上。

“工坊成立后,员工相对比较稳定,减少了培训成本和鲜果的损耗,提高了工作效率。全职员工按天结算,女工160元一天,男工200元一天,或者按小时计算,20元每小时。”“源果农业”负责人钱继昌介绍,共富工坊的成立不仅帮助他们提高了产业效率,还鼓了周边村民的钱袋子。

“乡镇班子、村干部定期和工坊保持联系,帮助解决困难,同时制定了工坊赋能的机制,联系律师、税务师、会计师‘三师专员’,帮助共建企业的运营、资产管理等,让工坊运营更规范。”东孝街道党建办主任、组织员高梦思介绍。

目前,在多方共同努力下,“缤纷果果”共富工坊通过推广标准化种植,东藕塘、桥头、雅芳埠和前田等6个村,年鲜果产量提升至300万公斤,年鲜果销售额提升至5000万元以上,总产值超1.5亿元,带动农户每亩增收0.5-1万元,为6个无花果产业村集体增收180余万元,新增农户就业200多人,带动直接就业收入400余万元,助力更多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工坊成功实现了产业与村民收入的双重增长。

巧手编织美好生活

在赤松镇山口冯村“巧大姐·共富工坊”,十几名“巧大姐”正手脚麻利地操作缝纫机,随着机器运转,一个又一个布艺收纳框制作完成。

“巧大姐·共富工坊”成立于2022年9月,前身是金东区敏姐来料加工点,最早加工点以加工小灯笼、小发卡等商品为主,加工点的工人们时薪只有四五元。在加工点负责人“敏姐”叶敏芳的摸索下,加工点改做更容易上手且干净的布艺收纳筐,工人们的时薪也随之提高,能够达到18-25元每小时,带动了不少周边村的妇女、老年人等群体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随着工人增多,为规范建设和日常运行,2022年9月,在区委组织部和赤松镇政府的指导下,工坊正式成立。赤松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王艺平介绍:“赤松坚持党建统领,依托‘365’工作机制,积极对接工坊需求,定期提供政策咨询、技能培训等服务保障。”

从一个家庭小作坊发展成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共富工坊,“敏姐”在深耕来料加工行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电商销售渠道,开起了直播间,在网络平台销售布艺收纳筐、手工艺品等,并为工人定期开展手工技能、电商直播等培训。同时,“巧大姐·共富工坊”持续扩大辐射面,多次前往云南昆明、四川丹巴等地,为当地妇女送去来料加工生产业务培训。积极对接武义坦洪乡贫困地区建设加工点,带动30余名当地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让协同发展和共富叠加效应充分释放。

截至目前,该共富工坊辐射带动5个二级加工点,吸纳就业200余人,年发放加工费达500万元,年均营业额超1200万,实现月人均增收3500元。叶敏芳荣获浙江省首批来料加工优秀经纪人、金华市“数智赋能 创享未来”巾帼共富创业导师。

数据显示,目前全区已建成共富工坊125个,吸纳就业3766人,带动农户人均增收3050元,助力村集体增收2375余万元。2023年,“e万家”和“恋物志”获省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专项激励,华丰电动、浩雨电商入选省优秀案例。今年,“新鲜甜滋味”共富工坊入选省优秀案例。未来,随着这一模式的不断推广和完善,相信将有更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共同书写属于他们的共富新篇章。

记者 陈怡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