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金东区民政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断优供给、夯基础、兜底线、保民生,全区民政事业持续向好发展。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特色亮点工作
深化养老服务“爱心卡”试点工作,通过数据集成、资源统筹、服务联通,精准锁定重点服务群体,重塑养老服务供给体系,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家庭支持”的养老服务新格局,完善服务队伍管理规范等19项“爱心卡”管理制度,金东区养老服务“爱心卡”系统接入省“浙里康养”系统,升级为全省层面使用,为全省全面推行养老服务“爱心卡”试点探路。7月15日,全省养老服务“爱心卡”工作暨老年助餐现场推进会在我区圆满举行,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等200余家媒体对此项工作进行报道。今年以来,共为全区老年人提供“爱心卡”服务331.4万余次,发放困难老年人爱心积分64.8万分,累计申领“爱心卡”8.9万张,开展养老服务“爱心卡”集市7场,吸收居家养老服务商42家、爱心商家309家,养老服务“爱心卡”获评2023年度浙江省改革突破奖提名奖,金东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获评2023年度省政府督查激励。
(二)重点工作
1.加大救助保障力度。牵头实施“弱有众扶”优享工程,“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等14项指标全部提前完成全年任务量;加强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建设,按每人每年7.3万元标准为每个乡镇(街道)落实1名社会救助专职经办人员;开展低保救助资金专项整治,发现并完成整改追缴低保金等问题3个;提高救助福利保障标准,低保标准由1100元/月调整至1145元/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完成困难老年人“送医送药送健康上门服务”活动,惠及困难老年人1270人;精康社区康复服务工作登记康复对象规范服务率达96%,提前完成省定45%以上的年度考核指标;全面开展困难家庭因病因学支出摸排,全年累计实施临时救助211户98.44万元 ;累计新增低保对象236人,动态注销300人 ,低保救助金补差率86.96%,列全市第3,累计发放低保救助金3500万元。
2.提升“一老一小”服务。完成老龄工作职责划转,实现老龄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正常运行;开展“敬老月”活动,走访慰问百岁老人24名、90-99周岁高龄老人1923名,发放慰问金、慰问品50.25万元,组织敬老系列活动10余场;完成区老年活动中心选址设计及施工招标,将于今年12月进场施工。抢抓“两新”政策机遇,实施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完成审核245户,发放补贴174万元。积极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建设,新增认知障碍专区床位60张,新增老年助餐服务点4个、提升改造8个;进一步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养老护理员培训和技能竞赛,新增持证护理员99人,每万名老年人拥有持证护理员数达24.5人;落实养老护理员特殊岗位津贴,为30名在岗持证护理员发放岗位津贴3.78万元;开展针对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第三方运营不规范、养老机构消防不达标和特困供养机构管理服务落实不到位问题的排查,发现并完成问题整改 23 个。加强儿童权益保护,新增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精准保障对象22人,完成298名困境儿童家庭监护能力评估,监测摸排流动儿童重点对象36人;印发《金东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落实359名村社儿童主任服务报酬补贴43.08万元,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培训年度参训率100%。
3.优化专项事务管理。加快推进金东区生态公墓专项债项目建设,预算投资1.9978亿元,目前完成投资1.6亿元,计划年底完成建设;出台《金东区实行群众“身后事”基本服务免费实施方案》,实现6项基本服务免费,完成30辆“礼炮车”整治整改;开展殡葬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排查并整改问题7个。积极开展慈善帮扶行动,开展慈善公益项目8个,新增慈善组织2家,共募集慈善款物950万元。谋划“乡村著名行动”,启动金东区地名地址治理项目;完成第五轮行政区域界线金武线、金兰线联合检查,省区划地名库办理门牌证813本。完成水库移民后扶资金项目6个,整合移民资金310万元。区婚姻登记处增挂区婚姻家庭服务指导中心牌子,完成2022-2023年度婚姻登记档案移交进馆工作。实施社会组织培优行动,累计培育4A级以上社会组织30家、品牌社会组织3家、社会组织领军人物10人;开展“僵尸型”社会组织清理整治,完成注销7家、重组3家、撤销3家,实现整治比例70%的目标,完成“双随机”抽查社会组织15家;持续推进区第六届公益创投,投入资金100万元资助公益创投项目20个,累计开展活动629场,服务人次9398余人。
二、2025年工作思路
(一)推动开创老龄和养老服务工作新局面。持续推广养老服务“爱心卡”提升服务质量,聚焦助餐等“六助”服务需求,开展集市活动12场,培育建强5支专业上门服务队伍,困难老年人使用率达到90%以上,全区应用率达到60%以上;推进“爱心卡”助餐县域监管试点工作,在助餐点等铺设服务结算终端200台以上,通过“卡码脸”方式方便老年人使用;推进“爱心卡”政策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有机衔接,推动长护险失能等级评估工作与老年人能力评估工作资源信息融合。牵头实施“老有康养”优享工程,扎实推进各项指标的落实,迭代升级形成养老服务新格局;进一步理顺老龄工作机制,推进区老年活动中心建设,完成总投资650万元,建成后将填补金东区没有区级老年活动中心的空白;开展敬老月系列活动10场以上,继续做好老年人意外伤害险工作。继续实施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建设,新增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20张;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新增持证养老护理员50人,及时发放养老机构护理员岗位津贴;完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改造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4家以上。
(二)加快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牵头实施“弱有众扶”优享工程 ,扎实推进各项指标的落实;实施低收入人口监测扩围,将家庭年收入在低保边缘标准以上、10万元以下的家庭纳入监测和帮扶范围;深化社会救助联合体规范运行,实现供需匹配和精准服务,打造新区救助特色品牌;实施“善居工程”扩面行动,完成困难家庭居室改造25户;加强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建设,按标准为每个乡镇(街道)落实1名社会救助专职经办人员;加大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力度,提升临时救助政策覆盖率;推进社会救助综合治理,提升社会救助规范化水平;人均低保补差金保持在85%以上,同步提升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通过购买服务深入推进“精康融合行动”,登记康复对象接受规范服务率达60%以上。
(三)推进儿童福利和保护工作提质增效。深入实施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提升儿童关爱服务质量;加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开展流动儿童精准监测摸排;积极链接社会资源,为有需要的流动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提供心理服务;动员和引导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有针对性地为流动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精神文化活动;部署开展“未保宣传月”和“六一”主题宣传活动;助力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开展“世界儿童日”主题活动;持续推进基层儿童主任队伍建设,落实村社儿童主任服务报酬补贴每人每月100元;加强对散居孤儿、困境儿童、留守儿童、重点流动儿童的探访关爱,探访关爱率每月达到100%;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协助村(社)入户调查评估,引导流动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自觉履行监护责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培训年度参训率100%。
(四)持续强化社会组织监督管理工作。加强党建统领,建立健全社会组织负责人任前谈话制度、社会组织星级党组织评定办法等,推动构建高质高效的社会组织工作综合协调机制,优化年检工作机制,提升年检年报工作质量;持续推进清廉社会组织创建工作,争创省市级清廉社会组织优秀范例1家;进一步推进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落实社会组织领域各项专项行动,坚决打击非法社会组织和社会组织违法违规行为,强化社会组织信息公开和信用信息管理,探索社会组织信用的联合激励和联合惩戒机制;谋划设立社会组织发展奖补资金,推进社会组织提质增效,引导社会组织助力科技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参与基层治理,提供优质服务。
(五)持续优化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服务。扎实开展好“殡葬领域不正之风整治年”工作,推进殡葬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开展殡葬服务专项行动,配合区纪委区监委做好殡葬领域腐败乱象专项行动自查自纠,做好摸排问题整改;发展慈善事业,培育慈善文化,持续推进慈善队伍建设,新增慈善组织1家,新增慈善信托备案金额30万元;贯彻落实“乡村著名行动”,规范乡村地名管理,加强地名文化宣传,传承保护优秀地名文化,提升地名信息库服务效能;持续推进婚俗改革和婚姻家庭辅导服务,深化婚姻领域移风易俗,规范婚姻登记电子档案管理;加大水库移民帮扶力度,启动6个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建设。
扫一扫手机查看当前页面