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等“一站式”法律服务891件次,当天办结率达100%。
建立企业合规指导帮扶机制,指导企业规避经营中可能存在的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等风险207次,帮助挽回合同违约、债务追偿等损失400余万元。
推出“知产护航帮帮帮”“涉外纠纷解”“法韵自贸”等特色法律服务,提供知识产权专利保护240余次,协助企业申请各类专利59项,指导自贸区企业争取政策支持80余件……
今年以来,新区高站位高标准推进自贸试验区金义片区建设,聚焦利企便民,主动作为、开拓创新,加快建成覆盖全时空、全业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推动新区赶超跨越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动动手指,即可在网上办理从立案、缴费、调解到审理、送达“一体化”的线上诉讼服务;不用跑很远、绕弯路,便可在自贸区金义片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享受到专业的法律服务……记者在自贸试验区金义片区采访时看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法治惠民新举措,打通了服务涉外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近日,一家化妆品公司向自贸区金义片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求助,该公司因一批总金额为22万美元的货物发生买卖纠纷,中心迅速派出涉外律师参与。通过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该国际货物销售合同纠纷得到圆满解决,有效维护了双方权益。
据了解,自贸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充分发挥公共法律服务保障作用,使司法行政职能“应上尽上、应驻尽驻”。搭建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中心既有开放式接待大厅和相应的接待窗口,又有开展精准法律服务所需要的调解室、资料室。组建专业队伍,提供“精准化”法律服务,强化跨境电商、物流等行业纠纷调解,构建“一站式”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结合需求,积极开发针对自贸区的公共法律服务产品。开展数字赋能,提供“便捷化”法律服务,配备电子显示屏、公共法律服务人工智能自助机,自助机配备涵盖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证鉴定等各项司法行政职能,提供“7×24”小时全天候公共法律服务,为自贸区企业提供律师视频咨询、公证、法援等业务“自助办”“网上办”。建立远程视频系统,提供远程仲裁开庭、纠纷调解等服务。
在走访浙江尚特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过程中,相关负责人向记者反映,公司通过委托海外招标公司进行招标,但在中标后,海外公司却将标转给其他公司,造成了公司巨大损失。该公司寻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帮助后,法律服务团队帮助该公司完善了委托代理合同,明确违约责任,大大降低了违约风险。
今年以来,新区积极构建涉外企业商事一体化风险防范体系,集聚律师、调解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力量组成涉外法律公益团队,为涉外企业提供合规审查、风险测评、中立评估、商事调解、策略制定等服务,帮助规避经营中面临的法律风险。
除此之外,新区积极推进重点产业“一类事”增值化服务改革,成立花卉苗木产业“一类事”工作专班,出台《金义新区(金东区)推进花卉苗木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实现“一类事”业务线上通办,形成“四个一”落地模板,打造形成服务全区花卉苗木产业的基本政务服务+增值服务“一类事”场景。深入自贸区企业进行座谈调研,收集企业法治服务需求,对企业跨境贸易摩擦提供指导、服务资源匹配、方案制定等跟踪服务,积极开展法治讲座、一对一上门法治体检等活动90余次,赠送相关清单指南420余份,有效解决涉外法律问题120余个。推进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容缺审批+失诺管理”改革工作,截至2024年7月底,累计为16家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容缺办理落地新区,承诺履约率达到100%,平均为外商投资企业在自贸区设立节省时间20天。
“想企业之所想,知企业之所需,才能解企业之所难。”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说,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运用司法手段保障服务好企业,企业有活力、有竞争力,新区建设就有活力,经济社会才能平稳有序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