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4年财政工作总结
(一)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两家区属国企获评AA+信用评级。
以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方式,进一步盘活区内存量国有资产并注入区属国企,金义控股集团、东新控股集团两家区属国企于9月19日双双正式获评AA+信用评级,为后续国企高质量发展、有效服务新区战略打开新局面。
(二)发挥财政监管职能,增强财政资源配置力。
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完善支出标准体系,规范会议等活动支出,制定《金东区委托业务费负面清单》,对委托业务费管理提出明确要求。梳理全区现行涉企政策,共计20项、105条具体条款,为清理整合涉企政策,提高财政资金利用率打下坚实基础。发挥财会监督作用,选取10个项目开展2024年金东区财政资金重点项目绩效评价,涉及资金总量3.47亿元,发现问题69个,提出建议意见55条。首次开展成本预算事前绩效评价工作,对公路绿化养护项目进行成本绩效调查,将养护单价下调约15%,每年节约养护费用约130万元。
(三)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持续提升人民幸福感。
集中财力办大事,精准落实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下发《金东区财金助力扩中家庭项目实施方案》,引导金融机构开展扩中家庭建档、信用评价、需求分析,专项推出“共富”系列贷款产品,累计走访扩中家庭25548户,走访户数已全部建档。配合区农担公司扩大“政银担”业务规模,2024年共完成业务20笔,发放贷款3285万元。
(四)巩固树牢清廉风尚,推进清廉财政建设。
常态化开展“以案促教”警示教育活动,通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做到以案明纪、以案示警;持续深化廉政风险防控,排查廉政风险点35个,制定防范措施55条。正式上线金东国资国企数字化管理平台(一期),实现“资产管理、债务管理、财务管理和大额资金监管”各业务板块互联互通,共实现了8项统一、139项主数据统一管控,梳理优化了42项业务流,42项审批流、5项资金流,理清全区国企的经营性资产的和债务的底数,实现财务管理流程、制度、监管、编码四个统一。
二、2025年工作思路
(一)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探索建立财政统筹协调、牵头评估部门协同联动、预算单位责任落实的《金东区过紧日子指标评价体系》,将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各项要求常态化落实到日常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二)提升财政管理效能。一是深化零基预算管理。计划建立预算分级保障机制,以项目支出必要性、紧迫性为依据,将全区支出需求按轻重缓急程度分解划级为五个级次进行排序,并应用于2025年预算编审。二是进一步推进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强化财政规划对年度预算的约束性,实现年度间财政收支动态平衡。三是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以运营维护类项目作为切入口,围绕“绩效、成本和预算”开展绩效分析,探索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新模式。加大项目预算审核力度,开展政府投资重大项目事前绩效评估、2025年度财政资金重点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推进财政资金聚力增效。四是完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对外建立部门间协调机制,完善市政设施、未决事项等数据填报,统一填报口径;对内明确责任分工,提升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及报告的综合分析运用。
(三)开展项目储备整理。根据增量政策最新动向,提升项目谋划精准度和契合度。紧跟专项债券使用范围和用作资本金扩大领域,研究谋划一批专项债储备项目。
(四)防范化解资金风险。一是做好债券“借用管还”全生命周期管理。做好2025年债券项目储备、申报与初审;督促项目业主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进一步压实项目单位偿债责任,探索专项债项目收益归集路径与方式,确保债券按时还本付息。二是保障重点领域预算执行。跟踪重大财政政策动向,积极开展前瞻性调查和研究,做好库款管理形势科学研判,确保预算收支平衡。
(五)区属企业“加速竞跑”。一是推动数字赋能企业经营。通过数字化监管平台衍生,围绕产权管理、投资规划、采购交易等各类业务领域,通过外置平台系统和APP,实现数字赋能国企经营管理。二是实行竞争类企业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区属企业根据竞争类子公司实际情况完善优化竞争类个性化考核制度,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清晰界定“退出”标准,用好绩效考核结果,以契约化管理进一步提高竞争类企业管理者绩效管理成熟度,根据科学公正公平的绩效考核结果进行人员调整。三是进一步优化考核薪酬体系。围绕发挥好考核评价的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进一步完善现有考核指标体系,鼓励企业多投资、强融资、找项目、招人才,通过抓考核与个人薪酬相挂钩,特别是鼓励绩效好的子公司负责人收益超过集团负责人,激发国企干事创业的热情。
扫一扫手机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